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分离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39890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液分离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器,用于解决现有气液分离器分离效率差、高度较高不便于运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料口,壳体内的下部为存储液体的液相区,壳体内的上部为存储气体的气相区,壳体上还设有分别与液相区、气相区连通的出液口和出气口,进料口连接有分散导流初分装置,所述分散导流初分装置包括侧板和初分动量吸收挡板,侧板、初分动量吸收挡板和壳体内壁构成与进料口连通的初分通道,所述初分通道内安装有分散导流阻尼元件。本实用新型经过分散导流阻尼元件的缓冲,吸收了股水的动量,股水变成液滴流入壳体内的液相区,减少了现有分离器的初分动量挡板产生的飞溅、卷流和夹带的现象,提高气液分离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气液分离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天然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天然气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0002]天然气气液分离器要求尽可能减小分离器体积和高度,提高分离效率。
[0003]如图1所示,现有的卧式分离器主要由进气口 101、初分动量吸收挡板102、液相区103、气相区104、除雾分离元件105、短接106、出口 107、排污口 108等组成。其初分结构过于简单,在分离器入口设置了一个向前倾斜的初分动量吸收挡板,该挡板的功能是吸收流体动量,把气体中的游离股水分离出来。由于初分动量吸收挡板向前倾斜,流体沿着倾斜角对液相产生冲击形成低压区,使已经分气体分离出来的的液体被气体卷起来飞溅出液相形成气泡,如图2所示,这就是所谓气泡“再挟带”问题,致气相区流态复杂,影响分离效率。
[0004]此外,现有气液分离器采用在分离器的壳体上部专门设置了用于安装除雾分离元件的短接,增加了竖向高度,无法满足加热分离集成化撬装一体化的运输要求,因此有必要对该部分进一步做结构上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气液分离器初分过程中因卷起的液体飞溅出液相形成气泡,致使气相区流态复杂,分离效率差;以及高度较高影响运输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能够提高分离效率,减小设置纵向尺寸,满足高精度以及输运的要求。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种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料口,壳体内的下部为存储液体的液相区,壳体内的上部为存储气体的气相区,壳体上还设有分别与液相区、气相区连通的出液口和出气口,其特征在于,进料口连接有分散导流初分装置,所述分散导流初分装置包括侧板和初分动量吸收挡板,侧板、初分动量吸收挡板和壳体内壁构成与进料口连通的初分通道,所述初分通道内安装有分散导流阻尼元件。
[0008]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连接有除雾分离元件,所述除雾分离元件套设在法兰内,法兰与壳体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除雾分离元件包括上盖板、漏水板以及设置在上盖板与漏水板之间的除雾叶片,除雾分离元件的一端为与气相区连通的气流入口,另一端为与出气口连通的气流出口。
[0010]进一步地,所述漏水板的下方连接有集液箱,集液箱的下端连接有排液管。
[0011]进一步地,所述分散导流阻尼元件为角钢、钢管或者阻尼叶片。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料口,壳体内的下部为存储液体的液相区,壳体内的上部为存储气体的气相区,壳体上还设有分别与液相区、气相区连通的出液口和出气口 ;进料口连接有分散导流初分装置,所述分散导流初分装置包括侧板和初分动量吸收挡板,侧板、初分动量吸收挡板和壳体内壁构成与进料口连通的初分通道,所述初分通道内安装有分散导流阻尼元件。通过在进料口设置分散导流初分装置,从进料口进入的物料动量被吸收,并沿着分散导流阻尼元件的出口方向流出,夹杂在气流中的股水,经过分散导流阻尼元件的缓冲,吸收了股水的动量,股水变成液滴流入壳体内的液相区,有效的减少了现有分离器的初分动量挡板产生的飞溅、卷流和夹带的现象,从而提高气液分离效率。
[0014]本实用新型的出气口连接有除雾分离元件,所述除雾分离元件套设在法兰内,法兰与壳体连接。通过将除雾分离元件套设在法兰内部,再将法兰与壳体连接,省去了现有气液分离器出气口用于安装除雾分离元件的短接以及接管,降低了分离器的高度,从而满足一体化撬装的要求。同时将除雾分离元件置于法兰内部,便于更换拆卸清洗。
