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叶片的避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机组,特别涉及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的避雷装置。
背景技术:
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风电机组的大兆瓦化,叶片的长度也越来越长,3. OMW以上的机组风轮直径甚至超过100m,加上80_100m的塔筒高度,叶尖距离地面大约200m左右,因此叶尖的防雷尤为重要。传统的风力发电机组叶片避雷装置的结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在轮毂和叶片根部连接碳刷,另一种是在轮毂和叶片根部通过一根钢丝绳连接,在钢丝绳上缠绕着编织电缆, 将编织电缆两端分别与钢丝绳的两端固定在一起。前者碳刷结构容易产生粉末,影响变桨轴承以及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碳刷不仅连接螺栓多,而且碳刷靠弹簧贴紧摩擦面,螺栓松动或弹簧失效都将引起防雷失效。后者靠一根钢丝绳固定的方式,在风轮旋转的过程中编织电缆与钢丝绳的摩擦,会使编织电缆磨损,破损下来的细铜丝也会对变桨轴承及电气元件产生较大影响,同时,由于钢丝绳较硬,在叶片的旋转过程中容易对螺栓产生松动的力矩,导致螺栓松动,防雷装置失效,叶片存在遭受雷击的隐患。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叶片的避雷装置,解决传统装置结构复杂,可靠性差,容易产生固体杂物,影响变桨轴承正常工作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叶片的避雷装置,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轮毂上的变桨轴承和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上设有含铜线鼻子的下吊耳,所述叶片的根部通过螺栓与盖板固定,所述盖板的中部镶嵌着铜块,所述铜块上设有含铜线鼻子的上吊耳,在所述下吊耳和上吊耳之间通过连接组件与两根麻花状编织电缆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在轮毂和叶片根部通过连接组件与两根麻花状编织电缆连接,构成了双编织电缆导电方式,因此,增加了防雷导电的安全系数。柔软的编织电缆不会和坚硬物质摩擦产生固体废弃物,为变桨系统工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由于编织电缆采用麻花状拧紧方式制作,防止了螺栓组件的松动。两根编织电缆可以在增加导电能力的同时,也为防止一根电缆断裂而丧失导电能力情况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用于风力发电机组,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安装、维护方便,防雷导电安全系数高的优点。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方式示意图(主视图);图2是图I的A向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叶片的避雷装置,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轮毂3上的变桨轴承2和叶片1,所述轮毂3上设有含铜线鼻子的下吊耳7,所述叶片I的根部通过螺栓与盖板9固定,所述盖板9的中部镶嵌着铜块4,所述铜块4上设有含铜线鼻子的上吊耳8,在所述下吊耳7和上吊耳8之间通过连接组件5与两根麻花状编织电缆6连接。两根编织电缆6以麻花劲儿的方式拧在一起,但不要过于拧紧,安装时,先将编织电缆6拧紧,然后松一圈之后分别通过连接组件与吊耳连接。当叶片处于0°位置时,风轮不旋转,编织电缆处于一种稍微松弛的状态,当叶片转到90°位置时,风轮转速最高,整个风力发电机组处于满功率发电状态,此时编织电缆处于一种较紧得状态,在风轮旋转的过 程中避免了编织电缆在叶片根部随意摆动。
权利要求1.一种叶片的避雷装置,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轮毂(3)上的变桨轴承(2)和叶片(I),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3)上设有含铜线鼻子的下吊耳(7),所述叶片(I)的根部通过螺栓与盖板(9)固定,所述盖板(9)的中部镶嵌着铜块(4),所述铜块(4)上设有含铜线鼻子的上吊耳(8),在所述下吊耳(7)和上吊耳(8)之间通过连接组件(5)与两根麻花状编织电缆(6)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叶片的避雷装置,涉及风力发电机组。解决传统装置结构复杂,可靠性差,容易产生固体杂物,影响变桨轴承正常工作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轮毂上的变桨轴承和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上设有含铜线鼻子的下吊耳,所述叶片的根部通过螺栓与盖板固定,盖板的中部镶嵌着铜块,铜块上设有含铜线鼻子的上吊耳,在下吊耳和上吊耳之间通过连接组件与两根麻花状编织电缆连接。本实用新型用于风力发电机组,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安装、维护方便,防雷导电安全系数高的优点。
文档编号F03D11/00GK202789353SQ2012205191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7日
发明者宁文钢, 朱少辉, 姜宏伟, 贾文强 申请人: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