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可转换的扬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2399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能量可转换的扬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扬水机,特别是一种藉由水位势能产生高压空气而将水往高处输送的能量可转换的扬水系统。
背景技术
查中国台湾名称为“全自动扬水器结构结构改良”(公告号M313182)的实用新型专利,其主要在扬水机的压力桶与送水阀门之间设有二磁力相斥的第一与第二强力永久磁石,设置在压力桶上的第一强力永久磁石可以上下调整与第二强力永久磁石的距离,藉以调整第一与第二强力永久磁石之间的磁性相斥力,协助关闭送水阀门。然而,其实际组装情形仍有下述须改善的缺陷由于达成该专利前案的功能,该第一与第二强力永久磁石在组装时必须注意其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也就是须将该第一强力永久磁石的N极端面与该第二强力永久磁石的N极端面呈面对面的装设,或者将该第一强力永久磁石的S极端面与该第二强力永久磁石的S极端面呈面对面的装设,一但组装错误,将造成反效果,因此,凸显出现有全自动扬水器结构改良组装不便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量可转换的扬水系统,它可以提升组装的便利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能量可转换的扬水系统,用以带动发电系统的转轮转动,该能量可转换的扬水系统包含一本体,具有一容水槽室、一与该容水槽室相通的入水口及送水口、一与该容水槽室相通且用以将水导出至该转轮的排水口、一设于该送水口内周壁的下导引部、及一设于该送水口内周壁且较该下导引部远离该容水槽室的环抵部,且该环抵部具有一与该送水口相通的水孔;—排水阀门,可封闭或开启该排水口地设于该本体;一压力桶,封设于该本体的送水口,并具有一与该水孔相通的气室、一与该气室相通的扬水口、及一设于该气室内周壁的上导引部;一导杆,能活动地插设于该上导引部、该环抵部的水孔以及下导引部,且该导杆与该水孔之间具有一间隙;一密封件,固设于该导杆,并具有一封闭或开启该环抵部水孔的密封端面;一配重块,固设于该导杆,且位于该密封件与该上导引部之间,该配重块配合扬水高度搭配量来调整压力与扬水大小;一弹簧,套设于该导杆,且位于该配重块与该上导引部之间。所述导杆由一上杆件及一下杆件螺接而成,该下杆件具有一插设于该环抵部水孔及下导引部的下杆部、一设于该下杆部端面的下抵面、一由该下抵面延伸且直径小于该下杆部的插设部以及一设于该插设部的螺纹段,该插设部供该密封件及该配重块套设,且该密封件靠底于该下抵面,该上杆件插设于该上导引部,并具有一上抵面、一由该上抵面凹设且螺接于该螺纹段的螺纹槽,且该上抵面压抵于该配重块。所述发电机的转轮环设有复数盛水部,各盛水部由一第一盛水面与一第二盛水面所围成,且该第一盛水面与第二盛水面之间的角度为130度。所述配重块区分为三种不同配比重量;其扬水高度20米以下配比重量为轻(配比重量为2公斤);另扬水高度20米以上35米以下配比重量为中(配比重量为3. 5公斤); 另一扬水高度35米以上配重块配比重量为(重配比重量为5公斤);依此配比重量方式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的能量可转换的扬水系统,其配重块能够依照扬水高度及水流压力, 调整配重块的重量及扬水大小,这样使用者在组装实配重块时不再需要考虑磁性的问题, 从而提升了组装和操作便利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作动示意图,显示本体内部水压小于导杆、密封件、配重块及弹簧重力而大于重力调整轴重力时的状态。图6是本实用新型搭配发电系统的示意图。[0023]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0024]10 发电系统11转轮[0025]111盛水部Illa 第一盛水面[0026]Illb 第二盛水面12,13 皮带[0027]14 中间轮15发电机[0028]20 本体21容水槽室[0029]22 入水口23送水口[0030]24 排水口25下导引部[0031]26 环抵部261水孔[0032]27 环凸缘30排水阀门[0033]31 外框板32垫片[0034]33 枢板34重力调整杆[0035]35 重力块36优力胶块[0036]40 压力桶41气室[0037]42 扬水口43上导引部[0038]44 上环凸缘50导杆[0039]51 上杆件511上抵面[0040]512螺纹槽52下杆件[0041]521 下杆部523 插设部60 密封件80 弹簧