[0015]本实用新型的除雾分离元件包括上盖板、漏水板以及设置在上盖板与漏水板之间的除雾叶片,除雾分离元件的一端为与气相区连通的气流入口,另一端为与出气口连通的气流出口,气流中的液滴、雾沫随着气流在除雾叶片表面上碰撞、附着、聚结后掉到漏水板中,从而实现气液的进一步分离,提高分离的效果。
[0016]本实用新型的分散导流阻尼元件为角钢、钢管或者阻尼叶片,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制作的特点,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现有的卧式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现有的卧式气液分离的初分动量吸收挡板导致的气泡挟带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分散导流初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除雾分离元件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0022]图中标记:101、进气口,102、初分动量吸收挡板,103、液相区,104、气相区,105、除雾分离元件,106、短接,107、出口,108、排污口,1、壳体,2、初分区,3、进料口,4、气相区,5、液相区,6、出气口,7、分散导流初分装置,8、除雾分离元件,9、出液口,10、支座,11、初分动量吸收挡板,12、侧板,13、分散导流阻尼元件,14、气流入口,15、气流出口,16、上盖板,17、漏水板,18、除雾叶片,19、集液箱,20、排液管,21、箱体,22、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4]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1,壳体的底端安装有支座10,壳体I上设有进料口 3,壳体I内的下部为存储液体的液相区5,壳体I内的上部为存储气体的气相区4,壳体I上还设有分别与液相区5、气相区4连通的出液口 9和出气口 6 ;进料口 3连接有分散导流初分装置7,壳体I与导流初分装置7 —起构成了初分区2,分散导流初分装7包括侧板12和初分动量吸收挡板11,侧板12、初分动量吸收挡板11和壳体I内壁构成与进料口 3连通的初分通道,初分通道内安装有分散导流阻尼元件13。通过在进料口设置分散导流初分装置,从进料口进入的物料动量被吸收,并沿着分散导流阻尼元件的出口方向流出,夹杂在气流中的股水,经过分散导流阻尼元件的缓冲,吸收了股水的动量,股水变成液滴流入壳体内的液相区,克服流体沿着倾斜角对液相产生的冲击,有效的减少了现有分离器的初分动量挡板产生的飞溅、卷流和夹带的现象,从而提高气液分离效率。
[0025]分散导流阻尼元件为角钢、钢管或者阻尼叶片,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制作的特点,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能。当然,分散导流阻尼元件还可以是由其他材料制成的具有导流分散作用的结构,分散导流阻尼元件的作用就是缓冲和吸收物料的动量,因此其他具有缓冲和吸收物料的动量的结构类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6]出气口 6连接有除雾分离元件8,所述除雾分离元件8套设在法兰22内,法兰22与壳体I连接。通过将除雾分离元件套设在法兰内部,再将法兰与壳体连接,省去了现有气液分离器出口(附图1中的标记107)用于安装除雾分离元件的短接(附图1中的105)。作为一种选择的方式可以在安装的过程中将法兰尾部加厚,且以加厚的法兰尾部直接和分离器壳体焊接连接,实现开孔补强,取消了现有气液分离器中的接管。从而降低了气液分离器的高度,满足一体化撬装的要求。同时将除雾分离元件置于法兰内部,便于更换拆卸清洗。
[0027]本实用新型的除雾分离元件8包括上盖板16、漏水板17以及设置在上盖板16与漏水板17之间的除雾叶片18,除雾分离元件8的一端为与气相区4连通的气流入口 14,另一端为与出气口 6连通的气流出口 15,气流中的液滴、雾沫随着气流在除雾叶片表面上碰撞、附着、聚结后掉到漏水板中,从而实现气液的进一步分离,提高分离的效果。除雾叶片属于现有技术产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能明白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为了便于液体的收集和排出,漏水板16的下方连接有集液箱19,集液箱19的下端连接有排液管20。
[0028]为了便于整体安装和拆卸,将上盖板16、漏水板17、除雾叶片18和集液箱19 一起安装在箱体21上,将箱体直接套设在法兰内部。
[0029]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应用于天然气的气液分离,还可以用于其它领域的气液分离。
[0030]实施例一
