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机,特别是一种利用两物体之间的振动的能量进行发电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人类的日常活动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振动现象,例如风吹门窗的振动、发动机的振动、列车轨道的振动、机床的振动和交通工具中的车体与车轿之间的振动、桥面与桥墩之间的振动。振动必然具有能量,如果能将这些振动的能量转换成电能并加以利用,对于要求低碳的今天是非常有益处的。在CN1208552C中公开了一种名称为“振动发电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它包括受力变形的弹性体,绕支点摆动的杠杆,位于磁场中垂直于地面并呈内、外圈布置的两组线圈,该两组线圈彼此相隔分别具有开口,开口处于垂线位置,其对应端与机座固定,线圈设有铰接活动点,杠杆的一端与弹性体固定,另一端水平装置有两个相互绝缘的导电片,导电片处于两组线圈之间的开口处,随杠杆摆动交替着与两组线圈的开口接触,对线圈施力并闭合线圈。虽然该实用新型专利可以充分利用人类活动中产生的振动能量,如机械振动,铁路、公路交通工具产生的振动等,通过杠杆传递并放大振动,去驱动线圈切割磁场,将振动的机械能转换成电能,而且结构简单,属一种无污染、不用消耗自然资源的发电装置。但是, 由于它使用了杠杆,因此,不能适用于交通工具中,例如汽车,车体与车轿之间的振动,由于车体与车轿之间的空间本身就极其有限,根本就没有装配该发电装置的空间;再者,该发电装置是使用杠杆来放大振动,当汽车在不平坦的道路上行驶时,一旦发生车体与车轿之间发生大振动幅度,不仅更需要更大的能使杠杆自由振动的空间,而且振幅过大时,杠杆必然会损坏车体。因此,该实用新型专利因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而不能适用。在CN101638055A中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一种利用车辆行驶时的振动能进行发电的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它是由两边为锯齿的U形组件(2、23),齿轮(8、9、10、11、 12、13、16、20),有外齿轮的单向内啮合式棘轮(6、M),传动轮(15),传输带(22),发电机 (4)和蓄电池C3)组成。该装置安装在车辆减震弹簧的伸缩端,通过锯齿与齿轮的咬合连接,把弹簧的伸缩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通过将两套传动装置中的单向内啮合式棘轮反向安装,使得无论弹簧伸与缩,都能带动转子向同一方向转动,从而能够顺利地发电。该实用新型专利虽然具有如下的的优点将对车辆行驶有害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电能;且由于该实用新型即对车辆减震弹簧的伸缩产生阻尼作用,使车辆的减振效果更好。但是,该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存在的最大不足是它只能装配在与车轿减震器最近的车体或车轿上,由于车轿与车体之间,位于减震器附近的空间已经被设计人员设计得非常紧凑,没有更多的空间来装配其它装置,这是任何汽车制造厂家不愿意接受的,从而使得该实用新型的适用性不强, 不能得以很好的推广。实际上,该实用新型所述“由于该实用新型即对车辆减震弹簧的伸缩产生阻尼作用,使车辆的减振效果更好”的这一优点并不存在,因为,在制造过程中,设计人员已经将汽车的减振效果调节成最佳状态,此时,如果再装配该实用新型的发电装置,只能使汽车的减振效果降低,而不是更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它不仅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而且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将占据空间的部分装配在任何可以装配的位置上,完全能够可靠地将振动的能量转换成电能,实现振动能量的充分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发生相对振动的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在第一物体与第二物体之间设置有将振动动力转换成转动动力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呈拉伸绷紧状态,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与发电总机构之间形成动力连接,发电总机构设置在第一物体或第二物体上。在本实用新型中,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将第一物体与第二物体之间的相对振动动力转换成转动动力后,带动发电总机构转动,使发电总机构将转动的机械能转换成电能。所获得的电能既可以直接进行使用,也可以对蓄电池充电而储存起来,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利用。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可以是一个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也可以是多个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每个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是由单向器、弹性伸缩件、 条式带动件和牵拉绳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构成。其中单向器是指只能带动转轴单方向转动的链轮、齿轮或皮带轮,属于现有的成熟技术;现有的单向器结构有很多种,例如单向器可以是自行车后轮上的单向链轮,或者单向皮带轮等。弹性伸缩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拉伸或被压缩,而且在外力消失后又能恢复原有的状态的物体,例如弹簧、扭簧或橡皮筋。 条式带动件是指能够带动单向器转动的链条或皮带。牵拉绳是指不能伸长的绳索,例如钢丝绳或带有活动套管的细钢缆绳。所述的发电总机构可以是一个发电机构,也可以是多个发电机构;每个发电机构可以是发电机,也可以是由发电机和变速器构成的总成,当然,还可以是由发电机、变速器与限速器构成的总成。其中,发电机、变速器和限速器可以是现有的成熟技术,当然也可以是今后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具有相同功能的新技术。所述的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是指任何发生相对机械振动的两个物体。以电动车为例,在行驶过程中,车体与车轿之间就会发生相对振动,如果第一物体就可以是车体,那么, 第二物体就是车轿;如果第一物体是车轿,那么,第二物体就是车体。对于其它具有机械振动的两个物体,判断方式以此类推。当然,第一物体或第二物体也可以是由多个不同的物体构成,例如以汽车为例,如果第一物体为车体,那么,第二物体就可以是左前车轿、右前车轿、左后车轿和右后车轿构成。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可以构成呈线条状的带动机构,因此,就可以将两物体之间的振动动力通过在第一物体或第二物体上设置定滑轮的方式传递到用户需要的第一物体或第二物体的任何具有装配空间的位置处,然后在该处装配本实用新型的剩余部件,这样就完全解决的装配空间不足的实际问题。以电动车为例,在未装配本实用新型时,蓄电池充满电后,最多能够行驶150公里;在电动车的车体与车轿之间装配本实用新型后,同样的条件下,最多能够行驶240公里。这充分证明本实用新型利用振动能量的技术效果。[001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和运行可靠的优点,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将占据空间的部分装配在任何可以装配的位置上,完全能够可靠地将振动的能量转换成电能,实现振动能量的充分利用。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交通工具中车体与车轿之间的振动,而且还适用于其它任何机械振动,诸如风吹门窗的振动、发动机的振动、列车轨道的振动和机床的振动等,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方向的原理结构图。图2是图1的第1类实施的原理结构图。图3是图2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1是图3的左视图。图4是图2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2的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2的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2的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2的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2的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2的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2的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2的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2的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图15-1是图15的左视图。图16是图2的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的第2类实施的原理结构图。图18是图17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7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7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图1的第3类实施的原理结构图。图22是图21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3是图21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M是本实用新型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物体;2.第二物体;3.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4.发电总机构; 5.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6.发电机构;7.转轴;8.单向器;9.弹性伸缩件;10.条式带动件;11.牵拉绳;12.第一牵拉绳;13.第二牵拉绳;14.第三牵拉绳;15.定滑轮;16.第一单向器;17. 第二单向器;18.第一弹性伸缩件;19.第二弹性伸缩件;2 .第一条式带动件;21.第二条式带动件;22.第四牵拉绳;23.单向槽轮;24.扭簧;25.固定件;26.第一单向槽轮;27.第二单向槽轮;28.第一扭簧;29.第二扭簧;30.套孔;31.第一发电机构;32.第二发电机构; 33第三发电机构;34.第一转轴;35.第二转轴;36.第三转轴;37.第三单向器;38.第三条式带动件;39.分物体;40.第一分物体;41.第二分物体;42.第三分物体;43.第四分物体;44.单向链轮;45.链条;46.单向皮带轮;47.皮带;48.