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243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扰流角结构,尤其是一种蜂巢板制成的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
背景技术
[0002]公知的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一般由玻璃纤维与树脂混合制成,由于该种方式制成的风轮叶片存在重量大、脆性大、生产时会释放有害气体等问题,所以发展比重轻且具有良好疲劳强度和机械性能的风轮叶片成为风力发电机革新的重要问题,蜂巢板由于其比重轻,强度重量比大,受力平均,耐压力强,抗震性好及不变形等特点是制造风力发电力风轮叶片的优良材料,但是由于蜂巢板的结构特点,导致其加工、组合成风轮风叶的形状存在相当难度,使得以蜂巢板制造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无法推广。发明内容[0003]针对蜂巢板制造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蜂巢板制成的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0005]一种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其中,所述扰流角主要由带有斜面的第一蜂巢板和带有斜面的第二蜂巢板组合而成;[0006]所述第一蜂巢板包括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于其横截面上形成第一锐角和第一钝角,所述第一斜面横截面对应的所述第一锐角形成所述扰流角,所述第二蜂巢板包括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于其横截面上形成第二锐角和第二钝角,所述第二锐角与所述第二钝角共用的一边与所述第一钝角不与所述第一锐角共用的一边贴合并连接,且所述第二锐角的顶点与所述第一钝角的顶点接触。[0007]上述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其中,所述第一锐角和所述第二锐角共同形成所述扰流角,所述第二锐角与所述第二钝角共用的边与所述第一锐角与所述第一钝角共用的边贴合并连接,且第二锐角的顶点与所述第一锐角的顶点接触,所述第二钝角的顶点与所述第一钝角的顶点接触。[0008]上述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其中,所述第一蜂巢板和所述第二蜂巢板的连接方式为紧固件连接。[0009]上述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其中,所述第一蜂巢板和所述第二蜂巢板的连接方式为紧固件连接。[0010]上述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其中,还包括V形连接部件,所述V形连接部件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顶角,所述顶角顶住所述扰流角内侧,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蜂巢板贴合并连接,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二蜂巢板贴合并连接。[0011 ] 上述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所述第一蜂巢板和所述第二蜂巢板各自包括上下面板和蜂巢状芯材,其中,所述第一蜂巢板和所述第二蜂巢板与所述V形连接部件连接处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加固层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加固层主要由所述第一蜂巢板的蜂巢状芯材及所述蜂巢状芯材内的加固填充材料组成,所述第一通孔穿透所述第一蜂巢板的上面板、所述第一加固层和所述第一蜂巢板的下面板;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二加固层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加固层主要由所述第二蜂巢板的蜂巢状芯材及所述蜂巢状芯材内的加固填充材料组成,所述第二通孔穿透所述第二蜂巢板的上面板、所述第二加固层和所述第二蜂巢板的下面板;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第一通孔,与所述V形连接部件的第一平面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穿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二通孔,与所述V形连接部件的第二平面连接。[0012]上述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其中,所述V形连接部件为V形型材,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蜂巢板的连接方式为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二蜂巢板的连接方式为紧固件连接。[0013]上述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其中,所述第一蜂巢板和所述第二蜂巢板分别包括蜂巢状芯材,所述第一蜂巢板和所述第二蜂巢板的所述蜂巢状新材包括多个六角形腔体,所述第一斜面处的所述蜂巢状芯材高度随斜面均勻变化,所述第二斜面处蜂巢状芯材高度随斜面均勻变化。[0014]上述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为紧固件。[0015]上述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其中,所述第一斜面处蜂巢状芯材的六角形腔体内和所述第二斜面处蜂巢状芯材的六角形腔体内有硬质弹性填充材料。[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7]减轻了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的重量,简化了蜂巢板制成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的工艺,降低了蜂巢板制成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的成本,同时加强了风轮叶片扰流角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V形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第一蜂巢板和第二蜂巢板与V形连接部件之间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002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主要由带有斜面的第一蜂巢板1和带有斜面的第二蜂巢板2组合而成;[0024]第一蜂巢板1包括第一斜面11,第一斜面11于其横截面上形成第一锐12角和第一钝角13,第一斜面11横截面对应的第一锐角12形成扰流角,第二蜂巢板2包括第二斜面21,第二斜面21于其横截面上形成第二锐角22和第二钝角23,第二锐角22与第二钝角23 共用的一边与第一钝角13不与第一锐角12共用的一边贴合并连接,且第二锐角22的顶点与第一钝角13的顶点接触。以带斜面的蜂巢板的斜面形成风轮叶片的扰流角解决了蜂巢板制成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时需使用额外的配件或者工艺形成扰流角缺点,既简化了蜂巢板制成风轮叶片的工艺又降低了蜂巢板制成风轮叶片的成本。[0025]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还可以以下形式实施[0026]如图2所示,第一锐角12和第二锐角22共同形成扰流角,第二锐角22与第二钝角23共用的边与第一锐角12与第一钝角13共用的边贴合并连接,且第二锐角22的顶点与第一锐角12的顶点接触,第二钝角23的顶点与第一钝角13的顶点接触。此实施方式是在前述实施方式基础上的改进。此实施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增加扰流角尖端的强度。[0027]进一步的,第一蜂巢板1和第二蜂巢板2的连接方式为紧固件连接,如铆钉铆接。 铆钉可以选择铝制铆钉。[0028]进一步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还包括V形连接部件3,V形连接部件3包括第一平面31、第二平面32和顶角33,顶角33顶住扰流角内侧,第一平面31与第一蜂巢板1 贴合并连接,第二平面32与第二蜂巢板2贴合并连接。