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煤气发生炉的烟粉煤变换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氮肥生产企业中煤气发生炉的加料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煤气发生炉的烟粉煤变换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小氮肥生产企业中,煤气发生炉的造气工艺仍是采用以无烟块煤或焦炭为原料进行造气生产。在煤炭供应日趋紧张的今天,能否使用散碎的烟粉煤作为煤气发生炉的造气原料,则是人们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虽然现在有灰熔聚技术和德国CF8技术的应用,但是这两种技术是与现有造气工艺完全不同的造气新工艺,不适合我国目前采用间歇式造气生产工艺的小氮肥企业的应用。而且这两种新技术所采用的设备投资高,技术复杂系数和设备控制要求也高,很难在现有小氮肥生产企业中进行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煤气发生炉的烟粉煤变换加料装置,以在适应现有生产企业的间歇式造气工艺的基础上,降低造气原料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装置是由带上、下盖儿的加料仓、炼焦炉、集炭仓和放料仓从上至下、依次承接组成,在放料仓下口处设有与煤气发生炉进料口相连接的法兰盘。首先,将烟粉煤加入到加料仓中,在隔绝外部空气的条件下,通过该加料仓将烟粉煤封闭地注入到下部可对其进行封闭加热的炼焦炉中。然后,炼焦炉对烟粉煤进行封闭加热,使之烧结成半焦炭。最后,在隔绝气流互通的条件下,通过密闭连接的集炭仓和放料仓,将半焦炭封闭地加入到煤气发生炉中。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就是将散碎的烟粉煤先行封闭加热烧结,使之去烟成块,烧结成为可供煤气发生炉作为原料使用的半焦炭。然后再直接封闭地将其投入到煤气发生炉中进行造气生产。通过封闭加料、封闭加热,既避免了炼焦炉通过加料仓与外部空气的直通,又避免了煤气发生炉与炼焦炉及外部空气的直通,从而可有效地防止炼焦炉及煤气发生炉中可燃气体的外泄,保证了造气生产的连续、顺利进行。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小氮肥生产企业对烟粉煤的直接利用。由于烟粉煤较无烟煤每吨价格可降低至少160元,比焦炭的价格降得就更多,对于一个年产8万吨合成氨的小氮肥生产企业,仅此一项造气原料的改变,就可降低生产成本至少370万元/年。另外,使用本装置,烟粉煤是在烧结成半焦炭后,在高温下直接加入到煤气发生炉中,因此每次加料对煤气发生炉炉温的影响较原有无烟块煤或焦炭的直接添加方式对炉温的影响要小得多。这样就可有效地促进煤气发生炉蒸气分解率的提高。经试验表明,使用本装置后,煤气发生炉的蒸气分解率可提高10-20%,单台煤气发生炉水煤气产量的提高,就可相应提高合成氨年产量2700吨,增加收入500多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专用加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加料仓4、炼焦炉8、集炭仓14和放料仓16四部分依次上下连接组成,最下部的放料仓16的下口是与煤气发生炉19的上进料口通过法兰连接,从而将本加料装置整体固定在煤气发生炉19上,构成了一种专门使用烟粉煤原料的组合式煤气发生炉。
图1中,加料仓4中部外凸,上下呈锥形收口。加料仓的上盖儿1扣盖在加料仓4的上口,上盖儿1连接摇臂2,摇臂2的末端与具有旋转功能的液压油缸3(ZL97224512.X号专利油缸)的活塞杆相接,液压油缸3的缸体固定在加料仓4的侧面外壁上。在加料仓4的下口内部扣盖着下盖儿5,下盖儿5通过转臂与在外部仓壁上固定的控制油缸相接。这种加料仓的结构基本类同于本申请人的ZL98250041.6号专利中相应的料仓装置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烟粉煤的烧结装置是参照现有结构形式改装而成的一种炼焦炉。该炼焦炉8的结构(如图2所示)是在炭化室9两侧设有燃烧室10,炭化室9的顶部设有开口,与加料仓4的下口相对接。炭化室9的底面开口,轴接有托煤底板12。托煤底板12的两端部底面开有弧形槽,在炉壁上固接的两推力油缸13的活塞杆的顶端分别支撑在托煤底板12端部的底面弧形槽内。这种在炭化室顶部和底面开口的特殊结构,是为满足纵向物流加料方式所专门设计的。
如图2所示,当推力油缸13的活塞杆向下回缩时,托煤底板12的一侧自由边即向下旋转,打开炭化室底口(因为托煤底板12的另一边是通过端部支撑轴与炭化室侧壁相接的),炭化室9中的半焦炭11即落入下部的集炭仓14中。当推力油缸13的活塞杆回缩至最低点时,托煤底板12的张开角度最大。当排空半焦炭后,控制推力油缸13动作,使活塞杆上行,沿底面弧形槽推动托煤底板12回转至完全封住炭化室9的底口。