发电机;49.变速器;50.壳体; 51.输入转轴;52.输出转轴;53.大齿轮;54.小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发生相对振动的第一物体1和第二物体2,在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之间设置有将振动动力转换成转动动力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3, 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3呈拉伸绷紧状态,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3与发电总机构4之间形成动力连接,发电总机构4设置在第一物体1或第二物体2上。在本实用新型中,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3将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之间的相对振动动力转换成转动动力后,带动发电总机构4转动,使发电总机构4将转动的机械能转换成电能。所获得的电能既可以直接进行使用,也可以对蓄电池充电而储存起来,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利用。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3可以是一个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也可以是多个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 ;每个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是由单向器8、弹性伸缩件9、条式带动件10和牵拉绳11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构成。其中单向器8是指只能带动转轴单方向转动的链轮、齿轮或皮带轮,属于现有的成熟技术;现有的单向器结构有很多种,例如单向器可以是自行车后轮上的单向链轮,或者单向皮带轮等。弹性伸缩性9是指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拉伸或被压缩,而且在外力消失后又能恢复原有的状态的物体,例如 弹簧、扭簧或橡皮筋。条式带动件10是指能够带动单向器8转动的链条或皮带。牵拉绳11 是指不能伸长的绳索,例如钢丝绳或带有活动套管的细钢缆绳。所述的发电总机构4可以是一个发电机构6,也可以是多个发电机构6 ;每个发电机构6可以是发电机48,也可以是由发电机48和变速器49构成的总成,当然,还可以是由发电机48、变速器49与限速器构成的总成。其中,发电机48、变速器49和限速器可以是现有的成熟技术,当然也可以是今后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具有相同功能的新技术。所述的第一物体1和第二物体2是指任何发生相对机械振动的两个物体。以电动车为例,在行驶过程中,车体与车轿之间就会发生相对振动,如果第一物体1是车体,那么, 第二物体2就是车轿;如果第一物体1是车轿,那么,第二物体2就是车体。对于其它具有机械振动的两个物体,判断方式以此类推。当然,第一物体1或第二物体2也可以是由多个不同的物体构成,例如以汽车为例,如果第一物体1为车体,那么,第二物体2就可以是左前车轿、右前车轿、左后车轿和右后车轿构成。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3可以构成呈线条状的带动机构, 因此,就可以将两物体之间的振动动力通过在第一物体1或第二物体2上设置定滑轮的方式传递到用户需要的第一物体1或第二物体2的任何具有装配空间的位置处,然后在该处装配本实用新型的剩余部件,这样就完全解决的装配空间不足的实际问题。本实用新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现分别作如下说明[0050]如图2所示,它属于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类型,其结构形式是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3是一个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发电总机构4是一个发电机构6 ;或者,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3是由至少两个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构成,发电总机构4是由个数与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个数相同的发电机构6构成,每个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与一个发电机构6为一组总成,每组总成以相同的方式设置在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之间;b、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的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物体1、第二物体2或发电机构6连接,发电机构6设置在第一物体1或第二物体2上;C、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3与发电总机构4之间形成动力连接是每个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包括有转轴7,转轴7与所对应的发电机构6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如图3所示,它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类型的实施例1,其结构是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还包括有单向器8、弹性伸缩件9和条式带动件10;b、转轴7上装配有单向器8 ;C、弹性伸缩件9的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另一端与条式带动件10的一端连接, 条式带动件10的另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条式带动件10套跨于单向器8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d、发电机构6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结合图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类型的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分为两种情况1、假定单向器8只能沿逆时针方向带动转轴7转动,那么单向器8在顺时针方向就只能与转轴7发生相对空转。由于由弹性伸缩件9、条式带动件一起构成的总成呈绷紧拉伸状态,因此,当第一物体1相对于第二物体2彼此远离时,弹性伸缩件9被拉长,处于储能状态,与此同时,条式带动件10带动单向器8顺时针转动,而转轴7与单向器8之间彼此相对空转,此时,转轴7不转动。当第一物体1相对于第二物体2彼此靠近时,被拉长的弹性伸缩件9必然要缩短,处于释能状态,它必然拉动条式带动件10带动单向器8逆时针转动, 转动的单向器8必然带动转轴7逆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的转轴7带动发电机构6转动,使发电机构6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就这样,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之间的周而复始的往复机械振动,在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彼此靠近的时间内,在弹性伸缩件带动下,使发电机构转动,从而达到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目的。2、相反,假定单向器8只能沿顺时针方向带动转轴7转动,那么单向器8在逆时针方向就只能与转轴7发生相对空转。由于由弹性伸缩件9、条式带动件一起构成的总成呈绷紧拉伸状态,因此,当第一物体1相对于第二物体2彼此远离时,弹性伸缩件9被拉长,处于储能状态,与此同时,条式带动件10带动单向器8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转轴7顺时针转动,顺时针转动的转轴7又带动发电机构6转动,使发电机构6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当第一物体1相对于第二物体2彼此靠近时,被拉长的弹性伸缩件9必然要缩短,处于释能状态,它必然拉动条式带动件10带动单向器8逆时针转动,转轴7与单向器8之间彼此相对空转,此时,转轴7不转动,弹性伸缩件9的作用仅仅是使条式带动件始终呈绷紧的状态,避免条式带动件10松弛。就这样,就这样,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之间的周而复始的往复机械振动,在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彼此远离的时间内,在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直接带动条式带动件10运动,使发电机构转动,从而达到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目的。上述两种情况的不同点就在于第1种情况是将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之间的振动能量传递给弹性伸缩件9,再由弹性伸缩件9将能量通过单向器8、转轴7传递至发电机构6,而且转轴7仅在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彼此靠近的过程中才转动,此时,发电机构 6发出电能。而第2种情况是将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之间的振动能量直接通过条式带动件10传递给单向器8,再经转轴7传递至发电机构6,而且转轴7仅在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彼此远离的过程中才转动,此时,发电机构6发出电能。由弹性伸缩件9、条式带动件10 —起构成的总成除了能够带动转轴转动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将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之间的振动幅度放大,即如果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之间产生的相对位移是X,那么,条式带动件10带动单向器转动2X的弧长。如图4所示,它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类型的实施例2,其结构是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还包括有单向器8、弹性伸缩件9和条式带动件10;b、转轴7上装配有单向器8 ;C、弹性伸缩件9的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另一端与条式带动件10的一端连接, 条式带动件10的另一端与第二物体2连接,条式带动件10与单向器8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d、发电机构6设置在第一物体1上。