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垃圾简易快速分类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简易快速分类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顶部左侧开设有进入口,池体内底部设有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第一隔墙位于第二隔墙左侧,第一隔墙的高度大于第二隔墙的高度,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将池体内部从左至右分隔成第一分类池、第二分类池和第三分类池,第一分类池、第二分类池和第三分类池底部通过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相互隔断,第一分类池、第二分类池和第三分类池顶部互相连通,在第二分类池内储存有水,本装置结构巧妙,节省人工劳动力并能快速将不同种类的建筑垃圾材料进行分类,对于资源的回收利用起到极大的帮助,并且处理成本小,单人可进行操作,适合各种建筑工地及装修施工现场使用,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专利说明】
一种建筑垃圾简易快速分类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具体是一种建筑垃圾简易快速分类装置。【背景技术】
[0002]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淤泥及其他废弃物,按组成成分分类,建筑垃圾中可分为渣土、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砂浆、泥浆、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 废竹木等。由于建筑垃圾中各组分混杂程度较高,难以进行区分,常常会直接运送至垃圾场废弃处理,但实际上建筑垃圾中有很多材料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但回收再利用的前提是进行有效的分类,现有的分类方式主要是依赖人工分拣,效率低下且难以保证分类准确性。【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垃圾简易快速分类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建筑垃圾简易快速分类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顶部左侧开设有进入口,池体内底部设有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第一隔墙位于第二隔墙左侧,第一隔墙的高度大于第二隔墙的高度,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将池体内部从左至右分隔成第一分类池、第二分类池和第三分类池,第一分类池、第二分类池和第三分类池底部通过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相互隔断,第一分类池、第二分类池和第三分类池顶部互相连通,在第二分类池内储存有水,所述第二分类池下部设有从动辊,在进入口上方设有主动辊,在主动辊和从动辊外部套装有磁性输送带,磁性输送带从进入口倾斜伸入第二分类池内,在池体左侧侧壁上设有驱动电机, 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辊的辊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分类池内设有刮条,刮条固定在池体左侧内壁上,刮条前端呈刀口状并与磁性输送带表面贴合;在池体内、第二隔墙上方设有分离辊,所述分离辊两端转动安装在池体侧壁上,在分离辊表面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排钩; 所述第三分类池内下部设有水平方向的滤网,所述滤网四周分别与池体内壁及第二隔墙右侧面相贴合,在池体上方设有循环栗,循环栗的输入端安装有伸入滤网下方的进水管,循环栗的输出端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另一端固定在池体顶面上并安装有喷水口,所述喷水口位于第二分类池上方。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磁性输送带的倾斜角度为30°。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钩截面呈“L”形。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巧妙,节省人工劳动力并能快速将不同种类的建筑垃圾材料进行分类,对于资源的回收利用起到极大的帮助,并且处理成本小,单人可进行操作,适合各种建筑工地及装修施工现场使用,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1-池体,11-进入口,2-第一分类池,21-刮条,3-第二分类池,4-第三分类池, 41-滤网,5-第一隔墙,6-第二隔墙,7-磁性输送带,71-主动辊,72-从动辊,73-驱动电机,8-分离辊,81 -排钩,9-循环栗,91 -喷水口。