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利用自然能大型发电并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42482阅读:86来源:国知局
高效利用自然能大型发电并网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通过大量吸收自然能,包括太阳能、风能、空气能,通过大容积聚合、加速、压缩、高温和汽化膨胀,分别形成气流动能、强流动能和蒸汽热能,驱动大功率发电机全天候发电并网,本系统由冷热对流聚合容器,风能与气流采集管,气体压缩储管,高压气体压缩罐,热泵循环供水装置,高温膨胀发生容器,强流发电机组,汽轮发电机组,辅助发电机组和变电控制中心组成。
【专利说明】高效利用自然能大型发电并网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发电。
[0002]
【背景技术】
[0003]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煤炭一次性能源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的困境,全球致力发展清洁可再生替代新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氢能、生物质能、地热、风能、冷能、分布式能源技术、可燃冰和煤层气等,而目前风电与太阳能电普遍存在并网不稳定的缺陷,如何高效利用新能源是一项重要课题。
[0004]目前成功开发的空气源热泵、空气压缩发电机和空气动力汽车等等,仅限于小型规模,它们的明显技术特点是:高效利用空气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所获得的能量大于自身能耗。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突破目前风电与光电不稳定、小型空气源发电规模局限的高效利用自然能大型发电并网系统。
[000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高效利用自然能大型发电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大量吸收自然能,包括太阳能、风能、空气能,通过大容积聚合、加速、压缩、高温和汽化膨胀,分别形成气流动能5A、强流动能53和蒸汽热能54,驱动大功率发电机全天候发电并网,本系统由十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冷热对流聚合容器7,采用金属框架结构,透明玻璃外形,可设计不同形状,设置冷空气采风口 711、712,并在上部设置若干气流进口 81广814连接风能与气流采集管8,聚合容器顶盖73设置在风能与气流采集管8和气体压缩管9上面。
[0007]风能与气流采集管8,封闭式金属圆形管状,设置在冷热对流聚合容器透光顶层72上面,在采集管8外不同方向设置自然风能进风口 81广818,底部设置若干气流进风口821~824连接冷热对流聚合容器7,所述采集管8设置气流输送口开关83连接气体压缩储管9,将聚合空气动能5输入到气体压缩储管9内。
[0008]气体压缩储管9,封闭式金属圆形管状,设置在冷热对流聚合容器7顶部,并排紧靠着风能与气流采集管8内侧,所述气体压缩储管9设置电动泵911和912、压缩气体输送管92内置压缩气体输送口开关93 ;所述空气动能5通过电动泵921、922加压,形成压缩气体51,所述压缩气体输送管92连接高压气体压缩罐10,将压缩气体51输送到高压气体压缩罐10内。
[0009]高压气体压缩罐10,采用高强度抗高压达到20 MPa、耐高温180°C的金属罐结构,设置电动压缩泵101,高压气体 输送管102 ;压缩气体51通过电动压缩泵101压缩,形成高压气体52,并在罐内储存,所述高压气体输送管102,连接高温膨胀发生容器12和蒸汽发生储存容器141,并将高压气体52输送以上两个容器12、141内。[0010]热泵循环供水装置11,由热泵111、冷水池112和热水输送管113组成;所述热泵111通过吸收地下室的空气热能4,将冷水池112的冷水6加温热水61至80°C,输送供给高温膨胀发生容器12和蒸汽发生储存容器141,在蒸汽发生储存容器141产生蒸汽热能54完成做功之后的回流水,重新回到冷水池112循环再使用,所述热水输送管113,连接高温膨胀发生容器12和蒸汽发生储存容器141,并将热水61输送以上两个容器12、141内。
