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9821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尤其涉及一种CG系列发动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大排量发动机的需求越来越多,但由于大排量发动机缸压较大,因此存在电启动系统故障率较高,且脚启动困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启动系统故障率低且脚启动容易的摩托车发动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包括凸轮轴和设置在所述凸轮轴上的正时从动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压机构,所述减压机构包括截面为异形的减压芯轴且设置在所述凸轮轴与正时从动齿的接合处,所述减压芯轴上设有甩块且可以通过离心力带动所述减压芯轴旋转来实现减压。为了结构简单、紧凑,上述甩块的一端设有弹簧且通过铆钉I固定在上述正时从动齿上,另一端通过铆钉II连接在所述正时从动齿上。为了控制甩块的行程,上述正时从动齿上设有甩块限位器。为了简化结构,上述甩块限位器为上述正时从动齿的内侧轮廓。起动发动机时,正时从动齿旋转,弹簧拉力大于甩块的离心力,此时,减压芯轴凸出于凸轮轴,当排气门下摇臂转过凸轮轴时被凸出于凸轮轴的减压芯轴顶起,排气门打开一定间隙释放缸内气压,从而达到减小起动阻力的作用,使发动机转速迅速提高。发动机起动后,正时从动齿转速加快,甩块的离心力大于弹簧的拉力,甩块围绕铆钉旋转,带动减压芯轴旋转约90°,此时减压芯轴未凸出于凸轮轴,减压芯轴对排气门不产生作用,发动机正常运行。当发动机熄火,甩块失去离心力,甩块在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回位,减压芯轴偏转回到初始位置,为下一次起动做准备,实现减压机构的自动控制。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凸轮轴和正时从动齿上设置减压机构,可以有效释放缸内气压,减小启动阻力,降低了发动机电启动系统的故障频率,提高了脚启动的舒适感,实现了减压机构的自动控制,并有效利用了单凸轮的狭小空间,结构简
单,工作可靠。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附图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包括凸轮轴1、凸轮轴芯轴8、设置在凸轮轴1上的正时从动齿2及减压机构,减压机构包括截面为异形的减压芯轴3,减压芯轴3轴向插入凸轮轴1与正时从动齿2的接合处的圆孔里,减压芯轴3上设有甩块7,甩块7的一端设有弹簧6且通过铆钉I固定在正时从动齿2上,另一端通过铆钉II 4连接在正时从动齿4上,正时从动齿的内侧轮廓为甩块限位器。
起动发动机时,正时从动齿2旋转,此时,弹簧6对甩块7的拉力大于甩块7的离心力,减压芯轴3凸出于凸轮轴1,当排气门下摇臂转过凸轮轴1时被凸出于凸轮轴1的减压芯轴3顶起,排气门打开一定间隙释放缸内气压,从而达到减小起动阻力的作用,使发动机转速迅速提高。发动机起动后,正时从动齿2的旋转速度加快,当甩块7的离心力大于弹簧6的拉力时,甩块7围绕铆钉4旋转,带动减压芯轴3旋转约90°,此时减压芯轴3未凸出于凸轮轴1,减压芯轴3对排气门不产生作用,发动机正常运行。当发动机熄火,甩块7失去离心力,弹簧6拉力使甩块7回位,减压芯轴2偏转回初始位置,为下一次起动做准备,实现减压机构的自动控制。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包括凸轮轴(1)和设置在所述凸轮轴(1)上的正时从动齿(2),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压机构,所述减压机构包括截面为异形的减压芯轴(3)且设置在所述凸轮轴(1)与正时从动齿(2)的接合处,所述减压芯轴(3)上设有甩块(7)且可以通过离心力带动所述减压芯轴(3)旋转来实现减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甩块(7)的一端设有弹簧(6) 且通过铆钉I (5)固定在所述正时从动齿(2)上,另一端通过铆钉II (4)连接在所述正时从动齿(2)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时从动齿(2)上设有甩块限位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甩块限位器为所述正时从动齿(2)的内侧轮廓。
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包括凸轮轴和设置在所述凸轮轴上的正时从动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轴与正时从动齿的接合处设有截面为异形的减压芯轴,所述减压芯轴上设有甩块且可以通过离心力带动所述减压芯轴旋转实现减压。本实用新型在凸轮轴和正时从动齿上设置减压机构,可以有效释放缸内气压,减小启动阻力,降低了发动机电启动系统的故障频率,提高了脚启动的舒适感,实现了减压机构的自动控制,并有效利用了单凸轮的狭小空间,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文档编号F02N3/04GK202023672SQ20112009925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7日
发明者吴处强, 吴文章 申请人:重庆宗申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