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转换水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00342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全自动转换水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水煤气发生炉向外送气的自动控制装置,具体是一种全自动转换水封。
背景技术
目前,半水煤气发生炉送气所用的水封,多是采用水面液位高度恒定的水封,这样在送气时,就增大了煤气的阻力,从而使得制气设备在较高的压力下进行制气,制取的煤气质量较低。发明人曾申请专利ZL97232921,包括壳体、管道、控制装置、阀门及洗气冷却塔,壳体构成一密闭容器,容器中部由隔板分为上下两部分,隔板上开有通孔,在壳体上部安装进气管,容器内对应于进气管的隔板上安装控制装置,并和壳体联为一体的洗气冷却塔相通壳体的另一侧联接水封泄水装置,存在水封状态和无水封状态转换较慢,在停电停水时对操作要求苛刻,设备失灵后存在安全隐患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全自动转换水封。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转换水封,由水封液体自调器和断水水位保护器两部分组成。
水封液体自调器包括壳体A、管道、移动体A、环柱腔等。壳体A构成一密闭容器,内侧底部有溢水通道,与出水管相连。容器内有由移动体A、环柱腔组成的柱筒,进气管与柱筒相通,进出水管、出气管位于壳体与柱筒之间,柱筒上部为环柱腔,与注水管相通,环柱腔由进气管和外侧壁组成,下部有移动支撑杆,顶部有顶盖密封,底部为环片与滑动管之间形成环隙缝。移动体A上端安装于环柱腔内,由圆环体、圆环、滑动杆、连接杆、浮箱组成,圆环体上部连接滑动管,滑动管顶端为滑动杆,有3——12根,滑动杆位于柱腔内,滑动杆及移动支撑杆的顶端有少部分外露的球体,杆内有适当弹性的弹簧,圆环体外侧有薄圆环与溢水通道侧壁有适当的缝隙,圆环体下部连接连接杆,为圆环周边等弧度布置3——12根,连接杆底部连接浮箱。
断水水位保护器包括壳体B、移动体B、外水封槽、管道、保护腔等。壳体B构成一密闭容器,容器内有保护腔,上部连接移动体B,底部与水封液体自调器出水管相通,保护腔一侧有排水管,连接外水槽,壳体B上部有溢水通道,连接外水封槽,壳体B上部的水流通道与水封液体自调器的注水管相连,壳体B下部有进水孔,溢水口的高度略高于水流通道,移动体B上部为浮箱,与连接杆相连,连接杆位于保护腔的水位保护套管内,连接杆底部有封盖,封盖位于保护腔,水位保护套管的顶端高于溢水口。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水封液体自调器使得气体在输送过程中,水封处于完全的无水封状态而停止输送气体有有效瞬时水封处于完全水封状态;断水水位保护器在实际生产遇到突然停电停水时,短期不受影响,给操作工人充裕的时间进行处理。提高气体质量、降低消耗、易于维护、安全可靠。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全自动转换水封,由水封液体自调器和断水水位保护器两部分组成。
1为水封液体自调器的进气管,2为水封液体自调器的出气管,3为水封液体自调器的进水管,4为水封液体自调器的排污口,5为水封液体自调器的出水管,6为水封液体自调器的浮箱,7为水封液体自调器的连接杆,8为水封液体自调器的溢水通道侧壁,9为水封液体自调器的圆环体,10为水封液体自调器的圆环,11为水封液体自调器的滑动管,12为水封液体自调器的环片,13为水封液体自调器的移动支撑杆,14为水封液体自调器的定位杆,15为水封液体自调器的滑动杆,16为水封液体自调器的顶盖,17为水封液体自调器的进气管壁,18为水封液体自调器的注水管,19为水封液体自调器的壳体,20为水封液体自调器的溢水通道,21为断水水位保护器的通水管道,22为断水水位保护器的进水孔,23为断水水位保护器的浮箱,24为断水水位保护器的连接杆,25为断水水位保护器的套管,26为断水水位保护器的封盖,27为断水水位保护器的水流通道,28为断水水位保护器的阀门,29为断水水位保护器的排水管,30为断水水位保护器的溢水通道,31为断水水位保护器的水槽。
进气管壁17、顶盖16、移动支撑杆13、定位杆14、环片12构成环柱腔,滑动杆15、滑动管11、圆环体9、圆环10、连接杆7、浮箱6构成移动体A,封盖26、连接杆24、浮箱23构成移动体B。
水封液体自调器包括壳体A、管道、移动体A、环柱腔等。壳体A19构成一密闭容器,内侧底部有溢水通道20,与出水管5相连。容器内有由移动体A、环柱腔组成的柱筒,进气管1与柱筒相通,进出水管5、3、出气管3位于壳体A19与柱筒之间,柱筒上部为环柱腔,与注水管18相通,环柱腔由进气管壁17和外侧壁组成,下部有移动支撑杆13,顶部有顶盖16密封,底部为环片12与滑动管11之间形成环隙缝。移动体A上端安装于环柱腔内,由圆环体9、圆环10、滑动杆15、连接杆7、浮箱6组成,圆环体9上部连接滑动管11,滑动管顶端为滑动杆15,有3——12根,滑动杆15位于柱腔内,滑动杆15及移动支撑杆13的顶端有少部分外露的球体,杆内有适当弹性的弹簧,圆环体外侧有薄圆环10与溢水通道侧壁8有适当的缝隙,圆环体9下部连接连接杆7,为圆环10周边等弧度布置3——12根,连接杆7底部连接浮箱6。
