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汽缸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汽缸结构,尤指一种可有效提高活塞摩擦与油气爆炸热能排散的汽缸结构。
背景技术:
引擎燃烧循环是在汽缸中进行,有温度、压力、热传导、废气残留等变因。引擎燃烧过程,主要是由供油系统将混合好的油气送入汽缸内,经由活塞作动压缩汽缸内空气后,点火系统便会启动火星塞引燃油气,当点火完成后,火焰便开始以燃烧压力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燃烧,并产生强大的推力,以将活塞往下推,而形成帮助车辆行进的动力。故在引擎作动的过程中,汽缸内部因为活塞往复作动与汽缸壁摩擦生热及油气引爆后发出的燃烧热量等,皆会使汽缸产生极高的温度,因此,一般于汽缸都会设有散热构造,以避免汽缸因高温而损坏,现有汽缸散热构造,主要分有气冷式及水冷式,其中,水冷式又比气冷式具有更高冷却效率,现有水冷引擎的汽缸,请参阅图4所示,是主要于铸造过程中,于汽缸主体4的燃烧室41周侧设有流道42,并于汽缸主体4 一侧设有入水口 43,以与流道42相通,另使汽缸主体4与汽缸盖5组接的一端成形有多个与流道42相通的开孔,以与设于汽缸盖5的出水口 51相通,达到使冷却水循环的效果,而为了提高汽缸主体4与汽缸盖5结合的密合性及防止冷却水渗入燃烧室41内,一般皆会于汽缸主体4及汽缸盖5组接处设置橡胶垫圈;然而,随着橡胶垫圈的老化其防漏效果越差,若未定期更换垫圈,便会发生冷却水渗入燃烧室41,造成引擎损坏的情形,且由于现有汽缸主体4是由铸造成形,在考量铸液的流动率及热涨冷缩等因素,现有水冷式汽缸主体4的燃烧室41与流道42间呈具相当的壁厚,随着壁厚的增加,燃烧室41内温度愈难传递至流道42,如此,即造成冷却效率的不当损失,降低引擎汽缸的使用寿命。因此,本设计人有鉴于现有汽缸冷却设计的缺失,乃借其多年于相关领域的制造及设计经验和知识的辅佐,并经多方巧思,针对现有汽缸构造做更新的研发改良,而研创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汽缸结构,尤其是一种可有效提高活塞摩擦与油气爆炸热能排散的汽缸结构。为了达到上述实施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缸结构,其设有汽缸主体,并于汽缸主体成形有燃烧室,又于燃烧室中套设有衬套,且于燃烧室与衬套间形成有水流空间,另使汽缸主体外壁两侧分别设有入水口及出水口,入水口及出水口与该水流空间相通,复于衬套中心处成形有通孔。如上所述的汽缸结构,其中,该燃烧室周壁进一步环设有流道,而设于汽缸主体外壁的入水口及出水口则与该流道相通,另使衬套外壁相对燃烧室的流道处环设有槽道,以使燃烧室的流道与衬套的槽道间形成该水流空间。[0008]如上所述的汽缸结构,其中,该衬套进一步于槽道的上、下方处形成有止漏部,止漏部与燃烧室室壁密合接设。如上所述的汽缸结构,其中,该汽缸主体外壁进一步成形有散热鳍片。借此,本实用新型利用汽缸主体与衬套间形成的水流空间,即可提供冷却水于该水流空间与传递至衬套的活塞摩擦与油气爆炸热能快速进行热交换,达到有效提高汽缸使用寿命及提升引擎运作效能等实质效益。又本实用新型通过衬套上、下一体成形的止漏部,以与汽缸主体的燃烧室室壁密合接设,达到确实防止冷却液不当渗漏,造成汽缸损坏的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于汽缸主体外壁成形有散热鳍片,以帮助传递至汽缸主体的热量发散于外,利用该散热鳍片设计,即可进一步辅助提高水冷时的冷却效果,亦可单独提供气冷使用,达到水冷与气冷两用的实质功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图4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本实用新型)1汽缸主体12 流道14 入水口2 衬套22止漏部3水流空间(现有技术)4汽缸主体42 流道5汽缸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汽缸结构,主要于汽缸主体1成形有燃烧室11,并于燃烧室11周壁环设有流道12,又于汽缸主体1外壁成形有散热鳍片13,且于汽缸主体1外壁两侧分别设有入水口 14及出水口 15,并使入水口 14及出水口 15与流道 12相通,又于汽缸主体1的燃烧室11套设有衬套2,并使衬套2外壁相对燃烧室11的流道 12处环设有槽道21,以于燃烧室11的流道12与衬套2的槽道21间形成水流空间3,另外衬套2于槽道21的上、下方则形成与燃烧室11室壁密合接设的止漏部22,复使衬套2于中
11燃烧室 13散热鳍片 15出水口 21槽道 23通孔
