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屏蔽结构和发动机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5295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热屏蔽结构和发动机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热屏蔽结构,包括发动机本体、燃料泵和发动机罩,该发动机本体在其侧部处具有排气歧管,该燃料泵设置在发动机本体的上方。发动机罩包括覆盖部和热屏蔽部。覆盖部从上方覆盖燃料泵和发动机本体。热屏蔽部从覆盖部向下突出。热屏蔽部将发动机本体上方的空间与排气歧管上方的空间彼此隔开。发动机罩具有位于发动机本体与覆盖部之间的空气引导通道,该空气引导通道从车辆的前侧朝向燃料泵延伸。
【专利说明】热屏蔽结构和发动机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屏蔽结构和一种发动机罩。

【背景技术】
[0002]在燃料泵设置在气缸盖罩上的车辆发动机中,已知存在一种热屏蔽结构,其中,在气缸盖罩上设置有热屏蔽板以围绕燃料泵,从而抑制燃料泵的温度由于从排气歧管排放的热量而升高(例如,参见日本特许申请公报N0.2009-085121 (JP 2009-0851121A))。


【发明内容】

[0003]然而,在热屏蔽结构中,燃料泵被热屏蔽板包围,因此,从车辆前侧流动到发动机室中的冷空气在车辆行驶时难以吹向燃料泵。因此,当实施燃料切断时,停滞在燃料泵内的高温燃料可能沸腾,从而可能不能确保发动机的可重启动性以及驾驶性能。
[000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屏蔽结构和一种发动机罩,该热屏蔽结构和发动机罩能够可靠地抑制燃料泵温度的升高。
[0005]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屏蔽结构。该热屏蔽结构包括:在其侧部处具有排气歧管的发动机本体;设置在发动机本体上方的燃料泵;以及发动机罩。发动机罩包括覆盖部和热屏蔽部。覆盖部从上方覆盖燃料泵和发动机本体。热屏蔽部从覆盖部向下突出,并且将发动机本体上方的空间与排气歧管上方的空间彼此隔开。发动机罩具有位于发动机本体与覆盖部之间的空气引导通道,该空气引导通道从车辆的前侧朝向燃料泵延伸。
[0006]在这种构型的情况下,热屏蔽结构包括位于构成发动机罩的覆盖部处的热屏蔽部,该热屏蔽部将发动机上方的空间与排气歧管上方的空间彼此隔开。因此,从排气歧管排放的热量难以传播至发动机本体上方的空间,因此可以抑制燃料泵温度的升高。
[0007]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以上方面的热屏蔽结构具有位于发动机本体与构成发动机罩的覆盖部之间的空气引导通道,该空气引导通道从车辆的前侧朝向燃料泵延伸。因此,使得从车辆前侧流动的冷空气吹向燃料泵,因此可以可靠地抑制燃料泵温度的升高。
[0008]在根据以上方面的热屏蔽结构中,空气引导通道可以从燃料泵的周围朝向车辆的后侧延伸。
[0009]在这种构型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以上方面的热屏蔽结构具有从燃料泵的周围朝向车辆的后侧延伸的空气引导通道。因此,使得从车辆前侧流动的冷空气吹向燃料泵并随后朝向车辆的后侧输送,因此,已从燃料泵获得热量的空气不会停滞在燃料泵的周围,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燃料泵温度的升高。
[0010]在根据以上方面的热屏蔽结构中,空气引导通道可以从燃料泵的周围朝向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
[0011]在这种构型的情况下,热屏蔽结构具有从燃料泵的周围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空气引导通道。因此,使得从车辆前侧流动的冷空气吹向燃料泵并随后沿车辆的宽度方向被输送,因此,已从燃料泵获得热量的空气不会停滞在燃料泵的周围,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燃料泵温度的升高。
[0012]在根据以上方面的热屏蔽结构中,发动机罩可以具有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的引导部,并且该引导部可以位于空气引导通道的内侧。
[0013]在这种构型的情况下,在热屏蔽结构中,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的引导部设置在发动机罩处以位于空气引导通道内。因此,调节了冷空气朝向燃料泵的流动,从而有效地冷却燃料泵,并且可以有效地抑制燃料泵温度的升高。
