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成氨生产用粉煤气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42298发布日期:2023-12-13 22:26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合成氨生产用粉煤气化炉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化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合成氨生产用粉煤气化炉。


背景技术:

1、煤气化工艺包括粉煤气化,粉煤气化的原料是干煤粉,通过高压氮气将干煤粉送入气化炉内部进行气化。在生产过程当中会应用到气化炉,而气化炉中重要的组成部位为激冷室。通常采用下降管将煤气输送至激冷室内部进行降温。但目前的下降管下方的口部为开口结构,在提高煤气的输送量后,气带水带灰现象也明显增强。同时会造成液体冷却剂液面出现明显波动。不便于液位计的观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合成氨生产用粉煤气化炉,旨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气化炉中的激冷室在使用过程中气带水带灰现象严重且液体冷却剂液面波动较为严重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合成氨生产用粉煤气化炉,包括激冷室,激冷室包括:

3、壳体;

4、下降管,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下降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部且向所述壳体底部延伸设置;

5、曝气仓,固定安装在所述下降管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端部,且与所述下降管连通设置,所述曝气仓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排气孔为锥形结构,且所述排气孔位于所述曝气仓内部一端的尺寸小于位于所述曝气仓外部一端的尺寸。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曝气仓包括:

8、第一锥体,固定安装在所述下降管的端部,且与所述下降管连通设置,所述第一锥体的尺寸自上而下尺寸逐渐变大;

9、第二锥体,与所述第一锥体连接,所述第二锥体与所述第一锥体组成所述曝气仓,且所述第二锥体的尺寸自上而下尺寸逐渐变小。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锥体与所述第二锥体上的所述排气孔的轴线均垂直于所述第一锥体与第二锥体的侧壁设置。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锥体与所述第二锥体可拆卸连接。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锥体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锥体连接的环形板,所述环形板上固定安装有钩体,所述第一锥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钩体的限位槽。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槽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钩体滑入所述限位槽内部的让位缺口,且所述环形板上还设置有限位台,所述钩体位于所述限位槽内部时,所述第一锥体抵靠在所述限位台上,用于限位所述环形板向靠近所述第一锥体方向移动。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降管的外侧还设置有布气筒,所述布气筒的上方还设置有折流板,所述折流板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布气筒的尺寸。

15、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粉煤气化炉中的激冷室包括壳体,在壳体上沿竖直方向安装有下降管,且下降管的顶端位于壳体的外部并气化炉反应室连通,用于将反应室内产生的高温合成气输送至壳体内部。高温合成气在输送至下降管的底端后进入曝气仓内部,并通过曝气仓侧壁上的排气孔排出。高温合成气在经过曝气仓后,能够均匀分散到壳体内部,避免大型鼓泡的发生。降低在工作过程中气带谁带灰现象的发生,并且能够降低壳体内部液体冷却剂的涌动,提高液面的平稳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合成氨生产用粉煤气化炉,包括激冷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冷室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氨生产用粉煤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为锥形结构,且所述排气孔位于所述曝气仓(3)内部一端的尺寸小于位于所述曝气仓(3)外部一端的尺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氨生产用粉煤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仓(3)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氨生产用粉煤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体(31)与所述第二锥体(32)上的所述排气孔的轴线均垂直于所述第一锥体(31)与第二锥体(32)的侧壁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氨生产用粉煤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体(31)与所述第二锥体(32)可拆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合成氨生产用粉煤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锥体(32)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锥体(31)连接的环形板(33),所述环形板(33)上固定安装有钩体(331),所述第一锥体(3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钩体(331)的限位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合成氨生产用粉煤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钩体(331)滑入所述限位槽内部的让位缺口(311),且所述环形板(33)上还设置有限位台,所述钩体(331)位于所述限位槽内部时,所述第一锥体(31)抵靠在所述限位台上,用于限位所述环形板(33)向靠近所述第一锥体(31)方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氨生产用粉煤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降管(2)的外侧还设置有布气筒(4),所述布气筒(4)的上方还设置有折流板(5),所述折流板(5)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布气筒(4)的尺寸。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合成氨生产用粉煤气化炉,所述合成氨生产用粉煤气化炉包括激冷室,激冷室包括壳体、下降管和曝气仓。本技术提供的合成氨生产用粉煤气化炉,粉煤气化炉中的激冷室包括壳体,在壳体上沿竖直方向安装有下降管,且下降管的顶端位于壳体的外部并气化炉反应室连通,用于将反应室内产生的高温合成气输送至壳体内部。高温合成气在输送至下降管的底端后进入曝气仓内部,并通过曝气仓侧壁上的排气孔排出。高温合成气在经过曝气仓后,能够均匀分散到壳体内部,避免大型鼓泡的发生。降低在工作过程中气带谁带灰现象的发生,并且能够降低壳体内部液体冷却剂的涌动,提高液面的平稳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闫军,赵云翔,李鹏飞,李新染,刘准,范晓东,贾斌涛,治会杰,丰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正元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