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组共腔式进气管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5043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组共腔式进气管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分组共腔式进气管装置,包括空气输送座、燃气输送座,空气输送座内设有隔板,该隔板将空气输送座分隔成结构一致的一号空腔、二号空腔,燃气输送座位于空气输送座的顶部,其内部开设有与燃气总管相通的中空内腔,中空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与其连通且结构一致的一号喷嘴安装孔、二号喷嘴安装孔,一号喷嘴安装孔、二号喷嘴安装孔内对应安装有一号燃气喷嘴、二号燃气喷嘴,一号燃气喷嘴、二号燃气喷嘴的出气端均通过对应开设的燃料通道与一号燃气导流管、二号燃气导流管的进气端相通,一号燃气导流管、二号燃气导流管的出气端分别穿经一号空腔、二号空腔后延伸至对应进气道内。本设计不仅降低了空气进气阻力,而且避免了发动机动力输出不稳。
【专利说明】一种分组共腔式进气管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管,尤其涉及一种分组共腔式进气管装置,具体适用于降低空气的进气阻力、避免发动机动力输出不稳。
【背景技术】
[0002]进气管为发动机的一部分,是空气或可燃混合气进入发动机缸内的通道,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特别是预混式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和各缸工作均匀性。目前进气管的主要设计是进气接管、进气总管和进气支管的设计方案,进气口的设计位置有前端进气、中间进气和偏置进气,对于预混式发动机而言,进气口的位置多在中间,这有利于可燃混合气的分配均匀。预混式发动机是指可燃混合气是在进入缸内前完成混合的,也是就在进气总管或进气歧管完成混合。进气总管混合的燃气供给方式为单点喷射式,而歧管混合的燃气供给方式为多点喷射式(每缸一个喷射单兀)。多点喷射式较单点喷射式对发动机的响应更快、对空燃比的控制更精确,有利于发动机操作性和经济性的提高,是目前预混式发动机的主流方式。
[0003]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02337994A,申请公布日为2012年2月I日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歧管式进气管,该进气管由由稳压腔和进气歧管组成,稳压腔在进气管的中部,稳压腔上端中部开有进气口,进气歧管均布在稳压腔靠近发动机气缸盖一侧。虽然该发明中进气口位于稳压腔中部的设计方案能够保证空气流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但仍然存在以下缺陷:
[0004]1、该发明中进气管上设置有与各气缸相对应的进气歧管,这些进气歧管的存在加长了空气在进气过程中的流通途径,增加了进气阻力,容易导致充气效率降低,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0005]2、该发明中燃气从外部经由压装在进气歧管上的导流管进入燃烧室的进气口处,燃气控制装置位于进气管的外部,其出气端与发动机气缸盖上进气道之间的管路较长,容易造成在燃气切断后仍有大量残余燃气进入气缸而影响空燃比,从而导致发动机动力输出不稳。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气进气阻力较大、发动机动力输出不稳的问题,提供一种空气进气阻力较小,且能够避免发动机动力输出不稳的分组共腔式
进气管装置。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分组共腔式进气管装置,包括空气输送座、燃气导流管,所述空气输送座的进气端与空气总管相通,空气输送座的出气端与发动机气缸盖上的进气道相通,所述燃气导流管的进气端与燃气总管相通,燃气导流管的出气端穿经空气输送座后延伸至对应的进气道内;[0009]所述空气输送座的内部设置有隔板,该隔板将空气输送座分隔成结构一致的一号空腔、二号空腔,所述燃气导流管包括数量一致的一号燃气导流管、二号燃气导流管,所述一号燃气导流管、二号燃气导流管的进气端均与燃气总管相通,所述一号燃气导流管的出气端穿经一号空腔后延伸至对应的进气道内,所述二号燃气导流管的出气端穿经二号空腔后延伸至对应的进气道内。
[0010]所述一号燃气导流管、二号燃气导流管的数量均为N根,所述N为整数,且2≤N≤6。