【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2]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建筑垃圾简易快速分类池,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顶部左侧开设有进入口 11,池体1内底部设有第一隔墙5和第二隔墙6,第一隔墙5位于第二隔墙6左侧,第一隔墙5的高度大于第二隔墙6的高度,第一隔墙5和第二隔墙6将池体 1内部从左至右分隔成第一分类池2、第二分类池3和第三分类池4,第一分类池2、第二分类池3和第三分类池4底部通过第一隔墙5和第二隔墙6相互隔断,第一分类池2、第二分类池3 和第三分类池4顶部互相连通,在第二分类池3内储存有水,所述第二分类池3下部设有从动辊72,在进入口 11上方设有主动辊71,在主动辊71和从动辊72外部套装有磁性输送带7,磁性输送带7从进入口 11倾斜伸入第二分类池3内,磁性输送带7的倾斜角度为30°,在池体1左侧侧壁上设有驱动电机73,驱动电机73的输出轴与主动辊71的辊轴传动连接,未分类的建筑垃圾放置在磁性输送带7上,启动驱动电机73,建筑垃圾在磁性输送带7的运送下进入第二分类池3内;所述第一分类池2内设有刮条21,刮条21固定在池体1左侧内壁上,刮条21前端呈刀口状并与磁性输送带7表面贴合,垃圾进入第二分类池3内后,碎石碎砖块等沉入第二分类池3底部,木材、泡沫等低密度建筑材料漂浮在水面上,而金属材料会附着在磁性输送带7上继续运动并到达第一分类池1上方,在经过刮条21与磁性输送带7接触点时通过刮条21将金属材料刮下,从而实现金属材料的分类收集;在池体1内、第二隔墙6上方设有分离辊8,所述分离辊8两端转动安装在池体1侧壁上,在分离辊8表面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排钩 81,所述排钩81截面呈“L”形,进行分类时,启动分离辊8使其逆时针旋转,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材、泡沫等材料通过排钩81的作用被带入第三分类池4内,从而完成不同种类材料的简易快速分类;[〇〇13]所述第三分类池4内下部设有水平方向的滤网41,所述滤网41四周分别与池体1内壁及第二隔墙6右侧面相贴合,在池体1上方设有循环栗9,循环栗9的输入端安装有伸入滤网41下方的进水管,循环栗9的输出端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另一端固定在池体1顶面上并安装有喷水口 91,所述喷水口 91位于第二分类池3上方;进行分类作业时,分离辊8将漂浮垃圾送入第三分类池4时同时带入一部分水进入第三分类池4,垃圾和水进入第三分类池4后通过滤网4将垃圾和水分离开,启动循环栗9,将第三分类池4底部的水循环通过喷水口 91重新进入第二分类池3内,进而保证第二分类池3内水面高度,从而保证漂浮垃圾能够顺利进入第三分类池4内,保证了连续分类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装置结构巧妙,节省人工劳动力并能快速将不同种类的建筑垃圾材料进行分类,对于资源的回收利用起到极大的帮助,并且处理成本小,单人可进行操作,适合各种建筑工地及装修施工现场使用,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001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16]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建筑垃圾简易快速分类池,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顶部左侧开设有进 入口,池体内底部设有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第一隔墙位于第二隔墙左侧,第一隔墙的高度 大于第二隔墙的高度,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将池体内部从左至右分隔成第一分类池、第二 分类池和第三分类池,第一分类池、第二分类池和第三分类池底部通过第一隔墙和第二隔 墙相互隔断,第一分类池、第二分类池和第三分类池顶部互相连通,在第二分类池内储存有 水,所述第二分类池下部设有从动辊,在进入口上方设有主动辊,在主动辊和从动辊外部套 装有磁性输送带,磁性输送带从进入口倾斜伸入第二分类池内,在池体左侧侧壁上设有驱 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辊的辊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分类池内设有刮条,刮条固 定在池体左侧内壁上,刮条前端呈刀口状并与磁性输送带表面贴合;在池体内、第二隔墙上 方设有分离辊,所述分离辊两端转动安装在池体侧壁上,在分离辊表面沿圆周方向设有若 干排钩;所述第三分类池内下部设有水平方向的滤网,所述滤网四周分别与池体内壁及第 二隔墙右侧面相贴合,在池体上方设有循环栗,循环栗的输入端安装有伸入滤网下方的进 水管,循环栗的输出端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另一端固定在池体顶面上并安装有喷水口,所 述喷水口位于第二分类池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简易快速分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输送带 的倾斜角度为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简易快速分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钩截面呈 “L” 形。
【文档编号】B03C1/16GK205650326SQ201620409288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6年5月9日 公开号201620409288.2, CN 201620409288, CN 205650326 U, CN 205650326U, CN-U-205650326, CN201620409288, CN201620409288.2, CN205650326 U, CN205650326U
【发明人】任建军, 魏红丽, 魏学浩, 许江峰, 徐海兰, 王志杰, 王中昌
【申请人】任建军, 魏红丽, 魏学浩, 许江峰, 徐海兰, 王志杰, 王中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