[0014]在根据以上方面的热屏蔽结构中,发动机罩在发动机罩的车辆前侧端部处可以具有突出部,并且该突出部可以构造成将在车辆行驶时从车辆的前侧朝向车辆的后侧流动的空气引导至空气引导通道。
[0015]在这种构型的情况下,在根据本发明的热屏蔽结构中,在发动机罩的车辆前侧端部处设置有突出部,突出部将在行驶期间从车辆的前侧朝向车辆的后侧流动的冷空气引导至空气引导通道。因此,空气被收集至空气引导通道,从而有效地冷却燃料泵,并且可以有效地抑制燃料泵温度的升高。
[0016]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覆盖发动机本体和燃料泵的发动机罩,该发动机本体在发动机本体的侧部处具有排气歧管,并且燃料泵设置在发动机本体的上方。发动机罩包括:从上方覆盖燃料泵和发动机本体的覆盖部;以及热屏蔽部,该热屏蔽部从覆盖部向下突出并且将发动机本体上方的空间与排气歧管上方的空间彼此隔开。由燃料泵、发动机本体以及覆盖部限定出空气引导通道。空气引导通道从车辆的前侧朝向燃料泵延伸。
[0017]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抑制燃料泵温度的升高的热屏蔽结构和发动机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在附图中:
[0019]图1为应用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燃料泵的热屏蔽结构的发动机的示意性平面图;
[0020]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燃料泵的热屏蔽结构中的发动机罩的示意性平面图;
[0021]图3为示出了图2中示出的发动机罩上下颠倒的状态的示意性平面图;以及
[0022]图4为示出了图2中示出的发动机罩上下颠倒的状态的示意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文,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燃料泵的热屏蔽结构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在图1至图4中,Fr指示车辆前侧,Rr指示车辆后侧,Lh指示车辆左侧以及Rh指示车辆右侧。
[0024]应用有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燃料泵的热屏蔽结构的发动机包括如图1中所示的发动机本体I。发动机本体I包括气缸体、油底壳、气缸盖、气缸盖罩11等。
[0025]在发动机本体I的部件中,气缸体、油底壳和气缸盖均位于气缸盖罩11的下面,因此,气缸体、油底壳和气缸盖均未在图1中不出。多个气缸以直列的方式形成在发动机本体I内部。发动机本体I安装在车辆的发动机室中使得由气缸体支承的曲轴(未示出)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定向。
[0026]进气歧管12连接至发动机本体I的气缸盖的面向车辆右侧Rh的侧部。进气歧管12用于将空气经由空气滤清器(未示出)、节气门(未示出)等给送至发动机本体I内部的气缸,作为进气。
[0027]排气歧管13连接至发动机本体I的气缸盖的面向车辆左侧Lh的侧部。排气歧管13用于将空气燃料混合物燃烧之后所产生的燃烧气体从气缸输送至发动机本体I的外部,作为废气。废气经由废气排放控制装置(未示出)等被引导至消声器(未示出)。
[0028]此外,燃料泵2设置在发动机本体I的气缸盖罩11上。燃料泵2用于增加燃料的压力。通过燃料泵2而增加压力的燃料经由燃料输送管21、喷射器(未示出)等被供应至发动机本体I内部的气缸。
[0029]燃料泵2位于气缸盖罩11上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车辆右侧Rh上,并且位于气缸盖罩11上的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的车辆后侧Rr上。
[0030]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燃料泵的热屏蔽结构包括如图2中所示的发动机罩3。如图3和图4中所示,发动机罩3包括覆盖部31、热屏蔽部32和支承部33、34、35。
[0031]覆盖部31为具有上下方向上的厚度的薄板构件。覆盖部31面向气缸盖罩11的上部,并且覆盖部31形成为从上方整体地覆盖包括燃料泵2的气缸盖罩11。覆盖部31主要用于抑制发动机声音传送至外侧。
