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底壳、发动机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4064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油底壳、发动机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底壳、发动机以及车辆,其中,所述油底壳(40)包括设置在其内壁上的油道(46),所述油道(46)的两端分别为进油1口(41)和出油口(43),在所述油道上设置有用于过滤从油底壳内腔吸入的机油的滤网(30),所述进油口与所述油底壳的底部连通,所述出油口用于与机油泵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底壳不仅具有容纳机油的作用,还具有集滤器的功能。这样,极大的节省了发动机下部空间,使布置更加紧凑,而且由于减少了集滤器的主体结构,进而降低了成本。
【专利说明】油底壳、发动机及车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油底壳、发动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0002]在车辆的发动机中,集滤器和油底壳是完全分开的两个部件,所述集滤器主要布置在油底壳的内部。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的集滤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集滤器包括进油口、油管20、用于连接机油泵的法兰盘10以及用于机油粗过滤并设置在进油口处的滤网30。所述油底壳中的机油通过所述进油口吸入到所述油管20中,最后吸入到机油泵中。
[0003]常用的油底壳内腔一般是空的,只有少量的加强筋。油底壳内腔的功能比较单一,基本上只有容纳机油一个功能。而且,由于集滤器和油底壳是完全分开的两个部件,因此要求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各个零部件之间有足够的间隙。当发动机外部整车边界、发动机内部运动件边界限制了润滑系统空间的时候,从上往下分别布置挡油板、集滤器、油底壳等零件没有足够的空间,甚至无法布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集滤器的油底壳,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可能由于发动机外部整车边界、发动机内部运动件边界限制润滑系统空间而导致的挡油板、集滤器、油底壳等零件没有足够的空间甚至无法布置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底壳,所述油底壳包括设置在其内壁上的油道,所述油道的两端分别为进油口和出油口,在所述油道上设置有用于过滤从油底壳内腔吸入的机油的滤网,所述进油口与所述油底壳的底部连通,所述出油口用于与机油泵连通。
[0006]优选地,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进油口处。
[0007]优选地,所述油底壳包括盛油部分以及从所述盛油部分水平延伸的平台,所述油道包括彼此呈角度地连通的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所述出油口设置在所述平台上,所述进油口设置在所述盛油部分的底部,所述第一油道的末端形成所述进油口,所述第二油道的末端形成所述出油口。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通过两次模具抽芯的方式制成,所述油底壳还包括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所述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分别位于第一油道的出芯口处和第二油道的出芯口处,所述第一油道的出芯口位于所述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的交汇处,所述第二油道的出芯口位于所述出油口处。
[0009]优选地,所述油底壳为压铸铝油底壳。
[00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所述油底壳。
[00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所述发动机。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底壳不仅具有容纳机油的作用,还具有集滤器的功能(机油过滤功能以及将油底壳底部的机油吸入机油泵中的吸油功能),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是将集滤器集成到油底壳的内壁上,在机油泵产生的真空度作用下,储存在油底壳内腔中的机油通过所述油道进入机油泵吸油口,实现传统油底壳和集滤器的功能。这样,极大的节省了发动机下部空间,使布置更加紧凑,而且由于减少了集滤器的主体结构,进而降低了成本。
[0013]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是现有技术中集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底壳的俯视图。
[0017]图3是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底壳沿A-A线的剖视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底壳与机油泵连接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0:法兰盘; 20:油管;30:滤网;
[0021]40:油底壳; 41:进油口;43:出油口;
[0022]44:第二密封塞;45:第一密封塞; 46:油道;
[0023]461:第一油道;462:第二油道;50:机油泵;