结合图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类型的实施例2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之间的振动直接带动条式带动件10与发电机构6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条式带动件10必然通过单向器8带动转轴7沿顺时针或逆时针单方向转动,转动的转轴7带动发电机构6转动,以实现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目的。如图5所示,它是第一类型的实施例3,其结构是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还包括有单向器8、弹性伸缩件9、条式带动件10和牵拉绳11 ;b、转轴8上装配有单向器8 ;C、弹性伸缩件9的两端分别与条式带动件10的两端连接以构成闭合结构,该闭合结构通过牵拉绳11与第一物体1连接,该闭合结构上的条式带动件10套跨于单向器8上, 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d、发电机构6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结合图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类型的实施例3的工作原理和作用与第一类型的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描述。在本实施例中,牵拉绳11还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物体或第二物体上的定滑轮把振动的能量传递到用户需要的第一物体1或第二物体2的任何具有装配空间的位置处,然后在该处装配的剩余部件,这样就完全解决的装配空间不足的实际问题。如图6所示,它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类型的实施例4,其结构是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还包括有单向器8、弹性伸缩件9、条式带动件10和牵拉绳11 ;[0078]b、转轴7上装配有单向器8 ;C、弹性伸缩件9与条式带动件10、牵拉绳11之间彼此首尾连接成一条总成,该总成的两端均与第一物体1连接,条式带动件套跨于单向器8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d、发电机构6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结合图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类型的实施例4的工作原理和作用与第一类型的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描述。为了节省条式带动件10长度,该结构增加了牵拉绳11。如图7所示,它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类型的实施例5,其结构是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还包括有单向器8、弹性伸缩件9、条式带动件10和两根牵拉绳12、13 ;b、转轴7上装配有单向器8 ;C、弹性伸缩件9与条式带动件10、第一牵拉绳12之间彼此首尾连接成一闭合结构,该闭合结构通过第二牵拉绳13与第一物体1连接,该闭合结构上的条式带动件10套跨于单向器8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d、发电机构6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结合图7,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类型的实施例5的工作原理和作用与第一类型的实施例5相同,这里不再描述。为了节省条式带动件10长度,该结构增加了第一牵拉绳12。如图8所示,它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类型的实施例6,其结构是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有两个闭合结构,每个闭合结构包括有单向器8、弹性伸缩件9、条式带动件10、第一牵拉绳12和第二牵拉绳13 ;b、两个转轴7上分别对应地装配有单向器8,每个转轴7分别与各自对应的发电机构6形成动力连接;C、弹性伸缩件9与条式带动件10、第一牵拉绳12之间彼此首尾连接成一闭合结构,每个闭合结构通过各自的第二牵拉绳13均与第三牵拉绳14的一端连接,第三牵拉绳 14的另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每个闭合结构上的条式带动件10套跨于相对应的单向器8 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d、两个发电机构6均分别对应地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结合图8,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类型的实施例6的工作原理和作用与第一类型的实施例5相同,这里不再描述。本实施例主要是用一根公共的第三牵拉绳14带动多个闭合结构,从而实现带动多个发电机构6发电,以充分利用振动的能量,提高发电效率。如图7、8所示,在第一物体1或第二物体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滑轮15,每个第二牵拉绳13跨于各自的定滑轮15上。定滑轮15的作用在于改变动力传递的方向,以便于将本实用新型的其余部件根据用户的需要装配在任何可以装配的空间位置,从而满足实际的需要。如图7所示,通过在第一物体1和第二物体2上的设置的定滑轮15,使第二牵拉绳13在第一物体1和第二物体2之间形成多重牵引,具有放大条式带动件的带动位移的作用,当第一物体1相对于第二物体2之间的相对振动位移是X时,条式带动件的带动位移就是10X,这充分放大的条式带动件带动单向器转动的位移,因此,只要第一物体与第二物体有微小的振动,就可以带动转轴7快速转动。相对这一构思,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在振动能量足够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放大条式带动件的带动位移,实现微小的振动也可以拖动发电机构的运转的目的。如图9所示,它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类型的实施例7,其结构是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还包括有第一单向器16、第二单向器17、第一弹性伸缩件18、第二弹性伸缩件19、第一条式带动件20、和第二条式带动件21 ;b、第一单向器16和第二单向器17均同向装配在转轴7上;C、第一弹性伸缩件18的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条式带动件20的一端连接,第一条式带动件20的另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第一条式带动件20套跨于第一单向器16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d、第二弹性伸缩件19的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条式带动件21的一端连接,第二条式带动件21的另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第二条式带动件21套跨于第二单向器17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e、第一弹性伸缩件18与第二弹性伸缩件19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第一弹性伸缩件 18位于一个平面的一侧,第二弹性伸缩件19则位于该平面的另一侧,所述的平面是通过转轴7中心线且通过第一弹性伸缩件18与第一物体1连接处的平面;f、发电机构6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结合图9,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类型的实施例7是一个发电机构6通过一个转轴同时与两个由弹性伸缩件与条式带动件构成的条式带动机构形成动力连接,每个条式带动机构的工作原理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类型的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在整体上,由于两个单向器均同向地带动转轴转动,且第一弹性伸缩件18和第二弹性伸缩件19位于所述平面的两侧,因此,必然导致一个条式带动机构是在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之间彼此远离时带动转轴7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另一个条式带动机构是在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之间彼此靠近时带动转轴7沿同方向转动;这样一来,无论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 2之间是彼此远离还是彼此靠近的过程中,均始终带动转轴7沿同一个方向转动,更充分地利用了振动的能量,从而提高了发电效率。如图10所示,它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类型的实施例8,其结构是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还包括有第一单向器16、第二单向器17、第一弹性伸缩件18、第二弹性伸缩件19、第一条式带动件20、和第二条式带动件21 ;b、第一单向器16和第二单向器17均同向装配在转轴7上;C、第一弹性伸缩件18的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条式带动件20的一端连接,第一条式带动件20的另一端与第二物体2连接,第一条式带动件20与第一单向器16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d、第二弹性伸缩件17的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条式带动件21的一端连接,第二条式带动件21的另一端与第二物体2连接,第二条式带动件21与第二单向器17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e、第一弹性伸缩件18与第二弹性伸缩件19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第一弹性伸缩件 18位于一个平面的一侧,第二弹性伸缩件19则位于该平面的另一侧,所述的平面是通过转轴7中心线且通过第一弹性伸缩件18与第一物体1连接处的平面;f、发电机构6设置在第一物体1上。[0111]结合图10,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类型的实施例8是一个发电机构6通过一个转轴同时与两个由弹性伸缩件与条式带动件构成的条式带动机构形成动力连接,每个条式带动机构的工作原理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类型的实施例2相同,所不同的是,在整体上,由于第一单向器16和第二单向器17均同向地带动转轴7转动,且第一弹性伸缩件18和第二弹性伸缩件19位于所述平面的两侧,因此,必然导致一个条式带动机构是在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之间彼此远离时带动转轴7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另一个条式带动机构是在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之间彼此靠近时带动转轴7沿同方向转动;这样一来,无论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之间是彼此远离还是彼此靠近的过程中,均始终带动转轴7沿同一个方向转动,更充分地利用了振动的能量,从而提高了发电效率。