41燃烧室 43入水口 51出水口心处成形有通孔23。据此,当引擎作动时,请一并参阅图3所示,活塞在套设于汽缸主体1的燃烧室11 的衬套2通孔23中往复作动,以配合火星塞的点火,将注入汽缸主体1内的油气引燃爆炸, 以产生强大的推力推动活塞,进而使活塞组接的连杆作动车辆行进。当引擎作动的同时,汽缸主体1的冷却水会由汽缸主体1 一侧的入水口 14流入汽缸主体1与衬套2共同形成的水流空间3,再由汽缸主体1另侧的出水口 15流出于外,而冷却水在由入水口 14经水流空间3往出水口 15流动的过程中,即会将活塞往复作动与衬套2相互摩擦产生的热能及油气引爆后传导至衬套2的热量进行热交换后带离衬套2,以使汽缸快速冷却,另于冷却水带引活塞作动及油气引爆的热量远离汽缸之际,设于汽缸主体1 外壁的散热鳍片13亦会同时产生散热的作用,以将传递至汽缸主体1的热量发散于外,借此,以有效防止汽缸过热损坏的情形。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汽缸的水流空间3是隔着车削成形的衬套2所具有的薄形壁厚,可使流动于水流空间3内的冷却水有效将作用于衬套2的活塞摩擦热能与油气爆炸热量予以带走,故请参阅图1并参阅图4所示,与现有直接于铸造的汽缸主体4上成形流道42 受限于铸液的流动率及热涨冷缩等因素,必须使汽缸主体4的燃烧室41与流道42间呈具相当厚度的壁厚相较下,本实用新型于壁厚有效缩减后,大幅提高热传导效率,达到提高汽缸的使用寿命及提升引擎运作效能等实质效益。再者,本实用新型于衬套2上、下方车削成形与汽缸主体1的燃烧室11室壁密合的止漏部22,与现有汽缸利用橡胶垫圈作为防漏设计相较下,本实用新型与衬套2 —体成形的钢质止漏部22不会有老化损坏情形,故可确实防止冷却液不当渗漏,造成汽缸毁损的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汽缸主体1于外壁成形有散热鳍片13,以帮助传递至汽缸主体1的热量发散于外,故当实施水冷时,可配合冷却水,一并将活塞往复作动与衬套2摩擦产生的热能及油气引爆后传导至衬套2的热量有效带离汽缸,另亦可单独提供气冷使用, 以由散热鳍片13将经衬套2传递至汽缸主体1的热量带离汽缸,而达到水冷与气冷两用的实质功效。由上述结构及实施方式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汽缸结构于汽缸主体与衬套间设有水流空间,利用车削成形的衬套所具有的薄形壁厚,即可提高冷却水与传递至衬套的活塞摩擦与油气爆炸热能的热交换率,进而达到提高汽缸使用寿命及提升引擎运作效能等实质效益。2.本实用新型的汽缸结构于衬套上、下方车削成形与汽缸主体的燃烧室室壁密合的止漏部,通过与衬套一体成形的钢质止漏部,可有效防止止漏部老化损坏的情况,而确实达到避免冷却液不当渗漏,造成汽缸毁损的效果。3.本实用新型的汽缸结构于汽缸主体外壁成形有散热鳍片,以帮助传递至汽缸主体的热量发散于外,利用此散热鳍片设计,可进一步辅助提高水冷时的冷却效果,亦可单独提供气冷使用,达到水冷与气冷两用的实质功效。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汽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缸结构设有汽缸主体,并于所述汽缸主体成形有燃烧室,又于所述燃烧室中套设有衬套,且于所述燃烧室与所述衬套间形成有水流空间, 所述汽缸主体外壁两侧分别设有入水口及出水口,所述入水口及出水口与所述水流空间相通,复于所述衬套中心处形成有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周壁进一步环设有流道,而设于所述汽缸主体外壁的入水口及出水口则与所述流道相通,所述衬套外壁相对所述燃烧室的流道处环设有槽道,所述燃烧室的流道与所述衬套的槽道间形成所述水流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进一步于所述槽道的上、下方处形成有止漏部,所述止漏部与所述燃烧室室壁密合接设。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缸主体外壁进一步成形有散热鳍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进一步于上、下方处成形有止漏部,所述止漏部与所述燃烧室室壁密合接设。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缸主体外壁进一步成形有散热鳍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缸主体外壁进一步成形有散热鳍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汽缸结构,其设有汽缸主体,于汽缸主体成形有燃烧室,又于燃烧室中套设有衬套,且使燃烧室与衬套间形成有水流空间,另使汽缸主体外壁两侧分别设有入水口及出水口,以与该水流空间相通,复于衬套中心处成形有通孔,以供引擎活塞设置于内,配合油气的爆炸,产生往复作动,借此,利用汽缸主体与衬套间形成的水流空间,以供冷却水于该水流空间与传递至衬套的活塞摩擦与油气爆炸热能快速进行热交换,达到有效提高汽缸使用寿命及提升引擎运作效能等实质效益。
文档编号F02F1/06GK202338405SQ201120469670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3日
发明者黄奕鈜 申请人:可立新实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