[0011]所述N为3。
[0012]所述进气管装置还包括燃气输送座、燃气喷嘴,所述燃气输送座设置在空气输送座的顶部,且燃气输送座的内部开设有与燃气总管相通的中空内腔,所述中空内腔底部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多个结构一致的一号喷嘴安装孔、二号喷嘴安装孔,所述燃气喷嘴包括一号燃气喷嘴、二号燃气喷嘴,所述一号燃气喷嘴、二号燃气喷嘴对应安装在一号喷嘴安装孔、二号喷嘴安装孔内,且一号燃气喷嘴、二号燃气喷嘴的进气端均与中空内腔相通,一号燃气喷嘴的出气端通过对应开设的燃料通道与一号燃气导流管的进气端相通,二号燃气喷嘴的出气端通过对应开设的燃料通道与二号燃气导流管的进气端相通。
[0013]所述一号燃气喷嘴、二号燃气喷嘴均通过压板固定在一号喷嘴安装孔、二号喷嘴安装孔内。
[0014]所述一号燃气喷嘴、二号燃气喷嘴均为电磁阀。
[0015]所述相邻的一号燃气导流管之间通过减震板相连接,所述相邻的二号燃气导流管之间通过减震板相连接。
[0016]所述空气输送座的进气端通过进气接管与空气总管相通。
[0017]所述空气输送座与燃气输送座为一体式结构。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9]1、本实用新型一种分组共腔式进气管装置中空气输送座的内部设置有隔板,该隔板将空气输送座分隔成结构一致的一号空腔、二号空腔,该设计将发动机汽缸盖上的进气道平均分成两组,且每组进气道共用一个腔体,分组设计使得相邻两做功气缸互不影响充气效率,共腔设计避免了使用多个进气歧管,不仅降低了空气的进气阻力,保证了进气的均匀性,而且简化了空气输送座的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保证了各气缸的充气效率,而且降低了空气的进气阻力。
[0020]2、本实用新型一种分组共腔式进气管装置中空气输送座的顶部设置有燃气输送座,且燃气输送座上开设的一号喷嘴安装孔、二号喷嘴安装孔内固定有燃气喷嘴,该设计使得进气管装置集成了空气进气系统与燃气进气系统,不仅节省了布置空间、节约了成本,而且有效缩短了燃气导流管的长度,避免了燃气切断后大量残余燃料进入气缸影响空燃比,进而导致发动机动力输出不稳。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节省了布置空间、节约了成本,而且避免了发动机动力输出不稳。
[0021]3、本实用新型一种分组共腔式进气管装置中相邻的一号燃气导流管之间通过减震板相连接,相邻的二号燃气导流管之间通过减震板相连接,该设计有效缓解了进气过程中因气流喘动而造成的燃气导流管震动。因此,本实用新型减缓了燃气导流管的震动。【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空气输送座、燃气输送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0025]图4为图1中燃气输送座的纵向剖视图。
[00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0027]图中:空气输送座1、隔板11、一号空腔12、二号空腔13、燃气输送座2、中空内腔21、一号喷嘴安装孔22、二号喷嘴安装孔23、燃料通道24、燃气导流管3、一号燃气导流管31、二号燃气导流管32、燃气喷嘴4、一号燃气喷嘴41、二号燃气喷嘴42、发动机气缸盖5、进气道51、压板6、进气接管7、减震板8。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9]参见图1 -图5,一种分组共腔式进气管装置,包括空气输送座1、燃气导流管3,所述空气输送座I的进气端与空气总管相通,空气输送座I的出气端与发动机气缸盖5上的进气道51相通,所述燃气导流管3的进气端与燃气总管相通,燃气导流管3的出气端穿经空气输送座I后延伸至对应的进气道51内;
[0030]所述空气输送座I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1,该隔板11将空气输送座I分隔成结构一致的一号空腔12、二号空腔1·3,所述燃气导流管3包括数量一致的一号燃气导流管31、二号燃气导流管32,所述一号燃气导流管31、二号燃气导流管32的进气端均与燃气总管相通,所述一号燃气导流管31的出气端穿经一号空腔12后延伸至对应的进气道51内,所述二号燃气导流管32的出气端穿经二号空腔13后延伸至对应的进气道51内。
[0031]所述一号燃气导流管31、二号燃气导流管32的数量均为N根,所述N为整数,且2≤N≤6。
[0032]所述N为3。