如图11所示,它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类型的实施例9,其结构是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还包括有第一单向器16、第二单向器17、第一弹性伸缩件18、第二弹性伸缩件19、第一条式带动件20、第二条式带动件21、第一牵拉绳 12和第二牵拉绳13 ;b、第一单向器16和第二单向器17均同向装配在转轴7上;C、第一弹性伸缩件1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条式带动件20的两端连接以构成闭合结构,该闭合结构通过第一牵拉绳12与第一物体1连接,该闭合结构上的第一条式带动件20 套跨于第一单向器16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d、第二弹性伸缩件19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条式带动件21的两端连接以构成闭合结构,该闭合结构通过第二牵拉绳13与第一物体1连接,该闭合结构上的第二条式带动件21 套跨于第二单向器17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e、第一弹性伸缩件18与第二弹性伸缩件19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第一弹性伸缩件 18位于一个平面的一侧,第二弹性伸缩件19则位于该平面的另一侧,所述的平面是通过转轴7中心线且通过闭合结构与第一牵拉绳12连接处的平面;f、发电机构6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结合图1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类型的实施例9的工作原理与第一类型的实施例7 相同,这里不再描述。在本实施例中,牵拉绳11还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物体1或第二物体2 上的定滑轮15把振动的能量传递到用户需要的第一物体1或第二物体2的任何具有装配空间的位置处,然后在该处装配的剩余部件,这样就完全解决的装配空间不足的实际问题。如图12所示,它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类型的实施例10,其结构是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还包括有第一单向器16、第二单向器17、第一弹性伸缩件18、第二弹性伸缩件19、第一条式带动件20、第二条式带动件21、第一牵拉绳 12和第二牵拉绳13 ;b、第一单向器16和第二单向器17均同向装配在转轴7上;C、第一弹性伸缩件18与第一条式带动件20、第一牵拉绳12之间彼此首尾连接成一条总成,该总成的两端均与第一物体1连接,第一条式带动件20套跨于第一单向器16 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d、第二弹性伸缩件19与第二条式带动件21、第二牵拉绳13之间彼此首尾连接成一条总成,该总成的两端均与第一物体1连接,第二条式带动件21套跨于第二单向器17 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0125]e、第一弹性伸缩件18与第二弹性伸缩件19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第一弹性伸缩件 18位于一个平面的一侧,第二弹性伸缩件19则位于该平面的另一侧,所述的平面是通过转轴7中心线且通过所述总成与第一物体1连接处的平面;f、发电机构6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结合图1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类型的实施例10的工作原理和作用与第一类型的实施例7相同,这里不再描述。为了节省第一条式带动件20和第二条式带动件21的长度, 该结构分别增加了第一牵拉绳12和第二牵拉绳13。如图13所示,它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类型的实施例11,其结构是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还包括有第一单向器16、第二单向器17、第一弹性伸缩件18、第二弹性伸缩件19、第一条式带动件20、第二条式带动件21、第一牵拉绳 12、第二牵拉绳13、第三牵拉绳14和第四牵拉绳22 ;b、第一单向器16和第二单向器17均同向装配在转轴上;C、第一弹性伸缩件18与第一条式带动件20、第一牵拉绳12之间彼此首尾连接成第一闭合结构,第一闭合结构通过第二牵拉绳13与第一物体1连接,第一闭合结构上的第一条式带动件20套跨于第一单向器16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d、第二弹性伸缩件19与第二条式带动件21、第三牵拉绳14之间彼此首尾连接成第二闭合结构,第二闭合结构通过第四牵拉绳22与第一物体1连接,第二闭合结构上的第二条式带动件21套跨于第二单向器17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e、第一弹性伸缩件18与第二弹性伸缩件19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第一弹性伸缩件 18位于一个平面的一侧,第二弹性伸缩件19则位于该平面的另一侧,所述的平面是通过转轴7中心线且通过第一闭合结构与第二牵拉绳13连接处的平面;f、发电机构6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结合图1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类型的实施例11的工作原理和作用与第一类型的实施例9相同,这里不再描述。为了节省第一条式带动件20和第二条式带动件21的长度, 该结构分别增加了第一牵拉绳12和第三牵拉绳14。如图14所示,它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类型的实施例12,其结构是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还包括有第一单向器16、第二单向器17、第一弹性伸缩件18、第二弹性伸缩件19、第一条式带动件20、第二条式带动件21、第一牵拉绳 12、第二牵拉绳13、第三牵拉绳14和第四牵拉绳22 ;b、第一单向器16和第二单向器17均同向装配在转轴7上;C、第一弹性伸缩件18与第一条式带动件20、第一牵拉绳12之间彼此首尾连接成第三闭合结构,每个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的第三闭合结构通过各自的第三牵拉绳14 均与第四牵拉绳22的一端连接,第四牵拉绳22的另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第三闭合结构上的第一条式带动件20套跨于第一单向器16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d、第二弹性伸缩件19与第二条式带动件21、第二牵拉绳13之间彼此首尾连接成第四闭合结构,每个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的第四闭合结构通过各自的第三牵拉绳14 均与第四牵拉绳22的一端连接,第四牵拉绳22的另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第四闭合结构上的第二条式带动件21套跨于第二单向器17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e、第一弹性伸缩件18与第二弹性伸缩件19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第一弹性伸缩件18位于一个平面的一侧,第二弹性伸缩件19则位于该平面的另一侧,所述的平面是通过转轴7中心线且通过第三闭合结构与第三牵拉绳14连接处的平面;f、发电机构6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结合图1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类型的实施例12的工作原理和作用与第一类型的实施例11相同,这里不再描述。本实施例主要是用一根公共的第四牵拉绳22带动第三闭合结构和第四闭合结构运动,促使无论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之间是彼此远离还是彼此靠近的过程中,均始终带动转轴7沿同一个方向转动,更充分地利用了振动的能量,从而提高了发电效率。如图13、14所示,在第二物体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滑轮15,每根第二牵拉绳
13、第三牵拉绳14或第四牵拉绳22跨于各自的定滑轮15上。第二牵拉绳13、第三牵拉绳
14、第四牵拉绳22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的定滑轮15把振动的能量传递到用户需要的第二物体2上的任何具有装配空间的位置处,然后在该处装配的剩余部件,这样就完全解决的装配空间不足的实际问题。如图15所示,它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类型的实施例13,其结构是a、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包括有单向槽轮23、扭簧24、牵拉绳11和固定件 25 ;b、转轴7上装配有单向槽轮23,套装在转轴7上的扭簧M —端与固定件25连接, 扭簧25的另一端与单向槽轮23连接,牵拉绳11 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另一端经缠绕单向槽轮23后与单向槽轮23连接;固定件25设置在第二物体2或发电机构6上;C、发电机构6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结合图1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类型的实施例13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分为两种情况1、假定单向槽轮23只能沿逆时针方向带动转轴7转动,那么单向槽轮23在顺时针方向就只能与转轴7发生相对空转。当第一物体1相对于第二物体2彼此远离时,扭簧 24形变而处于储能状态,此时,第一物体1通过牵拉绳11带动单向槽轮23逆时针转动,转动的单向槽轮23带动转轴7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构6运转而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当第一物体1相对于第二物体2彼此靠近时,扭簧M具有恢复原状的趋势,处于释能状态,在扭簧M的作用下,将牵拉绳11回拉,带动单向槽轮23顺时针转动,此时单向槽轮 23相对于转轴7处于空转状态,转轴7不转动,扭簧M的作用仅仅是拉回牵拉绳11,避免其松弛。就这样,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之间的周而复始的往复机械振动,在第一物体1 与第二物体2彼此远离的时间内,在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直接带动牵拉绳11运动,使发电机构6转动,从而达到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目的。