522 下抵面 524 螺纹段 70 配重块 91 螺丝92 垫片H:间隙
61 密封端面 A: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有更具体的了解,现结合图示的实施方式,详述如下参阅图1至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能量可转换的扬水系统,用以带动发电系统10的转轮11转动,该转轮11环设有复数盛水部111,各该盛水部111由一第一盛水面Illa与一第二盛水面Illb所围成,且该第一盛水面Illa与第二盛水面Illb之间的角度A为130度,该能量可转换的扬水系统主要由一本体20、一排水阀门30、一压力桶40、 一导杆50、一密封件60、一配重块70、及一弹簧80所组成,其中该本体20,具有一容水槽室21、一与该容水槽室21相通的入水口 22及送水口 23、 一与该容水槽室21相通且用以将水导出至该转轮11的排水口对、一设于该送水口 23内周壁的下导引部25、及一设于该送水口 23内周壁且较该下导引部25远离该容水槽室21的环抵部沈,且该环抵部沈具有一与该送水口 23相通的水孔沈1,又该送水口 23外侧面设有一下环凸缘27。该排水阀门30,系可封闭或开启该排水口 M地设于该本体20,该排水阀门30由外框板31、垫片32、枢板33、重力调整杆34、重力块35及优力胶块36所组成,自可促使当水由入水口 22流入本体20的容水槽室21内,利用水位的落差,带动该排水阀门30产生封闭或开启该排水口 M的摆动,由于该排水阀门30属已知构件,且其作动方式皆与已知的相同,亦非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因此对于该构件的详细结构与作动方式不再详述。该压力桶40,封设于该本体20的送水口 23,并具有一与该水孔261相通的气室 41、一与该气室41相通的扬水口 42、及一设于该气室41内周壁的上导引部43,又该气室41 外侧面设有一对应该下环凸缘27的上环凸缘44,且藉由螺丝91将该上、下环凸缘44、27锁固,使该压力桶40与该本体20锁固为一体。该导杆50,可活动地插设于该上导引部43、该环抵部沈的水孔以及下导引部 25,且该导杆50与该水孔261之间具有一间隙H ;本实施例中,该导杆50由一上杆件51及一下杆件52螺接而成,该下杆件52具有一插设于该环抵部沈水孔261及下导引部25的下杆部521、一设于该下杆部521端面的下抵面522、一由该下抵面522延伸且直径小于该下杆部521的插设部523、及一设于该插设部523的螺纹段524,该上杆件51插设于该上导引部43、并具有一上抵面511、一由该上抵面511凹设且螺接于该螺纹段5M的螺纹槽512。该密封件60为软性材质所制成,例如橡胶、塑胶、优力胶等,该密封件60套设于该下杆件52的插设部523,且设有一垫片92而靠抵于该下杆件52的下抵面522,并具有一封闭或开启该环抵部26水孔的密封端面61。该配重块70,套设于该下杆件52的插设部523,而迭置于该密封件60上端,使该配重块70位于该密封件60与该上导引部43之间,另外,该配重块70受该上杆件51的上抵面511压抵,使该密封件60与该配重块70受该上杆件51的上抵面511与下杆件52的下抵面522压抵而固设于该杆件50上;其中,该配重块70区分为三种不同配比重量,其扬水高度20米以下配比重量为轻 (轻配比重量为2公斤);另扬水高度20米以上35米以下配比重量为中(中配比重量为3. 5公斤);另一扬水高度35米以上配重块配比重量为重(重配比重量为5公斤);依此配比重量方式进行设置,提供使用者组装实配重块时,能够依照扬水高度及水流压力进行区分,达到操作者简易组装并容易操作了解。该弹簧80为一压缩弹簧,其套设于该导杆50的上杆件51,且位于该配重块70与该上导引部43之间。以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主要构件的结构及其组态说明。至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方式及其功效,做以下说明。由于本实用新型在进行组装时,以下举一较佳的组装方式但不以此为限,可先将该密封件60与该配重块70套设于该下杆件52的插设部523,再将该上杆件51螺接于该下杆件52,使该密封件60与该配重块70获得固定,随后将该弹簧80套置于该上杆件51,再将该下杆件51插置于该本体20的环抵部沈水孔261及下导引部25,随后将该压力桶40 锁固于该本体20,并使该压力桶40的上导引部43套置于该上杆件51即可完成组装,因此, 本实用新型组装便利,且其组成构件并无磁石,而不需考虑其磁性所造成组装的不便性,是以,本实用新型确实得以达到增加其组装便利性的目的。至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作动方式,做以下说明。