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31079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化炉,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质气化技术研究正得到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的重视,各种生物质气化炉不断地走向实用化,但原有的生物质气化炉在技术上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以往的生物质气化炉存在进料方式单一、密封性不好、灰渣排放不方便以及导出燃气焦油含量高等问题。这些技术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会严重影响气化炉的使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型的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可以更加环保地利用生物质这种新能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解决进料方式单一、密封性不强、灰渣排放不方便以及导出燃气焦油含量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储料箱、炉体、内胆以及燃气管;其中所述储料箱位于所述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的上部,所述内胆位于所述炉体内部并且所述内胆与所述储料箱底部连接,所述内胆高8(T200mm,所述燃气管穿过所述炉体与所述内胆连接。优选地,上述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还包括旋转压料杆,所述旋转压料杆从所述储料箱上端穿过所述储料箱并插入所述炉体中,所述旋转压料杆上端设置有位于所述储料箱外的摇柄并且所述旋转压料杆下端设置有多根铁杆。优选地,上述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还包括进料斗,进料斗盖、进料斗推拉杆、进料斗内门;其中所述进料斗安装在所述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的所述储料箱的侧面并与所述旋转压料杆垂直,所述进料斗上设置有进料斗盖,所述进料斗内门设置于所述进料斗下端,所述进料斗推拉杆设置于所述进料斗内门一侧并通过所述进料斗推拉杆上下移动而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料斗内门。优选地,上述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还包括储灰箱和落灰板,储灰箱内部设置有落灰框,所述落灰板设置在所述落灰框的下面,其中所述落灰板可设计成为推拉式或旋转式。优选地,上述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可以在所述储灰箱底部设置有将灰渣不间断排出的螺旋管。优选地,上述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的进料斗的数量为1-4个。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1)进料斗采用双门设计,即同时采用进料斗盖和所述进料斗内门。内门位于气化炉内部,内门可通过进料斗推拉杆上下移动而打开或关闭。通过采用双门设计,进料斗可实现气化过程中不间断工作而连续加料。2)通过设置旋转压料杆,可以在气化过程中不定期旋转所述旋转压料杆,其作用在于一是可防止气化过程中物料结成大块的灰渣而影响气化效果,通过压料杆下面的铁杆的挤压作用可将灰渣挤压成为小块;二是防止气化过程中物料出现“空位”,影响气化的稳定性;其三是帮助把灰渣挤压到进气管下面的落灰板上,有利于气化过程中灰渣的排放。3)内胆,也称燃气夹层。所述内胆是在气化炉内部固定高度设计的一个夹层。内胆能够实现在固定的位置导出燃气(其技术也可称为生物质气化燃气中导技术),内胆的设计有利于提高燃气质量,降低燃气中焦油含量,并且提高气化的稳定性。4)通过设置落灰板,能够提高气化炉灰渣的排放质量。SP,尽量只排出灰洛,而不同时排出炭化料和半炭化料。此外,落灰板的设置能够降低灰渣排放的难度。5)在气化过程中排灰门是关闭的,可以不定期地打开储灰箱的排灰门,将储灰盒拿出,倒掉里面的灰渣,使得灰渣排放较传统的灰渣排放方法更方便。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2。图4为本发明的使用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发明的剖示图。图2和图3分别为本发明不同角度的立体图。本发明所包括储料箱1、炉盖2、进料斗推拉杆3、进料斗盖4、进料斗5、进料斗内门6、内胆7、炉体8、检修门9、炉脚10、储灰箱11、储灰盒12、排灰门13、落灰板14、点火管15、进气管16、气嘴17、燃气管18、旋转压料杆19、进气管清灰管20。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的上部设置有箱体呈方形的储料箱I。进料斗5安装在储料箱I侧面。进料斗5采用进料斗盖4和进料斗内门6的双门设计方案。进料斗5上设置有进料斗盖4,进料斗内门6设置于进料斗5下端,进料斗推拉杆3设置于进料斗内门6 —侧并通过进料斗推拉杆3上下移动而打开或关闭进料斗内门6。此外,可以设置1-4个进料斗5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的中部设置有炉体8。炉体8整体呈卧式圆筒形。此仅仅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此外,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的炉体8还可以设置为底部半圆上部方形的类似U形的结构。内胆7位于炉体8的内部并且内胆7与储料箱I底部连接,内胆高8(T200mm,燃气管18穿过炉体8设置于内胆7上。内胆7也称燃气夹层,内胆7是在气化炉内部固定高度设计的一个夹层。内胆7的底面距离气嘴1715(Tl200mm。此外,炉体8内部安装有进气管16。进气管16上设置有气嘴17。