2、假定单向槽轮23只能沿顺时针方向带动转轴7转动,那么单向槽轮23在逆时针方向就只能与转轴7发生相对空转。当第一物体1相对于第二物体2彼此远离时,扭簧 24形变而处于储能状态,此时,第一物体1通过牵拉绳11带动单向槽轮23逆时针转动,单向槽轮23相对于转轴7处于空转状态,转轴7不转动,发电机构6不发电。当第一物体1 相对于第二物体2彼此靠近时,扭簧M具有恢复原状的趋势,处于释能状态,在扭簧M的作用下,将牵拉绳11回拉,带动单向槽轮23顺时针转动,单向槽轮23又带动转轴7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构6运转而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就这样,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之间的周而复始的往复机械振动,在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彼此靠近的时间内,扭簧M 直接带动牵拉绳11运动,使发电机构6转动,从而达到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目的。上述两种情况的不同点就在于第1种情况是将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之间的振动能量经牵拉绳11、单向槽轮23、转轴7传递给传递至发电机构6,而且转轴7仅在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彼此远离的过程中才转动,此时,发电机构6发出电能。而第2种情况是将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之间的振动能量先传递给扭簧M,再由扭簧M把能量通过单向槽轮23、转轴7传递至发电机构6,而且转轴7仅在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彼此靠近的过程中才转动,此时,发电机构6发出电能。如图16所示,它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类型的实施例14,其结构是a、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包括有第一单向槽轮沈、第二单向槽轮27、第一扭簧观、第二扭簧四、第一牵拉绳12、第二牵拉绳13和固定件25 ;b、第一单向槽轮沈和第二单向槽轮27均同向装配在转轴上;固定件25设置在第二物体2或发电机构6上;C、套装在转轴7上的第一扭簧观一端与固定件25连接,第一扭簧观的另一端与第一单向槽轮26连接,第一牵拉绳12 —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另一端经顺时针缠绕第一单向槽轮26后与第一单向槽轮沈连接;d、套装在转轴7上的第二扭簧四一端与固定件25连接,第二扭簧四的另一端与第二单向槽轮27连接,第二牵拉绳13 —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另一端经逆时针缠绕第二单向槽轮27后与第二单向槽轮27连接;e、发电机构6均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结合图1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类型的实施例14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它是由两组条式弹性带动机构来带动转轴7转动,每组条式弹性带动机构是由单向槽轮、扭簧和牵拉绳构成,两组条式弹性带动机构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牵拉绳缠绕单向槽轮的方向不同,一个是顺时针缠绕,另一个是逆时针缠绕,而且每组条式弹性带动机构的工作原理与本实用新型第一类型的实施例13相同,不再描述。由于第一单向槽轮和第二单向槽轮均同向装配在转轴7上,而且第一牵拉绳和第二牵拉绳的缠绕单向槽轮的方向相反,因此,必然使一个条式弹性带动机构仅在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彼此远离时,才带动转轴7转动,另一个条式弹性带动机构仅在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彼此靠近时,才带动转轴7同向转动,这样一来,无论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之间是远离还是靠近的过程中,均带动转轴7转动,使发电机构6发出电能,充分利用了振动能量,提高发电效率。如图15所示,固定件25上可以设置有套孔30,固定件25通过套孔30活动地套在转轴7上。如图16所示,固定件25也可以通过轴承装配在转轴7上。如图17所示,它属于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类型,其结构形式是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包括有一个弹性伸缩件9、至少两个转轴7、 单向器8、条式带动件10和牵拉绳11,单向器8和条式带动件10的个数与转轴7的个数相同;b、发电总机构4是由个数与转轴7个数相同的发电机构6构成,发电机构6均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或者,发电机构6 —部分设置在第一物体1上,其余部分均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0164]C、每个单向器8均对应有一个转轴7,每个转轴7均对应有一个发电机构6,单向器8装配在所对应的转轴7上;d、弹性伸缩件9与所有的条式带动件10、牵拉绳11彼此首尾连接成一条总成,该总成的两端均与第一物体1连接,每个条式带动件10跨于所对应的单向器8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e、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3与发电总机构4之间形成动力连接是每个转轴7与所对应的发电机构6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结合图17、18、19、2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就在于通过由一个弹性伸缩件9与多个条式带动件10、多个牵拉绳11构成的总成来带动多个发电机构6转动,实现将振动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目的。其工作原理与前述的原理相同,不再描述。如图18所示,它本实用新型是第二类型的实施例1,其结构是a、转轴7有两个,分别是第一转轴34和第二转轴35 ;单向器8有两个,分别是第一单向器16和第二单向器17 ;条式带动件10有两个,分别是第一条式带动件20和第二条式带动件21 ;b、发电机构6有两个,分别是第一发电机构31和第二发电机构32,且第一发电机构31和第二发电机构32均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C、第一单向器16装配在第一转轴34上,每二单向器17装配在第二转轴35上;d、弹性伸缩件9与第一条式带动件20、第二条式带动件21、牵拉绳11 一起彼此首尾连接成一条总成,该总成的两端均与第一物体1连接,第一个条式带动件20跨于第一单向器16上,第二个条式带动件21跨于第二单向器17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e、第一转轴34与第一发电机构31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二转轴35与第二发电机构32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如图19所示,它本实用新型是第二类型的实施例2,其结构是a、转轴7有三个,分别是第一转轴34、第二转轴35和第三转轴36 ;单向器8有三个,分别是第一单向器16、第二单向器17和第三单向器37 ;条式带动件10有三个,分别是第一条式带动件20、第二条式带动件21和第三条式带动件38 ;b、发电机构6有三个,其中,第一发电机构31、第三发电机构33设置在第二物体2 上,第二发电机构32设置在第一物体1上;C、第一单向器16装配在第一转轴34上,第二单向器17装配在第二转轴35上,第三单向器37装配在第三转轴36上;d、弹性伸缩件9与第一条式带动件20、第二条式带动件21、第三条式带动件38、牵拉绳11 一起彼此首尾连接成一条总成,该总成的两端均与第一物体1连接,第一个条式带动件20跨于第一单向器16上,第二个条式带动件21跨于第二单向器17上,第三个条式带动件38跨于第三单向器37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e、第一转轴34与第一发电机构31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二转轴35与第二发电机构32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三转轴36与第三发电机构33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如图20所示,它本实用新型是第二类型的实施例3,其结构是a、转轴7有三个,分别是第一转轴34、第二转轴35和第三转轴36 ;单向器8有三个,分别是第一单向器16、第二单向器17和第三单向器37 ;条式带动件10有三个,分别是第一条式带动件20、第二条式带动件21和第三条式带动件38 ;b、发电机构6有三个,其中,第一发电机构31、第二发电机构32、第三发电机构33 均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C、第一单向器16装配在第一转轴34上,第二单向器17装配在第二转轴35上,第三单向器37装配在第三转轴36上;d、弹性伸缩件9与第一条式带动件20、第二条式带动件21、第三条式带动件38、牵拉绳11 一起彼此首尾连接成一条总成,该总成的两端均与第一物体1连接,第一个条式带动件20跨于第一单向器16上,第二个条式带动件21跨于第二单向器17上,第三个条式带动件38跨于第三单向器38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e、在第二物体2上设置有定滑轮15,牵拉绳11跨于定滑轮15上;f、第一转轴34与第一发电机构31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二转轴35与第二发电机构32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三转轴36与第三发电机构33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结合图20,本实施例使用多个定滑轮15的目的在于一是进行动力传递方向的改变,二是当装配空间不足时,可以通过定滑轮将所有部件布置的非常紧凑合理,以解决装配空间的不足。