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引擎式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音型引擎式发电机。
技术背景静音型引擎式发电机通常包括发动机和发电机,其外面包括隔音用的近似长方体的机箱,而传统的机箱,除底板以外,还包括前、后、左、右及顶壁,其左、右壁通常都是一个整体,如果要对机箱内左、右位置处的发电机部件进行维修、保养,则须在拆除整个左、右壁后才能进行,由于顶壁有可能设计得与左、右壁连为一体,因此维修、保养工作将可能更为复杂。同时,传统机箱内的发电机的空滤器设置,其角度不利于维修、保养。另外,传统的逆变器通常布置得与手拉起动器罩相对,但若转换起动方式如变为电起动方式,则该设计没有足够的空间用以转换,设计自由度不够灵活。此外,用于发电机手拉起动的起动器手柄,其通常布置在发电机一侧的中部位置,操作人员在进行起动操作时,可能会更低的弯腰才能进行,不太方便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箱结构简单、能方便维修保养尤其方便空滤器维修保养、在保证逆变器冷却效果的情况下能增加起动方式设计自由度并方便手拉起动操作的引擎式发电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引擎式发电机,包括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起动器及空滤器;由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逆变器,其用于该引擎式发电机的电流转换;由左壁部、右壁部、前壁部、后壁部、顶壁部及底板构成的呈大致长方体的机箱,发动机由底板支撑且其曲轴沿底板的前后方向布置,发动机、发电机及逆变器容纳在机箱中;控制面板,其用于该引擎式发电机的操作及电力的输出;面板槽,其一体、凹入地成型在机箱的一侧壁部,用于安装和容纳控制面板;机箱具有负责机箱入风的机箱入风格栅和负责机箱出风的机箱出风格栅,以使冷却风进、出机箱;其第一特征在于,机箱出风格栅设置在前壁部上;机箱入风格栅和面板槽左、右侧并列地布置在后壁部上,面板槽在机箱内的凸出部与发动机的起动器预设间隙地相对设置,逆变器与机箱入风格栅相对地并与凸出部左右并列地布置在机箱内。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二特征在于,机箱的顶壁部包括由顶壁左、右前部组成的顶壁前部及顶壁后部;顶壁左、右前部分别与机箱的左、右壁部连为一体;机箱的左、右壁部包括可拆装的、构成为左、右壁部组成部分的左、右盖板。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或二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三特征在于,发动机的空滤器设置为其外侧面与左盖板相对。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其第四特征在于,起动器的起动器手柄布置在顶壁部上。本实用新型在第二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五特征在于,起动器的起动器手柄布置在顶壁后部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特征,逆变器与作为机箱入风口的机箱入风格栅相对并位于起动器的一侧,并且在起动器与面板槽之间预设间隙,这样设置,一方面机箱的入风可冷却逆变器,保证逆变器的冷却问题;另一方面,在起动器与面板槽之间预设的间隙,为起动方式的转换设计预留了空间,当改用电起动方式时,在该间隙位置可以放置电起动方式用的蓄电池,因而可以在不改变机箱原有结构的情况下实现发电机由手起动方式向电起动方式的转换,增加了设计的自由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特征,将机箱顶壁区分为前、后部,并且其前部分别与机箱的左、右壁部连为一体,方便左、右壁部及顶壁前部的拆装,而顶壁后部也设计得可单独拆装,在利用上更自由;同时,左、右盖板的设置,方便从机箱的左、右侧打开盖板,以对机箱内的发动机及发电机进行维护,从而避免打开整个发电机的左、右机箱侧壁,更方便操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特征,发动机的空滤器设计得也左盖板相对,方便对发动机空滤器的维护、装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或第五特征,将起动器手柄布置在机箱的顶壁上,使操作人员在起动发电机时,不致太弯腰的情况下就能方便地进行操作。
图I是本实用新型引擎式发电机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拉杆呈牵引状态,选择安装有把手)。图2是本实用新型引擎式发电机的实施方式的另一角度立体图(拉杆呈非牵引状态,选择安装有把手)。图3是图I所示引擎式发电机的分解示意图(部分部件移去)。图4是图I所示引擎式发电机选择不安装把手时的立体图。图5是图I所示引擎式发电机移除左壁部和拉杆后的侧视图。图6是图I所示引擎式发电机移除拉杆后沿顶部水平截面后的俯视图。图7是图I所示引擎式发电机移除后壁部及顶壁后部后的后视图(拉杆呈非牵引状态)。图8是图I所示引擎式发电机的一个把手的前端与机架连接的局部示意图(放大)。图9是图4所示引擎式发电机前端的一个把手孔与把手胶套连接的局部示意图(放大)。