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13495发布日期:2023-06-21 11:17阅读:43来源:国知局
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气化炉进料,具体为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


背景技术:

1、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具有煤种适应性广,操作压力、温度高、碳转化率高、生产强度和规模大的特点,按照原料煤形态的不同可划分为水煤浆汽化和煤粉汽化两种类型,其中粉煤汽化与水煤浆气化相比,又具有原料消耗第低,碳转化率高,热效率高和煤种适应性强的优势,其中粉煤加压气化工艺的前期需要将原煤去除杂质后送入磨煤机进行破碎,同时再由加热的低压氮气将其干燥,制备出合格煤粉储存于料仓中,料仓中的粉煤先后在低压氮气和高压氮气的输送下,通过气化喷嘴进入到气化炉中;

2、高压氮气推动粉煤进入到气化炉中时,部分粉煤在氮气的带动不断冲击气化喷嘴,长时间工作后,导致气化喷嘴内壁磨损严重,同时煤粉从气化喷嘴处进入到气化炉中,未进行预热处理,导致后期整个碳的转化率降低;

3、为此,我们提出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以解决

2、1、高压气体推动粉煤对气化喷嘴内壁冲刷强度过高,造成的气化喷嘴内壁磨损严重;

3、2、整个气化喷嘴内壁未对进入到气化炉内的粉煤进行预加热处理,导致整个粉煤在气化炉内的碳的转化率降低。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包括第一混合管和第二混合管,所述第一混合管的一端通过点焊连通有第二混合管,所述第一混合管内安装有预加热机构;

6、所述预加热机构包括铜管、转轴、第一通气孔和卷气扇,所述第一混合管的一侧内壁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轴,且位于转轴的一端贯穿铜管的一侧并延伸至第二混合管内,所述转轴位于第二混合管内的一端通过点焊固定有凸块,所述铜管的一侧均匀开设有第二通气孔,且位于铜管的底部内壁均匀开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铜管与第一混合管的相对面且位于转轴上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卷气扇。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合管靠近电机一侧的顶部连通有通气管,所述第一混合管远离电机一侧的顶部连通有下料管。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合管的内壁通过点焊固定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且位于第一隔板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铜管的一侧贯穿通槽并通过点焊与第一混合管的内壁相固定。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混合管内开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且位于第一通道的一侧通过点焊固定有半圆形出料管,所述第二通道的一侧与铜管的一端相连通。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合管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且位于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第一混合管的一侧并与转轴的一端相固定,所述第二混合管内滑动连接有密封块,且位于密封块的底部与凸块的顶部相抵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特殊的流道设计,将高压气体分为两股,避免高压气体直接作用到粉煤上导致第一混合管的内壁磨损严重,一股推动下料管内排出的煤粉,使得整个煤粉顺着铜管的顶部来到第一通道内,最后通过延长的半圆形出料管进入到气化炉中,另一股气体推动整个转轴上的卷气扇转动,并带动整个第二通气孔一侧的空气流动的同时将铜管底部空气向第一通气孔内吹动,整个铜管一端处于气化炉中,高温气体受压强作用进入到铜管中对铜管外壁进行加热,起到对下料管处进入的粉煤预加热处理,提高粉煤在气化炉内的碳转化速率。



技术特征:

1.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包括第一混合管(1)和第二混合管(2),所述第一混合管(1)的一端通过点焊连通有第二混合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管(1)内安装有预加热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管(1)靠近电机(3)一侧的顶部连通有通气管(8),所述第一混合管(1)远离电机(3)一侧的顶部连通有下料管(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管(1)的内壁通过点焊固定有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6),且位于第一隔板(4)上开设有通槽(5),所述铜管(701)的一侧贯穿通槽(5)并通过点焊与第一混合管(1)的内壁相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合管(2)内开设有第一通道(10)和第二通道(11),且位于第一通道(10)的一侧通过点焊固定有半圆形出料管(12),所述第二通道(11)的一侧与铜管(701)的一端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管(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3),且位于电机(3)的输出端贯穿第一混合管(1)的一侧并与转轴(703)的一端相固定,所述第二混合管(2)内滑动连接有密封块(13),且位于密封块(13)的底部与凸块(705)的顶部相抵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涉及气化炉进料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混合管和第二混合管,第一混合管的一端通过点焊连通有第二混合管,第一混合管内安装有预加热机构;本技术通过特殊的流道设计,一股气流推动下料管内排出的煤粉,使得整个煤粉顺着铜管的顶部来到第一通道内,最后通过延长的半圆形出料管进入到气化炉中,另一股气体推动整个转轴上的卷气扇转动,并带动整个第二通气孔一侧的空气流动的同时将铜管底部空气向第一通气孔内吹动,整个铜管一端处于气化炉中,高温气体受压强作用进入到铜管中对铜管外壁进行加热,起到对下料管处进入的粉煤预加热处理。

技术研发人员:余海涛,周沛,韩晨,余朱斌,刘俊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碳鑫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