[0011]高温膨胀发生容器12,采用高强度抗高压20MPa、耐高温400°C金属罐结构,设置高压电动压缩泵121,内置电发热装置122,高压气体输送口开关123,热水输送口开关124,强流输送管125,所述高温膨胀发生容器12,将高压气体52高温汽化膨胀,形成强流动能53,通过连接强流气轮机132的强流输送管125进入喷射进入强流机轮机密封室1323。
[0012]强流发电机组13,包括起步与调控电动发动机131,强流气轮机132和强流发电机133 ;所述强流气轮机132外壳是密封气轮室1321装置,设置强流喷射咀1322、1323,将强流动能53输送进入密封气轮室1321内呈单向高速旋转,驱动强流汽轮机风叶转动,气轮机132带动强流发电机133发电。
[0013]汽轮发电机组14,包括蒸汽发生储存容器141,汽轮机142和汽轮发电机143 ;所述蒸汽发生储存容器141,采用高强度抗高压14MPa、耐高温565°C金属罐结构,设置内置发热装置1411,高压气体进口 1412内置高压气体进口开关1413,热水进口 1414内置热水进口开关1415,所述高压气体52和热水61在高温作用下,形成蒸汽热能54驱动汽轮机142带动汽轮发电机143发电。
[0014]辅助发电机组15,设置在聚合容器顶盖73上面,由垂直圆柱形金属外壳151,顶盖1511,座基1512,气流封闭室152,风轮机组153,风轮1531,电动鼓风机1532,气流发电机154,气流输送管155,气流输送开关1551,风能输送管156,风能输送开关1561,风能米集管157组成;所述冷热空气对流动能2从聚合容器7顶部通过气流输送管156进入气流封闭室152 ;同时风能3通过风能采集管158收集,从风能输送管157进入气流封闭室152,两种动能2、3通过设置在气流封闭室152内的多组电动鼓风1532加速,形成气流动能5A呈单向旋转,驱动风轮1531,带动气流发电机154发电。
[0015]发电并网控制中心16,具有两种功能:利用电子设备自动监控发电过程;根据电网需求,调制合适的电压、电量等输出。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空气采风口 711、712,风能进风口811?818,气流进口 821?824,气流输送口开关83、压缩气体输送口开关93,强流输送口开关123,热水输送口开关124,强流喷射咀1322、1323,高压气体进口开关1414,热水进口开关1415,气流输送开关1551和风能输送开关1561,分别设置单向阀,其作用是保证输送到下一级装置的能量不能回流。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压气体压缩罐10,电动压缩泵101,高压电动压缩泵121,高温膨胀发生容器12,强流发电机组13,汽轮发电机组14和辅助发电机组15分别可由若干组总成配置。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压气体压缩罐10,热泵循环供水装置11,高温膨胀发生容器12,强流发电机组13,汽轮发电机组14和变电控制中心16设置在冷热对流聚合容器底部地下室74内。
[00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大量吸收自然能,大容积聚合、压缩、高温、汽化膨胀形成高压气体动能52,比自然动能压力膨胀超过1,OOO倍。
[0020]高压气体动能52释放产生的强流动能53,其速度可达到50-90米/秒,由于风速的增加,根据风力发电功率与风速三次方成正的原理ρ=0.5ρ Π r~2v~3Cp,按70米/秒风速比对,式中,空气密度P按1.2KG/M3计,迎风半径r设定为15米,功率转化系数Cp为0.5,气轮机叶面风压动能达到0.5X1.2X70~3=206Kff/ m%单机发电功率达到:P=0.5X1.2X3.14X15~2X70~3X0.5=72,798KW,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高于目前风电自然风速常态下10米/秒,风机叶面风压动能0.5X1.2 X10~3=600W/m2,单机发电功率P=0.5X1.2X3.14X15~2X10~3X0.5=212Kff 的 343 倍。
[0021]本发明发电全年满负荷发电时间可达到8,400小时。
[0022]在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0023]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5]图1是本发明系统示意图;
图2是风能与气流采集管、初级空气压缩管分解示意图;
图3是风能与气流采集管、初级空气压缩管俯视图;
图4高压气体压缩罐、热泵循环供水装置和高压气体高温膨胀发生容器示意图;
图5是强流发电机组示意图;