图10是图4中把手胶套的立体图(放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引擎式发电机。说明中涉及的方位,以图I中标示的方位为基准。如图I至图4所示,引擎式发电机89包括机箱20,呈大致长方体,由左壁部22、右壁部23、前壁部24、后壁部25、顶壁部26及底板21构成;发动机40,该发动机40包括起动器45及空滤器52 ;由该发动机40 —体驱动的发电机70 ;逆变器53,其用于该引擎式发电机89的电流转换;控制面板253,其用于该引擎式发电机89的操作及电力的输出;面板槽254,其一体、凹入地成型在所述机箱20的一侧壁部,用于安装和容纳控制面板253 ;机箱20具有负责机箱入风的机箱入风格栅252和负责机箱出风的机箱出风格栅241,以使冷却风进、出机箱20。其中,发动机40连同其驱动的发电机70被支撑在底板21上,发动机40、发电机70及逆变器53容纳在机箱20中。由机箱入风格栅252进入机箱20的冷却风会在机箱20及发动机40内形成有冷却通道(图5、图6中箭头所示为冷却风流向)以冷却发动机40及机箱20的内部空间,之后,冷却风从机箱出风格栅241排出到机箱20外。如图3所示,发动机40其曲轴(图中未示出)沿底板21的前后方向布置,并通过四个减震座48安装在底板21上。起动器45为手拉起动器,其设置在发动机的后端右侧,其上有起动器罩451 (参见图5至图7),起动器罩451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发动机40的冷却通道的进风孔(图中未标示),以使由机箱入风格栅252进入机箱20内的冷却风进入发动机40的冷却通道。机箱出风格栅241设置在机箱20的前壁部24上;机箱入风格栅252和面板槽254 左、右侧并列地布置在机箱20的后壁部25上,且面板槽254在机箱20内的凸出部255与上述起动器45预设间隙地相对设置,从而在起动器45与面板槽254之间形成起动器-面板槽空间F ;逆变器53与机箱入风格栅252相对地并与面板槽254的凸出部255左右并列地布置在机箱20内(可参见图6)。这样的设置,在冷却风通过机箱入风格栅252进入机箱20时,将首先冷却逆变器53,然后穿过起动器-面板槽空间F并通过起动器罩451进入发动机40的冷却通道。一方面,兼顾了逆变器53的有效冷却;另一方面,因为预留了起动器-面板槽空间F,在为增加发电机的商品状态而变手拉起动为电起动方式时,增加的蓄电池可以放置在该起动器-面板槽空间F内,因而在不用改变现有机箱的外形结构尺寸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大大增加了设计的自由度。如图3所示,机箱20的顶壁部26包括由顶壁左、右前部261、262组成的顶壁前部及顶壁后部263 ;该顶壁左、右前部261、262分别与机箱20的左、右壁部22、23连为一体;机箱20的左、右壁部22、23包括可拆装的、构成为该左、右壁部22、23组成部分的左、右盖板221、231 ;在左、右盖板221、231上还分别设有起装饰作用的左、右装饰板222、232。这样,在不对左、右壁部22、23进行拆除的情况下(通常其拆除较复杂并费时),通过快速拆除左、右盖板221、231及顶壁后部263,即可实现对发动机40的左、右侧及后侧顶部的快速维护保养,极为方便。特别地,如图5所示,发动机40的空滤器52被设置为其外侧面与左盖板221相对,在维修、检视空滤器52时,可以很方便地拆开左盖板221来进行。这对于维护保养频率高的空滤器而言,其操作更为简单易行。如图I、图3及图7所示,发动机40的起动器45上连有起动器拉索453,在起动器拉索453的末端连有起动器手柄452,而起动器手柄452被布置在顶壁部26上也就是顶壁部26的后部位于起动器45的上方,更具体地说,该起动器手柄452是布置在顶壁后部263的右侧上。该顶壁后部263的右侧形成有一个容纳起动器手柄452的手柄槽456,手柄槽456的中心为手柄孔454供起动器拉索453穿过,在手柄孔454的外侧安装有一个手柄限位板455,起动器拉索453穿过手柄限位板455后与起动器手柄452相连。拉动起动器手柄452,可对发电机进行起动操作。起动完成,起动器手柄452将复位并被手柄限位板455限制在手柄槽456中以利下次起动操作。由于起动器手柄452的位置位于引擎式发电机89的顶部,相对于其他设置在中下部位置,操作人员在进行起动操作时,其去握持起动器手柄452时,不用太低地弯腰,方便操作。回到图I到图3,本实用新型的引擎式发电机89,其机箱20内支撑有机架10,该机架10包括呈倒U形的左、右支架11、12,其左右并列地连接到机架底板21的左侧和右侧;前、后横向连接件13、14,前后并列地连接到左、右支架11、12顶部的前端和后端;整个机架10被固定安装在机箱20的底板21上。因此,形成了一个能可靠支撑机箱20及其内设置的发动机40、发电机70及其他部件的框架。在该机架10的左、右支架11、12的后侧底端,一对轮轴191分别穿过机箱20的左、右壁部22、23的后下侧角被固定在机架10上(可参见图7),一对车轮19被设置在轮轴191上以作为机箱20的移动件。在机箱20安装有车轮19相对的另一端,其底部两侧还各设有一个支脚18,该一对支脚18与一对车轮19 一起平稳地支撑起整个发电机。在与安装有轮轴191 一端相对的左、右支架11、1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拉杆28,其设置得可在抬起它时使支脚18所在的引擎式发电机89的一端离开地面,从而与车轮19配合进行推拉以牵引引擎式发电机89移动。