为保证烟粉煤在炭化室9中能够受热均匀,炭化室9设计为直立扁方体形。图1中,为了使半焦炭能够快速、顺利出炉,炭化室9的两直立的窄侧面设计为向下外扩的斜面。外扩的斜面,使炭化室两窄侧面形成一定的锥度,这样有利于半焦炭11的向下排放。在炭化室9上部的顶口两边分别装有推力油缸6,油缸的活塞杆伸入炭化室,其端部连接推板7,以对炭化室内的半焦炭进行辅助推压,提高半焦炭的出炉速度。
由于扁方体形的炭化室的容积有限,一次所烧结的半焦炭尚不能满足煤气发生炉的一次用料量,因而在炼焦炉8中上述结构的炭化室9就设有至少四个,燃烧室10与炭化室9交错排布,以利于对烟粉煤的加热烧结。并且两个相邻的炭化室一组,上部共一顶口,每个顶口上边均连接一个加料仓4(图2所示)。这样与一个加料仓对接的两个炭化室一组,共同进煤、出焦,既可使加料仓中烟粉煤的落料均匀度提高,又可满足煤气发生炉的一次加料用量。而且炼焦炉中至少两组以上的烧结机构的设置,还可实现分别交替入煤、分别烧结成料、交替注入煤气发生炉的加料过程。这就可以避免因一次烧结时间过长、而使煤气发生炉停炉等料的现象出现,满足了煤气发生炉连续化生产的加料要求。
图2中,本实用新型的炼焦炉8中共设置有八个炭化室,九个燃烧室间隔分布。即在每个炭化室9的两侧均有燃烧室10可对其进行加热。在炼焦炉8的上部共设有四个并列的加料仓4,每个加料仓的下口与两个一组的炭化室的顶部开口通过法兰连接,构成了四组烧结机构,分别交替入煤、烧结和投料,使生产过程更加平稳。
图1中,在上述结构形式的炼焦炉8的下部设有集炭仓14和放料仓16,集炭仓14和放料仓16均为漏斗状,两仓下口分别装有通过油缸控制启闭的下盖儿15、17。集炭仓14的上口边沿密闭封接在炼焦炉8的下底周边;放料仓16的上口封接盖板18,盖板18上的中心开口与集炭仓14的底口相对接。扣盖集炭仓14下口的下盖儿15和扣盖放料仓16下口的下盖儿17均是通过转臂与在仓壁外部固定的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相接,以实现下盖儿的启闭受控动作。其具体结构及连接和控制方式可采用类同加料仓4的下盖儿结构及连接和控制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相关的仓盖儿与仓盖儿以及仓盖儿与托煤底板之间的启闭动作的油缸控制,均是通过电磁阀的电气及液压联锁控制,以确保相关部位不会同时开启,杜绝相互间的气流相通,从而保证了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权利要求1.一种煤气发生炉的烟粉煤变换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是由带上、下盖儿的加料仓(4)、炼焦炉(8)、集炭仓(14)和放料仓(16)从上至下、依次承接组成,在放料仓(16)下口处设有与煤气发生炉进料口相连接的法兰盘。
2.根据要求1所述的烟粉煤变换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炼焦炉(8)是在炭化室(9)两侧设有燃烧室(10),炭化室(9)的顶部设有开口,与加料仓的下口相对接;炭化室(9)的底面开口,轴接有托煤底板(12),托煤底板(12)的两端部底面开有弧形槽,在炉壁上固接的两推力油缸(13)的活塞杆的顶端分别支撑在托煤底板(12)端部的底面弧形槽内。
3.根据要求3所述的烟粉煤变换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炭化室(9)为直立扁方体形,两直立的窄侧面为向下外扩的斜面;在炭化室上部的顶口两边分别装有推力油缸(6),油缸的活塞杆伸入炭化室,其端部连接推板(7)。
4.根据要求2或3所述的烟粉煤变换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炼焦炉(8)中设有至少四个炭化室(9),燃烧室(10)与炭化室(9)交错排布;两个相邻的炭化室一组,上部共一顶口,每个顶口上边均连接一个加料仓(4)。
5.根据要求1所述的烟粉煤变换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炭仓(14)和放料仓(16)均为漏斗状,两仓下口分别装有通过油缸控制启闭的下盖儿;集炭仓(14)的上口边沿密闭封接在炼焦炉(8)的下底周边,放料仓(16)的上口封接盖板(18),盖板(18)上的中心开口与集炭仓(14)的底口相对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氮肥生产企业中煤气发生炉的的烟粉煤变换加料装置,其结构是由带上、下盖儿的加料仓、炼焦炉、集炭仓和放料仓从上至下依次承接组成,在放料仓下口处设有与煤气发生炉进料口相连接的法兰盘。本实用新型将烟粉煤先行封闭加热烧结,使之去烟成块,烧结成为可供煤气发生炉使用的半焦炭,然后再直接封闭地将其投入到煤气发生炉中进行造气生产。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小氮肥生产企业对烟粉煤的直接利用,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煤气发生炉和蒸气分解率和水煤气的产量。
文档编号C10J3/30GK2799561SQ20052002434
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4日
发明者杨更辰 申请人:杨更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