影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53930发布日期:2023-05-25 03:03阅读:56来源:国知局
影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弹簧影像检测,具体为影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一般用弹簧钢制成。利用它的弹性可以控制机件的运动、缓和冲击或震动、储蓄能量、测量力的大小等,而在对弹簧进行生产加工时,需对其外形进行检测处理,以确保弹簧的质量,为了对弹簧工件进分选工艺处理,因而需使用到相应的影像检测装置。

2、目前的影像检测装置能够较好的对弹簧工件进行分选处理,其主要设置有机体、摄像模块、工作台、显示屏等部件,具体的是将弹簧工件放置于工作台上,再由摄像模块对其进行影像检测处理,其检测数据会由显示屏进行显示,以供人员进行观看,即可达到对弹簧工件进行分选的目的,根据上述可知,该检测装置虽能够对弹簧工件进行分选检测处理,但通常不便于多工位依次对弹簧工件进行影像检测处理,使得该检测装置的检测效率一般,难以达到既定预期,还需加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影像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检测装置虽能够对弹簧工件进行分选检测处理,但通常不便于多工位依次对弹簧工件进行影像检测处理,使得该检测装置的检测效率一般,难以达到既定预期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影像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机体,所述检测机体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万向轮,所述检测机体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传动机体,所述传动机体的上方设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底端设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底端与传动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摄像模块,所述摄像模块外侧的承载板上方设有中空转台,所述中空转台的顶部设有等间距的工位槽,所述传动机体顶端的边缘位置处设有环形框,所述环形框内部的两侧皆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顶端延伸至环形框的外部并与中空转台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立柱外侧的传动机体内部转动连接有从动中空锥形齿,所述从动中空锥形齿顶端的两侧皆设有承载杆,所述承载杆的顶端延伸至传动机体的外部并与中空转台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从动中空锥形齿一侧的传动机体内部转动连接有主动锥形齿,所述主动锥形齿与从动中空锥形齿相互啮合,所述传动机体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延伸至传动机体的内部并与主动锥形齿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摄像模块上方的检测机体内部通过支架安装有显示屏。

3、优选的,所述检测机体一侧的外壁上设有等间距的排料口,所述排料口的一端延伸至检测机体的内部,以便对检测完毕的各类弹簧工件进行排出处理。

4、优选的,所述中空转台一侧的检测机体内部设有上料带,所述上料带的一端延伸至检测机体的外部,所述上料带一侧的检测机体内部设有承载台,所述承载台顶端的一侧设有承载座,所述承载座的顶端安装有第二电机,以便带动连接臂进行往复转动。

5、优选的,所述排料口上方的检测机体内壁上皆安装有伸缩驱动件,所述伸缩驱动件的一端设有推板,以便将工位槽内侧的弹簧工件推送至相应的排料口内部。

6、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的一端设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远离连接臂一侧的外壁上通过支架设有夹持组件,所述套筒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两端皆延伸至套筒的外部,以便带动夹持组件往复纵向水平移动。

7、优选的,所述定位杆下方的承载台顶端设有滑框,所述滑框内部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端延伸至滑框的外部并与定位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以便对定位杆的移动幅度进行限位。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影像检测装置不仅达到了多工位依次对弹簧工件进行影像检测的目的,进而提高了检测装置使用时对弹簧工件的检测效率,还达到了自动上料的目的,而且达到了自动化分选排料的目的,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9、(1)通过第一电机带动主动锥形齿间接性旋转,使得主动锥形齿带动从动中空锥形齿间接性呈三十度转动,并使得从动中空锥形齿经承载杆带动中空转台同步转动,此时限位杆的下端位于环形框的内部进行滑移,使其对中空转台的转动幅度进行限位,因中空转台的顶部设置多组工位槽,当工位槽内部的安置的弹簧工件依次转动至摄像模块的右侧时,即可达到多工位依次对弹簧工件进行影像检测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检测装置使用时对弹簧工件的检测效率;