[0032]热屏蔽部32为具有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厚度的薄板构件。热屏蔽部32从上述覆盖部31的车辆左侧Lh边缘部向下突出,并且热屏蔽部32形成为将气缸盖罩11上方的空间与排气歧管13上方的空间彼此隔开。热屏蔽部32主要用于抑制从排气歧管13排放的热量传播至由发动机本体I的上侧和气缸盖罩11的上侧限定的空间。
[0033]支承部33、34、35从覆盖部31向下突出,并且支承部33、34、35形成为联接至气缸盖罩11。
[0034]支承部33位于覆盖部31的下侧上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车辆左侧Lh上,并且位于覆盖部31的下侧上的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的车辆前侧Fr上。
[0035]支承部34位于覆盖部31的下侧上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车辆右侧Rh上,并且位于覆盖部31的下侧上的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的车辆前侧Fr上。
[0036]支承部35位于覆盖部31的下侧上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车辆左侧Lh上,并且位于覆盖部31的下侧上的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的车辆后侧Rr上。
[0037]构成发动机罩3的覆盖部31、热屏蔽部32和支承部33、34、35由诸如聚酰胺之类的树脂材料一体地制成。
[0038]例如,覆盖部31的下侧、热屏蔽部32的面向车辆左侧Lh的侧部以及覆盖部31和热屏蔽部32的边界部上设置有由聚氨酯制成的泡沫层。聚氨酯泡沫层有助于改善发动机罩3的吸音、隔音、隔振和隔热。
[0039]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燃料泵的热屏蔽结构为:在燃料泵2和气缸盖罩11这两者与发动机罩3之间设置有空气引导通道4,空气引导通道4从车辆前侧Fr朝向车辆后侧Rr经由燃料泵2的周围延伸。空气引导通道4还从燃料泵2的周围朝向车辆右侧Rh延伸。
[0040]空气引导通道4通过改变在上述覆盖部31的部分处的、覆盖部31中的聚氨酯泡沫层的厚度而形成。也就是说,聚氨酯层的厚度较薄的部分主要用作空气引导通道4。
[0041]此外,在覆盖部31的下侧上形成有突出部36、37、引导部38和突出部39,作为厚部,此处聚氨酯泡沫层较厚。空气引导通道4中不包括厚部。
[0042]突出部36相对于覆盖部31的下侧上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靠近车辆左侧Lh边缘部定位,并且更靠近覆盖部31的下侧上的车辆前侧Fr端部定位。
[0043]突出部37相对于覆盖部31的下侧上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更靠近车辆右侧Rh边缘部定位,并且更靠近覆盖部31的下侧上的车辆前侧Fr端部定位。
[0044]突出部36、37用于在车辆行驶时收集从车辆前侧Fr朝向空气引导通道4流动的冷空气W并且将冷空气W引导到空气引导通道4中。
[0045]引导部38位于覆盖部31的下侧上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处,并且位于覆盖部31的下侧上的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处。引导部38以带状形状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
[0046]突出部39更靠近覆盖部31的下侧上的车辆右侧Rh边缘部定位,并且位于覆盖部31的下侧上的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处。
[0047]引导部38用于在车辆行驶时调节冷空气W在空气引导通道4内部从车辆前侧Fr朝向车辆后侧Rr的流动。
[0048]接下来,将对操作进行描述。
[0049]在应用有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燃料泵的热屏蔽结构的发动机中,在车辆行驶时,冷空气W从车辆前侧Fr流动到气缸盖罩11与发动机罩3之间的空气引导通道4中。此时,从车辆前侧Fr朝向车辆后侧Rr流动的冷空气W由突出部36、37收集,并且被引导到空气引导通道4中。
[0050]空气引导通道4内的从车辆前侧Fr朝向车辆后侧Rr流动的冷空气W的流动被引导部38调节,并且冷空气W被引导到燃料泵2的外表面。因此,通过由突出部36、37收集并由引导部38调节流动的冷空气W,来冷却燃料泵2,因此可以可靠地抑制燃料泵2温度的升尚O