[0024]51:机油泵进油口 ;60:第二油道的出芯口 ;70:第一油道的出芯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6]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00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底壳,所述油底壳40包括设置在其内壁上的油道46,所述油道46的两端分别为进油口 41和出油口 43,在所述油道46上设置有用于过滤从油底壳内腔吸入的机油的滤网30,所述进油口 41与所述油底壳40的底部连通,所述出油口 43用于与机油泵50连通,具体的说,所述出油口 43是与机油泵进油口 51连通,如图4所示,是所述油底壳40与机油泵50连接的示意图。优选地,所述滤网30设置在所述进油口 41处,所述滤网30可以通过螺栓与所述油底壳固定。优选地,所述油底壳40为压铸铝油底壳。
[00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底壳40不仅具有容纳机油的作用,还具有集滤器的功能(机油过滤功能以及将油底壳底部的机油吸入机油泵中的吸油功能),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是将集滤器集成到油底壳40的内壁上,在机油泵产生的真空度作用下,储存在油底壳内腔中的机油通过所述油道46进入机油泵吸油口,实现传统油底壳和集滤器的功能。这样,不仅使得发动机润滑系统下部的布置更紧凑,而且由于减少了集滤器的主体结构,进而降低了成本。
[0029]其中,所述油底壳包括盛油部分以及从所述盛油部分水平延伸的平台,为了适应所述油底壳的这种结构,所述油道46包括彼此呈角度地连通的第一油道461和第二油道462,所述出油口 43设置在所述平台上,所述进油口 41设置在所述盛油部分的底部,所述第一油道461的末端形成所述进油口 41,所述第二油道462的末端形成所述出油口 43。
[0030]优选地,所述第一油道461和第二油道462通过两次模具抽芯的方式制成,所述油底壳40还包括第一密封塞45和第二密封塞44。这是因为,油道每折弯一次,就需要增加一个抽芯,在抽芯的出芯口处需要用密封塞。在本实用新型中,用第一密封塞45密封第一次抽芯的出芯口,用第二密封塞44密封第二次抽芯的出芯口,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密封塞45和第二密封塞44分别位于第一油道的出芯口 70处和第二油道的出芯口 60处,所述第一油道的出芯口 70位于所述第一油道461和第二油道462的交汇处,所述第二油道的出芯口 60位于所述出油口 43处。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塞45和第二密封塞44均为碗型塞。本实用新型通过模具抽芯的方式来实现所述第一油道461和第二油道46,且用所述第一密封塞45和第二密封塞44分别密封第一油道的出芯口 70和第二油道的出芯口 60,使抽芯的角度和位置可以很灵活。
[00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所述油底壳。
[00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所述发动机。
[00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底壳40实际上是将集滤器集成到该油底壳40的内壁上,解决了由于发动机外部整车边界、发动机内部运动件边界限制润滑系统空间而导致的挡油板、集滤器、油底壳等零件没有足够的空间甚至无法布置的问题,极大的节省了发动机下部空间,使布置更加紧凑,实现了油底壳40成本的降低。本实用新型通过模具抽芯的方式来实现所述第一油道461和第二油道46,且用所述第一密封塞45和第二密封塞44分别密封第一油道的出芯口 70和第二油道的出芯口 60,使抽芯的角度和位置可以很灵活。
[0034]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5]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
[0036]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40)包括设置在其内壁上的油道(46),所述油道(46)的两端分别为进油口(41)和出油口(43),在所述油道(46)上设置有用于过滤从油底壳内腔吸入的机油的滤网(30),所述进油口(41)与所述油底壳(40)的底部连通,所述出油口(43)用于与机油泵(5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30)设置在所述进油口(41)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包括盛油部分以及从所述盛油部分水平延伸的平台,所述油道(46)包括彼此呈角度地连通的第一油道(461)和第二油道(462),所述出油口(43)设置在所述平台上,所述进油口(41)设置在所述盛油部分的底部,所述第一油道(461)的末端形成所述进油口(41),所述第二油道(462)的末端形成所述出油口 (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道(461)和第二油道(462)通过两次模具抽芯的方式制成,所述油底壳(40)还包括第一密封塞(45)和第二密封塞(44),所述第一密封塞(45)和第二密封塞(44)分别位于第一油道的出芯口(70)处和第二油道的出芯口(60)处,所述第一油道的出芯口(70)位于所述第一油道(461)和第二油道(462)的交汇处,所述第二油道的出芯口(60)位于所述出油口(43)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40)为压铸铝油底壳。
6.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包括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油底壳。
7.—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
【文档编号】F01M11/00GK204024758SQ201420419796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8日
【发明者】穆莹, 刘建国, 蔡继春, 高强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