断水水位保护器包括壳体B、移动体B、外水封槽、管道、保护腔等,壳体B构成一密闭容器,容器内有保护腔,上部连接移动体B,底部的通水管道27与水封液体自调器出水管5相通,保护腔一侧有排水管29,连接外水槽31,壳体B上部有溢水通道30,连接外水封槽31,壳体B上部的水流通道21与水封液体自调器的注水管18相连,壳体B下部有进水孔22,溢水口30的高度略高于水流通道21,移动体B上部为浮箱23,与连接杆24相连,连接杆24位于保护腔的水位保护套管25内,连接杆24底部有封盖26,封盖26位于保护腔,水位保护套管25的顶端高于溢水口30。
在运行前通过进水管3、注水管18向水封液位自调器中注入水至出水管5开始向外流水,并在运行中保持适量的注水。此时水封液位自调器内部的液位与溢水通道20等高,浮箱6产生浮力,使得移动体A向上浮起,制造中调整移动体A总重量使得圆环体9的一部分浸在水中保证水封,注水管18中一直有水流入,气体无法从环片12与滑动管11之间通过。送气时,气体通过圆环10底部翻出,由于圆环10与8溢水通道侧壁之间的环缝隙足够小,气体推动移动体A向上移动,当圆环10移出水面时,在流动气体的作用下,继续向上,气体从出气管2中流出,水封液位自调器内变为完全的无水封状态。
停止送气时,移动体A在重力作用下9圆环体下部落入水中,变为完全水封。
正常运行中,水封液位自调器中的水从出水管5中流向断水水位保护器中的水流通道27,继而从排水管29中流入外水槽31,外部断水时由于通水管道21中的水不断压出,移动体B下降,封盖26将水流通道27机械密封,保证水封液位自调器的出水管5不再向外流水,此时通水管道21中的水继续压出,至水封液位自调器和断水水位保护器的水位平衡,从而起到全面的水封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全自动转换水封,由水封液体自调器和断水水位保护器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水封液体自调器包括壳体A、管道、移动体A、环柱腔等,壳体A构成一密闭容器,容器内有由移动体A、环柱腔组成的柱筒,进气管与柱筒相通,进出水管、出气管位于壳体与柱筒之间,柱筒上部为环柱腔,与注水管相通,移动体A上端安装干环柱腔内,下部有浮箱;断水水位保护器包括壳体B、移动体B、外水封槽、管道、保护腔等,壳体B构成一密闭容器,容器内有保护腔,上部连接移动体B,底部与水封液体自调器出水管相通,保护腔一侧有排水管,连接外水槽,壳体B上部有溢水通道,连接外水封槽,壳体B上部的水流通道与水封液体自调器的注水管相连,壳体B下部有进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转换水封,其特征在于水封液体自调器壳体A内侧底部有溢水通道,与出水管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转换水封,其特征在于水封液体自调器环柱腔由进气管和外侧壁组成,下部有移动支撑杆,顶部有顶盖密封,底部为环片与滑动管之间形成环隙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转换水封,其特征在于水封液体自调器的移动体A由圆环体、圆环、滑动杆、连接杆、浮箱组成,圆环体上部连接滑动管,滑动管顶端为滑动杆,滑动杆位于柱腔内,圆环体外侧有薄圆环与溢水通道侧壁有适当的缝隙,圆环体下部连接连接杆,连接杆底部连接浮箱。
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转换水封,其特征在于水封液体自调器环柱腔内有的滑动杆有3-12根。
6.根据权利要求3、4、5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转换水封,其特征在于水封液体自调器环柱腔内的滑动杆及移动支撑杆的顶端有少部分外露的球体,杆内有适当弹性的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转换水封,其特征在于水封液体自调器的连接杆为圆环周边等弧度布置3-12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转换水封,其特征在于断水水位保护器的溢水口的高度略高于水流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转换水封,其特征在于断水水位保护器的移动体B上部为浮箱,与连接杆相连,连接杆位于保护腔的水位保护套管内,连接杆底部有封盖,封盖位于保护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转换水封,其特征在于水封液体自调器的水位保护套管的顶端高于溢水口。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转换水封,由水封液体自调器和断水水位保护器两部分组成,壳体、管道、移动体、环柱腔、外水封槽、保护腔等。有水封液体自调器使得气体在输送过程中,水封处于完全的无水封状态而停止输送气体有有效瞬时水封处于完全水封状态;断水水位保护器在实际生产遇到突然停电停水时,短期不受影响,给操作工人充裕的时间进行处理,提高气体质量、降低消耗、易于维护、安全可靠的优点。
文档编号C10B41/08GK1800305SQ20051010450
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8日
发明者李良军 申请人:李良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