参阅图3、5所示,当水由入水口 22流入本体20的容水槽室21中,利用水位的落差,带动排水阀门30产生一开、一闭的摆动,使得容水槽室21内部产生压力,带动密封件 60、配重块70、弹簧80与导杆50产生升、降动作,径而将水及空气送入压力桶40内,最后再由压力桶40的扬水口 42扬出,当该密封件60与导杆50上升时,该导杆50藉由其上设置的配重块70 (受地心引力作用)与弹簧80 (受限于上导引部43),使该密封件60下降并封闭该环抵部26的水孔261 (如图4所示),以等待下次的上升动作。参阅图3、6所示,当该排水阀门30呈开启该排水口 M状态时,该本体20容水槽室21内的水将由该排水口 M而被导引流至该发电机系统10转轮11的盛水部111,当该盛水部111盛装有水时因地心引力作用而使该转轮11产生转动,转动后的转轮11则搭配皮带12、13与直径比不同的中间轮14而使发电机15产生发电。其中,该扬水机40的排水压力与排水量呈正比关系,当送水垂直高度于20至25 公尺时,该扬水机40已具有排水压力约2 3psi (kg/cm2),再将高度提升至40 45公尺时,该扬水机40即具有排水压力约5 6psi (kg/cm2),藉此,经该排水压力而排出的水,即具有充分的能量足以用于冲击驱动该叶轮发电单元,达到有效利用该系统在水循环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综上所述,上述实施例及图示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能量可转换的扬水系统,用以带动发电系统的转轮转动,其特征在于,该能量可转换的扬水系统包含一本体,具有一容水槽室、一与该容水槽室相通的入水口及送水口、一与该容水槽室相通且用以将水导出至该转轮的排水口、一设于该送水口内周壁的下导引部、及一设于该送水口内周壁且较该下导引部远离该容水槽室的环抵部,且该环抵部具有一与该送水口相通的水孔;一排水阀门,可封闭或开启该排水口地设于该本体;一压力桶,封设于该本体的送水口,并具有一与该水孔相通的气室、一与该气室相通的扬水口、及一设于该气室内周壁的上导引部;一导杆,能活动地插设于该上导引部、该环抵部的水孔以及下导引部,且该导杆与该水孔之间具有一间隙;一密封件,固设于该导杆,并具有一封闭或开启该环抵部水孔的密封端面;一配重块,固设于该导杆,且位于该密封件与该上导引部之间,该配重块配合扬水高度搭配量来调整压力与扬水大小;一弹簧,套设于该导杆,且位于该配重块与该上导引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可转换的扬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由一上杆件及一下杆件螺接而成,该下杆件具有一插设于该环抵部水孔及下导引部的下杆部、一设于该下杆部端面的下抵面、一由该下抵面延伸且直径小于该下杆部的插设部以及一设于该插设部的螺纹段,该插设部供该密封件及该配重块套设,且该密封件靠底于该下抵面,该上杆件插设于该上导引部,并具有一上抵面、一由该上抵面凹设且螺接于该螺纹段的螺纹槽,且该上抵面压抵于该配重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可转换的扬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的转轮环设有复数盛水部,各盛水部由一第一盛水面与一第二盛水面所围成,且该第一盛水面与第二盛水面之间的角度为130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可转换的扬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区分为三种不同配比重量;其扬水高度20米以下配比重量为轻,配比重量为2公斤;另扬水高度20米以上35米以下配比重量为中,配比重量为3. 5公斤;另一扬水高度35米以上配重块配比重量为重,配比重量为5公斤;依此配比重量方式进行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量可转换的扬水系统,用以带动发电系统的转轮转动,其特征在于,该能量可转换的扬水系统包含一本体,具有一具入水口、送水口及排水口的容水槽室、一设于该送水口内周壁的下导引部及一具有水孔的环抵部;一排水阀门,可封闭或开启该排水口地设于该本体;一压力桶,封设于该本体的送水口,并具有一具上导引部的气室及一扬水口;一导杆,能活动地插设于该上导引部;一密封件,固设于该导杆;一配重块,固设于该导杆,该配重块配合扬水高度搭配量来调整压力与扬水大小;一弹簧,套设于该导杆,且位于该配重块与该上导引部之间,这样,使用者在组装实配重块时就不需要再考虑磁性的问题,从而提升了组装和操作的便利性。
文档编号F03B1/00GK202203022SQ20112025527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9日
发明者张文祥, 徐章助, 郑智仁, 郑雅心 申请人:张文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