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式水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3052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重力式水轮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轮机,尤其是一种重力式水轮机。
背景技术
水轮机是一种利用水力资源,即将水的能量转换成机械能并输出的设 备。通过水轮机的转动可带动发电机组运转,从而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由此可知,水轮机是目前水力发电所采用的关键设备之一。但现有技术的 水轮机必须借助足够流量和工作"水头"的水流才能工作,为了满足足够 流量和工作"水头"的水流条件,目前大多采用修筑水坝、引水渠等耗费 资金、人力、物力,甚至还要破坏生态环境的大型水力工程。而且即使是 修筑大型水力工程,也只能建在具备水力发电地理条件的地区。因此,阻 碍了水力发电产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力式水轮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重力式水轮机,包括带转轴 的转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垂直的转轮通过其上设有水斗的环形链条相 连。以便水流不断地流入各水斗后,借助水斗中水量的重力使转轮转动, 从而使转轮上的转轴向外输出机械能。
所述环形链条为钢索,其上的水斗通过吊挂架和抱索器固定在钢索上, 以便随钢索一同移动。
所述吊挂架由端部带叉耳的担杆,与担杆相连的支撑臂构成,其中担 杆端部的叉耳与水斗上的吊耳相连,担杆中部设有与抱索器轴相连的通孔, 用于将水斗固定在钢索上,支撑臂另一端固定在上一个水斗的底部,以保 持上一个水斗的平衡。所述水斗为中后部开叉的水斗,开叉位置上设置与吊挂架上的叉耳相 配接的吊耳,钢索及转轮外缘置于水斗的开叉中部,以便于水斗及钢索沿 两转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可 将带水斗的钢索置于上、下垂直的至少两个转轮上,以形成环状水斗链, 当水流进入水斗后,其重力经钢索最终作用在转轮上,则转轮在该力作用 下而转动,从而将水流的位能转换成机械能经转轮轮轴输出,而且输出的 机械能在水流量衡定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与转轮半径、两转轮之间的距 离、水斗数量等成正比,而且所用水流只要是沟水、溪水即可,解决了现 有技术的小水流发电,必须修筑大坝、水渠而造成的投资大,且破坏生态 环境等问题,本水轮机性能可靠、稳定,工作效率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左视图; 图3为图1的A部放大图4为图3的俯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之内容并不 局限于此。
两个相互垂直的转轮1和6通过其上设有水斗2的环形链条4相连, 链条4为钢索,水斗2通过吊挂架3和抱索器9固定在钢索4上,如图l、 图2,吊挂架3由两端带叉耳10的担杆11,与担杆11相连的支撑臂14构 成,其中担杆11两端部的叉耳10分别与水斗2上的吊耳13相连,担杆11 中部设有与抱索器9轴12相连的通孔,用于将水斗2固定在钢索4上,支 撑臂14另一端固定在上一个水斗2底部的吊耳15上,水斗2为中后部开 叉16的水斗,开叉位置16上设置与吊挂架3上的叉耳IO相配接的吊耳13, 钢索4及转轮1和6外缘置于水斗2的开叉16中部,如图3、图4。
权利要求1、一种重力式水轮机,包括带转轴的转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垂直的转轮通过其上设有水斗的环形链条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式水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链条为 钢索,其上的水斗通过吊挂架和抱索器固定在钢索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力式水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架由端 部带叉耳的担杆,与担杆相连的支撑臂构成,其中担杆端部的叉耳与水斗 上的吊耳相连,担杆中部设有与抱索器轴相连的通孔,支撑臂另一端固定 在上一个水斗的底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式水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斗为中后 部开叉的水斗,开叉位置上设置与吊挂架上的叉耳相配接的吊耳,钢索及 转轮外缘置于水斗的开叉中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重力式水轮机,包括带转轴的转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垂直的转轮通过其上设有水斗的环形链条相连。可将带水斗的钢索置于上、下垂直的至少两个转轮上,以形成环状水斗链,当水流进入水斗后,其重力经钢索最终作用在转轮上,则转轮在该力作用下而转动,从而将水流的位能转换成机械能经转轮轮轴输出,而且输出的机械能在水流量衡定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与转轮半径、两转轮之间的距离、水斗数量等成正比,而且所用水流只要是沟水、溪水即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小水流发电,必须修筑大坝、水渠而造成的投资大,且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本水轮机性能可靠、稳定,工作效率高。
文档编号F03B9/00GK201148931SQ20072010482
公开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3日
发明者赵树文 申请人:赵树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