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加热旋叶式生物质气化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炉体的侧壁设置为夹套结构,夹套由内到外依次为气化层、气化层壁、热废气层、热废气层壁、燃气层、燃气层壁和保温层;在气化层壁上设置轨道;在炉体的中心面下方同一高度处设置两水平内燃旋转管道,在两内燃旋转管道内部沿其壁的圆周交替设置多个叶缝板,叶缝板的缝隙与内燃旋转管道内部不相通,在叶缝板的缝隙内设置叶片,叶片外伸端与轨道连接;在炉体的上方设置进料斗,进料斗与气化层相通,在炉体的底部承接有锥状炉底,锥状炉底与气化层相通,排渣口位于锥底口。本发明大大提高了生物质气化率和燃气热值,避免了二次污染,降低了生物质气化成本,适用于各种生物质原料生产可燃气,运行操作和管理维护简便。
【专利说明】内燃加热旋叶式生物质气化炉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气化装置,更具体地说是以生物质为原料的气化炉。
【背景技术】
[0002]生物质包括林业物质、农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畜禽粪便等。生物质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储量丰富,作为替代能源利用,可实现CO2零排放,且其中S、N含量低,大大减轻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生物质气化是在一定热化学条件下,将生物质转化为主要由一氧化碳、氢气和低分子组成的可燃气。影响生物质气化效果的因素有生物质种类及其预处理、生物质进料速度与气化剂供给速率,反应器内的温度和压力等。
[0003]目前,生物质气化技术和燃气利用过程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燃气热值较低,由于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直接引入较多的空气,导致燃气中含氮量超过55 %,燃气的热值一般低于7000KJ/m3 ;二 是气化过程产生的焦油较多,由于气化过程引入较多的冷空气,气化炉内温度不够高,导致焦油产率较高,不仅影响气化炉的正常工作和燃气的输送、储存和利用,而且浪费大量的能源和资源。
[0004]针对燃气中含有较多焦油的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法有两种:一是水洗处理,将燃气中的焦油转移到水溶液中去,这种方法虽然简单,燃气净化效率也较高,但是会产生大量含焦油废水,该类废水处理难度大、成本高,造成二次污染,而且会影响气化系统的高效运转,最终导致燃气成本较高,不利于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和推广;二是催化裂解,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焦油裂解为低分子燃气,不仅解决了焦油的危害问题,而且可以提高燃气热值,不产生二次污染。
[0005]焦油的催化裂解,无二次污染、可提高生物质气化率和燃气热值,但目前的焦油催化裂解技术仍存在焦油裂解率低、催化剂容易积碳失活、裂解装置复杂、裂解系统本身易粘附焦油等不足,实际使用效果较差。焦油的催化裂解效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焦油裂解效率越高,而目前的催化裂解方式要么是燃气通过冷的催化剂床层,催化裂解效率低,要么是通过外加热来提高催化剂床层的温度,能耗增加。
[0006]近年来,生物质气化技术得到很快的发展,多种形式的气化炉被开发出来,这些气化炉大体上可分为固定床气化炉和流化床气化炉两类。固定床气化炉进一步又可分为下吸式、上吸式、横吸式和开心式几种。下吸式气化炉在微负压下运行,对密封要求不高,产出可燃气热值高、焦油含量少,但是可燃气中灰分多,且可燃气出炉温度高。上吸式气化炉在微正压下运行,对密封要求高,可燃气中焦油含量高。流化床气化炉,炉内温度高而且恒定,焦油在高温下裂解生成气体,燃气中焦油比较少,但出炉的燃气中含有较多的灰分,并且流化床气化炉结构比较复杂,设备投资大,大型气化设备较多。
