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发动机无噪声控烟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025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柴油发动机无噪声控烟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柴油发动机控烟雾装置。
背景技术
柴油发动机功率大、驱动力强,是工程机械、拖拉机、农用机动车辆的动力提供机,但其所排放的尾气烟雾比一般车辆造成的污染更严重,噪音也更大。现有的柴油机尾气控烟雾装置会损耗柴油机功率,而无法有效控制烟雾的排放。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 CN2924023Y的文献,公开了一种“柴油机动车尾气烟度净化装置”,它采用水液过滤法,对尾气烟度进行净化处理,并增设了水液液面采集探头,设置自动供水控制,进水口电磁阀等结构,增加了成本;而且尾气直接进入水溶液内,尾气连接管成为一个连通器,增大了排气阻力,会损耗柴油机功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阻力小、能够有效控制烟雾的排放且具有降噪效果的柴油发动机无噪声控烟雾装置。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柴油发动机无噪声控烟雾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的上部设有排气孔,所述筒体内设有蓄水腔和烟气液三相混合腔,所述筒体的上部连接有射流器,所述射流器包括喷嘴和喷射管,喷射管具有进管和混合管,喷嘴插置在进管内,喷嘴的出口通向混合管,所述射流器的位于喷嘴的出口后侧的进管上连通有外连通管,外连通管与筒体内的蓄水腔连通,所述射流器的混合管通往筒体内的烟气液三相混合腔,烟气液三相混合腔与排气孔相通,所述烟气液三相混合腔与蓄水腔之间隔有第一丝网、第一过滤毡和孔板,第一过滤毡夹在第一丝网和孔板之间,第一丝网和孔板均固定在筒体上。所述射流器的混合管后还连接有扩散管,所述扩散管的出口朝向烟气液三相混合腔下部的第一丝网。所述筒体上具有加水口和排污口。所述筒体由上盖、中间连接筒和下盖依次固定连接而成,所述加水口位于筒体的上盖上,排污口位于筒体的下盖上。所述第一丝网和孔板均夹装于筒体的上盖和中间连接筒之间的连接处。所述筒体内且位于外连通管与筒体的蓄水腔的连接处设有第二丝网、第二过滤毡和第三丝网,第二过滤毡覆盖在第二丝网上,且位于第二丝网和第三丝网之间。所述排气孔有多个且设置在上盖上。所述第一丝网和孔板的中央呈凹陷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结构后,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与柴油发动机的消声器连接, 经过消声器降噪后的含烟雾噪声气流,进入将本实用新型,利用含烟雾噪声气流的排放动能再作功,该气流在射流器的喷嘴出口处形成负压射流,吸入外连通管内的洁净水,并进入混合管内,形成烟、气、液雾状三相混合流体,在喷射雾状三相混合流体过程中,水流能自动分离气体内的物质,气体也能被分离为小气泡被水带走,达到降噪排气目的;三相混合流体透过第一丝网和第一过滤毡进入筒体下部的蓄水腔,净化了尾气中的微小固体颗粒及有害物质,水再通过外连通管形成循环使用。本实用新型能使柴油发动机的排气阻力小,柴油机功率损耗少,能够有效去除噪声和控制烟雾有害物质排放,可真正达到环保节能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不需另设循环用水装置及阀之类的构件,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柴油发动机无噪声控烟雾装置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柴油发动机无噪声控烟雾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的上部设有排气孔1-1-2,所述筒体1内设有蓄水腔1-4和烟气液三相混合腔1-5,所述筒体1的上部连接有射流器2,所述射流器2包括喷嘴2-2和喷射管2-1,喷射管2-1具有进管2-1-1和混合管2-1-2,喷嘴2-2插置在进管2-1-1内,喷嘴2-2的出口 2_2_1通向混合管2-1-2,所述射流器2的位于喷嘴2-2的出口 2-2-1后侧的进管2_1_1上连通有外连通管3,外连通管3与筒体1内的蓄水腔1-4连通,所述射流器2的混合管2-1-2通往筒体 1内的烟气液三相混合腔1-5,烟气液三相混合腔1-5与排气孔1-1-2相通,所述烟气液三相混合腔1-5与蓄水腔1-4之间隔有第一丝网7、第一过滤毡9和孔板6,第一过滤毡9夹在第一丝网7和孔板6之间,第一丝网7和孔板6均固定在筒体1上。如图3所示,为了降低烟气液三相混合液的喷射速度,进一步降噪,所述射流器2 的混合管2-1-2后还连接有扩散管2-1-3,所述扩散管2-1-3的出口朝向烟气液三相混合腔 1-5下部的第一丝网7。如图1、2、3所示,为了便于加水和排污处理,所述筒体1上具有加水口 1-1-1和排污口 1-3-1。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制造和清洗,所述筒体1由上盖1-1、中间连接筒1-2和下盖 1-3依次固定连接而成,所述加水口 1-1-1位于筒体1的上盖1-1上,排污口 1-3-1位于筒体1的下盖1-3上。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组装和拆卸清洗,所述第一丝网7和孔板6均夹装于筒体1 的上盖1-1和中间连接筒1-2之间的连接处。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所述筒体1内且位于外连通管3与筒体1 的蓄水腔1-4的连接处设有第二丝网5、第二过滤毡10和第三丝网4,第二过滤毡10覆盖在第二丝网5上,且位于第二丝网5和第三丝网4之间。如图1、2、3所示,为了便于排气,所述排气孔1-1-2有多个且设置在上盖1_1上。