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油温加热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温加热线,尤其是一种柴油油路中使用的加热线, 属于加热线结构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目前,柴油广泛用于大型车辆、船舰。主要用作柴油机的液体燃料, 由于现有的柴油加热方式为外置式加热,传热效率低,部分热能在传送 过程中被浪费,再加上柴油的物理特性,所以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柴油 容易出现结蜡、车辆启动困难以及不能正常行驶等缺陷,不仅给驾驶人 员带来很大的不便,而且由于油温低、燃烧不充分,排出的一氧化碳污 染环境。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设 于柴油输入管路内部,加热快、加热效率高的油温加热线。
本发明一种油温加热线,特殊之处在于将现有外置式加热方式改为
内嵌式,包括加热线正极4,加热线正极4的外部包有一层加热线正极绝 缘层1,加热线正极绝缘层1的外部设有加热线负极3,加热线负极3的 外部设有起保护作用的加热线保护弹簧2;
所述加热线负极3与加热线保护弹簧2之间还设置加热线负极绝缘
层5;
所述加热线负极3可呈直线状附着于加热线正极绝缘层1的外部一 侧,为了增加散热性能和传热效率,加热线负极3也可呈缠绕状均匀绕 于加热线正极绝缘层1的外周;
所述加热线负极3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置N=l-10根数。 本发明一种油温加热线,设置于柴油车的柴油输入管路中,将现有 外置式加热方式改为内嵌式,提高了油路加热的热效率应用,保证了对 油温的及时调节,加热快、加热效率高,避免了外置加热浪费热量与时 间的弊端。
四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 一种油温加热线结构示意图; 图2:实施例2的一种油温加热线结构示意在图中,1、加热线正极绝缘层,2、加热线保护弹簧,3、加热线负 极,4、加热线正极,5、加热线负极绝缘层。
五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用来对本发明的构成进 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油温加热线参考图1,将现有外置式加热方式改为内
嵌式,安装于柴油输入管路中,包括加热线正极4,加热线正极4的外部 包有一层加热线正极绝缘层1,加热线负极3设在加热线正极绝缘层1的 外部,加热线负极3的外部设有起保护作用的加热线保护弹簧2,加热线 负极3呈直线状附着于加热线正极绝缘层1的外部一侧;所述加热线负 极3设置根数为两根,加热线正负极均采用高导热性能的铜线制成,加 热线正负极分别与相应的接线端子正负极相焊接,由外部电源进行加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油温加热线参考图2,将现有外置式加热方式改为内 嵌式,安装于柴油输入管路中,包括加热线正极4,加热线正极4的外部 包有一层加热线正极绝缘层1,加热线负极3设在加热线正极绝缘层1的 外部,加热线负极3的外部设有加热线负极绝缘层5,加热线负极绝缘层 5的外部设有起保护作用的加热线保护弹簧2,加热线负极3为三根,为 了增加散热性能和热量,加热线负极3均匀缠绕于加热线正极绝缘层1 的外周,加热线正负极均采用高导热性能的铜线制成,加热线正负极分 别与相应的接线端子正负极相焊接,由外部电源进行加热。
以上实施例一种油温加热线,设置于柴油车的输油管路中,将现有 外置式加热方式改为内嵌式,提高了油路加热的热效率,保证了油路对 热量的需求,避免了外置加热浪费热量与时间的弊端。
权利要求
1、一种油温加热线,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线正极(4),加热线正极(4)的外部包有一层加热线正极绝缘层(1),加热线负极(3)设在加热线正极绝缘层(1)的外部,加热线负极(3)的外部设有起保护作用的加热线保护弹簧(2)。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温加热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线负 极(3)与加热线保护弹簧(2)之间设置加热线负极绝缘层(5)。
3、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一种油温加热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线负 极(3)呈直线状附着于加热线正极绝缘层(1)的外部一侧。
4、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一种油温加热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线负 极(3)呈缠绕状均匀绕于加热线正极绝缘层(1)的外周。
5、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一种油温加热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线负极(3)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置N4-10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温加热线,尤其是一种柴油油路中使用的加热线,属于加热线结构技术领域。一种油温加热线,将现有外置式加热方式改为内嵌式,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线正极4,加热线正极4的外部包有一层加热线正极绝缘层1,加热线负极3设在加热线正极绝缘层1的外部,加热线负极3的外部设有起保护作用的加热线保护弹簧2。本发明将现有外置式加热方式改为内嵌式,提高了油路加热的热效率应用,保证了油路对热量的需求,避免了外置加热浪费热量与时间的弊端。
文档编号F02M31/02GK101178041SQ20071011492
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2日
发明者孙靖茗 申请人:孙靖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