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2658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机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油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机油泵。
背景技术
机油泵在整个发动机润滑系统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为整个发动机提供足够压 力和流量的机油,以保证每一个摩擦件得到充分的润滑,保护相关的承压件不受损坏。目前,由于机油泵限压阀控制的主要是泵后压力油道的机油压力,主油道压力得 不到机油泵限压阀很好的控制。根据发动机工作状态的不同,对润滑系统油压的需求不同, 机油滤清器及相关部件的压力损失不同。为满足工作需要,泵后压力油道内部压力值设置 为机油滤清器及相关部件的压力损失最大时,仍然满足发动机润滑需求的压力值。设置的 此种压力值,在机油滤清器及相关部件的压力损失最小时相对过高,将导致主油道压力过 高。主油道中过高的机油压力对发动机各部件的强度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时高压油势必造 成发动机的驱动扭矩增加、功率浪费等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了满足现代汽车对发动机 的高效率、低油耗及低排放的要求,大多发动机都采用了如可变气门控制系统、HLA气门机 构等新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都需要发动机用于润滑的机油具有稳定的压力,就要求主油 道中压力得到合理及精确的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油泵,解决发动机润滑主油道的压力控制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这种机油泵,包括机油泵收集器、机油泵盖板、机油泵定位销、机油泵本体、 链轮、链条罩盖。所述的机油泵收集器与机油泵盖板连接,所述机油泵盖板与机油泵本体一侧固 定,所述机油泵定位销设于机油泵本体上,所述链轮一侧与机油泵本体另一侧连接,所述链 条罩盖设置于链轮的另一侧。所述机油泵本体包括内转子、与内转子连接的转子轴、及与内转子啮合的外转子、 出油口、压力油道及第一限压阀。所述内转子、转子轴及外转子组成腔体,根据内转子与外转子啮合的位置变化,所 述腔体分为进油腔和出油腔。所述压力油道与出油腔连接,所述第一限压阀设于压力油道 内,所述出油口与压力油道连接。所述机油泵盖板上设有进油孔。所述机油收集器向机油泵本体内吸入机油。机油 从机油收集器吸入后,通过进油孔进入机油泵进油腔,再通过出油腔,再进入压力油道,再 通过出油口出油。从出油腔进入压力油道的为高压油,当油压高到一定程度时,第一限压阀 在压力作用下打开,进行压力油道的泄压,压力油道的内部压力可通过第一限压阀精确控 制。从机油泵本体出油口流出的机油经滤清器后,进入发动机润滑系统主油道。为精确控制发动机润滑系统主油道的压力值,在所述机油泵本体上设置有控制油道及第二限压 阀。所述控制油道与主油道连接,所述第二限压阀设置于控制油道内。通过将控制油道与主油道连接,当主油道油压过高时,在压力作用下第二限压阀 进行泄压,以保证主油道压力在合理范围之内。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油道根据主油道的位置,灵活设置于所述机 油泵本体上,所述第二限压阀的压力值设置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为了控制发动机主油道的压力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少 泵后压力油道到润滑系统主油道之间滤清器和模块对机油压力的影响,在机油泵本体上直 接增加主油道压力控制油道,通过在控制油道内设置第二限压阀,来保证发动机主油道各 摩擦副的机油压力水平在合理的范围内。本发明结构简单,应用方便,能够保证发动机润 滑系统主油道压力在合理范围内,有效防止主油道中过高的机油压力对发动机各部件的影 响。