如图21所示,它属于本实用新型第三种类型,其结构形式是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3包括有一个转轴7、至少四个弹性伸缩件、 单向器、条式带动件和牵拉绳,单向器、条式带动件和弹性伸缩件的个数均相同;b、发电总机构4是一个发电机构6,发电机构6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c、所有单向器8均同向装配在转轴7上;d、第一物体1包括有均与第二物体2有相对振动的多个分物体39,分物体39的个数等于弹性伸缩件9个数的一半;e、每个分物体39均对应着二个弹性伸缩件18、19、两个单向器16、17、两个条式带动件20、21和多条牵拉绳12、13、14、22,其中第一弹性伸缩件18与第一条式带动件20、第一牵拉绳12之间彼此首尾连接成第一闭合结构,第一闭合结构通过第三牵拉绳14与第四牵拉绳22 —端连接,第四牵拉绳22的另一端与所对应的分物体39连接,第一闭合结构上的第一条式带动件20套跨于第一单向器16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第二弹性伸缩件19与第二条式带动件21、第二牵拉绳13之间彼此首尾连接成第二闭合结构,第二闭合结构通过第三牵拉绳14与第四牵拉绳22 —端连接,第四牵拉绳22的另一端与所对应的分物体39连接,第二闭合结构上的第二条式带动件21套跨于第二单向器17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第一弹性伸缩件18与第二弹性伸缩件19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第一弹性伸缩件18位于一个平面的一侧,第二弹性伸缩件19则位于该平面的另一侧,所述的平面是通过转轴7中心线且通过第一闭合结构与第三牵拉绳14连接处的平面;f、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3与发电总机构4之间形成动力连接是转轴 7与发电机构6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结合图21、22、2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就在于第一物体可以是由多个分物体 39构成,所有的分物体39通过各自的带动机构去带动同一个转轴转动,从而实现将机构能转换为电能的目的。其工作原理与前述的技术方案是一样的,不再描述。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例如汽车或电动车,其车体就是第二物体,与四个车轮连接的四个车轿就是第一物体中的分物体39。如图22所示,它本实用新型是第三类型的实施例1,其结构是弹性伸缩件、单向器、条式带动件的个数为四;四个单向器均同向装配在转轴7上;分物体39共有两个,即第一分物体40和第二分物体41。如图23所示,它本实用新型是第三类型的实施例2,其结构是弹性伸缩件、单向器、条式带动件的个数为八;八个单向器均同向装配在转轴7上;分物体39共有四个,即第一分物体40、第二分物体41、第三分物体42和第四分物体4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单向器8、第一单向器16、第二单向器17或第三单向器37 可以是单向链轮44;所述的条式带动件10、第一条式带动件20、第二条式带动件21、第三条式带动件38可以是链条45,所述的弹性伸缩件9、第一弹性伸缩件18、第二弹性伸缩件19 均可以是弹簧或橡皮筋;在此基础上,所述的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是指单向链轮44与链条45相啮合。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单向器8、第一单向器16、第二单向器17或第三单向器37 也可以是单向皮带轮46;所述的条式带动件10、第一条式带动件20、第二条式带动件21、第三条式带动件38也可以是是皮带47,所述的弹性伸缩件9、第一弹性伸缩件18、第二弹性伸缩件19也可以是弹簧或橡皮筋;在此基础上,所述的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是单向皮带轮46与皮带47相配合接触。如图3-15、18-20、22_2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发电机构6、第一发电机构31、第二发电机构32或第三发电机构33可以是发电机48,发电机48的动力输入端为发电机构 6、第一发电机构31、第二发电机构32、第三发电机构33的动力输入端。如图1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发电机构6、第一发电机构31、第二发电机构32或第三发电机构33也可以包括发电机48和变速器49,发电机48的动力输入端与变速器49 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变速器49的动力输入端是发电机构6、31、32、33的动力输入端。如图M所示,所述的变速器49包括有壳体50、输入转轴51、输出转轴52、大齿轮 53和小齿轮M,输入转轴51和输出转轴52均通过轴承装配在壳体50上,输入转轴51上固有大齿轮53,输出转轴52上固有小齿轮54,大齿轮53与小齿轮M彼此啮合,输入转轴 51是变速器49的动力输入端,输出转轴52是变速器的动力输出端。变速器也可以是其它任何可以实现变速的机构,现有技术中就有许多的种结构。 当然,变速器还可以是新的能够实现变速的机构。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包括有发生相对振动的第一物体(1)和第二物体(2),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之间设置有将振动动力转换成转动动力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3),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3)呈拉伸绷紧状态,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3)与发电总机构(4)之间形成动力连接,发电总机构 (4)设置在第一物体(1)或第二物体(2)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3)是一个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发电总机构(4)是一个发电机构(6);或者,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3)是由至少两个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构成,发电总机构(4)是由个数与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个数相同的发电机构(6)构成,每个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与一个发电机构 (6)为一组总成,每组总成以相同的方式设置在第一物体(1)与第二物体(2)之间;b、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的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物体(1)、 第二物体(2)或发电机构(6)连接,发电机构(6)设置在第一物体(1)或第二物体(2)上;c、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3)与发电总机构(4)之间形成动力连接是每个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包括有转轴(7),转轴(7)与所对应的发电机构(6)的动力输入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还包括有单向器(8)、弹性伸缩件(9)和条式带动件(10);b、转轴(7)上装配有单向器(8);C、弹性伸缩件(9)的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另一端与条式带动件(10)的一端连接, 条式带动件(10)的另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条式带动件(10)套跨于单向器(8)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d、发电机构(6)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还包括有单向器(8)、弹性伸缩件(9)和条式带动件(10);b、转轴(7)上装配有单向器(8);C、弹性伸缩件(9)的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另一端与条式带动件(10)的一端连接, 条式带动件(10)的另一端与第二物体(2)连接,条式带动件(10)与单向器(8)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d、发电机构(6)设置在第一物体(1)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还包括有单向器(8)、弹性伸缩件(9)、条式带动件(10)和牵拉绳(11);b、转轴(8)上装配有单向器(8);C、弹性伸缩件(9)的两端分别与条式带动件(10)的两端连接以构成闭合结构,该闭合结构通过牵拉绳(11)与第一物体(1)连接,该闭合结构上的条式带动件(10)套跨于单向器 (8)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d、发电机构(6)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还包括有单向器(8)、弹性伸缩件(9)、条式带动件(10)和牵拉绳(11);b、转轴(7)上装配有单向器(8);C、弹性伸缩件(9)与条式带动件(10)、牵拉绳(11)之间彼此首尾连接成一条总成,该总成的两端均与第一物体(1)连接,条式带动件套跨于单向器(8)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d、发电机构(6)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还包括有单向器(8)、弹性伸缩件(9)、条式带动件(10)和两根牵拉绳(12、13);b、转轴(7)上装配有单向器(8);C、弹性伸缩件(9)与条式带动件(10)、第一牵拉绳(12)之间彼此首尾连接成一闭合结构,该闭合结构通过第二牵拉绳(13)与第一物体(1)连接,该闭合结构上的条式带动件 (10)套跨于单向器(8)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d、发电机构(6)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有两个闭合结构,每个闭合结构包括有单向器 (8 )、弹性伸缩件(9 )、条式带动件(10 )和两根牵拉绳(12、13 );b、两个转轴(7)上分别对应地装配有单向器(8),每个转轴7分别与各自对应的发电机构(6)形成动力连接;C、弹性伸缩件(9)与条式带动件(10)、第一牵拉绳(12)之间彼此首尾连接成一闭合结构,每个闭合结构通过各自的第二牵拉绳(13)均与第三牵拉绳(14)的一端连接,第三牵拉绳(14)的另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每个闭合结构上的条式带动件(10)套跨于相对应的单向器(8)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d、两个发电机构(6 )均分别对应地设置在第二物体(2 )上。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物体(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滑轮(15),每个第二牵拉绳(13)跨于各自的定滑轮(15) 上。