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4758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油气分离系统,特别是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车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气缸内的可燃气体不可避免的会经过活塞和缸体的间隙进入曲轴箱的空间内与受热汽化的机油混合。混合气体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并且降低了燃油和机油的利用率;若混合气体直接输送到气缸内进行燃烧,混合气体中的机油在燃烧时产生多种污染物,影响尾气排放质量,同时导致缸体内的积碳,使发动机性能下降;混合气体直接回到油底壳中将会导致机油的纯度下降,使机油的润滑效果降低。[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在采用在气缸盖罩内部设置油气分离结构,例如,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中国专利专利号ZL201020619772. 0 ;授权公告号CN201884095U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包括气缸盖罩,气缸盖罩内侧连接有挡油板,挡油板将气缸盖罩分成相互独立的新鲜空气腔和分离腔,以及分别与新鲜空气腔和分离腔相通的混合气腔,气缸盖罩上具有与新鲜空气腔相通的新鲜空气入口,挡油板上开设有连通新鲜空气腔与混合气腔的新鲜空气出口,挡油板上还具有连通混合气腔与分离腔的混合气入口,分离腔内设有若干个挡板,气缸盖罩上还设有与分离腔相通的混合气出口。[0004]上述的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能够将可燃气和机油分离。但是,该系统存在的问题在于1、油气分离结构设置在气缸盖罩内部,当油气分离结构出现问题时需更换整个气缸端盖,更换不方便;2、不利于气缸盖罩上其他零部件的安装。发明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油气分离器能够单独制造并安装在气缸盖罩上。[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所述的发动机包括气缸盖、气缸盖罩和滤清器,本油气分离系统包括固连在气缸盖罩上的油气分离器,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具有用于将混合气体导入油气分离器内部的油气进口、 用于将分离后的气体导出油气分离器的气体出口和用于将分离出的机油导出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管,所述的气缸盖和气缸盖罩上具有与曲轴箱连通的油气通道,所述的油气进口与上述的油气通道相连,所述的气体出口与滤清器相连,所述的回油管与油底壳相连。[0007]本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的油气分离器固连在发动机的气缸盖罩上,油气分离器的油气进口通过油气通道与曲轴箱连通,曲轴箱内的混合气体能够通过油气通道并经过油气进口进入油气分离器内部。分离后的可燃气体从气体出口导出,并经过滤清器过滤后重新输送到气缸内进行燃烧,分离后的机油从回油管流回油底壳内循环利用。本油气分离系统的油气分离器与气缸盖罩采用分体式结构,油气分离器能够单独生产和安装,油气分离器损坏后更换方便。[0008]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中,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包括壳体和油气分离结构,上述的壳体与所述的气缸盖罩固连。壳体与气缸盖罩为分体式结构,油气分离结构用于对油气混合气体进行分离。[0009]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中,所述的壳体外侧边沿具有若干个螺栓安装座,所述的气缸盖罩对应设置有螺栓底座,所述的壳体通过螺栓与上述的气缸盖罩固连。 壳体通过螺栓与气缸盖罩固连,拆装方便,油气分离器损坏或者失效后,拧开螺栓后即可将油气分离器拆下并进行更换。[0010]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中,所述的壳体与气缸盖罩通过焊接固连。 根据发动机装配过程中实际的位置需要确定壳体的焊接位置,便于气缸盖上的零部件的安装。[0011]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中,所述的油气分离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部呈迷宫型的分离挡板,所述的分离挡板位于油气进口和气体出口之间,所述的回油管位于壳体底部。[0012]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中,所述的分离挡板交错设置在壳体的两侧内壁上。[0013]本油气分离结构的工作原理是混合气体从油气进口进入壳体内分离挡板所在的腔室,混合气体在压差的作用下通过分离挡板的过程中,机油凝结并吸附在分离挡板上,随着吸附机油的不断增多,机油在重力作用下沿壳体滴入回油管,并顺着回油管回到油底壳内,可燃气体则从气体出口导出。[0014]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中,所述的油气分离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用于将机油与气体分离的填充物,所述的填充物位于油气进口和气体出口之间,所述的回油管位于壳体底部。[0015]本油气分离结构的工作原理是混合气体从油气进口进入壳体内分离挡板所在的腔室,混合气体在压差的作用下通过填充物的过程中,机油凝结并吸附在填充物的一侧,随着吸附机油的不断增多,机油沿壳体滴入回油管并顺着回油管回到油底壳内,可燃气体则从气体出口导出。[0016]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中,所述的填充物采用金属过滤网。采用金属过滤网使机油的凝结效果好。[0017]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中,所述的壳体上具有回油口,所述的回油管一端与回油口相连,另一端位于机油的液面以下。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分隔回油管与曲轴箱的空间,避免油气从回油管反窜,提高油气分离效率。[0018]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中,所述的回油管上具有用于将回油管固定在气缸上的固定支架。使回油管的固定更可靠。[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的优点在于[0020]1、本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采用分体式设置在气缸盖罩上的油气分离器,便于气缸盖上的零部件的安装,油气分离器损坏或者失效后的更换方便。[0021]2、本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采用回油管将机油导回油底壳,回油管伸入油底壳的液面以下,避免油气的反窜,提高了分离效率。[0022]3、本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的回油管通过固定支架进行导向,固定可靠,避免与其他零部件发生干涉。


