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燃烧室系统及使用该气道燃烧室系统的发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50934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气道燃烧室系统及使用该气道燃烧室系统的发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道燃烧室系统,包括:燃烧室、分别与燃烧室相连通的进气道和排气道、设置在燃烧室与进气道之间的进气门气门座圈、以及设置在燃烧室与排气道之间的排气门气门座圈,所述燃烧室与进气门气门座圈邻接处设置一用于阻挡由进气道进入燃烧室的一部分气体的阻流件,阻流件远离燃烧室的中心。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使用该气道燃烧室系统的发动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气道燃烧室系统及使用该气道燃烧室系统的发动机,能够提高发动机进气道进气时的进气滚流,加速气缸内气体的燃烧速率,提升发动机的整体性能。
【专利说明】气道燃烧室系统及使用该气道燃烧室系统的发动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道燃烧室系统及使用该气道燃烧室系统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0002]发动机的气道和燃烧室是影响发动机进气量和缸内燃烧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发动机各气缸的进气量是保证实现发动机最高功率的前提,也就是说,气缸的进气滚流比会直接影响发动机各气缸缸内的燃烧性能。例如:较低水平的滚流比,会使气缸盖内气体燃烧速率降低,影响发动机的整体性能。
[0003]因此,设计合理的发动机的气道和燃烧室,能够降低发动机的油耗,提高发动机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气道燃烧室系统及使用该气道燃烧室系统的发动机,能够提高发动机进气道进气时的进气滚流,加速气缸内气体的燃烧速率,提升发动机的整体性能。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道燃烧室,包括:燃烧室、分别与燃烧室相连通的进气道和排气道,设置在燃烧室与进气道之间的进气门气门座圈,以及设置在燃烧室与排气道之间的排气门气门座圈,其中,燃烧室与进气门气门座圈邻接处设置有一用以阻挡由进气道进入燃烧室的一部分气体的阻流件,阻流件远离燃烧室的中心。
[0006]其中,阻流件向燃烧室的中心方向突出,阻流件突出的高度不超过进气门气门座圈与燃烧室的交界线的延长线。
[0007]其中,阻流件为凸起结构,凸起结构自燃烧室的侧壁突出形成
[0008]其中,凸起结构的凸起高度为l_3mm。
[0009]其中,气道燃烧室系统还包括进气门,进气门具有进气门盘部,进气门盘部与进气门气门座圈匹配,进气门关闭时,阻流件与进气门盘部平齐。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发动机至少包括:汽缸盖、燃烧室和分别集成在汽缸盖上的进气道、排气道、设置在燃烧室与进气道之间的进气门气门座圈以及设置在燃烧室与排气道之间的排气门气门座圈,燃烧室与进气门气门座圈邻接处设置有一用于阻挡由进气道进入燃烧室的一部分气体的阻流件,阻流件远离燃烧室的中心。
[0011]其中,阻流件向燃烧室的中心方向突出,阻流件突出的高度不超过进气门气门座圈与燃烧室的交界线的延长线。
[0012]其中,阻流件为凸起结构,凸起结构自燃烧室的侧壁突出形成。
[0013]其中,凸起结构的凸起高度为l_3mm。[0014]其中,气道燃烧室系统还包括进气门,进气门具有进气门盘部,进气门盘部与进气门气门座圈匹配,进气门关闭时,阻流件与进气门盘部平齐。
[001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道燃烧室系统及使用该气道燃烧室系统的发动机,由于在进气门气门座圈与燃烧室邻接处的燃烧室中设置阻流件,当发动机在进气行程中,阻流件能够阻挡进气道远离燃烧室中心位置一侧的气体流动,使由进气道进入燃烧室中的气体均由进气道靠近燃烧室中心位置的一侧进入燃烧室,气体将在燃烧室内形成较大的滚流,随着气体滚流程度的不断提高,燃烧室内的燃烧效率将进一步的提升,发动机的整体性能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动机内部零部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道燃烧室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结合参见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动机的实施例一。