10、(2)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连接臂进行一百八十度转动,使得第二电机带动套筒位于定位杆的外壁上下移动,并使得滑块的下端位于滑框的内部进行滑移,以使得套筒带动夹持组件纵向水平移动,因工作人员将弹簧工件不断放置于上料带中,即可由夹持组件对上料带内侧的弹簧工件进行夹取处理,并将夹取的弹簧工件放置于工位槽的内侧,从而达到了自动上料的目的;

11、(3)通过伸缩驱动件收缩时带动推板向右移动,即可将工位槽内部的弹簧工件推送至排料口的内部并排出,因推板、伸缩驱动件与排料口所组成的下料部件设置有三组,即可由第一组下料部件将合格的工件排出至绿色收集框中,第二组下料部件将不合格的工件排出至红色收集框中,第三组下料部件将疑似不良工件排出至黄色收集框中,以达到自动化分选排料的目的,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特征:

1.影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机体(1),所述检测机体(1)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万向轮(8),所述检测机体(1)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传动机体(2),所述传动机体(2)的上方设有承载板(18),所述承载板(18)的底端设有立柱(17),所述立柱(17)的底端与传动机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18)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摄像模块(10),所述摄像模块(10)外侧的承载板(18)上方设有中空转台(3),所述中空转台(3)的顶部设有等间距的工位槽(11),所述传动机体(2)顶端的边缘位置处设有环形框(13),所述环形框(13)内部的两侧皆滑动连接有限位杆(12),所述限位杆(12)的顶端延伸至环形框(13)的外部并与中空转台(3)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立柱(17)外侧的传动机体(2)内部转动连接有从动中空锥形齿(16),所述从动中空锥形齿(16)顶端的两侧皆设有承载杆(9),所述承载杆(9)的顶端延伸至传动机体(2)的外部并与中空转台(3)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从动中空锥形齿(16)一侧的传动机体(2)内部转动连接有主动锥形齿(15),所述主动锥形齿(15)与从动中空锥形齿(16)相互啮合,所述传动机体(2)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一电机(14),所述第一电机(14)的一端延伸至传动机体(2)的内部并与主动锥形齿(15)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摄像模块(10)上方的检测机体(1)内部通过支架安装有显示屏(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体(1)一侧的外壁上设有等间距的排料口(7),所述排料口(7)的一端延伸至检测机体(1)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转台(3)一侧的检测机体(1)内部设有上料带(26),所述上料带(26)的一端延伸至检测机体(1)的外部,所述上料带(26)一侧的检测机体(1)内部设有承载台(19),所述承载台(19)顶端的一侧设有承载座(20),所述承载座(20)的顶端安装有第二电机(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口(7)上方的检测机体(1)内壁上皆安装有伸缩驱动件(6),所述伸缩驱动件(6)的一端设有推板(2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21)的一端设有连接臂(22),所述连接臂(2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套筒(23),所述套筒(23)远离连接臂(22)一侧的外壁上通过支架设有夹持组件(5),所述套筒(2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定位杆(24),所述定位杆(24)的两端皆延伸至套筒(23)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影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24)下方的承载台(19)顶端设有滑框(27),所述滑框(27)内部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滑块(28),所述滑块(28)的顶端延伸至滑框(27)的外部并与定位杆(24)的底端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影像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机体,检测机体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万向轮,检测机体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传动机体,传动机体的上方设有承载板,承载板的底端设有立柱,立柱的底端与传动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承载板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摄像模块,摄像模块外侧的承载板上方设有中空转台,中空转台的顶部设有等间距的工位槽,传动机体顶端的边缘位置处设有环形框,环形框内部的两侧皆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本技术不仅达到了多工位依次对弹簧工件进行影像检测的目的,进而提高了检测装置使用时对弹簧工件的检测效率,还达到了自动上料的目的,而且达到了自动化分选排料的目的,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邹承佑,王健,堵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凯伦纳弹簧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