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还包括有两个单向器(16、17)、两个弹性伸缩件(18、19)和两个条式带动件(20、21);b、第一单向器(16)和第二单向器(17)均同向装配在转轴上;c、第一弹性伸缩件(18)的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条式带动件(20)的一端连接,第一条式带动件(20)的另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第一条式带动件(20)套跨于第一单向器(16)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d、第二弹性伸缩件(19)的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条式带动件(21)的一端连接,第二条式带动件(21)的另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第二条式带动件(21)套跨于第二单向器(17)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e、第一弹性伸缩件(18)与第二弹性伸缩件(19)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第一弹性伸缩件 (18)位于一个平面的一侧,第二弹性伸缩件(19)则位于该平面的另一侧,所述的平面是通过转轴(7)中心线且通过第一弹性伸缩件(18)与第一物体(1)连接处的平面;f、发电机构(6)设置在第二物体(2 )上。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还包括有两个单向器(16、17)、两个弹性伸缩件(18、19)和两个条式带动件(20、21);b、第一单向器(16)和第二单向器(17)均同向装配在转轴(7)上;c、第一弹性伸缩件(18)的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条式带动件(20)的一端连接,第一条式带动件(20)的另一端与第二物体(2)连接,第一条式带动件(20)与第一单向器(16)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d、第二弹性伸缩件(19)的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条式带动件(21)的一端连接,第二条式带动件(21)的另一端与第二物体(2)连接,第二条式带动件(21)与第二单向器(17)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e、第一弹性伸缩件(18)与第二弹性伸缩件(19)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第一弹性伸缩件 (18)位于一个平面的一侧,第二弹性伸缩件(19)则位于该平面的另一侧,所述的平面是通过转轴(7)中心线且通过第一弹性伸缩件(18)与第一物体(1)连接处的平面;f、发电机构(6)设置在第一物体(1)上。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还包括有两个单向器(16、17)、两个弹性伸缩件(18、19)、两个条式带动件(20、21)和两根牵拉绳(12、13);b、第一单向器(16)和第二单向器(17)均同向装配在转轴(7)上;c、第一弹性伸缩件(1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条式带动件(20)的两端连接以构成闭合结构,该闭合结构通过第一牵拉绳(12)与第一物体(1)连接,该闭合结构上的第一条式带动件(20)套跨于第一单向器(16)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d、第二弹性伸缩件(19)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条式带动件(21)的两端连接以构成闭合结构,该闭合结构通过第二牵拉绳(13)与第一物体(1)连接,该闭合结构上的第二条式带动件(21)套跨于第二单向器(17)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e、第一弹性伸缩件(18)与第二弹性伸缩件(19)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第一弹性伸缩件 (18)位于一个平面的一侧,第二弹性伸缩件(19)则位于该平面的另一侧,所述的平面是通过转轴(7)中心线且通过闭合结构与第一牵拉绳(12)连接处的平面;f、发电机构(6)设置在第二物体(2 )上。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还包括有两个单向器(16、17)、两个弹性伸缩件(18、19 )、两个条式带动件(20、21)和两根牵拉绳(12、13 );b、第一单向器(16)和第二单向器(17)均同向装配在转轴(7)上;c、第一弹性伸缩件(18)与第一条式带动件(20)、第一牵拉绳(12)之间彼此首尾连接成一条总成,该总成的两端均与第一物体(1)连接,第一条式带动件(20)套跨于第一单向器(16)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d、第二弹性伸缩件(19)与第二条式带动件(21)、第二牵拉绳(13)之间彼此首尾连接成一条总成,该总成的两端均与第一物体(1)连接,第二条式带动件(21)套跨于第二单向器(17)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e、第一弹性伸缩件(18)与第二弹性伸缩件(19)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第一弹性伸缩件 (18)位于一个平面的一侧,第二弹性伸缩件(19)则位于该平面的另一侧,所述的平面是通过转轴(7)中心线且通过所述总成与第一物体(1)连接处的平面;f、发电机构(6)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还包括有两个单向器(16、17)、两根弹性伸缩件(18、19)、两根条式带动件(20、21)和四根牵拉绳(12、13、14、22);b、第一单向器(16)和第二单向器(17)均同向装配在转轴上;c、第一弹性伸缩件(18)与第一条式带动件(20)、第一牵拉绳(12)之间彼此首尾连接成第一闭合结构,第一闭合结构通过第二牵拉绳(13)与第一物体(1)连接,第一闭合结构上的第一条式带动件(20)套跨于第一单向器(16)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d、第二弹性伸缩件(19)与第二条式带动件(21)、第三牵拉绳(14)之间彼此首尾连接成第二闭合结构,第二闭合结构通过第四牵拉绳(22)与第一物体(1)连接,第二闭合结构上的第二条式带动件(21)套跨于第二单向器(17)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e、第一弹性伸缩件(18)与第二弹性伸缩件(19)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第一弹性伸缩件 (18)位于一个平面的一侧,第二弹性伸缩件(19)则位于该平面的另一侧,所述的平面是通过转轴(7)中心线且通过第一闭合结构与第二牵拉绳(13)连接处的平面;f、发电机构(6)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
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还包括有两个单向器(16、17)、两个弹性伸缩件(18、19)、两个条式带动件(20、21)和四个牵拉绳(12、13、14、22);b、第一单向器(16)和第二单向器(17)均同向装配在转轴上;c、第一弹性伸缩件(18)与第一条式带动件(20)、第一牵拉绳(12)之间彼此首尾连接成第三闭合结构,每个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的第三闭合结构通过各自的第三牵拉绳(14)均与第四牵拉绳(22)的一端连接,第四牵拉绳(22)的另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 第三闭合结构上的第一条式带动件(20)套跨于第一单向器(16)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d、第二弹性伸缩件(19)与第二条式带动件(21)、第二牵拉绳(13)之间彼此首尾连接成第四闭合结构,每个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的第四闭合结构通过各自的第三牵拉绳(14)均与第四牵拉绳(22)的一端连接,第四牵拉绳(22)的另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 第四闭合结构上的第二条式带动件(21)套跨于第二单向器(17)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e、第一弹性伸缩件(18)与第二弹性伸缩件(19)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第一弹性伸缩件 (18)位于一个平面的一侧,第二弹性伸缩件(19)则位于该平面的另一侧,所述的平面是通过转轴(7)中心线且通过第三闭合结构与第三牵拉绳(14)连接处的平面;f、发电机构(6)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物体(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滑轮(15),每根第二牵拉绳(13)、第三牵拉绳(14)或第四牵拉绳(22 )跨于各自的定滑轮(15 )上。
1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a、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5)包括有单向槽轮(23)、扭簧(24)、牵拉绳(11)和固定件( );b、转轴(7)上装配有单向槽轮(23),套装在转轴(7)上的扭簧(24)—端与固定件(25) 连接,扭簧(25)的另一端与单向槽轮(23)连接,牵拉绳(11) 一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另一端经缠绕单向槽轮(23)后与单向槽轮(23)连接;固定件(25)设置在第二物体(2)或发电机构(6)上;c、发电机构(6)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
1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a、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机构包括有两个单向槽轮(26、27)、两扭簧(28、四)、两牵拉绳 (12、13)和固定件(25);b、第一单向槽轮(26)和第二单向槽轮(27)均同向装配在转轴上;固定件(25)设置在第二物体(2)或发电机构(6)上;c、套装在转轴(7)上的第一扭簧(28)—端与固定件(25)连接,第一扭簧(28)的另一端与第一单向槽轮(26)连接,第一牵拉绳(12) —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另一端经顺时针缠绕第一单向槽轮(26)后与第一单向槽轮(26)连接;d、套装在转轴(7)上的第二扭簧(29)—端与固定件(25)连接,第二扭簧(29)的另一端与第二单向槽轮(27)连接,第二牵拉绳(13) —端与第一物体(1)连接,另一端经逆时针缠绕第二单向槽轮(27)后与第二单向槽轮(27)连接;e、发电机构(6)均设置在第二物体(2 )上。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固定件(25)上设置有套孔(30),固定件(25)通过套孔(30)活动地套在转轴(7)上。