实施例中的引擎式发电机89,还配置有可由发电机使用人选择性安装的把手27。在安装了把手27的情况下,人手握持把手27并进行操作,可以在不借助车轮19的情况下直接施力从而移动引擎式发电机89。为此,在位于机架10的前、后横向连接件13、14的上方的机箱20的顶壁部26上(即顶壁左、右前部261、262上)左、右并列地各设有一对把手孔277,在每个把手孔277上,各卡装有一个把手胶套271 (可参见图4、图9)。如图10所示,把手胶套271包括衬垫部273,该衬垫部273的中心为与把手27配合的胶套孔275 ;在衬垫部273的周缘成型有与把手孔277相配合的卡槽274 ;在胶套孔275的一侧即实施例中的上侧,与衬垫部273 —体地成型有密封部272,该密封部272用作密封胶套孔275。如图4、图9所示,当发电机使用人选择不安装随发电机配置的把手27时,因把手孔277上安装有把手胶套271,靠把手胶套271的密封部272,把手孔277得以密封而不影响引擎式发电机89的正常使用。如图I至图3、图5、图7及图8所示,当发电机使用人选择安装随发电机配置的把手27时,可用工具将安装在把手孔277上的把手胶套的密封部272破坏掉,将把手27插入胶套孔275,通过螺栓(图中未标示)将其对应固定在机架10的顶部,即固定在前、后横向连接件13、14上的对应位置,此时,把手胶套271用作把手27与把手孔277之间的衬垫。如此配置把手,不仅使发电机使用者有选择性,同时,在安装时也简便易行。此外,还可节省包装空间,有利运输。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引擎式发电机,可以有不同的变更设计,只要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要点的范围内,仍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
权利要求1.一种引擎式发电机(89),该引擎式发电机包括 发动机(40),该发动机包括起动器(45)及空滤器(52); 由所述发动机(40)驱动的发电机(70); 逆变器(53),其用于该引擎式发电机(89)的电流转换; 由左壁部(22)、右壁部(23)、前壁部(24)、后壁部(25)、顶壁部(26)及底板(21)构成的呈大致长方体的机箱(20),所述发动机(40)由所述底板(21)支撑且其曲轴(50)沿所述底板(21)的前后方向布置,所述发动机(40)、发电机(70)及逆变器(53)容纳在所述机箱(20)中; 控制面板(253),其用于该引擎式发电机(89)的操作及电力的输出; 面板槽(254),其一体、凹入地成型在所述机箱(20)的一侧壁部,用于安装和容纳所述控制面板(253); 所述机箱(20)具有负责机箱入风的机箱入风格栅(252)和负责机箱出风的机箱出风格栅(241),以使冷却风进、出机箱(20);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箱出风格栅(241)设置在所述前壁部(24)上;所述机箱入风格栅(252)和所述面板槽(254)左、右侧并列地布置在所述后壁部(25)上,所述面板槽(254)在机箱(20)内的凸出部(255)与所述发动机(40)的起动器(45)预设间隙地相对设置,所述逆变器(53)与所述机箱入风格栅(252)相对地并与所述凸出部(255)左右并列地布置在机箱(20)内。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引擎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箱(20)的顶壁部(26)包括由顶壁左、右前部(261,262)组成的顶壁前部及顶壁后部(263);所述顶壁左、右前部(261,262)分别与所述机箱(20)的左、右壁部(22,23)连为一体;所述机箱(20)的左、右壁部(22,23)包括可拆装的、构成为所述左、右壁部(22,23)组成部分的左、右盖板(221,231)。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引擎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40)的空滤器(52)设置为其外侧面与所述左盖板(221)相对。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引擎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动器(45)的起动器手柄(452)布置在所述顶壁部(26)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擎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动器(45)的起动器手柄(452)布置在所述顶壁后部(263)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箱结构简单、能方便维修保养尤其方便空滤器维修保养、在保证逆变器冷却效果的情况下能增加起动方式设计自由度并方便手拉起动操作的引擎式发电机。其包括发动机、发电机、逆变器、机箱、控制面板、面板槽,机箱具有机箱入风格栅和机箱出风格栅,机箱出风格栅设置在前壁部上,机箱入风格栅和面板槽左、右侧并列地布置在后壁部上,面板槽在机箱内的凸出部与发动机的起动器预设间隙地相对设置,逆变器与机箱入风格栅相对地并与凸出部左右并列地布置在机箱内。
文档编号F01N13/00GK202789102SQ201220290210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0日
发明者杨希波, 华祥顺 申请人:重庆润通动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