图6是汽轮发电机组示意图;
图7是辅助发电机组透视图;
图8是动能转化示意图。
[0026]其中:
I太阳热能,2冷热空气对流动能、21冷空气,22热气流,3风能,4静止空气能,41空气热能,5聚合空气动能,5A气流动能,51压缩气体,52高压气体,53强流动能,54蒸汽热能,55机械能,56电能,6冷水,61热水,7冷热对流聚合容器,711、712冷空气采风口,72透光顶层,73聚合容器顶盖,74地下库,8风能与气流采集管,811、18风能进风口,821~824气流进口,83气流输送口开关,9气体压缩储管,911、912电动泵,92压缩气体输送管,93压缩气体输送口开关,10高压气体压缩罐,101电动压缩泵,102高压气体输送管,11热泵循环供水装置,111热泵、112冷水池,113热水输送管,12高温膨胀发生容器,121高压电动压缩泵,122内置电发热装置,123高压气体输送口开关,124热水输送口开关,125强流输送管,13强流发电机组,131启动调 控电动机,132气轮机,1321密封气轮室,1322、1323强流喷射咀,133强流发电机,14汽轮发电机组,141蒸汽发生容器,1411内置电发热装置,1412高压气体输送管,1413高压气体进口内置开关,1414热水输送管,1415热水进口内置开关,142汽轮机,143汽轮发电机,15辅助发电机组,151垂直圆柱形外壳,1511顶盖,1512座基,152气流封闭室,153风轮机组,1531风轮,1532电动鼓风机,154气流发电机,155气流输送管,1551气流输送开关,156风能输送管,1561风能输送开关,157风能米集管,16变电控制中心。
[0027]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参照图f图7,高效利用自然能大型发电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系统由十大部分组成,分别是:
冷热对流聚合容器7,采用金属框架结构,透明玻璃外形,可设计不同形状,设置冷空气采风口 711、712,并在上部设置若干气流进口 811~814连接风能与气流采集管8,聚合容器顶盖73设置在风能与气流采集管8和气体压缩管9上面。
[0029]风能与气流采集管8,封闭式金属圆形管状,设置在冷热对流聚合容器透光顶层72上面,在采集管8外不同方向设置自然风能进风口 81广818,底部设置若干气流进风口821~824连接冷热对流聚合容器7,所述采集管8设置气流输送口开关83连接气体压缩储管9,将聚合空气动能5输入到气体压缩储管9内。
[0030]气体压缩储管9,封闭式金属圆形管状,设置在冷热对流聚合容器7顶部,并排紧靠着风能与气流采集管8内侧,所述气体压缩储管9设置电动泵911、912,压缩气体输送管92内置压缩气体输送口开关93,所述空气动能5通过电动泵921、922加压,形成压缩气体
51,所述压缩气体输送管92连接高压气体压缩罐10,将压缩气体51输送到高压气体压缩罐10内。
[0031]高压气体压缩罐10,采用高强度抗高压达到20 MPa、耐高温180°C的金属罐结构,设置电动压缩泵101,高压气体输送管102 ;压缩气体51通过电动压缩泵101压缩,形成高压气体52,并在罐内储存,所述高压气体输送管102,连接高温膨胀发生容器12和蒸汽发生储存容器141,并将高压气体52输送以上两个容器12、141内。
[0032]热泵循环供水装置11,由热泵111、冷水池112和热水输送管113组成;所述热泵111通过吸收地下室的空气热能4,将冷水池112的冷水6加温热水61至80°C,输送供给高温膨胀发生容器12和蒸汽发生储存容器141,在蒸汽发生储存容器141产生蒸汽热能54完成做功之后的回流水,重新回到冷水池112循环再使用,所述热水输送管113,连接高温膨胀发生容器12和蒸汽发生储存容器141,并将热水61输送以上两个容器12、141内。
[0033]高温膨胀发生容器12,采用高强度抗高压20MPa、耐高温400°C金属罐结构,设置高压电动压缩泵121,内置电发热装置122,高压气体输送口开关123,热水输送口开关124,强流输送管125,所述高温膨胀发生容器12,将高压气体52高温汽化膨胀,形成强流动能53,通过连接强流气轮机132的强流输送管125进入喷射进入强流机轮机密封室1323。
[0034]强流发电机组13,包括起步与调控电动发动机131,强流气轮机132和强流发电机133 ;所述强流气轮机132外壳是密封气轮室1321装置,设置强流喷射咀1322、1323,将强流动能53输送进入密封气轮室1321内呈单向高速旋转,驱动强流汽轮机风叶转动,气轮机132带动强流发电机133发电。