[0051]吹向燃料泵2并使燃料泵2冷却的冷空气W被朝向车辆后侧Rr或车辆右侧Rh输送。也就是说,已从燃料泵2获得热量的空气不会停滞在燃料泵2的周围,并且有效地抑制了燃料泵2的温度升高。
[0052]以这种方式,在应用有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燃料泵的热屏蔽结构的发动机中,即使当在车辆行驶时实施燃料切断时,燃料泵2仍暴露于冷空气W中,因此停滞在燃料泵2内的燃料不会沸腾。
[0053]因此,应用有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燃料泵的热屏蔽结构的发动机能够确保发动机的可重启动性以及驾驶性能。
[0054]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燃料泵的热屏蔽结构中,将气缸盖罩11上方的空间与排气歧管13上方的空间彼此隔开的热屏蔽部32设置在发动机罩3的覆盖部31处,因此从排气歧管13排放的热量难以传播至气缸盖罩11上方的空间。
[0055]因此,应用有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燃料泵的热屏蔽结构的发动机能够在车辆停止时抑制燃料泵2的温度由于从排气歧管13排放的热量而升高。
[0056]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燃料泵的热屏蔽结构应用于纵向安装的发动机;替代性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燃料泵的热屏蔽结构还可以应用于横向安装的发动机。
[0057]如以上所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燃料泵的热屏蔽结构具有以下有利效果:可以可靠地抑制燃料泵温度的升高,并且因此,可以确保发动机的可重启动性以及驾驶性能,因此,该热屏蔽结构对于各种类型的发动机都是有用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热屏蔽结构,包括: 发动机本体,所述发动机本体具有位于所述发动机本体的侧部处的排气歧管; 燃料泵,所述燃料泵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本体的上方;以及 发动机罩,所述发动机罩包括覆盖部和热屏蔽部,所述覆盖部从上方覆盖所述燃料泵和所述发动机本体,所述热屏蔽部从所述覆盖部向下突出并且将所述发动机本体上方的空间与所述排气歧管上方的空间彼此隔开,所述发动机罩具有位于所述发动机本体与所述覆盖部之间的空气引导通道,并且所述空气引导通道从车辆的前侧朝向所述燃料泵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屏蔽结构,其中, 所述空气引导通道从所述燃料泵的周围朝向所述车辆的后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屏蔽结构,其中, 所述空气引导通道从所述燃料泵的周围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屏蔽结构,其中, 所述发动机罩具有沿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位于所述空气引导通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屏蔽结构,其中, 所述发动机罩具有位于所述发动机罩的车辆前侧端部处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构造成将空气引导至所述空气引导通道,所述空气在所述车辆行驶时从所述车辆的前侧朝向所述车辆的后侧流动。
6.—种发动机罩,所述发动机罩用于覆盖发动机本体和燃料泵,所述发动机本体在所述发动机本体的侧部处具有排气歧管,并且所述燃料泵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本体的上方,所述发动机罩包括: 覆盖部,所述覆盖部从上方覆盖所述燃料泵和所述发动机本体;以及 从所述覆盖部向下突出的热屏蔽部,所述热屏蔽部将所述发动机本体上方的空间与所述排气歧管上方的空间彼此隔开, 其中,由所述燃料泵、所述发动机本体和所述覆盖部限定出空气引导通道,并且 所述空气引导通道从车辆的前侧朝向所述燃料泵延伸。
【文档编号】F02B77/11GK104520149SQ201380041628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8日
【发明者】立花良二, 山成健司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