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降噪和控制烟雾,所述第一丝网7和孔板6的中央呈凹陷形。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图3所示,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与柴油发动机的消声器通过管道8连接,经过消声器降噪后的含烟雾噪声气流,进入将本实用新型,利用含烟雾噪声气流的排放动能再作功,该气流在射流器2的喷嘴2-2的出口 2-2-1处形成负压射流,吸入外连通管3内的洁净水,并进入混合管2-1-2和扩散管2-1-3内,形成烟、气、液雾状三相混合流体,在喷射雾状三相混合流体过程中,水流能自动分离气体内的物质,气体也能被分离为小气泡被水带走,达到降噪排气目的;三相混合流体透过第一丝网7、第一过滤毡9和孔板6进入筒体1下部的蓄水腔1-4,第一过滤毡9净化了尾气中的微小固体颗粒及有害物质,水再通过外连通管3形成循环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去除噪声和控制烟雾有害物质排放,可真正达到环保节能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柴油发动机无噪声控烟雾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的上部设有排气孔 (1-1-2),其特征在于a、所述筒体(1)内设有蓄水腔(1-4)和烟气液三相混合腔(1-5),b、所述筒体(1)的上部连接有射流器(2),c、所述射流器(2)包括喷嘴(2-2)和喷射管(2-1),喷射管(2-1)具有进管(2-1-1)和混合管(2-1-2),喷嘴(2-2)插置在进管(2-1-1)内,喷嘴(2-2)的出口(2_2_1)通向混合管 (2-1-2),d、所述射流器(2)的位于喷嘴(2-2)的出口(2-2-1)后侧的进管(2-1-1)上连通有外连通管(3 ),外连通管(3 )与筒体(1)内的蓄水腔(1-4)连通,e、所述射流器(2)的混合管(2-1-2)通往筒体(1)内的烟气液三相混合腔(1-5),烟气液三相混合腔(1-5)与排气孔(1-1-2)相通,f、所述烟气液三相混合腔(1-5)与蓄水腔(1-4)之间隔有第一丝网(7)、第一过滤毡(9)和孔板(6),第一过滤毡(9)夹在第一丝网(7)和孔板(6)之间,第一丝网(7)和孔板(6) 均固定在筒体(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发动机无噪声控烟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器(2) 的混合管(2-1-2)后还连接有扩散管(2-1-3),所述扩散管(2-1-3)的出口朝向烟气液三相混合腔(1-5 )下部的第一丝网(7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发动机无噪声控烟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上具有加水口( 1-1-1)和排污口( 1-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柴油发动机无噪声控烟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由上盖(1-1)、中间连接筒(1-2)和下盖(1-3)依次固定连接而成,所述加水口(1-1-1)位于筒体(1)的上盖(1-1)上,排污口 (1-3-1)位于筒体(1)的下盖(1-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柴油发动机无噪声控烟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网 (7)和孔板(6)均夹装于筒体(1)的上盖(1-1)和中间连接筒(1-2)之间的连接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发动机无噪声控烟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 内且位于外连通管(3)与筒体(1)的蓄水腔(1-4)的连接处设有第二丝网(5)、第二过滤毡(10)和第三丝网(4),第二过滤毡(10)覆盖在第二丝网(5)上,且位于第二丝网(5)和第三丝网(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柴油发动机无噪声控烟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 (1-1-2)有多个且设置在上盖(1-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发动机无噪声控烟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网 (7)和孔板(6)的中央呈凹陷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柴油发动机无噪声控烟雾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的上部设有排气孔,筒体内设有蓄水腔和烟气液三相混合腔,筒体的上部连接有射流器,射流器包括喷嘴和喷射管,喷射管具有进管和混合管,喷嘴插置在进管内,喷嘴的出口通向混合管,射流器的位于喷嘴的出口后侧的进管上连通有外连通管,外连通管与筒体内的蓄水腔连通,射流器的混合管通往筒体内的烟气液三相混合腔,烟气液三相混合腔与排气孔相通,烟气液三相混合腔与蓄水腔之间隔有第一丝网、第一过滤毡和孔板,第一过滤毡夹在第一丝网和孔板之间,第一丝网和孔板均固定在筒体上。本实用新型排气阻力小、能够有效控制烟雾的排放,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F01N3/04GK202100313SQ20112012422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6日
发明者刘玉华, 窦振国, 窦敏江 申请人:常州风特安泵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