[0035]汽轮发电机组14,包括蒸汽发生储存容器141,汽轮机142和汽轮发电机143 ;所述蒸汽发生储存容器141,采用高强度抗高压14MPa、耐高温565°C金属罐结构,设置内置发热装置1411,高压气体进口 1412内置高压气体进口开关1413,热水进口 1414内置热水进口开关1415,所述高压气体52和热水61在高温作用下,形成蒸汽热能54驱动汽轮机142带动汽轮发电机143发电。
[0036]辅助发电机组15,设置在聚合容器顶盖73上面,由垂直圆柱形金属外壳151,顶盖1511,座基1512,气流封闭室152,风轮机组153,风轮1531,电动鼓风机1532,气流发电机154,气流输送管155,气流输送开关1551,风能输送管156,风能输送开关1561,风能米集管157组成;所述冷热空气对流动能2从聚合容器7顶部通过气流输送管156进入气流封闭室152 ;同时风能3通过风能采集管158收集,从风能输送管157进入气流封闭室152,两种动能2、3通过设置在气流封闭室152内的多组电动鼓风1532加速,形成气流动能5A呈单向旋转,驱动风轮1531,带动气流发电机154发电。
[0037]发电并网控制中心16,具有两种功能:利用电子设备自动监控发电过程;根据电网需求,调制合适的电压、电量等输出。
[003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空气采风口 711、712,风能进风口811?818,气流进口 821?824,气流输送口开关83、压缩气体输送口开关93,强流输送口开关123,热水输送口开关124,强流喷射咀1322、1323,高压气体进口开关1414,热水进口开关1415,气流输送开关1551和风能输送开关1561,分别设置单向阀,其作用是保证输送到下一级装置的能量不能回流。
[003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压气体压缩罐10,电动压缩泵101,高压电动压缩泵121,高温膨胀发生容器12,强流发电机组13,汽轮发电机组14和辅助发电机组15分别可由若干组总成配置。
[004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压气体压缩罐10,热泵循环供水装置11,高温膨胀发生容器12,强流发电机组13,汽轮发电机组14和变电控制中心16设置在冷热对流聚合容器底部地下室74内。
[0041]参照图f图8,本发明通过冷热对流聚合容器7大容积吸收第一类自然能:太阳光热1,形成容器内外温差,随着冷空气21的不断补充进入,容器内热气流22上升,产生冷热空气对流动能2,同时吸收风能3和静止空气能4,以上自然能通过聚合转化形成聚合空气动能5。其中部分冷热空气对流动能2和聚合空气动能5分两个途径输送:一、部分冷热空气对流动能2通过加速进入气流封闭室152,形成气流动能5A驱动辅助发电机组15发电。二、聚合空气动能5经过气体压缩储管8压缩形成压缩气体51,输送进入高压气体压缩罐装置10高压处理,形成高压气体52动能,经过高温膨胀发生容器11高温气化处理,形成比自然动能压力膨胀超过1,000倍的强流动能53,其速度可达到50-90米/秒,驱动强流气轮机122,转化机械能55带动强流发电机123发电产生电能56。
[0042]同时,吸收第二类自然能:空气热能41,注入冷水6,经过热泵111产生80 C。热水61,热水61加上高压气体52动能,进入蒸汽发生容器131加温产生蒸汽动能53,驱动汽轮机132,转化机械能55带动汽轮发电机133发电产生电能56。
[0043]根据并网的消纳需求,在低峰时段,将发电富余电能56,通过电动压缩高压气体52储存。
在没有太阳热能1、风能3状态下,利用冷热对流聚合容器7内的余热,并通过吸收冷空气21和静止空气能4,继续形成冷热空气对流动能2和压缩气体51,加上储存的高压气体
52,继续驱动发电机发电。
[0044]本发明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所获得的能量大于自身能耗,吸收自然动能,与电动鼓风机、空气电动压缩泵、电动机、电热加温和热泵耗电产生气流动能5A、强流动能53和蒸汽热能54的耗电量,与发电输出电能56功率,三者之间的比例为10:3:7,即空气加速、压缩、加温和热泵耗电量,仅为获得发电量的30%。
[0045]高压气体52动能作为系统主要发电动能,通过选择以下方式驱动发电机发电,下面以一个发电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应当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仅限于此:
实施例一:
将高压气体52经过高温膨胀发生容器11高温汽化处理,释放形成强流动能53,其速度可达到50-90米/秒,驱动强流气轮机122,转化机械能55带动强流发电机123发电。以设计70丽单机发电机组,强流速度70米/秒测算:根据风压动力发电功率计算公式Ρ=1/2ρ Π r~2v~3Cp,式中,空气密度P按1.2KG/M3计,迎风半径r设定为15米,功率转化系数Cp为0.5,气轮机叶面风压动能达到0.5X1.2 X70~3=206Kff/ m2,单机发电功率达到:P=0.5X1.2X3.14X15~2X70~3X0.5=72,798KW,即发电机单机额定功率为70MW。发电主机设计总容量:4X70MW=28(MW(28万KW),减去维修保养时间,全年满负荷发电时间以8,400小时计,年总发电量为:28万KWX8400h=235,200万KW.h(23.52亿度),忽略辅助发电机组15供电不计,减去电动压缩机、热泵14、发热加热等系统自身耗电30%,可上网供电不少于23.52X70%=16.46 亿度。
[0046]利用部分冷热空气对流动能2和风能3聚合加速,形成气流动能5A,驱动辅助发电机组15发电,首先供应气体压缩储管9、高压气体压缩罐10、高温膨胀发生容器12和蒸汽发生储存容器141等系统耗电设备,其剩余电能56可上网供电或储存高压气体52动能。所述气流动能5A的气流速度以60米/秒测算,根据风压动力发电功率计算公式,其它条件不变,单机发电功率达到:P=0.5X1.2X3.14X15~2X60~3X0.5=45,181KW,即发电机单机额定功率为45丽,设计辅助发电装机3X45MW=135丽计,减去维修保养时间,全年满负荷发电时间 8,400 小时计,总发电量为:135MW(13.5 万 Kff)X8, 400h=113, 400 万 Kff.h (I1.34 亿度),减去电动鼓风机1532耗电,年平均耗电按总发电量的30%计,可供电量:11.34X70%=7.94亿度。
[0047]实施例二:
将高压气体52经过气化加温,形成蒸汽热能54,温度达到535-565C。,压力达到12-14MPa,可驱动125_200丽超高压汽轮发电机单机,发电站总装机容量以150丽计,减去维修保养时间,全年满负荷发电时间8,400小时计,年总发电量为:150丽(15万KW)X8, 400h=126, 000万KW.h (12.6亿度),忽略辅助发电机组15供电不计,减去电动压缩泵、热泵、发热加热等系统自身耗电30%,可上网供电不少于12.6X70%=8.82亿度。
[0048]辅助发电机组15发电计算参考实施例一。
[0049]总之,本发明例举上述优选的说明方式,但应该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进行各种变化和改型,因此,除非这些变化和改型偏离了本发明的范围,否则,都应该包括在本发明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高效利用自然能大型发电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大量吸收自然能,包括太阳能、风能、空气能,通过大容积聚合、加速、压缩、高温和汽化膨胀,分别形成气流动能(5A)、强流动能(53 )和蒸汽热能(54),驱动大功率发电机全天候发电并网,本系统由十大部分组成,分别是: 冷热对流聚合容器(7),金属框架结构,透明玻璃外形,可设计不同形状,设置冷空气采风口(711)、(712),并在上部设置若干气流进口(811广(814),连接风能与气流采集管(8),聚合容器顶盖(73)设置在风能与气流采集管(8)和气体压缩管(9)上面; 风能与气流采集管(8),封闭式金属圆形管状,设置在冷热对流聚合容器透光顶层(72)上面,在采集管(8)外不同方向设置自然风能进风口(811)~(818),底部设置若干气流进风口(821)~(824)连接冷热对流聚合容器(7),所述采集管(8)设置气流输送口开关(83)连接气体压缩储管(9),将空气动能(5)输入到气体压缩储管(9)内; 气体压缩储管(9),封闭式金属圆形管状,设置在冷热对流聚合容器透光顶层(72)上面,并排紧靠着风能与气流采集管(8)内侧,所述气体压缩储管(9)设置电动泵(911)、(912),压缩气体输送管(92)内置压缩气体输送口开关(93),所述空气动能(5)通过电动泵(921)、(922)加压,形成压缩气体(51),所述压缩气体输送管(92)连接高压气体压缩罐(10),将压缩气体(51)输送到高压气体压缩罐(10)内; 高压气体压缩罐(10),采用高强度抗高压达到20 MPa、耐高温180°C的金属罐结构,设置电动压缩泵(101),高压气体输送管(102);压缩气体(51)通过电动压缩泵(101)压缩,进一步形成高压气体(52),并在罐内储存,所述高压气体输送管(102),连接高温膨胀发生容器(12)和蒸汽发生储存容器(141),并将高压气体(52)输送以上两个容器(12)、(141)内;热泵循环供水装置(11),由热泵(111)、冷水池(112)和热水输送管(113)组成;所述热泵(111)通过吸收地下室的空气热能(4),将冷水池(112)的冷水(6)加温热水(61)至80°C,输送供给高温膨胀发生容`器(12)和蒸汽发生储存容器(141 ),在蒸汽发生储存容器(141)产生蒸汽热能(54)完成做功之后的回流水,重新回到冷水池(112)循环再使用,所述热水输送管(113),连接高温膨胀发生容器(12)和蒸汽发生储存容器(141 ),并将热水(61)输送以上两个容器(12)、(141)内; 高温膨胀发生容器(12),采用高强度抗高压20MPa、耐高温400°C金属罐结构,设置高压电动压缩泵(121 ),内置电发热装置(122),高压气体输送口开关(123),热水输送口开关(124),强流输送管(125),所述高温膨胀发生容器(12),将高压气体(52)高温汽化化膨胀,形成强流动能(53),通过连接强流气轮机(132)的强流输送管(125)喷射进入密封气轮室(1321); 强流发电机组(13),包括起步与调控电动发动机(131),强流气轮机(132)和强流发电机(133),所述强流气轮机(132)外壳是密封气轮室(1321)装置,设置强流喷射咀(1322)、(1323),将强流动能(53)输送进入密封气轮室(1321)内呈单向高速旋转,驱动强流汽轮机风叶转动,气轮机(132)带动强流发电机(133)发电; 汽轮发电机组(14),包括蒸汽发生储存容器(141),汽轮机(142)和汽轮发电机(143),所述蒸汽发生储存容器(141),采用高强度抗高压14MPa、耐高温565°C金属罐结构,设置内置发热装置(1411),高压气体进口(1412)内置高压气体进口开关(1413),热水进口(1414)内置热水进口开关(1415),所述高压气体(52)和热水(61)在高温作用下,形成蒸汽热能(54)驱动汽轮机(142)带动汽轮发电机(143)发电; 辅助发电机组(15),设置在聚合容器顶盖(73)上面,由垂直圆柱形金属外壳(151),顶盖(1511),座基(1512),气流封闭室(152),风轮机组(153),风轮(1531),电动鼓风机(1532),气流发电机(154),气流输送管(155),气流输送开关(1551),风能输送管(156),风能输送开关(1561),风能采集管(157)组成;所述冷热空气对流动能(2)从聚合容器(7)顶部通过气流输送管(156)进入气流封闭室(152);同时风能(3)通过风能采集管(158)收集,从风能输送管(157)进入气流封闭室(152),两种动能(2)、(3)通过设置在气流封闭室(152)内的多组电动鼓风(1532)加速,形成气流动能(5A)呈单向旋转,驱动风轮(1531),带动气流发电机(154)发电; 发电并网控制中心(15),具有两种功能:利用电子设备自动监控发电过程;根据电网需求,调制合适的电压、电量等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高效利用自然能大型发电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空气采风口(711)、(712),风能进风口(811)~(818),气流进口(821)~(824),气流输送口开关(83)、压缩气体输送口开关(93),强流输送口开关(123),热水输送口开关(124),强流喷射咀(1322)、(1323),高压气体进口开关(1414)、热水进口开关(1415),气流输送开关(1551)和风能输送开关(1561),分别设置单向阀,其作用是保证输送到下一级装置的能量不能回流。
3.根据权利要求1高效利用自然能大型发电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气体压缩罐(10),高温膨胀发生容器(12),电动压缩泵(101),高压电动压缩泵(121)、强流发电机组(13),汽轮发电机组(14)和辅助发电机组(15)分别可由若干套总成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高效利用自然能大型发电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气体压缩罐(10),热泵循环供水装置(11),高温膨胀发生容器(12),强流发电机组(13),汽轮发电机组(14)和变电控制中心(15)设置在冷热对流聚合容器底部地下室(74)内。
【文档编号】F03G6/06GK103511184SQ201310129256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4日
【发明者】严政 申请人:严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