[0021]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发动机内部零部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发动机至少包括:汽缸盖1、燃烧室2和分别集成在汽缸盖I上的进气道11、排气道12、进气门13、排气门14,设置在燃烧室2与进气道11之间的进气门气门座圈15以及设置在燃烧室2与排气道12之间的排气门气门座圈16,进气门13和排气门14可分别沿进气门气门座圈15和排气门气门座圈16移动控制开启或关闭进气道11和排气道12。
[0022]具体地,进气道11和排气道12是分别与燃烧室2相连通的腔室结构,发动机在运转的行程中,混合气体通过进气道11进入燃烧室2,而后通过排气道12排出燃烧室2。
[0023]进气门13和排气门14是用于控制发动机进排气的结构件,其分别为细长杆状,在进气门13和排气门14如图所示的底端分别连接有进气门盘部131、排气门盘部141。
[0024]进气门气门座圈15和排气门气门座圈16分别设置进气道11和排气道12与燃烧室2之间的位置上,进气门气门座圈15和排气门气门座圈16能够分别与进气门13和排气门14相配合,其用以承受进气门13和排气门14在运转过程中的高速冲击,能够起到密封气门的作用。
[0025]设置在进气门13尾端的进气门盘部131大致位于进气道11与燃烧室2相连通的连接处,其与进气门气门座圈15相匹配实现燃烧室2的进气;设置在排气门14尾端排气门盘部141大致位于排气道12与燃烧室2相连通的连接处,其与排气门气门座圈16相匹配实现燃烧室2的排气。具体实施时,该进气门盘部131和排气门盘部141的形状可分别设置成与进气门气门座圈15和排气门气门座圈16形状一致的形状,以能够密封进气道11和排气道12与燃烧室2相连通的连接处即可。本实施例中进气门盘部131设为锥状。
[0026]进一步的,燃烧室2与进气门气门座圈15邻接处在本实施例中设为靠近燃烧室2中心轴线区域的一侧A和远离燃烧室2中心轴线区域的一侧B,燃烧室2的中心位置为其中心轴线的位置,图示为T。本实施例采用如下结构来提升气体进入燃烧室2内所形成的滚流比。
[0027]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气道燃烧室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燃烧室2与进气门气门座圈15的邻接处设置一用以阻挡由进气道11进入燃烧室2的一部分气体的阻流件4,阻流件4的作用是:强行改变进入燃烧室2中混合气体的流经路径,使由进气道11进入燃烧室2中的气体均由进气道11靠近燃烧室中心位置的一侧B进入燃烧室2。
[0028]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阻流件4为一设置在远离燃烧室2中心位置T的凸起结构,阻流件4向燃烧室2的中心方向突出,其突出的高度不超过进气门气门座圈15与燃烧室2的交界线的延长线。
[0029]其作用是:当发动机在进气行程中,进气门13带动进气门盘部131沿其轴线X方向朝燃烧室2中心移动,当移动一定距离后,进气门盘部131的端缘便与进气门气门座圈15的内壁逐步分离,这样,进气道11中的混合气体(图示Y方向)便能够从进气门盘部131与进气门气门座圈15之间的空隙进如燃烧室中。由于在燃烧室2与进气门气门座圈15的邻接处设置阻流件4,阻流件4能够阻挡进气道11远离燃烧室2中心位置T 一侧(A侧)的气体流动,使由进气道11进入燃烧室2中的气体均由进气道11靠近燃烧室中心位置的一侧(B侧)进入燃烧室2的中心位置T,强行进入燃烧室2中心位置T的气体将在燃烧室2内形成滚流。而当进气门13关闭时,阻流件4与进气门盘部131保持平齐,使不影响进入燃烧室2中混合气体的流量。
[0030]优选的,阻流件4为自燃烧室2的侧壁突出形成,其凸起高度为l_3mm,其能够使进入燃烧室2内的气流形成较大的滚流比,使燃烧效率处在较高的水平。同时,阻流件4的凸起高度不能高于3_,这是由于进气门盘部131沿其轴线X方向朝燃烧室2中心移动一定的距离后也需要能够与阻流件4相分离,这样可以满足在进入燃烧室2内的气流形成较大滚流比的基础上,也能使进入燃烧室2中混合气体的流量能达到预定的要求。
[003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动机在进气行程中,进气门13推动进气门盘部131沿其轴线X方向朝燃烧室2中心移动,排气门14控制排气道12关闭,混合气体(图示Y方向)经过进气道11进入燃烧室2,由于燃烧室2与进气门气门座圈15的邻接处设置阻流件4,阻流件4阻挡进气道11远离燃烧室2中心位置T 一侧(A侧)的气体流动,使由进气道11进入燃烧室2中的气体均由靠近燃烧室2中心位置的一侧(B侧)进入燃烧室2的中心位置T,强行进入燃烧室2中心位置T的气体将在燃烧室2内形成较大的滚流,随之气体滚流的提高,燃烧室2内燃烧速率将得到大幅提高,发动机的整机性能也随之提升。