下面对本发明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所述机油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机油泵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机油泵收集器,2、机油泵盖板,3、机油泵定位销,4、机油泵本体,5、链轮,6、链条 罩盖,7、内转子,8、外转子,9、转子轴,10、压力油道,11、第一限压阀,12、出油口,13、控制油 道,14、第二限压阀。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所涉及的各构 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 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如图1所示,所述的这种机油泵包括机油泵收集器⑴、与机油泵收集器⑴连接 的机油泵盖板O)、与机油泵盖板O)固定的机油泵本体G)、设置于机油泵本体(4)上的 机油泵定位销(3)、与机油泵本体(4)另一侧连接的链轮( 及设于链轮( 另一侧的链条 罩盖(6)如图2所示,所述机油泵本体4包括内转子7、与内转子7连接的转子轴9、及与内 转子7啮合的外转子8、出油口 12、压力油道10及第一限压阀11。所述内转子7、转子轴9及外转子8组成腔体,根据内转子7与外转子8啮合的位 置变化,所述腔体分为进油腔和出油腔。所述压力油道10与出油腔连接,所述第一限压阀11设于压力油道10内,所述出 油口 12与压力油道10连接。所述机油泵盖板2上设有进油孔。所述机油收集器1向机油泵本体4内吸入机油。机油从机油收集器1吸入后,通过进油孔进入机油泵进油腔,再通过出油腔,再进入压力油 道10,再通过出油口 12出油。从出油腔进入压力油道12的为高压油,当油压高到一定程 度时,第一限压阀11在压力作用下打开,进行泄压。所述压力油道10的压力由第一限压阀 11精确控制。从机油泵本体4出油口流出的机油经滤清器后,进入发动机润滑系统主油道。为 精确控制发动机润滑系统主油道的压力值,在所述机油泵本体4上设置有控制油道13及第 二限压阀14。所述控制油道13与主油道连接,所述第二限压阀14设置于控制油道13内。通过将控制油道13与主油道连接,当主油道油压过高时,在压力作用下第二限压 阀14进行泄压,以保证主油道压力在合理范围之内。所述控制油道13与发动机润滑系统主油道的压力由第二限压阀14控制。所述控制油道13根据主油道的位置设置于所述机油泵本体4上,所述第二限压阀 14的压力值设置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 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 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机油泵,包括机油泵收集器(1)、与机油泵收集器(1)连接的机油泵盖板O)、 与机油泵盖板O)固定的机油泵本体G)、设置于机油泵本体(4)上的机油泵定位销(3)、 与机油泵本体(4)另一侧连接的链轮( 及设置于链轮( 另一侧的链条罩盖(6),所述机 油泵本体⑷包括内转子(7)、与内转子(7)连接的转子轴(9)、与内转子(7)啮合的外转 子(8)、出油口(12)、压力油道(10)及第一限压阀(11),所述内转子(7)、转子轴(9)及外 转子(8)组成进油腔和出油腔,所述压力油道(10)与出油腔连接,所述第一限压阀(11)设 于压力油道(10)内,所述出油口(1 与压力油道(10)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油泵本 体(4)上设置有控制油道(1 及第二限压阀(14),所述控制油道(1 与发动机润滑系统 主油道连接,所述第二限压阀(14)设置于所述控制油道(1 内。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油道(10)的压力由第一限压 阀(11)控制。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油道(13)及发动机润滑 系统主油道的压力由第二限压阀(14)控制。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油道(13)根据主油道的 位置设置于所述机油泵本体(4)上,所述第二限压阀(14)的压力值设置可根据具体情况调 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油泵,包括机油泵收集器(1)、与机油泵收集器(1)连接的机油泵盖板(2)、与机油泵盖板(2)固定的机油泵本体(4)、设置于机油泵本体(4)上的机油泵定位销(3)、与机油泵本体(4)另一侧连接的链轮(5)及设于链轮(5)另一侧的链条罩盖(6),在所述机油泵本体(4)上设置有控制油道(13)及第二限压阀(14),所述控制油道(13)与发动机润滑系统主油道连接,所述第二限压阀(14)设置于控制油道(13)内。第二限压阀能保证发动机主油道各摩擦副的机油压力水平在合理的范围内。本发明结构简单,应用方便,能够有效防止主油道中过高的机油压力对发动机各部件的影响。
文档编号F01M1/16GK102052120SQ20101056268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7日
发明者付晓利, 倪伟, 李亚南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