[0033]所述进气管装置还包括燃气输送座2、燃气喷嘴4,所述燃气输送座2设置在空气输送座I的顶部,且燃气输送座2的内部开设有与燃气总管相通的中空内腔21,所述中空内腔21底部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多个结构一致的一号喷嘴安装孔22、二号喷嘴安装孔23,所述燃气喷嘴4包括一号燃气喷嘴41、二号燃气喷嘴42,所述一号燃气喷嘴41、二号燃气喷嘴42对应安装在一号喷嘴安装孔22、二号喷嘴安装孔23内,且一号燃气喷嘴41、二号燃气喷嘴的进气端均与中空内腔21相通,一号燃气喷嘴41的出气端通过对应开设的燃料通道24与一号燃气导流管31的进气端相通,二号燃气喷嘴42的出气端通过对应开设的燃料通道24与二号燃气导流管32的进气端相通。
[0034]所述一号燃气喷嘴41、二号燃气喷嘴42均通过压板6固定在一号喷嘴安装孔22、二号喷嘴安装孔23内。
[0035]所述一号燃气喷嘴41、二号燃气喷嘴42均为电磁阀。
[0036]所述相邻的一号燃气导流管31之间通过减震板8相连接,所述相邻的二号燃气导流管32之间通过减震板8相连接。
[0037]所述空气输送座I的进气端通过进气接管7与空气总管相通。[0038]所述空气输送座I与燃气输送座2为一体式结构。
[0039]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0040]本实用新型集成了空气进气系统与燃气供给系统两项功能,在预混式单燃料发动机、有预混式供给的双燃料发动机上均可应用。
[0041]空气输送座1:本实用新型中空气输送座I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1,该隔板11将空气输送座I分隔成结构一致的一号空腔12、二号空腔13,该设计使发动机缸盖5上的进气道51形成数量一致的两组,且每组进气道51共用一个空腔,来自空气总管的空气自空气输送座I的进气端分成两路分别进入一号腔体12、二号腔体13内,然后经由一号腔体12、二号腔体13分别进入进气道51内,分组式设计降低了相邻两做功气缸之间的气流干扰,保证了各气缸的充气效率,共腔式设计由于无需使用多个进气歧管,降低了空气的进气阻力,保证了进气的均匀性,同时也简化了进气管装置的结构以及制作工艺。
[0042]燃气输送座2:由于燃气输送座2的中空内腔21直接与燃气总管相通,中空内腔21内会充满一定压力、温度的燃气,且中空内腔21与燃气喷嘴4、燃料通道24、燃气导流管3构成一个完整的燃气通道,工作时,由安装在中空内腔21底部的燃气喷嘴4将燃气喷射到发动机燃烧室进气口附近,使得燃气在进气冲程时连同空气进入气缸内,喷射时刻与喷射脉宽由整机电脑模块通过控制燃气喷嘴4来实现。
[0043]集成设计:本实用新型在空气输送座I的顶部设置有燃气输送座2,且燃气输送座2内开设有固定燃气控制装置一燃气喷嘴4的一号喷嘴安装孔22、二号喷嘴安装孔23,该设计使得进气管装置集成了空气进气系统与燃气进气系统,有效减少了布置空间,且有利于轻量化设计;同时,该集成化设计也缩短了燃气导流管3的长度,不仅有效节约了成本,而且减少了燃气切断后燃气导流管3中的残余燃气量,保证了空燃比,避免了发动机动力输出不稳。
[0044]实施例1:
[0045]参见图1 -图5,一种分组共腔式进气管装置,包括空气输送座1、燃气输送座2、燃气导流管3、燃气喷嘴4,所述空气输送座I与燃气输送座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空气输送座I的进气端通过进气接管7与空气总管相通,空气输送座I的出气端与发动机气缸盖5上的进气道51相通,且空气输送座I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1,该隔板11将空气输送座I分隔成结构一致的一号空腔12、二号空腔13,所述燃气输送座2设置在空气输送座I的顶部,且燃气输送座2的内部开设有与燃气总管相通的中空内腔21,所述中空内腔21底部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多个结构一致的一号喷嘴安装孔22、二号喷嘴安装孔23,所述燃气导流管3包括数量一致的一号燃气导流管31、二号燃气导流管32,所述燃气喷嘴4包括一号燃气喷嘴41、二号燃气喷嘴42,所述一号燃气喷嘴41、二号燃气喷嘴42均为电磁阀,且一号燃气喷嘴41、二号燃气喷嘴42均通过压板6对应安装在一号喷嘴安装孔22、二号喷嘴安装孔23内,一号燃气喷嘴41、二号燃气喷嘴的进气端均与中空内腔21相通,一号燃气喷嘴41的出气端通过对应开设的燃料通道24与一号燃气导流管31的进气端相通,二号燃气喷嘴42的出气端通过对应开设的燃料通道24与二号燃气导流管32的进气端相通,所述一号燃气导流管31的出气端穿经一号空腔12后延伸至对应的进气道51内,所述二号燃气导流管32的出气端穿经二号空腔13后延伸至对应的进气道51内,且一号燃气导流管31、二号燃气导流管32的数量均为N根,所述N为整数,且2 < N < 6,所述相邻的一号燃气导流管31之间通过减震板8相连接,所述相邻的二号燃气导流管32之间通过减震板8相连接。
