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高效益的工业煤气发生炉的制作方法
一种高效益的工业煤气发生炉所属领域此技术是将煤炭制成煤气,再将其中的化学原素充分利用,提高热 能转化率,减少大气污染,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背景目前共知的火力发电厂一般使用的方法是将燃煤粉碎后送入锅 炉内直接燃烧发电,此方法缺点是煤炭热能转化率低,高大的烟囱不但 带走大量的热量,还将有用的化学原素燃烧后排到空中,同粉尘一起 污染大气,同时发电成本较高.而现有的燃煤制气炉对煤质要求比较 严,电厂只能望炉叹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发电设备的不足,本发明技术为发电厂提供一种全 新的制气炉,工作流程是先将产生的煤气输到化工车间,在提纯后又 输送到锅炉房为发电提供热源.发电厂就由无数个这样的燃煤制气炉 构成。本发明技术的技术方案制气炉内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燃烧时反应室,中部为临时储 灰室和风室,下部为储灰室.制气炉外设有水箱,一为降温,二为提高热 能的使用率.具体操作方法是上部的插孔器,是由插孔板和振动板购 成,插孔板上有数根插棒,它们的作用是为粉煤,打眼,使其粉煤形 成蜂窝煤状便于燃烧,振动板的提杆,穿透插孔器的振动提杆同其穿 出炉盖,插孔器是通过炉盖上的动力设施,使其自由放下提升。制气 炉的中间部分设计有一套可以活动的炉桥和进风口活动的档风板和活动性隔板,通过进料口将粉煤放入燃烧室内,转动插孔器(插孔器是 以其顶部的振动器和液压器为动力)将粉煤抚平后,放下插孔器打孔, 所打之孔与炉桥的孔位一致,便于通风导热.在二次加煤时,将风机停 住,打开炉桥门和位于炉桥下部的挡风板,再用液压器将活动炉桥退出 燃烧室后,放下打孔器将炉渣排到临时储灰室,此室也由一块活动隔板 将上下两部隔开再将炉桥归位.提起打孔器,加足粉煤后放下打孔器. 用振动板振紧粉煤,提起打孔器.再将临时储灰室内的炉渣排到底部储 灰室.关闭活动挡风板.开始鼓风,就可以继续产气.待炉渣在底部储灰 室内余热散尽,排到钢轨小车内运出.依此循环.外面所设的水箱在制 气时将产生的热水输送到蒸汽锅炉内使用.达到最大热能价值使用率.发明效果使用此发明后,将燃煤直接燃烧转化成煤气燃烧,提高了热能的转 化率,减少了大气污染的排放量,符合国家粉尘排放标准.同时大大提 高整体燃煤的经济价值.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l实用装置的结构图。图中l.炉盖2.插孔器振动杆3.插孔器提杆4.振动板5.粉煤进料口 6.粉煤7.活动性炉桥8.活动性挡风板9.活动隔板10.炉渣11.水箱12. 排放炉渣口 13.炉渣车14.炉渣车进出门15.进风口 16.煤气出口 17.活 动炉桥装置18插孔器临时储灰室位于制气炉中部,在(9)活动性挡灰板和(7)活动性炉桥之间具体实施方式
在制气炉的中间部分设计有一套可以活动的炉桥(7),通过进料口 (5)将粉煤放入燃烧室内,转动插孔器(18)(插孔器是以其顶部的振动器 和液压器为动力)将粉煤(6)抚平后,放下插孔器(18)打孔,所打之孔与 炉桥(7)的孔位一致,便于通风导热.在二次加煤时,将风机停住,打开炉 桥门和位于炉桥下部的挡风板(8),再用液压器将活动炉桥(7)退出燃烧 室后,放下插孔器(18)将炉渣(1)排到临时储灰室,此室也由一块活动隔 板(9)将上下两部隔开.再将炉桥(7)归位.提起打孔器(18),加足粉煤(6)后放下插孔器(18).用振动板(4)振紧粉煤(6),提起 插孔器(18).再将临时储灰室内的炉渣《10)排到底部储灰室.关闭活动 挡风板.(8)开始鼓风,就可以继续产气.待炉渣(10)在底部储灰室内余热 散尽,排到钢轨小车(13)内运出.依此循环.外面所设的水箱(11)在制气 时将产生的热水输送到蒸汽锅炉内使用.达到最大热能价值使用率.
权利要求
1. 种高效益的制气炉,是由插孔器,活动型炉桥,活动型挡风板,活动型隔板和外部水箱购成。其特征是插孔器下是粉煤,粉煤下是活动型炉桥,活动型炉桥下是活动档风板和活动型隔板,下部是储灰室。
2、 根据1所述,插孔器是由打孔器和振动板构成。其特征是振动板是穿 透位于中间的套管的打孔器一起延升到炉盖外,炉盖外使用动力,使其打孔器能 够自由的提升。
3、 根据1所述,活动型的炉桥是由炉桥架和炉桥构成。其特征是使其能 自由的进出炉体。
4.根据1所述,炉体中部采取的活动型的隔板和活动型的档风板,构成的临 时储灰室,其特征是活动物档板和活动型的隔板,可以自由的抽出炉体外,使 其炉渣可以放在底部的储灰室。
5、根据1所述,炉体外部是由水箱构成,其特征是可以将炉体降温后的 水送入锅炉,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全文摘要
一种高效益的制气炉,可以解决电厂和大煤气用户的对煤质的普遍要求,由于加装了插孔器,采用了活动性的炉桥和活动性的挡风板和隔离板,便于粉煤的燃烧和炉渣的排除。由于外部设计了水箱,起到降温、防爆和提高了燃煤的利用率。
文档编号C10J3/20GK101275087SQ20071004874
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8日
发明者李勤昆 申请人:李勤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