在储料箱I内设置有与进料斗5垂直的旋转压料杆19,旋转压料杆19从储料箱I上端穿过储料箱I并插入炉体8中,旋转压料杆19上端设置有位于储料箱I外的摇柄并且旋转压料杆19下端设置有多根铁杆。检修门9和点火管15设置于炉体8的底部。电子点火棒可以通过点火管15插入进气管16上的气嘴17附近。此外,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储灰箱11。储灰箱11内放置一个与落灰框大小相当的储灰盒12,并且储灰箱11内部设置有落灰框。落灰框与气嘴17距尚为6(T200mm。此外,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还包括落灰板14,设置在落灰框的下面,其中落灰板14可设计成为推拉式或旋转式。对于灰渣量较多的情况,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可以在储灰箱11底部安装螺旋管。为求简化示意图,此螺旋管未描绘于图示中。螺旋管可以将灰渣不间断地排出储灰箱外。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使用流程图。具体流程如下I)加料 将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顶部的炉盖2打开加入生物质气化料进入炉体8和储料箱1,也可以从进料斗盖4通过进料斗内门6加入气化物料进入炉体8和储料箱I。2)物料压实适当旋转压料杆19将物料压实。3)盖炉盖2和进料斗盖4。4)点火从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底部的点火管15,将电子点火棒插入进气管16上的气嘴17附近,从进气管16用风机将风通过气嘴17上的小孔吹入炉体8内,将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点着火。5)关闭点火管15将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内的气嘴17附近的生物质料都点着火后,拨出电子点火棒,关闭点火管15的盖子。6)导出燃气将燃气通过内胆7处的燃气管18导出,导出的燃气可用于燃烧机燃烧或储存备用。7)添加物料使用一段时间后,可通过进料斗5添加物料以维持气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具体方法是先将进料斗推拉杆3往下压,关闭进料斗内门6,打开进料斗盖4,加入气化物料进入进料斗5,盖上进料斗盖4,往上拉进料斗推拉杆3,让气化物料通过进料斗内门6落入气化炉体8和储料箱I中。转动旋转压料杆19,防止因连续使用而在气嘴17附近产生大块的灰渣,影响气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推拉或旋转落灰板14,将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灰渣排入储灰箱11内的储灰盒12内。不定期将储灰盒12内的灰渣倒掉。此方法可以使得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的密封性得到改善。8)排灰在气化过程中排灰门13是关闭的,不定期地打开储灰箱I的排灰门13,将储灰盒12拿出,倒掉里面的灰渣。9)关机使用结束,关闭风机,打开燃气管18的排废气开关将气化炉内余下的废气导入烟气助烧器助烧,或将废气排入大气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料箱、炉体、内胆以及燃气管;其中,所述储料箱位于所述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的上部,所述内胆位于所述炉体内部并且所述内胆与所述储料箱底部连接,所述内胆高8(T200mm,所述燃气管穿过所述炉体与所述内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压料杆,所述旋转压料杆从所述储料箱上端穿过所述储料箱并插入所述炉体中,所述旋转压料杆上端设置有位于所述储料箱外的摇柄并且所述旋转压料杆下端设置有多根铁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料斗,进料斗盖、进料斗推拉杆以及进料斗内门;其中所述进料斗安装在所述储料箱侧面并与所述旋转压料杆垂直,所述进料斗上设置有所述进料斗盖,所述进料斗内门设置于所述进料斗下端, 所述进料斗推拉杆设置于所述进料斗内门一侧并通过所述进料斗推拉杆上下移动而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料斗内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的数量为 1-4 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还包括储灰箱和落灰板,所述储灰箱内部设置有落灰框,所述落灰板设置在所述落灰框的下面,其中所述落灰板设计为推拉式或旋转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灰箱底部设置有将灰渣不间断排出的螺旋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还包括气嘴,所述落灰框与所述气嘴的距离为6(T2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还包括气嘴,所述内胆的底面距离所述气嘴15(Tl2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整体为卧式圆筒形或为底部半圆上部方形的类似U形的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所述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包括储料箱、炉体、内胆以及燃气管;其中,所述储料箱位于所述多功能生物质气化装置的上部,所述内胆位于所述炉体内部并且所述内胆与所述储料箱底部连接,所述内胆高80~200mm,所述燃气管穿过所述炉体与所述内胆连接。本发明有利于提高燃气质量,降低燃气中焦油含量,并提高气化的稳定性。
文档编号C10J3/34GK102994155SQ20121052024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6日
发明者陈克求, 陈庆平 申请人:湖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