[0032]经试验验证,本实用新型的气道燃烧室系统及使用该气道燃烧室系统的发动机,与传统使用进气歧管结构的气道燃烧室相比,气体在气缸内的滚流提升幅度为22%,而随之发动机燃烧速率增加,热效率增加幅度也在3%以上。
[003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道燃烧室系统及使用该气道燃烧室系统的发动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在进气门气门座圈与燃烧室邻接处的燃烧室中设置阻流件,当发动机在进气行程中,阻流件能够阻挡进气道远离燃烧室中心位置一侧的气体流动,使由进气道进入燃烧室中的气体均由进气道靠近燃烧室中心位置的一侧进入燃烧室,气体将在燃烧室内形成较大的滚流,随着气体滚流程度的不断提高,燃烧室内的燃烧效率将进一步的提升,发动机的整体性能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权利要求】
1.一种气道燃烧室系统,包括:燃烧室、分别与所述燃烧室相连通的进气道和排气道、设置在所述燃烧室与所述进气道之间的进气门气门座圈、以及设置在所述燃烧室与所述排气道之间的排气门气门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与所述进气门气门座圈邻接处设置有一用于阻挡由所述进气道进入所述燃烧室的一部分气体的阻流件,所述阻流件远离所述燃烧室的中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道燃烧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件向所述燃烧室的中心方向突出,所述阻流件突出的高度不超过所述进气门气门座圈与所述燃烧室的交界线的延长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道燃烧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件为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自所述燃烧室的侧壁突出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道燃烧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的凸起高度为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气道燃烧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道燃烧室系统还包括进气门,所述进气门具有进气门盘部,所述进气门盘部与所述进气门气门座圈匹配,所述进气门关闭时,所述阻流件与所述进气门盘部平齐。
6.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至少包括:汽缸盖、燃烧室和分别集成在所述汽缸盖上的进气道、排气道、设置在所述燃烧室与所述进气道之间的进气门气门座圈以及设置在所述燃烧室与所述排气道之间的排气门气门座圈,所述燃烧室与所述进气门气门座圈邻接处设置有一用于阻挡由所述进气道进入所述燃烧室的一部分气体的阻流件,所述阻流件远离所述燃烧室的中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件向所述燃烧室的中心方向突出,所述阻流件突出的高度不超过所述进气门气门座圈与所述燃烧室的交界线的延长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件为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自所述燃烧室的侧壁突出形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的凸起高度为1-3_。
10.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道燃烧室系统还包括进气门,所述进气门具有进气门盘部,所述进气门盘部与所述进气门气门座圈匹配,所述进气门关闭时,所述阻流件与所述进气门盘部平齐。
【文档编号】F02F1/42GK203669992SQ201320828820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7日
【发明者】陈良, 刘卓, 黄初华, 邵发科 申请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