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气体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1、工业上常常要求排放的气体中有毒有害物质以及pm2.5颗粒数量要在一定范围内,否则无法满足排放法规要求。
2、然而,使用普通的气体过滤装置进行排放气体的处理往往容易发生过滤装置堵塞的问题,这是由于传统的过滤装置往往使用蜂窝陶瓷滤芯的结构,其原理是通过使气体在滤芯内部流动使颗粒物及其他有害物质被捕获从而满足排放要求,但是陶瓷滤芯本身就会使排气背压升高,气体流通不顺畅,因此很容易出现堵塞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不影响气体流通的情况下提高有害物质吸附效率并避免堵塞的纳米碳管气体吸附装置。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纳米碳管气体吸附装置,
3、包括壳体、静电发生设备和过滤部;
4、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形成中空的气体通道;
5、所述静电发生设备包括正电极和电极接头,所述正电极设置于气体通道中部,所述电极接头的一端与正电极电连接;
6、所述过滤部设置于壳体内部并环绕于气体通道周围,所述过滤部内填充有纳米碳管。
7、优选的,所述正电极呈圆柱状,所述气体通道的轴心线与正电极的轴心线重合。
8、优选的,所述静电发生设备还包括绝缘托架,所述绝缘托架包括外固定部和内固定部,所述外固定部和内固定部之间设有镂空结构,所述外固定部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内固定部与正电极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绝缘托架有两个且分别位于进气口和出气口处。
10、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固定支柱和侧围,所述进气口设置于第一端盖处,所述出气口设置于第二端盖出,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通过支柱固定连接,所述侧围环绕于支柱外侧并固定连接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
11、优选的,所述壳体还包括弹簧,所述支柱的一端设有凸缘,所述弹簧套设于支柱外侧且所述弹簧的一端抵压于所述凸缘上,另一端抵压于第一端盖或第二端盖上。
12、优选的,所述侧围的内壁上设有绝缘层。
13、优选的,还包括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电加热网,所述电加热网包裹于过滤部外侧。
14、优选的,所述电加热网与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
15、优选的,所述过滤部呈中空柱状。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气体能够通过气体通道正常流动,同时静电发生设备利用静电吸附的原理,其所产生的高压静电能够使气体中的有害物质在静电作用下发生运动方向的偏转并被过滤部所捕获以达到有害物质吸附的效果;此外,纳米碳管作为吸附剂填充形成的过滤部可以与待净化的气体进行更充分的接触和混合,增加吸附剂与气体分子之间的接触面积和反应机会,从而提高吸附效率。
1.一种纳米碳管气体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静电发生设备和过滤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碳管气体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呈圆柱状,所述气体通道的轴心线与正电极的轴心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碳管气体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发生设备还包括绝缘托架,所述绝缘托架包括外固定部和内固定部,所述外固定部和内固定部之间设有镂空结构,所述外固定部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内固定部与正电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纳米碳管气体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托架有两个且分别位于进气口和出气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碳管气体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固定支柱和侧围,所述进气口设置于第一端盖处,所述出气口设置于第二端盖出,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通过支柱固定连接,所述侧围环绕于支柱外侧并固定连接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纳米碳管气体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弹簧,所述支柱的一端设有凸缘,所述弹簧套设于支柱外侧且所述弹簧的一端抵压于所述凸缘上,另一端抵压于第一端盖或第二端盖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纳米碳管气体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的内壁上设有绝缘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碳管气体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电加热网,所述电加热网包裹于过滤部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纳米碳管气体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网与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碳管气体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呈中空柱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