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漏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2226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排漏接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漏接头,包括低压余液通道、高压余液通道和排液通道,排液通道一端敞口,一端封闭纵向设置于排漏接头的底部,低压余液通道开设于排漏接头的第一侧壁上,并与排液通道相连通;高压余液通道开设于排漏接头的第二侧壁上,并与排液通道相连通;低压余液通道的内端口与高压余液通道的内端口相偏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漏管接头采用高压力余液与低压力余液不对称设计,使得喷射出的高压力余液不会直接进入低压力余液管道内,降低了余液泄露导致的发动机损坏率。
【专利说明】排漏接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涡轴发动机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排漏接头。

【背景技术】
[0002]在工作过程中航空涡轴发动机多个部位会产生余液,余液通过漏排放排漏接头排出直升机体外。可以起到避免发动机内部泄露的余液污染直升机元件或因余液在某部位积聚引起火灾。
[0003]目前涡轴发动机的漏排放排漏接头通过管接头与直升机排漏管连接,该管接头多为三通管接头或者排漏盒。三通管接头或者排漏盒的各余液排放通道对称地处于同一高度,不同压力余液排放通道内径基本相同。航空涡轴发动机不同部位排出的余液压力不同,部分压力高的余液通过三通管接头或者排漏盒时,会流向压力低的余液管接头部位,导致该部位的零部件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漏接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排漏管接头不能防止高压力余液进入低压力余液管道内,造成的发动机零部件损坏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漏接头,包括:低压余液通道、高压余液通道和排液通道,排液通道纵向设置于排漏接头内,排液通道一端为敞口,一端封闭于排漏接头的底部,低压余液通道开设于排漏接头的第一侧壁上,并与排液通道相连通;高压余液通道开设于排漏接头的第二侧壁上,并与排液通道相连通;低压余液通道的内端口与高压余液通道的内端口相偏离。
[0006]进一步地,高压余液通道的内端口下底面高于低压余液通道内端口的上顶面。
[0007]进一步地,排液通道内径>高压余液通道的内径且所述排液通道(3)的内径>低压余液通道的内径。
[0008]进一步地,高压余液通道的内径>低压余液通道的内径。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轴,安装轴设置于排漏接头的顶端,安装轴将排漏接头固定于漏排放系统内。
[0010]进一步地,排液通道的敞口端与排漏管连通。
[0011]进一步地,高压余液通道的外端与漏排放系统的高压余液输送管相连通;低压余液通道的外端与漏排放系统的低压余液输送管相连通。
[0012]进一步地,排液通道为直管。
[0013]进一步地,排液通道的封闭端靠近排漏接头的顶部。
[00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漏管接头采用高压力余液与低压力余液不对称设计,使得喷射出的高压力余液不会直接进入低压力余液管道内,降低了余液泄露导致的发动机损坏率。
[0016]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9]图例说明:
[0020]1、低压余液通道;2、高压余液通道;3、排液通道;10、安装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2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漏接头,该排漏接头包括低压余液通道1、高压余液通道2和排液通道3。该排漏接头为三通管结构。排漏接头底面设置通道形成排液通道3。排液通道3的一端封闭,封闭端位于排漏接头的内部,靠近排漏接头的顶部。排液通道3的内径最大。排液通道3的敞口外端口与排漏管连通。高压余液是指余液内部压力相对低压余液内部压力高的余液。本文中的高压和低压只是二者相较的区分说明。该排漏接头能用于航空涡轴发动机上。
[0023]排漏接头的顶端设置安装轴10。安装轴10能将排漏接头固定于漏排放系统内。排漏接头的第一侧内部设有低压余液通道I。低压余液通道I横向贯通排液通道3的侧壁。低压余液通道I与排液通道3相连通。低压余液通道I的外端与漏排放系统的低压余液输送管相连通。
[0024]排漏接头的第二相对侧壁内横向设置高压余液通道2。高压余液通道2贯通排液通道3的第二侧壁并与排液通道3连通。高压余液通道2的外端与漏排放系统的高压余液输送管相连通。高压余液通道2的内径大于低压余液通道I的内径。
[0025]低压余液通道I的中心轴不与高压余液通道2的中心轴重叠,使得低压余液通道I的内端口与高压余液通道2的内端口彼此偏离。优选高压余液通道2的内端口下底面高于低压余液通道I内端口的上顶面。
[0026]由于低压余液通道I的内端口与高压余液通道2的内端口不在同一高度,高压力余液从高压余液通道2喷射到排液通道3的内壁面后转向90°后从排液通道3射出。此时排液通道3内形成高压,使得低压余液通道I内的低压力余液产生引射作用,更利于低压力余液排出。从而避免低压余液排出缓慢甚至不排出的情况出现。
[0027]排液通道3内径>高压余液通道2的内径>低压余液通道I的内径。采用该内径结构,高压余液从高压余液通道2喷射进入排液通道3后,当高压余液流经低压余液通道I内端口时,由于低压余液通道I内径最小,偶然进入低压余液通道I后余液流阻增大,使得进入低压余液通道I的高压余液无法形成导流,避免余液倒灌的发生。
[0028]由于该排漏管接头中高压余液通道2与低压余液通道I的中心轴相偏移,同时二者的内端口错开设置,使得高压力余液射出后形成引射作用,利于低压力余液排出。通过将管径设计为排液通道3内径>高压余液通道2的内径>低压余液通道I的内径,增加低压余液通道I内的流阻,避免高压余液串入低压余液通道I内。本设计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排液效果优。本结构已使用在航空涡轴发动机上,通过设计定型试验,随发动机整机批产,余液排放安全可靠。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排漏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压余液通道(I)、高压余液通道(2)和排液通道(3),所述排液通道(3)纵向设置于所述排漏接头内,所述排液通道(3) —端为敞口,一端封闭于所述排漏接头的底部,所述低压余液通道(I)开设于所述排漏接头的第一侧壁上,并与所述排液通道(3)相连通; 所述高压余液通道(2)开设于所述排漏接头的第二侧壁上,并与所述排液通道(3)相连通; 所述低压余液通道(I)的内端口与所述高压余液通道(2)的内端口相偏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漏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余液通道(2)的内端口下底面高于所述低压余液通道(I)内端口的上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漏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通道(3)的内径>所述高压余液通道(2)的内径且所述排液通道(3)的内径>所述低压余液通道(I)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漏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余液通道(2)的内径>所述低压余液通道(I)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漏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轴(10),所述安装轴(10)设置于所述排漏接头的顶端,所述安装轴(10)将所述排漏接头固定于漏排放系统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漏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通道(3)的敞口端与排漏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漏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余液通道(2)的外端与漏排放系统的高压余液输送管相连通;所述低压余液通道(I)的外端与漏排放系统的低压余液输送管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漏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通道(3)为直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漏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通道(3)的封闭端靠近所述排漏接头的顶部。
【文档编号】F02C7/00GK203856581SQ201420268545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3日
【发明者】张再德, 任强, 向有志 申请人: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