[0031]本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料口,壳体内的下部为存储液体的液相区,壳体内的上部为存储气体的气相区,壳体上还设有分别与液相区、气相区连通的出液口和出气口 ;进料口连接有分散导流初分装置,所述分散导流初分装置包括侧板和初分动量吸收挡板,侧板、初分动量吸收挡板和壳体内壁构成与进料口连通的初分通道,初分通道内安装有分散导流阻尼元件。
[0032]实施例二
[0033]本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料口,壳体内的下部为存储液体的液相区,壳体内的上部为存储气体的气相区,壳体上还设有分别与液相区、气相区连通的出液口和出气口 ;进料口连接有分散导流初分装置,所述分散导流初分装置包括侧板和初分动量吸收挡板,侧板、初分动量吸收挡板和壳体内壁构成与进料口连通的初分通道,初分通道内安装有分散导流阻尼元件。出气口连接有除雾分离元件,除雾分离元件套设在法兰内,法兰与壳体连接。
[0034]实施例三[0035]本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料口,壳体内的下部为存储液体的液相区,壳体内的上部为存储气体的气相区,壳体上还设有分别与液相区、气相区连通的出液口和出气口 ;进料口连接有分散导流初分装置,所述分散导流初分装置包括侧板和初分动量吸收挡板,侧板、初分动量吸收挡板和壳体内壁构成与进料口连通的初分通道,初分通道内安装有分散导流的阻尼叶片。出气口连接有除雾分离元件,除雾分离元件套设在法兰内,法兰与壳体连接。除雾分离元件包括上盖板、漏水板以及设置在上盖板与漏水板之间的除雾叶片,除雾分离元件的一端为与气相区连通的气流入口,另一端为与出气口连通的气流出口。
[0036]实施例四
[0037]本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料口,壳体内的下部为存储液体的液相区,壳体内的上部为存储气体的气相区,壳体上还设有分别与液相区、气相区连通的出液口和出气口 ;进料口连接有分散导流初分装置,所述分散导流初分装置包括侧板和初分动量吸收挡板,侧板、初分动量吸收挡板和壳体内壁构成与进料口连通的初分通道,初分通道内安装有分散导流的钢管。出气口连接有除雾分离元件,除雾分离元件套设在法兰内,法兰与壳体连接。除雾分离元件包括上盖板、漏水板以及设置在上盖板与漏水板之间的除雾叶片,除雾分离元件的一端为与气相区连通的气流入口,另一端为与出气口连通的气流出口。漏水板的下方连接有集液箱,集液箱的下端连接有排液管。
[0038]实施例五
[0039]本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料口,壳体内的下部为存储液体的液相区,壳体内的上部为存储气体的气相区,壳体上还设有分别与液相区、气相区连通的出液口和出气口 ;进料口连接有分散导流初分装置,所述分散导流初分装置包括侧板和初分动量吸收挡板,侧板、初分动量吸收挡板和壳体内壁构成与进料口连通的初分通道,初分通道内安装有分散导流的角钢。出气口连接有除雾分离元件,除雾分离元件套设在法兰内,法兰与壳体连接。除雾分离元件包括上盖板、漏水板以及设置在上盖板与漏水板之间的除雾叶片,除雾分离元件的一端为与气相区连通的气流入口,另一端为与出气口连通的气流出口。漏水板的下方连接有集液箱,集液箱的下端连接有排液管。
【权利要求】
1.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I),壳体(I)上设有进料口(3),壳体(I)内的下部为存储液体的液相区(5),壳体(I)内的上部为存储气体的气相区(4),壳体(I)上还设有分别与液相区(5)、气相区(4)连通的出液口(9)和出气口(6),其特征在于,进料口(3)连接有分散导流初分装置(7),所述分散导流初分装置(7)包括侧板(12)和初分动量吸收挡板(11),侧板(12)、初分动量吸收挡板(11)和壳体(I)内壁构成与进料口(3)连通的初分通道,所述初分通道内安装有分散导流阻尼元件(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6)连接有除雾分离元件(8 ),所述除雾分离元件(8 )套设在法兰(22 )内,法兰(22 )与壳体(I)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分离元件(8)包括上盖板(16)、漏水板(17)以及设置在上盖板(16)与漏水板(17)之间的除雾叶片(18),除雾分离元件(8)的一端为与气相区(4)连通的气流入口(14),另一端为与出气口(6)连通的气流出口(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板(17)的下方连接有集液箱(19),集液箱(19)的下端连接有排液管(20)。
5.根据权利要求1一4任一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导流阻尼元件(13)为角钢、钢管或者阻尼叶片。
【文档编号】C10L3/10GK203678146SQ201320752713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6日
【发明者】唐超, 唐秋茹, 孙铖, 唐馨, 杨挺志, 黄泽惠 申请人:四川科宏石油天然气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