[0023]图1是本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4]图2是本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25]图3是本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0026]图中,1、气缸盖;2、气缸盖罩;3、油气分离器;4、壳体;5、气体出口 ;6、回油管;7、 油气通道;8、螺栓安装座;9、螺栓底座;10、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0028]实施例一[0029]发动机包括气缸盖1、气缸盖罩2和滤清器。本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包括固连在气缸盖罩2上的油气分离器3,本油气分离器3与气缸盖罩2采用分体式设计,油气分离器3能够单独生产和安装,油气分离器3损坏后更换方便。[0030]具体来说,油气分离器3包括壳体4和位于壳体4内腔的油气分离结构,如图1所示,壳体4外侧边沿具有若干个螺栓安装座8,气缸盖罩2对应位置设置有若干个螺栓底座 9,螺栓穿过螺栓安装座8旋入螺栓底座9,将壳体4固定在气缸盖罩2上。壳体4的拆装方便,油气分离器3损坏或者失效后,拧开螺栓后即可将油气分离器3拆下并进行更换。在实际的生产和装配过程中,还可以将油气分离器3的壳体4直接与气缸盖罩2通过焊接固连。 根据各零部件实际的安装位置需要确定壳体4的焊接位置,使零部件的安装位置更合理。[003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油气分离器3具有油气进口、气体出口 5和回油口。油气进口与开设在气缸盖1和气缸盖罩2上的油气通道7的一端相连,油气通道7的另一端与曲轴箱连通,曲轴箱内的油气混合气体能够经过油气通道7由油气进口进入油气分离器 3的壳体4内腔;气体出口 5与滤清器相连,分离出的可燃气体能够从气体出口 5进入滤清器,过滤后的可燃气体重新被输送到气缸内燃烧;回油口位于壳体4底部,回油口上连接有一回油管6,分离出的机油通过回油管6流回油底壳,回油管6的另一端伸入油底壳的液面以下,防止油气的反窜。回油管6上还设置有一固定支架10,回油管6通过固定支架10与气缸相连。[0032]油气分离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4内部呈迷宫型的分离挡板,分离挡板位于油气进口和气体出口 5之间,分离挡板交错分布并与壳体4的内壁相固连。混合气体从油气进口进入壳体4内分离挡板所在的腔室,混合气体在压差的作用下通过交错分布在壳体4两侧内壁上的分离挡板的过程中,机油凝结并吸附在分离挡板上,随着吸附机油的不断增多,机油沿壳体4滴入回油管6并顺着回油管6回到油底壳内,可燃气体则从气体出口 5导出。[0033]实施例二 [0034]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中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油气分离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4内的用于将机油与气体分离的填充物,填充物位于油气进口和气体出口 5之间。混合气体从油气进口进入壳体4内分离挡板所在的腔室, 混合气体在压差的作用下通过填充物的过程中,机油凝结并吸附在填充物的一侧,随着吸附机油的不断增多,机油沿壳体4滴入回油管6并顺着回油管6回到油底壳内,可燃气体则从气体出口 5导出。在实际的生产中,填充物采用金属过滤网[0035]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0036]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气缸盖1、气缸盖罩2、油气分离器3、壳体4、气体出口 5、回油管6、油气通道7、螺栓安装座8、螺栓底座9、固定支架1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所述的发动机包括气缸盖(1)、气缸盖罩( 和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本油气分离系统包括固连在气缸盖罩(2)上的油气分离器(3),所述的油气分离器(3)具有用于将混合气体导入油气分离器(3)内部的油气进口、用于将分离后的气体导出油气分离器(3)的气体出口(5)和用于将分离出的机油导出油气分离器(3)的回油管(6),所述的气缸盖(1)和气缸盖罩( 上具有与曲轴箱连通的油气通道(7),所述的油气进口与上述的油气通道(7)相连,所述的气体出口( 与滤清器相连,所述的回油管 (6)与油底壳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气分离器(3)包括壳体(4)和油气分离结构,上述的壳体(4)与所述的气缸盖罩O)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4)外侧边沿具有若干个螺栓安装座(8),所述的气缸盖罩( 对应设置有螺栓底座(9),所述的壳体(4)通过螺栓与上述的气缸盖罩O)固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4)与气缸盖罩(2)通过焊接固连。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气分离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部呈迷宫型的分离挡板,所述的分离挡板位于油气进口和气体出口(5)之间,所述的回油管(6)位于壳体(4)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挡板交错设置在壳体的两侧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气分离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用于将机油与气体分离的填充物,所述的填充物位于油气进口和气体出口(5)之间,所述的回油管(6)位于壳体(4)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充物采用金属过滤网。
9.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4)上具有回油口,所述的回油管(6) —端与回油口相连,另一端位于机油的液面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油管(6)上具有用于将回油管(6)固定在气缸上的固定支架(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更换不方便的问题。本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包括固连在气缸盖罩上的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器具有用于将混合气体导入油气分离器内部的油气进口、用于将分离后的气体导出油气分离器的气体出口和用于将分离出的机油导出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管,气缸盖和气缸盖罩上具有与曲轴箱连通的油气通道,油气进口与上述的油气通道相连,气体出口与滤清器相连,回油管与油底壳相连。本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采用分体式设置在气缸盖罩上的油气分离器,便于气缸盖上的零部件的安装,油气分离器损坏或者失效后的更换方便。
文档编号F02M25/06GK202300709SQ20112041252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6日
发明者刘胜利, 施剑, 沈源, 由毅, 贺文江,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