【权利要求】
1.一种分组共腔式进气管装置,包括空气输送座(I )、燃气导流管(3),所述空气输送座(I)的进气端与空气总管相通,空气输送座(I)的出气端与发动机气缸盖(5)上的进气道(51)相通,所述燃气导流管(3)的进气端与燃气总管相通,燃气导流管(3)的出气端穿经空气输送座(I)后延伸至对应的进气道(51)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输送座(I)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1 ),该隔板(11)将空气输送座(I)分隔成结构一致的一号空腔(12)、二号空腔(13),所述燃气导流管(3)包括数量一致的一号燃气导流管(31)、二号燃气导流管(32),所述一号燃气导流管(31)、二号燃气导流管(32)的进气端均与燃气总管相通,所述一号燃气导流管(31)的出气端穿经一号空腔(12)后延伸至对应的进气道(51)内,所述二号燃气导流管(32)的出气端穿经二号空腔(13)后延伸至对应的进气道(5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组共腔式进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燃气导流管(31)、二号燃气导流管(32)的数量均为N根,所述N为整数,且2 SNS 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组共腔式进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为3。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分组共腔式进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装置还包括燃气输送座(2)、燃气喷嘴(4),所述燃气输送座(2)设置在空气输送座(I)的顶部,且燃气输送座(2)的内部开设有与燃气总管相通的中空内腔(21),所述中空内腔(21)底部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多个结构一致的一号喷嘴安装孔(22)、二号喷嘴安装孔(23),所述燃气喷嘴(4)包括一号燃气喷嘴(41)、二号燃气喷嘴(42),所述一号燃气喷嘴(41)、二号燃气喷嘴(42)对应安装在一号喷嘴安装孔(22)、二号喷嘴安装孔(23)内,且一号燃气喷嘴(41)、二号燃气喷嘴的进气端均与中空内腔(21)相通,一号燃气喷嘴(41)的出气端通过对应开设的燃料通道(24)与一号燃气导流管(31)的进气端相通,二号燃气喷嘴(42)的出气端通过对应开设的燃料通道(24)与二号燃气导流管(32)的进气端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组共腔式进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燃气喷嘴(41)、二号燃气喷嘴(42)均通过压板(6)固定在一号喷嘴安装孔(22)、二号喷嘴安装孔(23)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组共腔式进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燃气喷嘴(41)、二号燃气喷嘴(42)均为电磁阀。
7.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分组共腔式进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一号燃气导流管(31)之间通过减震板(8)相连接,所述相邻的二号燃气导流管(32)之间通过减震板(8)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分组共腔式进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输送座(I)的进气端通过进气接管(7)与空气总管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分组共腔式进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输送座(I)与燃气输送座(2)为一体式结构。
【文档编号】F02M35/104GK203640884SQ201320772458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日
【发明者】安涛, 程伟 申请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