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合成汽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产品二次加工调配,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型无铅合成汽油。
我国目前现有提高汽油质量的技术主要是在直馏汽油或催化裂化汽油及催化重整汽油中添加四乙基铅,但铅化合物对大气污染严重,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无铅汽油势必取代有铅汽油,部分石化企业在车用汽油中加入甲基叔丁基醚以取代四乙基铅,例如,中国专利98113017.8公开的“一种增效汽油”,其是用20-50%(重量)的直馏汽油、10-20%(重量)的甲基叔丁基醚混合后再加入50-80%(重量)的催化裂化汽油或催化重整汽油、600-1200PPM的聚异丁烯胺和聚酯胺、0.01-0.032g/l的四乙基铅,经循环搅拌而得,虽然该汽油有效减少了CO排放及含铅化合物的量,但还没有完全达到无铅标准,尤其是该汽油仍以催化裂化汽油或催化重整汽油为主,对实现代用汽油燃料无实际意义。中国专利98120490公开的环保型合成无铅汽油,由45-55%的轻质异构烷烃基础油、18-26%的C5-C8混合烃基础油、14-17%的烯烃基础油、5-8%的含氧化合物、1.5-3.5%的辛烷值提高剂及0.1-0.3%的稀土溶碳剂混合互溶而得,该无铅汽油具有降低尾气排放、清除积碳等环保效果,但存在的不足是汽油密度较大,运行时会增加油耗,同时受配制汽油的各组份的影响,该汽油在动力性能、经济性上仍有提高之处。
本发明正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辛烷值高、能耗少、成本低的无公害环保型无铅汽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组份按比例混配而成的,其主要组份构成及其含量为组份名称含量%(重量)直馏汽油48-53精制C5 28-33苯类添加剂 12-16醚类添加剂 3-6二茂铁 0.2-0.4为了降低汽车运行时的耗油量,本发明选择组份轻、密度低的精制C5作原料之一,能有效降低合成汽油的比重,达到节能目的。直馏汽油、精制C5的辛烷值均较低,为了增加合成汽油的辛烷值同时又不增大有效成本,选择馏程在137-143之间的以甲苯、二甲苯、混苯等为代表的苯类和以甲基叔丁基醚为代表的醚类作添加剂,参考
图1,醚类添加剂在加入一定量时有较强的提升辛烷值作用,但加入到15%左右时,已呈饱和状态,再增大用量辛烷值反而下降,综合各因素,醚类添加剂的用量本发明控制在3-6%之间为宜。苯类添加剂的用量与辛烷值的增长成正比,理论上可以多添加,考虑经济成本,其用量以12-16%为佳;若选择混苯作苯类添加剂,则混苯中的苯含量须在99%以上,以保证其提升辛烷值的有效作用;苯类添加剂的另一功能是提供动力,保证使用时汽车发动机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组份中二茂铁的加入,能使尾气在排放时得以消烟,实现无公害环保型的目的。
用本发明所述的组份调配而成的汽油,辛烷值高、成本低,运行中能耗少、动力性能佳,经检测,制得的90#无铅汽油的各项指标均符合GB17930-1999《车用无铅汽油》规定,其抗爆性好,研究法辛烷值为90,10%、50%、90%的蒸发温度分别为48℃、92℃、165℃,终馏点为181℃,残留量1%,实际胶质3mg/100ml,无机械杂质及水份。
图1为本发明的苯类、醚类添加剂提升辛烷值关系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90#合成汽油是由52份直馏汽油、30份精制C5,14份二甲苯,4份甲基叔丁基醚,0.02份二茂铁混配而得,另根据需要,可加入少量调色剂。
实施例2,90#合成汽油是由48份直馏汽油、30份精制C5,18份甲苯,4份甲基叔丁基醚,0.03份二茂铁混配而得,另根据需要,可加入少量调色剂。
实施例3,90#合成汽油是由53份直馏汽油、28份精制C5,13份含苯量在99%以上的混苯,6份甲基叔丁基醚,0.04份二茂铁混配而得,另根据需要,可加入少量调色剂。
权利要求
1.一种合成汽油,其特征在于各组份配比如下组份名称含量%(重量)直馏汽油48-53精制C5 28-33苯类添加剂 12-16醚类添加剂 3-6二茂铁 0.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汽油,其特征在于苯类添加剂为馏程在137-143之间的苯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汽油,其特征在于苯类添加剂为甲苯和/或二甲苯和/或混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汽油,其特征在于混苯中的苯含量在99%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汽油,其特征在于醚类添加剂为甲基叔丁基醚。
全文摘要
一种属于石油产品二次加工调配而成的环保型无铅合成汽油,由48-53%的直馏汽油、28-33%的精制C5、12-16%的苯类添加剂、3-6%的醚类添加剂以及0.2-0.4%的二茂铁混配而成,其辛烷值高、成本低,运行中能耗少、动力性能佳,经检测,制得的90#无铅汽油的各项指标均符合GB17930-1999《车用无铅汽油》规定。
文档编号C10L1/04GK1306073SQ01108058
公开日2001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18日
发明者鲍玉成 申请人:鲍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