[0007]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内燃加热旋叶式生物质气化炉,提高生物质气化效率和燃气热值,降低焦油的产率,避免二次污染,降低了生物质气化成本,适用于各种生物质原料生产可燃气。
[0009]本发明内燃加热旋叶式生物质气化炉的结构特点是:
炉体的侧壁设置为夹套结构,夹套由内到外依次为气化层、气化层壁、热废气层、热废气层壁、燃气层、燃气层壁和保温层;在气化层壁上设置轨道;在炉体的中心面下方同一高度处设置两水平内燃旋转管道,在两内燃旋转管道内部沿其壁的圆周交替设置多个叶缝板,叶缝板的缝隙与内燃旋转管道内部不相通,在叶缝板的缝隙内设置叶片,叶片外伸端与轨道连接;内燃旋转管道两端同心连接两旋转支撑管道,在两旋转支撑管道内分别设置内燃进气管道和内燃出气管道;在炉体的上方设置进料斗,进料斗与气化层相通,在炉体的底部承接有锥状炉底,锥状炉底与气化层相通,排渣口位于锥底口;燃气自炉内引出的气流通道为:以位于气化层的底部引向燃气层,燃气输出口位于燃气层壁的上部,炉外连接在燃气输出口上输气管道通过引风机接至储气柜。
[0010]本发明内燃加热旋叶式生物质气化炉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在热废气层壁上分别设置热废气回流管道和废气排出管道,热废气回流管道接至内燃出气管道,废气排出管道的出口引伸至炉体外部。
[0011]两内燃旋转管道是由传动机构驱动的可转动件。
[0012]在内燃进气管道内部设置燃气管道,燃气管道自内燃进气管道入口接至燃气源。
[0013]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以内燃旋转管道为燃烧加热室,通过燃气在内燃旋转管道内燃烧为管外生物质气化加热,并利用热废气的回流为气化加热,采用管壁和侧壁传热物料加热速率高,充分利用燃烧热能和废气热能,保持较高的炉膛温度,有效避免了燃烧后的空气中的氮气混入炉内,提高生物质气化效率和燃气热值,大大降低焦油产率、燃气净化难度和净化成本,节约能源;
3、本发明采用叶片设置在内燃旋转管道内的叶缝板内,其外伸端与气化层壁的轨道连接,工作中叶片作旋转和伸缩运动,使物料在叶片的作用下,在内燃旋转管壁和气化层壁之间作向下旋转运动,通过调节变频电机的转速,可控制即提高物料在炉内的滞留时间,提高生物质气化效率;
3、本发明采用内燃旋转管道设置在炉体的中心面下方,使气化层自上而下逐渐变小,物料与管壁和气化层壁紧密接触,有利于传热,当物料随随叶片旋转下落时内燃旋转管道和气化层壁对物料起研磨、挤压和破碎的作用,有利于热解产物从物料颗粒中释放,提高生物质气化效率;
4、本发明采用两旋转管道对转,实现物料分流气化,提高气化强度;
5、本发明对物料粒径适应性好,对粒径没有严格要求,降低生物质预破碎加工的能耗和成本,可以连续进料,运行方便、稳定,具有流化床的效率,但克服了流化床的缺点;
6、本发明通过引风机使燃气在炉内燃气层自下而上流动,再经过输气通道引出炉体,延长了高温燃气在炉内的滞留时间,确保焦油裂解为可燃气体,不会造成燃气输送管道系统的焦油粘附堵塞,负压操作,没有环境污染。
[0014]【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0016]图2为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炉体、2保温层、3燃气层壁、4燃气层、5热废气层壁、6热废气层、7气化层壁、8气化层、9锥状炉底、10内燃旋转管道、11叶缝板、12叶片、13轨道、14进料斗、15回流燃气量调节阀、16回流燃气流量计、17旋风分离器、18阻火器、19变频电机、20减速器、21齿轮、22旋转支撑管道、23燃气管道、24进水阀门、25进水流量计、26内燃进气管道、27雾化器、28热废气回流管道、29轴承、30内燃出气管道、31内燃观察口、32风量流量计、33风量调节阀、34废气排出管道、35输气管道、36齿轮、37齿轮、38点火口、39空气流量计、40空气阀门、41空气管道、42风机、43热交换器、44引风机、45燃气回流管道。
