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中冷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56728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中冷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中冷器连接结构,包括中冷器,所述的冷却器进水口与中冷器连接,所述的冷却器出水口与中冷器另一端连接,所述的进气管与机体连接,所述的进气管进气口与中冷器连接。本发明设计简单,易于装配,降低成本,冷却效果好,管路短且要求低,进气量受发动机振动影响极小,性能稳定,可靠性好,使发动机更紧凑和美观。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中冷器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冷器,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中冷器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现在的机器设备中,增压中冷式柴油机的中冷器一般依附在水箱上,通过风扇的冷却作用对增压后的空气进行冷却,这种中冷器有以下缺点:
一、由于中冷器依附在水箱上,这就严重影响了风扇对冷却水的冷却效果,造成冷却水高温,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二,由于中冷器进气管和中冷器出气管要连接到依附在水箱的中冷器上,增压器和进气管离中冷器又比较远,这就造成中冷器进出气管长度太长,管子要求高且分布广,增加成本,给发动机紧凑和美观也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给装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三,由于中冷器进出水管太长,这就增加了发动机进气的能量损失,造成进气不足,同事也易受到发动机振动的影响,影响发动机的性能。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中冷器连接结构,它克服了柴油机生产中的设计、加工及装配的问题,能够进一步保证冷却效果,提高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中冷器连接结构,包括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器进水口与中冷器连接,所述的冷却器出水口与中冷器另一端连接,所述的进气管与机体连接,所述的进气管进气口与中冷器连接。
[0005]所述的冷却器进水口通过过滤装置与冷却器连接。
[0006]所述的过滤装置内设置有过滤滤芯,所述的过滤滤芯为可拆卸。
[0007]所述的进气管进气口通过油水分离器与中冷器连接。
[0008]所述的油水分离器内设置有油水分离滤芯,所述的油水分离滤芯为可拆卸。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设计简单,易于装配,降低成本,冷却效果好,管路短且要求低,进气量受发动机振动影响极小,性能稳定,可靠性好,使发动机更紧凑和美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进气管,2.中冷器,3.中冷器芯,4.进气管进气口,5.冷却器出水口,6.冷却器进水口,7.过滤装置,8.油水分离器,9油水分离滤芯,10.过滤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中冷器2 —端冷却器进水口 6连接,另一端与冷却器出水口 5连接,当压缩空气通过进气管进气口 4后,先经过油水分离器8进行油水分后进入到了中冷器2内,后经过中冷器芯3到进达气管进气口 4,在这过程中冷却器进水口 6的冷却水经过过滤装置7进入中冷器内,经过中冷器芯3后对中冷器芯内的压缩气体进行冷却,然后由冷却器出水口 5排出,这样循环实现了冷却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中冷器连接结构,包括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器进水口与中冷器连接,所述的冷却器出水口与中冷器另一端连接,所述的进气管与机体连接,所述的进气管进气口与中冷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冷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器进水口通过过滤装置与冷却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冷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装置内设置有过滤滤芯,所述的过滤滤芯为可拆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冷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进气口通过油水分离器与中冷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冷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水分离器内设置有油水分离滤芯,所述的油水分离滤芯为可拆卸。
【文档编号】F02B29/04GK104373196SQ201410376073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日
【发明者】高超, 姜存峰 申请人:安徽天利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