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油发动机排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0970发布日期:2019-03-22 22:07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油发动机排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一般涉及重油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油发动机排气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增强重油发动机燃料雾化效果,提高燃烧效率,现在普遍采用排气加热燃油的方式。但这种方式会导致发动机在高转速情况下缸头温度过热的问题,而且废气不能很好的排出,因此高转速区间的扭矩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可以合理排气的重油发动机排气系统。

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重油发动机排气系统,包括安装在发动机底部的气室总成;所述气室总成包括预热气室和位于越热气室两侧的直通气室;所述直通气室分别与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直通气室的底部分别连接有直通排气管;所述预热气室的底面中部连接有总排气管;所述直通气室内安装有调节阀;当发动机的转速低于设定速度时,发动机控制系统控制调节阀朝预热气室的方向打开,排气经过预热气室和总排气管排出;当发动机的转速高于设定速度时,发动机控制系统控制调节阀朝直通排气管的方向打开,使排气直接通过直通排气管排出。

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直通排气管和预热气室的交接口处均设置有环形密封板;直通排气管和预热气室的环形密封板交接处铰接有可与环形密封板贴合的铁质换气板块;所述环形密封板面向所述换气板块的一面嵌入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由发动机控制系统控制连接。

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预热气室内壁交叉伸出有插片使得所述预热气室内形成s型的预热通道。

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预热气室内设有燃油保温腔;所述保温腔串联在油箱和油泵之间的出油管路上。

本技术通过在发动机的排气口设置可以调节的排气气室,发动机起动及低转速时,阀门控制排气经路经由预热气室后排出,保证了排气的回压,提高了低转速时的扭矩。在发动机高转速时,阀门控制排气经路径直通气室排到外部环境,保证排气的顺畅,提高了高转速时的扭矩,解决了排气再加热缸头温度过热的问题。在寒冷环境中,阀门控制尾气回流加热,能避免发动机过度冷却,使发动机处于正常的工作温度下;保护了发动机。

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重油发动机油路中串联保温腔,保温腔设置在预热气室内,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燃油在循环中被加热保温实现温控,优化了重油在发动机电喷嘴的雾化效果,使发动机燃油系统在温度较低的环境工况下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技术一种重油发动机排气系统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使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中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中另一种重油发动机排气系统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0、预热气室;

20、直通气室;

30、发动机;

40、直通排气管;

50、总排气管;

60、调节阀;

61、环形密封板;

62、铁质换气板块;

70、保温腔;

80、油箱;

90、油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请参考图1为本技术一种重油发动机排气系统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使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重油发动机排气系统包括安装在发动机底部的气室总成;所述气室总成包括预热气室10和位于越热气室10两侧的直通气室20;所述直通气室20分别与发动机30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直通气室20的底部分别连接有直通排气管40;所述预热气室10的底面中部连接有总排气管50;所述直通气室20内安装有调节阀60;当发动机30的转速低于设定速度时,发动机控制系统控制调节阀60朝预热气室10的方向打开,排气经过预热气室10和总排气管50排出;当发动机30的转速高于设定速度时,发动机控制系统控制调节阀60门朝直通排气管40的方向打开,使排气直接通过直通排气管40排出。

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排气系统直接焊接在发动机30的缸体上;本系统中的预热气室10为气室c,直通气室20为设置在气室c两侧的气室a和气室b,气室c的底部连接有排气管c;气室a的底部连接有排气管a;气室b的底部连接有排气管b;

发动机30的排出尾气从气室a和气室b的顶部进入,在发动机30起动及低转速时,阀门控制排气经路径a由排气管c排到外部环境,保证了排气的回压,提高了低转速时的扭矩。在发动机高转速时,阀门控制排气经路径b由排气管a、排气管b排到外部环境,保证排气的顺畅,提高了高转速时的扭矩,解决了排气再加热缸头温度过热的问题。在寒冷环境中,阀门控制尾气回流加热,能避免发动机过度冷却,使发动机30处于正常的工作温度下。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调节阀60包括环形密封板61和换气板块62;所述直通排气管40和预热气室10的交接口处均设置有环形密封板61;直通排气管40和预热气室10的环形密封板61交接处铰接有可与环形密封板61贴合的铁质换气板块62;所述环形密封板61面向所述换气板块62的一面嵌入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由发动机控制系统控制连接。

当发动机30起动及低转速时,发动机控制系统控制直通排气管40上的环形密封板61上的电磁阀导电,使得铁质换气板块62与直通排气管40上的环形密封板61贴合,排气进入到预热气室10内,通过总排气管50排出;当发动机30高转速时,发动机控制系统控制预热气室10上的环形密封板61上的电磁阀导电,使得铁质换气板块62与预热气室10上的环形密封板61贴合,使得排气直接通过直通排气管40排出。

优选地,所述预热气室10内壁交叉伸出有插片使得所述预热气室内形成s型的预热通道。s型的预热通道可以在发动机低速转动时,预热路径更长,排气预热利用率更高。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预热气室10内设有燃油保温腔70;所述保温腔串联在油箱80和油泵90之间的出油管路上;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燃油在循环中被加热保温实现温控,优化了重油在发动机电喷嘴的雾化效果,使发动机燃油系统在温度较低的环境工况下正常工作。

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重油发动机排气系统,包括安装在发动机底部的气室总成;气室总成包括预热气室和位于越热气室两侧的直通气室;直通气室分别与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直通气室的底部分别连接有直通排气管;预热气室的底面中部连接有总排气管;直通气室内安装有调节阀;当发动机的转速低于设定速度时,发动机控制系统控制调节阀朝预热气室的方向打开,排气经过预热气室和总排气管排出;当发动机的转速高于设定转度时,发动机控制系统控制调节阀朝直通排气管的方向打开,使排气直接通过直通排气管排出。本申请提高了低转速时的扭矩。在发动机高转速时,保证排气的顺畅,提高了高转速时的扭矩,解决了排气再加热缸头温度过热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象限空间(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26
技术公布日:2019.03.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