增加了 V形连接部件可以是扰流角获得支撑,增加了扰流角的强度,同时可以防止扰流角变形。V形连接部件3可以是V形铝型材,第一平面31与第一蜂巢板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铆钉铆接,第二平面32与第二蜂巢板 2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紧固件连接,如铆钉铆接。[0029]进一步的,第一蜂巢板1和第二蜂巢板2各自包括上下面板和蜂巢状芯材,其中, 第一蜂巢板1和第二蜂巢板2与V形连接部件3连接处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由于第一连接结构及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结构及第二连接部件相同,在此以第一连接结构及第一连接部件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一连接结构4包括第一加固层41和第一通孔42,第一加固层41主要由第一蜂巢板1的蜂巢状芯材113及蜂巢状芯材113内的加固填充材料组成,第一通孔42穿透第一蜂巢板1的上面板111、第一加固层41和第一蜂巢板1的下面板112 ; 第一连接部件43穿过第一连接结构4的第一通孔42,与V形连接部件3的第一平面31连接;第二连接结构与第一连接结构相同,第二连接部件穿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二通孔, 与V形连接部件3的第二平面连接。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可以选择紧固件,如铆钉或者螺栓。此形式的连接结构可以改善单纯的紧固件连接可能造成的蜂巢板面板或者蜂巢状芯材于连接处变形。[0030]进一步的,第一蜂巢板1和第二蜂巢板2包括蜂巢状芯材(未在图中标出),蜂巢状新材包括多个六角形腔体,第一斜面11和第二斜面21处蜂巢状芯材高度随斜面均勻变化,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处蜂巢状芯材的六角形腔体内有硬质弹性填充材料。蜂巢状芯材高度随斜面均勻变化使斜面处面板与芯材间无空隙,使蜂巢板于斜面处强度得以维持,同时在蜂巢状芯材中灌注硬质弹性填充材料可提高蜂巢板与斜面处的强度及抗变形能力,进而提高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的强度及抗变形能力。[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角主要由带有斜面的第一蜂巢板和带有斜面的第二蜂巢板组合而成;所述第一蜂巢板包括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于其横截面上形成第一锐角和第一钝角,所述第一斜面横截面对应的所述第一锐角形成所述扰流角,所述第二蜂巢板包括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于其横截面上形成第二锐角和第二钝角,所述第二锐角与所述第二钝角共用的一边与所述第一钝角不与所述第一锐角共用的一边贴合并连接,且所述第二锐角的顶点与所述第一钝角的顶点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锐角和所述第二锐角共同形成所述扰流角,所述第二锐角与所述第二钝角共用的边与所述第一锐角与所述第一钝角共用的边贴合并连接,且第二锐角的顶点与所述第一锐角的顶点接触,所述第二钝角的顶点与所述第一钝角的顶点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蜂巢板和所述第二蜂巢板的连接方式为紧固件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蜂巢板和所述第二蜂巢板的连接方式为紧固件连接。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V形连接部件,所述V形连接部件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顶角,所述顶角顶住所述扰流角内侧,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蜂巢板贴合并连接,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二蜂巢板贴合并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所述第一蜂巢板和所述第二蜂巢板各自包括上下面板和蜂巢状芯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蜂巢板和所述第二蜂巢板与所述 V形连接部件连接处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加固层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加固层主要由所述第一蜂巢板的蜂巢状芯材及所述蜂巢状芯材内的加固填充材料组成,所述第一通孔穿透所述第一蜂巢板的上面板、所述第一加固层和所述第一蜂巢板的下面板;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二加固层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加固层主要由所述第二蜂巢板的蜂巢状芯材及所述蜂巢状芯材内的加固填充材料组成,所述第二通孔穿透所述第二蜂巢板的上面板、所述第二加固层和所述第二蜂巢板的下面板;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第一通孔,与所述V形连接部件的第一平面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穿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二通孔,与所述V形连接部件的第二平面连接。
7.如权利要求5中任一所述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连接部件为V形型材,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蜂巢板的连接方式为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二蜂巢板的连接方式为紧固件连接。
8.如权利要求5中任一所述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蜂巢板和所述第二蜂巢板分别包括蜂巢状芯材,所述第一蜂巢板和所述第二蜂巢板的所述蜂巢状新材包括多个六角形腔体,所述第一斜面处的所述蜂巢状芯材高度随斜面均勻变化,所述第二斜面处蜂巢状芯材高度随斜面均勻变化。
9.如权利要求6所述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为紧固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处蜂巢状芯材的六角形腔体内和所述第二斜面处蜂巢状芯材的六角形腔体内有硬质弹性填充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扰流角,其中,所述扰流角主要由带有斜面的第一蜂巢板和带有斜面的第二蜂巢板组合而成;所述第一蜂巢板包括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于其横截面上形成第一锐角和第一钝角,所述第一斜面横截面对应的所述第一锐角形成所述扰流角,所述第二蜂巢板包括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于其横截面上形成第二锐角和第二钝角,所述第二锐角与所述第二钝角共用的一边与所述第一钝角不与所述第一锐角共用的一边贴合并连接。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减轻了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的重量,简化了蜂巢板制成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的工艺,降低了蜂巢板制成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的成本,同时加强了风轮叶片扰流角的强度。
文档编号F03D11/00GK202250638SQ20112025930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1日
发明者周阳 申请人:上海庆华蜂巢建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