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碳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6442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摩托车碳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燃油蒸发控制系统中使用的摩托车碳罐。
背景技术
摩托车油箱中,为了保证油箱正常供油以及防止油液挥发到大气中,需要设置燃 油蒸发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燃油蒸发控制系统一般包括位于油箱外部的碳罐和一个位于油 箱内部的油气分离器,两者之间采用气管相连。其中,碳罐具有与油箱相连的吸附口,具有 与化油器相连的脱附口以及和大气相连的空气进口,碳罐用于未供油时吸附从油箱挥发出 的油液分子,防止气态油液挥发到大气内;同时还用于在供油时通过吸附和脱附保证为燃 烧室正常供油以及维持油箱内气压平衡;油气分离器用于保证气态的油液可以到达碳罐, 液体的油液不能到达碳罐。目前各碳罐生产厂家生产的碳罐脱附口内径都是10毫米,而化油器的脱附口直 径一般都在6毫米以下,为了保证吸附的正常进行,两者的尺寸不能随意更改,因此碳罐脱 附口一般需要采用变径胶管与化油器脱附口相连。而变径胶管的生产工艺复杂,制作成本 高,用在车辆加工生产中会使车辆成本大大增加。申请人:也曾考虑过将脱附口改成阶梯形结构,使脱附口外端的直径等于化油器 脱附口直径,这样可以直接采用普通胶管连接在碳罐脱附口和化油器脱附口之间,节省了 成本,但通过实验发现,这样改动后大大增加碳罐脱附时的空气阻力,使碳罐的脱附能力下 降,不能满足正常供油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 需要用变径胶管,而是用普通胶管即可连接碳罐与化油器的脱附口,并且使碳罐脱附时空 气阻力维持在较低值的新型碳罐。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碳罐,包括碳罐本体,其上设置有吸附口、脱附口和空气入口,其特点 在于所述脱附口外端直径与化油器脱附口直径匹配;所述脱附口外端的内壁和碳罐本体 内腔壁之间具有一个小直径端向外的锥形过渡段,所述锥形过渡段的锥度为30°飞0°, 所述脱附口与碳罐本体内腔壁相交处直径为10毫米。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锥度指锥形面与 底面的夹角。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脱附口外端直径与化油器脱附口直径匹配,意思是指,脱附 口外端直径与化油器脱附口直径大致相同,使得可以采用普通胶管连接在碳罐脱附口和化 油器脱附口之间,其中方向定义为远离碳罐本体的方向为向外。本技术方案中,将脱附口与 碳罐本体内腔壁相交处直径保持为原直径10毫米不变,同时在脱附口外端的内壁和碳罐 本体内腔壁之间设置了一个锥形过渡段,使得脱附口外端直径变小,可以直接采用普通胶 管连接到化油器,故无需采用变径胶管,节省了成本;同时经过试验验证,设置为锥形过渡段后,可以使得碳罐脱附时空气阻力维持在较低值,保证碳罐脱附能力能够满足系统正常 供油的要求。作为优化,所述锥形过渡段的锥度为45°。可以使得碳罐脱附时空气阻力最低,碳 罐脱附能力最优。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碳罐,不需要用变径胶管,而是用普通胶管即可实现 碳罐与化油器的脱附口的连接,并且使碳罐脱附时空气阻力维持在较低值。这样就既降低 了生产成本,又保证了碳罐的脱附能力能够满足系统供油的要求,保证摩托车行驶稳定性。

图1为本使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摩托车碳罐,包括碳罐本体1,其上设置有吸附口 2、脱附口 3和 空气入口 4,所述脱附口 3外端直径与化油器脱附口直径匹配;所述脱附口 3外端的内壁和 碳罐本体1内腔壁之间具有一个小直径端向外的锥形过渡段5,所述锥形过渡段5的锥度为 30°飞0°,所述脱附口 3与碳罐本体1内腔壁相交处直径为10毫米。为了验证所述锥度段不同锥度时的吸附效果,保证碳罐的正常吸附,申请人进行 了试验验证,验证时采用空气流量计测量空气流速后计算碳罐的空气脱附阻力,试验结果 表明当未设置锥形段,而采用台阶式的脱附口式,碳罐内的脱附空气阻力为0.8 Kp;当锥 形段的锥度为30°飞0°时,碳罐内的脱附空气阻力为0.5 Kp;当锥形段的锥度由30°或 者60°逐渐往中间值靠拢时,碳罐内的脱附空气阻力逐渐减小,直到锥形段的锥度为45° 时,碳罐内的脱附空气阻力为最小,可降为0.3 Kp (该值与改进前采用10毫米内径吸附口 的碳罐基本相同);故可知,锥形过渡段5的锥度为45°时可以使得脱附效果最优,为最佳 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碳罐,包括碳罐本体,其上设置有吸附口、脱附口和空气入口,其特征在 于所述脱附口外端直径与化油器脱附口直径匹配;所述脱附口外端的内壁和碳罐本体内 腔壁之间具有一个小直径端向外的锥形过渡段,所述锥形过渡段的锥度为30°飞0°,所 述脱附口与碳罐本体内腔壁相交处直径为10毫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过渡段的锥度为4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碳罐,包括碳罐本体,其上设置有吸附口、脱附口和空气入口,其特点在于所述脱附口外端直径与化油器脱附口直径匹配;所述脱附口外端的内壁和碳罐本体内腔壁之间具有一个小直径端向外的锥形过渡段,所述锥形过渡段的锥度为30°~60°,所述脱附口与碳罐本体内腔壁相交处直径为10毫米。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碳罐,不需要用变径胶管,而是用普通胶管即可实现碳罐与化油器的脱附口的连接,并且使碳罐脱附时空气阻力维持在较低值。这样就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保证了碳罐的脱附能力能够满足系统供油的要求,保证摩托车行驶稳定性。
文档编号F02M25/08GK201908750SQ20102069080
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0日
发明者乐志武, 叶春华, 吕岩, 曹宇强, 申彬 申请人: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