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汽机车引擎排气回压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属于一种汽机车引擎排气回压器。
背景技术:
目前,汽机车引擎排气是利用马达带动控制阀,控制排气量大、小,此方法动作不能自动,须带手动控制通电开关,给实际使用者带来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控制排气量,使排气回压得到扭力,使排气充分排出得到马力的汽机车引擎排气回压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设计方案一种汽机车引擎排气回压器,它主要包括有上筒、内筒、下筒、结合柱、下筒活动柱、拉杆柱、拉力弹簧、受风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筒、下筒而成一外筒,内筒在其内,拉杆柱穿过下筒侧边孔,结合柱依序穿过上筒、内筒、拉杆柱、下筒中心孔,用螺帽结合一体,拉力弹簧一端挂在下筒侧边柱、一端挂在拉杆柱两侧柱,一受风片环固定在拉杆柱两侧柱,而构成一汽机车引擎排气回压器。
由于内筒在外筒内上、下活动,产生不同截面积,截面积小时,排气量小于进气量,产生回压;截面积大时,进气量能充分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自动控制排气量,使排气回压得到扭力,使排气充分排出得到马力。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最小排气量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最大排气量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高速再加油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1上筒 15拉力弹簧02内筒 16受风片环03下筒 17下筒侧边孔04上筒中心孔18下筒侧边柱
05下筒中心孔19内筒中心孔10结合柱20外筒11下筒活动柱21拉杆柱中心孔12拉杆柱22拉杆柱两侧孔13螺帽 23拉杆柱两侧柱14螺帽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所示这种汽机车引擎排气回压器,主要包括有上筒01、内筒02、下筒03、结合柱10、下筒活动柱11、拉杆柱12、拉力弹簧15、受风片环16。结合柱10依序套入上筒中心孔04,内筒中心孔19,拉杆柱12套入下筒侧边孔17,此时结合柱10再套入拉杆柱中心孔21下筒活动柱11套入拉杆柱两侧孔22用螺帽14结合。结合柱10再套入下筒中心孔05,上、下用螺帽13结合,受风片环16两侧孔套入拉杆柱12两侧柱固定,拉力弹簧15一端挂在下筒侧边柱18一端挂在拉杆柱12侧边。
请参阅图3所示拉力弹簧15把拉杆柱12往上拉内筒02往上顶,此时截面积最小。箭头是排气通路。
请参阅图4所示排气力量与外在风力使内筒02往下在最大截面积处,实线箭头为排气量,虚线箭头为外在风力压在受风片环16上。
请参阅图5所示内筒02在最大截面积处时,瞬间再加油,排气量大增,把内筒02往后压在最小截面积处。
当高速时外在风力可使受风片环16往后退,带动拉杆柱12往后退、带动下筒活动柱11、带动内筒02往后退,使间隙到最大处充分排气,得到最大马力,再加油时内筒02达到最底处此时间隙变小,使排气回压增加扭力。
权利要求1.一种汽机车引擎排气回压器,它主要包括有上筒、内筒、下筒、结合柱、下筒活动柱、拉杆柱、拉力弹簧、受风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筒、下筒而成一外筒,内筒在其内,拉杆柱穿过下筒侧边孔,结合柱依序穿过上筒、内筒、拉杆柱、下筒中心孔,用螺帽结合一体,拉力弹簧一端挂在下筒侧边柱、一端挂在拉杆柱两侧柱,一受风片环固定在拉杆柱两侧柱,而构成一汽机车引擎排气回压器。
专利摘要一种汽机车引擎排气回压器,它主要包括有上筒、内筒、下筒、结合柱、下筒活动柱、拉杆柱、拉力弹簧、受风片环。所述的上筒与下筒成一外筒,内筒可在内上下活动,因而产生不同间隙,因拉力弹簧力量,把内筒顶在最高点,因而产生小间隙,使排气回压,增加扭力。当高速时外在风力可使受风片环往后退,带动拉杆柱往后退、带动下筒活动柱、带动内筒往后退,使间隙到最大处充分排气,得到最大马力,再加油时内筒达到最底处此时间隙变小,使排气回压增加扭力。
文档编号F01N13/08GK2893173SQ20062000099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7日
发明者彭荣昌 申请人:彭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