[0017]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见图1和图2,采用类椭圆筒状炉体1,炉体I呈轴向水平布置,炉体I的侧壁设置为夹套结构,夹套由内到外依次为气化层8、气化层壁7、热废气层6、热废气层壁5、燃气层4、燃气层壁3和保温层2 ;在气化层壁7上设置轨道13 ;在炉体I内设置两水平内燃旋转管道10,在两内燃旋转管道10内部沿其壁的圆周交替设置多个叶缝板11,叶缝板11的缝隙与内燃旋转管道10内部不相通,在叶缝板11的缝隙内设置叶片12,叶片12外伸端与轨道13连接;内燃旋转管道10两端同心连接两旋转支撑管道22,在两旋转支撑管道22内分别设置内燃进气管道26和内燃出气管道30 ;在炉体I的上方设置进料斗14,进料斗14与气化层8相通,在炉体I的底部承接有锥状炉底9,锥状炉底9与气化层8相通,排渣口位于锥底口 ;燃气自炉内引出的气流通道为:以位于气化层8的底部引向燃气层4,燃气输出口位于燃气层壁3的上部,炉外连接在燃气输出口上输气管道35通过引风机44接至储气柜。
[0019]本实施例中,利用气化可燃气的燃烧为生物质气化加热,具体是在引风机44出口输气管道35上设置燃气回流管道45,在燃气回流管道45上安装回流燃气量调节阀15和回流燃气流量计16。在两内燃进气管道26内部设置燃气管道23,燃气管道23自内燃进气管道26入口接至燃气回流管道45,在燃气管道23上安装阻火器18,以燃气回流管道45为燃气管道23的供气管。在两内燃进气管道26上设置空气管道41,在空气管道41上安装空气流量计39和空气阀门40,空气管道41接至风机42。
[0020]具体的实施中还包括:
在热废气层壁5上分别设置热废气回流管道28和废气排出管道34,热废气回流管道28接至内燃出气管道30,废气排出管道34的出口引伸至炉体外部,以热废气回流管道28为热废气层6的供气管,高温热废气的回流有利于提高炉内温度,节约能源。
[0021]两内燃旋转管道10是由传动机构驱动的可转动件,相应设置减速器20、齿轮21、齿轮37和齿轮36,由变频电机19进行驱动。
[0022]为了点火和 观察回流燃气燃烧情况,在内燃进气管道26的入口处设置点火口 38,在内燃出气管道30的出口处设置内燃观察口 31。
[0023]为了监控气化炉的运行状况,在炉体I上设置温度和压力显示仪表。
[0024]为了提高气化效果且不影响炉膛中下部保持高温,气化剂(空气)入口设置在炉体I的上部,在气化剂(空气)入口管道上安装风量流量计32和风量调节阀33。[0025]为了燃气净化除尘,在输气管道35上设置旋风分离器17。
[0026]在输气管道35上设置接热交换器43,在锥状炉底9内设置雾化器27,雾化器27是与来自热交换器43中的输水管相通,在输水管上设置进水流量计25和进水阀门24,雾化器中的水在通过热交换器43时,与高温燃气进行热交换,得到温升,有利于保持炉内温度,提闻了气化效果。
[0027]本实施例给出了生物质气化设备,内燃加热旋叶式大大降低了燃气中的含氮量,燃气热值比现有设备提高2~3倍;可以维持很高的炉膛温度,降低焦油产率、提高生物质气化效率;燃气净化过程始终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焦油裂解率高、净化效果好。适用于各种生物质原料,生产高热值燃气,可供村镇、家庭、种养殖场、宾馆、浴室、机关和厂矿企业等使用。
[0028]工作过程中,生物质原料由进料斗14送入气化层8的叶片12之间;两内燃旋转管道10在变频电机19的驱动下经齿轮传动作相对旋转运动,叶片12随着内燃旋转管道10旋转运动,同时,在轨道13的作用下作伸缩运动,物料随着叶片12向下转动。在物料旋转下落的过程中,一方面,经由内燃旋转管道10和气化层壁7转递来的热量加热物料发生热裂解;另一方面,随着气化层逐渐的变小,内燃旋转管道10和气化层壁7对物料起研磨、挤压和破碎作用,有利于热解产物从物料颗粒中释放,提高生物质气化效率。最后,少量灰渣自气化层8底部落入锥状炉底9,从锥底排渣口排出。。