20.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固定件(25 )通过轴承装配在转轴(7 )上。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包括有一个弹性伸缩件(9)、至少两个转轴(7)、 单向器(8)、条式带动件(10)和牵拉绳(11),单向器(8)和条式带动件(10)的个数与转轴 (7)的个数相同;b、发电总机构(4)是由个数与转轴(7)个数相同的发电机构(6)构成,发电机构(6)均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或者,发电机构(6) —部分设置在第一物体(1)上,其余部分均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c、每个单向器(8)均对应有一个转轴(7 ),每个转轴(7 )均对应有一个发电机构(6 ),单向器(8)装配在所对应的转轴(7)上;d、弹性伸缩件(9)与所有的条式带动件(10)、牵拉绳(11)彼此首尾连接成一条总成, 该总成的两端均与第一物体(1)连接,每个条式带动件(10)跨于所对应的单向器(8)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e、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3)与发电总机构(4)之间形成动力连接是每个转轴(7)与所对应的发电机构(6)的动力输入端连接。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a、转轴(7)有两个,分别是第一转轴(34)和第二转轴(35);单向器(8)有两个,分别是第一单向器(16)和第二单向器(17);条式带动件(10)有两个,分别是第一条式带动件(20) 和第二条式带动件(21);b、发电机构(6)有两个,分别是第一发电机构(31)和第二发电机构(32),且两发电机构(31、32)均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C、第一单向器(16)装配在第一转轴(34)上,每二单向器(17)装配在第二转轴(35)上;d、弹性伸缩件(9)与第一条式带动件(20)、第二条式带动件(21)、牵拉绳(11)一起彼此首尾连接成一条总成,该总成的两端均与第一物体(1)连接,第一个条式带动件(20)跨于第一单向器(16)上,第二个条式带动件(21)跨于第二单向器(17)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e、第一转轴(34)与第一发电机构(31)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二转轴(35)与第二发电机构(32)的动力输入端连接。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a、转轴(7)有三个,分别是第一转轴(34)、第二转轴(35)和第三转轴(36);单向器(8) 有三个,分别是第一单向器(16)、第二单向器(17)和第三单向器(37);条式带动件(10)有三个,分别是第一条式带动件(20)、第二条式带动件(21)和第三条式带动件(38);b、发电机构(6)有三个,其中,第一发电机构(31)、第三发电机构(33)设置在第二物体 (2)上,第二发电机构(32)设置在第一物体(1)上;C、第一单向器(16)装配在第一转轴(34)上,第二单向器(17)装配在第二转轴(35)上, 第三单向器(37)装配在第三转轴(36)上;d、弹性伸缩件(9)与第一条式带动件(20)、第二条式带动件(21)、第三条式带动件 (38)、牵拉绳(11) 一起彼此首尾连接成一条总成,该总成的两端均与第一物体(1)连接, 第一个条式带动件(20)跨于第一单向器(16)上,第二个条式带动件(21)跨于第二单向器 (17)上,第三个条式带动件(38)跨于第三单向器(37)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e、第一转轴(34)与第一发电机构(31)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二转轴(35)与第二发电机构(32)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三转轴(36)与第三发电机构(33)的动力输入端连接。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a、转轴(7)有三个,分别是第一转轴(34)、第二转轴(35)和第三转轴(36);单向器(8) 有三个,分别是第一单向器(16)、第二单向器(17)和第三单向器(37);条式带动件(10)有三个,分别是第一条式带动件(20)、第二条式带动件(21)和第三条式带动件(38);b、发电机构(6)有三个,其中,第一发电机构(31)、第二发电机构(32)、第三发电机构 (33)均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C、第一单向器(16)装配在第一转轴(34)上,第二单向器(17)装配在第二转轴(35)上, 第三单向器(37)装配在第三转轴(36)上;d、弹性伸缩件(9)与第一条式带动件(20)、第二条式带动件(21)、第三条式带动件 (38)、牵拉绳(11) 一起彼此首尾连接成一条总成,该总成的两端均与第一物体(1)连接, 第一个条式带动件(20)跨于第一单向器(16)上,第二个条式带动件(21)跨于第二单向器 (17)上,第三个条式带动件(38)跨于第三单向器(38)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e、在第二物体(2)上设置有定滑轮(15),牵拉绳(11)跨于定滑轮(15)上;f、第一转轴(34)与第一发电机构(31)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二转轴(35)与第二发电机构(32)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三转轴(36)与第三发电机构(33)的动力输入端连接。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3)包括有一个转轴(7)、至少四个弹性伸缩件、 单向器、条式带动件和牵拉绳,单向器、条式带动件和弹性伸缩件的个数均相同;b、发电总机构(4)是一个发电机构(6 ),发电机构(6 )设置在第二物体(2 )上;c、所有单向器(8)均同向装配在转轴(7)上;d、第一物体(1)包括有均与第二物体(2)有相对振动的多个分物体(39),分物体(39) 的个数等于弹性伸缩件(9)个数的一半;e、每个分物体(39)均对应着二个弹性伸缩件(18、19 )、两个单向器(16、17 )、两个条式带动件(20、21)和多条牵拉绳(12、13、14、22),其中第一弹性伸缩件(18)与第一条式带动件(20)、第一牵拉绳(12)之间彼此首尾连接成第一闭合结构,第一闭合结构通过第三牵拉绳(14)与第四牵拉绳(22) —端连接,第四牵拉绳(22)的另一端与所对应的分物体(39) 连接,第一闭合结构上的第一条式带动件(20)套跨于第一单向器(16)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第二弹性伸缩件(19)与第二条式带动件(21)、第二牵拉绳(13)之间彼此首尾连接成第二闭合结构,第二闭合结构通过第三牵拉绳(14)与第四牵拉绳(22)—端连接,第四牵拉绳(22)的另一端与所对应的分物体(39)连接,第二闭合结构上的第二条式带动件 (21)套跨于第二单向器(17)上,以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第一弹性伸缩件(18)与第二弹性伸缩件(19)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第一弹性伸缩件(18)位于一个平面的一侧,第二弹性伸缩件(19)则位于该平面的另一侧,所述的平面是通过转轴(7)中心线且通过第一闭合结构与第三牵拉绳(14)连接处的平面;f、所述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3)与发电总机构(4)之间形成动力连接是转轴 (7)与发电机构(6)的动力输入端连接。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弹性伸缩件、单向器、条式带动件的个数为四;四个单向器均同向装配在转轴(7)上;分物体(39) 共有两个,即第一分物体(40)和第二分物体(41)。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弹性伸缩件、单向器、条式带动件的个数为八;八个单向器均同向装配在转轴(7)上;分物体(39) 共有四个,即第一分物体(40)、第二分物体(41)、第三分物体(42)和第四分物体(43)。
28.如权利要求3、4、5、6、7、8、10、11、12、13、14、15、17、18、21、22、23、24、25、26或27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单向器(8、16、17、37)是单向链轮 (44),条式带动件(10、20、21、38)是链条(45),弹性伸缩件(9、18、19)是弹簧或橡皮筋;所述的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是单向链轮(44)与链条(45)相啮合。
29.如权利要求3、4、5、6、7、8、10、11、12、13、14、15、17、18、21、22、23、24、25、26或27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单向器(8、16、17、37)是单向皮带轮(46),条式带动件(10、20、21、38)是皮带(47),弹性伸缩件(9、18、19)是弹簧或橡皮筋; 所述的形成相配合地带动式接触是单向皮带轮(46)与皮带(47)相配合接触。
30.如权利要求2、3、4、5、6、7、8、10、11、12、13、14、15、17、18、21、22、23、24、25、26或27 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发电机构(6、31、32、33)是发电机(48),发电机(48)的动力输入端为发电机构(6、31、32、33)的动力输入端。
31.如权利要求2、3、4、5、6、7、8、9、10、11、12、13、14、15、17、18、21、22、23、24、25、26 或 27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发电机构(6、31、32、33)包括发电机(48)和变速器(49),发电机(48)的动力输入端与变速器(49)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变速器(49)的动力输入端是发电机构(6、31、32、33)的动力输入端。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速器(49)包括有壳体(50)、输入转轴(51)、输出转轴(52)、大齿轮(53)和小齿轮(54), 输入转轴(51)和输出转轴(52)均通过轴承装配在壳体(50)上,输入转轴(51)上固有大齿轮(53),输出转轴(52)上固有小齿轮(54),大齿轮(53)与小齿轮(54)彼此啮合,输入转轴 (51)是变速器(49)的动力输入端,输出转轴(52)是变速器的动力输出端。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振动上的动力线条传递式发电机,包括有发生相对振动的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物体与第二物体之间设置有将振动动力转换成转动动力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呈拉伸绷紧状态,线条式弹性伸缩带动总机构与发电总机构之间形成动力连接,发电总机构设置在第一物体或第二物体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和装配方便的优点,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将其装配在任何位置上,完全能够将振动的能量转换成电能,实现振动能量的充分利用。它不仅适用于交通工具中车体与车轿之间的振动,而且还适用于其它任何机械振动,如风吹门窗的振动、发动机的振动、列车轨道的振动和机床的振动等,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文档编号F03G7/08GK201953592SQ201020669679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0日
发明者陈建德 申请人:陈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