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改进的汽车排气催化转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净化作用的汽车尾气排气处理装置,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
随着汽车使用的普及,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程度也越来越加剧。因此,对汽车尾气污染的治理已成为人们十分关心的环境问题之一。目前,人们多使用由前导流体、载体外壳、后导流体以及置于载体外壳内的蜂窝陶瓷载体组成的汽车排气催化转化器净化汽车尾气。尾气通过陶瓷载体时,与涂敷在其表面的催化剂发生化学反应,使尾气中CO、CH化合物、NOx等有害气体转化为CO、H2O、N2,再经后引流体排出,以降低其对大气的污染。现有转化器外壳多采用两半对开式装配结构,将中间为半圆筒、两端为半圆台的两个壳体对扣,缝焊成型。由于缝焊边的宽度要求一般为15-20毫米,同时,这种结构的汽车排气催化转化器其前导流体及后导流体长度较长,故其外形尺寸较大,在整车上不便安装。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汽车排气催化转化器,克服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改进的汽车排气催化转化器,组成中包括前导流体、载体外壳、后引流体以及置于载体外壳内的蜂窝陶瓷载体。载体外壳为空心圆筒体,设在空心圆台筒形状的前导流体与后引流体之间。载体外壳内,由外及内依次设有工艺保护层、隔热衬层和蜂窝陶瓷载体,蜂窝陶瓷载体上涂敷有催化剂。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前导流体、后引流体分别固定搭接在载体外壳的两端部之外,即,前导流体、后引流体圆台筒底部分别设有与其下底圆相连的空心圆筒,该空心圆筒的内径与载体外壳的外径相吻合,分别将载体外壳的两端部包裹、压装。
上述改进的汽车排气催化转化器,在隔热层靠近前导流体、后引流体的部位设有金属网衬。
本实用新型结构及制作简单,体积小,易与不同型号车型的空间位置进行匹配,整车安装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组成中包括前导流体1、载体外壳2、后引流体3以及置于载体外壳2内的蜂窝陶瓷载体4。载体外壳2为空心圆筒体,前导流体1、后引流体3为空心圆台筒,其圆台底部分别设有与下底圆相连的空心圆筒体5,两空心圆筒体5分别固定搭接在载体外壳2两端部之外。为保证载体外壳2的使用寿命,在载体外壳2内壁上,由外及内依次设有钢质工艺保护层6、隔热衬层7。制作时,隔热衬层7附着在钢质工艺保护层6上,以方便安装。隔热衬层7内侧为涂敷有催化剂的蜂窝陶瓷载体4。蜂窝陶瓷载体4的结构、形状及其在载体外壳2内的排布与现有技术相同。前导流体1、后引流体3与载体外壳2均为钢质材料,制作时,根据尾气处理工艺的需要,预先将前导流体1、后引流体3制成所需尺寸的空心圆台筒,其圆台上底圆分别与尾气进气管、出气管直径相匹配,下底圆直径与隔热衬层7的内径相匹配,并由与下底圆相连的空心圆筒将载体外壳2的两端包裹,即,与前导流体1、后引流体3圆台底部相连的空心圆筒体5的内径分别与载体外壳的外径相吻合,二者搭接、压装。这种连接方式,在确保汽车排气催化转化效果的前提下,缩短了本实用新型的外型几何尺寸,较好地解决了焊接应力集中的问题,延长了使用寿命。
参见
图1,在隔热层靠近前导流体1、后引流体3的部位设有金属网衬8。这样,既可保证隔热作用,又可避免此部位在使用过程中受气流强烈冲刷而缩短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汽车排气催化转化器,组成中包括前导流体(1)、载体外壳(2)、后引流体(3)以及置于载体外壳(2)内的蜂窝陶瓷载体(4),载体外壳(2)为空心圆筒体,设在空心圆台筒形状的前导流体(1)与后引流体(3)之间,载体外壳(2)内,由外及内依设有工艺保护层(6)、隔热衬层(7)和蜂窝陶瓷载体(4),陶瓷载体上涂敷有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前导流体(1)、后引流体(3)的圆台筒底部分别设有与下底圆相连的空心圆筒(5),该空心圆筒(5)的内径与载体外壳(2)的外径相吻合,分别将载体外壳(2)的两端部包裹、压装。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之改进的汽车排气催化转化器,其特征在于在隔热层(7)靠近前导流体(1)、后引流体(3)的部位设有金属网衬(8)。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汽车排气催化转化器,组成中包括前导流体、载体外壳、后引流体以及置于载体外壳内的蜂窝陶瓷载体,载体外壳为空心圆筒体,设在空心圆台筒形状的前导流体与后引流体之间,前导流体、后引流体的圆台底部分别设有与下底圆相连的空心圆筒,该空心圆筒的内径与载体外壳的外径相吻合,分别将载体外壳的两端部包裹、压装。结构及制作简单,体积小,易与不同型号车型的空间位置进行匹配,整车安装方便。
文档编号F01N3/28GK2434433SQ00246139
公开日2001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10日
发明者钱大林, 李国丰, 杨作义, 贾景录 申请人:河北邢台蓝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