[0029]在引风机44的抽吸下,高温燃气从气化层8的底部引向燃气层4,从燃气层壁3的上部燃气输出口经输气 管道35进入旋风分离器17,经旋风除尘后,高温燃气从旋风分离器17的顶部气体出口进入热交换器43,其热量被冷却水带走,最后,送入储气柜。由于炉内温度很高,燃气中的焦油经高温裂解转化为可燃气的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0030]部分燃气在燃气回流管道45中经回流燃气量调节阀15、回流燃气流量计16进入燃气管道23,在燃气管道23中经阻火器18进入两内燃旋转管道10,助燃空气自风机42经空气阀门40和空气流量计39引入两内燃进气管道26,通过由点火口 38插入的点火器点火燃烧,燃烧后的高温气体经两内燃出气管道30、热废气回流管道28进入热废气层6,最后,从废气排出管道34排出炉体。这种内燃和热废气回流的加热方式使炉膛内维持很高的温度,大大降低了焦油产率,提高了生物质气化率,并且有效避免了大量氮气混入燃气中,极大地提高了燃气热值,减少了能量损失,降低了生物质热解液化的总成本。
[0031]气化剂(空气)自炉体I上部入口经风量流量计32和风量调节阀33 口引入气化层8。
[0032]由雾化器27产生水蒸气,在炉膛高温区,水蒸气与生物质和热解气发生反应,进一步产生可燃气,提高了生物质效率和燃气热值,降低了灰渣量。
【权利要求】
1.内燃加热旋叶式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是炉体(1)的侧壁设置为夹套结构,所述夹套由内到外依次为气化层(8)、气化层壁(7)、热废气层(6)、热废气层壁(5)、燃气层(4)、燃气层壁(3)和保温层(2);在所述气化层壁(7)上设置轨道(13);在所述炉体(1)的中心面下方同一高度处设置两水平内燃旋转管道(10),在所述两内燃旋转管道(10)内部沿其壁的圆周交替设置多个叶缝板(11),所述叶缝板(11)的缝隙与内燃旋转管道(10)内部不相通,在所述叶缝板(11)的缝隙内设置叶片(12),所述叶片(12)外伸端与轨道(13)连接;所述内燃旋转管道(10)两端同心连接两旋转支撑管道(22),在所述两旋转支撑管道(22)内分别设置内燃进气管道(26)和内燃出气管道(30);在所述炉体(1)的上方设置进料斗(14),所述进料斗(14)与气化层(8)相通,在所述炉体(1)的底部承接有锥状炉底(9),所述锥状炉底(9)与气化层(8)相通,排渣口位于锥底口 ;燃气自炉内引出的气流通道为:以位于所述气化层(8)的底部引向燃气层(4),燃气输出口位于燃气层壁(3)的上部,炉外连接在燃气输出口上输气管道(35)通过引风机(44)接至储气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加热旋叶式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是在所述热废气层壁(5 )上分别设置热废气回流管道(28 )和废气排出管道(34 ),所述热废气回流管道(28 )接至内燃出气管道(30),所述废气排出管道(34)的出口引伸至炉体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加热旋叶式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是所述两内燃旋转管道(10)是由传动机构驱动的可转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加 热旋叶式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是在所述内燃进气管道(26)内部设置燃气管道(23),所述燃气管道(23)自内燃进气管道(26)入口接至燃气源。
【文档编号】C10B53/02GK103788972SQ201410063757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5日
【发明者】陈天虎, 胡孔元 申请人:合肥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