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冷器出气管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汽车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9404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冷器出气管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汽车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中冷器出气管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汽车发动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乘用车汽油发动机采用中冷管路连接中冷器的出口和发动机进气管的入口,中冷管路的工作温度一般为10(T20(TC,工作压力在0.5bar以上。中冷管路常用的结构为单一橡胶管,由于发动机舱空间紧凑,且中冷器的出口与发动机进气管的入口成90 °角,如果采用单一橡胶管,由于管路弯曲部分半径较小,会导致橡胶管难以脱模,并且耐久性能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牢固、重量轻、成本低廉的中冷器出气管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汽车发动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一种中冷器出气管结构,用于连接发动机进气管和中冷器,所述中冷器出气管结构包括: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的入口连接的第一软性管体;与所述中冷器的出口连接的第二塑料硬管;连接所述第一软性管体和所述第二塑料硬管的无级卡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软性管体为橡胶管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软性管体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的入口通过卡箍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软性管体采用氯丁橡胶/聚丙烯酸酯聚合物CR/CM挤出管。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塑料硬管与所述中冷器的出口通过中冷器连接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塑料硬管为模具吹塑成型的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塑料硬管采用尼龙6+10%玻璃纤维吹塑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包括发动机进气管和中冷器,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连接所述发动机进气管和中冷器的中冷器出气管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中,中冷器出气管结构由与发动机进气管的入口连接的第一软性管体和与中冷器的出口连接的第二塑料硬管组成,整体结构简单牢固,重量轻。第一软性管体和第二塑料硬管之间采用无级卡箍卡死,保证了更为平均的卡紧力,降低泄露发生的可能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冷器出气管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中中冷管路常用的结构为单一橡胶管,由于发动机舱空间紧凑,且中冷器的出口与发动机进气管的入口成90°角,如果采用单一橡胶管,由于管路弯曲部分半径较小,会导致橡胶管难以脱模,并且耐久性能难以保证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牢固、重量轻、成本低廉的中冷器出气管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汽车发动机。本实用新型的中冷器出气管结构用于连接发动机进气管和中冷器,如图1所示,该冷管路结构包括:与发动机进气管的入口连接的第一软性管体I ;与中冷器的出口连接的第二塑料硬管2 ;连接第一软性管体I和第二塑料硬管2的无级卡箍3。具体地,第一软性管体I为橡胶管体。对应100°C、lbar的工作环境,优选地,橡胶管体可以采用CR/CM (氯丁橡胶/氯化聚乙烯橡胶)挤出管,由于发动机进气管的入口端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因此,第一软性管体I可以直接与发动机进气管的入口采用卡箍方式连接。由于如果采用单一橡胶管来连接中冷器和发动机进气管的话,因为管路弯曲部分半径较小,会导致橡胶管难以脱模,并且耐久性能难以保证。所以本实用新型采用硬管和软管相结合的方式来连接中冷器和发动机进气管,由于金属硬管的重量相对较大,不利于汽车的减重,所以本实用新型在半径最小的弯管处采用第二塑料硬管2与中冷器相连接,同时在第二塑料硬管2和发动机进气管之间保留一部分软性管体(即第一软性管体I)用以吸收振动。在第二塑料硬管2的加工方式上,优选地,采用模具吹塑成型。因为注塑焊接的方式会存在焊接边,不利于节省空间;并且焊接边的存在也会降低管路的可靠性。对应IOO0CUbar的工作环境,优选地,第二塑料硬管2可以采用PA6+GF10 (尼龙6+10%玻璃纤维)吹塑管。由于中冷器端空间局促,难以安装卡箍,所以第二塑料硬管2与中冷器的出口通过中冷器连接头4连接,优选地,可以采用HENN公司的快速接头产品连接第二塑料硬管2和中冷器。由于采用总成供货,第一软性管体I和第二塑料硬管2之间用一次性无级卡箍3卡死,保证了更为平均的卡紧力,降低泄露发生的可能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中冷器出气管结构由与发动机进气管的入口连接的第一软性管体和与中冷器的出口连接的第二塑料硬管组成,整体结构简单牢固,重量轻。第一软性管体和第二塑料硬管之间采用无级卡箍卡死,保证了更为平均的卡紧力,降低泄露发生的可能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包括发动机进气管和中冷器,还包括如上的用于连接发动机进气管和中冷器的中冷器出气管结构。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中冷器出气管结构,用于连接发动机进气管和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出气管结构包括: 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的入口连接的第一软性管体; 与所述中冷器的出口连接的第二塑料硬管; 连接所述第一软性管体和所述第二塑料硬管的无级卡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出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性管体为橡胶管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冷器出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性管体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的入口通过卡箍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出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塑料硬管与所述中冷器的出口通过中冷器连接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冷器出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塑料硬管为模具吹塑成型的结构。
6.一种汽车发动机,包括发动机进气管和中冷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连接所述发动机进气管和中冷器的中冷器出气管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冷器出气管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汽车发动机,属于汽车发动机领域。其中,该中冷器出气管结构,用于连接发动机进气管和中冷器,所述中冷器出气管结构包括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的入口连接的第一软性管体;与所述中冷器的出口连接的第二塑料硬管;连接所述第一软性管体和所述第二塑料硬管的无级卡箍。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结构牢固、重量轻、成本低廉的中冷器出气管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汽车发动机。
文档编号F02B29/04GK202937350SQ20122044775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4日
发明者杨帆, 席玉岭, 韩杰, 李睿哲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