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油气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78070发布日期:2019-10-29 03:26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油气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手持式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油气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内外对废气排放控制的不断加强,更加符合环保要求的手持式四冲程发动机代替手持式二冲程发动机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手持式四冲程发动机很关键的一部分就是油气分离部分,目前手持式四冲程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大多位于空滤器内部,从缸体出来的高温窜气与润滑油雾通过平衡气管进入空滤器后被分离,这种油气分离装置油气分离效果较差,容易导致未分离彻底的润滑油雾再次参与燃烧从而影响排放,空滤器中的滤芯浸油从而影响进气,同时,机体内高温窜气需要连同润滑油雾一起通过润滑油路到达空滤器之后才能排出,此过程中增加了整机和润滑油温度,影响了整机的性能稳定和可靠性能及润滑效果。且该类手持式四冲程发动机机油的回收大多通过重力作用使机油流回到润滑油室中,这样就导致当发动机倾斜角度过大时,机油无法及时回收从而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限制了其配套范围。因此,急需开发一种适合配套手持式工具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油气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一种手持式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油气分离装置,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中润滑油循环的动力来自于曲轴箱中的脉冲压力,确保发动机润滑油循环稳定。本发明中的油气分离结构为油气分离冷凝回吸结构。

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发动机润滑油路的油气分离装置,包括缸头罩1、多个冷凝网2、油气回收装置4;

所述油气回收装置4上设有进气口、回油通道5、机油回收室14、多个虹吸孔16;

所述缸头罩1上设有通气接头13、多个分割壁18;

所述多个冷凝网2设置在相邻的分割壁18之间,并在分割壁18作用下依次相连通;

所述缸头罩1与油气回收装置4连接组成冷凝室17;所述冷凝室17通过通气接头13与空滤器9相连通;

所述冷凝室17设置于机油回收室14之上,二者通过多个虹吸孔16相连通;

所述机油回收室14通过机油回油通道5与曲轴室11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缸头罩1与油气回收装置4之间设有密封装置a(3)。

可选的,所述进气口19与通气接头13分别设置在冷凝网2的两端。

可选的,多个分割壁18之间间距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传统手持式四冲程发动机机润滑油路分离装置相比,本发明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润滑油循环通道循环通畅及油气分离装置分离可靠等优点,解决了手持式四冲程发动机配套的工具在作业时出现润滑油循环不良、油气分离失效、烧机油、性能不稳、可靠性差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案下油通道的剖视图

图2是油气分离装置外观图

图3是a-a剖视图

图4是b-b剖视图

图5是c-c剖视图

图6是油气分离装置分解图

附图中序号说明:

1、缸头罩;2、冷凝网;3、密封装置a;4、油气回收装置;5、回油通道;6、密封装置b;7、回机油管;8、通气管;9、空滤器;10、活塞;11、曲轴室;12、回气接头;13、通气接头;14、机油回收室;15、螺钉;16、虹吸孔;17、冷凝室;18、分割壁;19、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油气分离装置,包括缸头罩1,冷凝网2,油气回收装置4。

所述缸头罩1上设有多个分割壁18;所述冷凝网2设置在分割壁18之间,如图4所示,所述分割壁18在缸头罩1两侧依次分布,在分割壁18的作用下,多个冷凝网2前后依次连通;

所述油气回收装置4通过螺钉15与缸头罩1连接,油气回收装置4与缸头罩1之间通过密封装置a3进行密封;

所述缸头罩1与油气回收装置4配合组成冷凝室17;所述油气回收装置4内设有机油回收室14;所述机油回收室14设置于冷凝室17之下,冷凝室17通过多个上虹吸孔16与机油回收室14相连通,机油回收室14再通过机油回油通道5、回机油管7与曲轴室11相连通,所述回油通道5与回机油管7之间通过密封装置b6进行密封;

所述油气回收装置4上设有进气口19,所述进气口19与机油回收室14之间通过冷凝室17与虹吸孔16相连通;所述进气口19与通气接头13设置在冷凝装置2两端,保证油气混合气体通过全部冷凝装置2。

机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机油空气混合气体通过进气口19进入到冷凝室17,然后在分割壁18的导向下机油空气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多个冷凝网2进行冷凝,冷凝的油滴通过多个虹吸孔16进入到机油回收室14,在活塞10上行时,曲轴室11的压力为负压,在负压及重力的作用下回收存留在机油回收室14中的机油,通过回油通道5与回机油管7到回气接头12再到曲轴室11;分离后的气体通过通气接头13到通气管8再到空滤器9,然后进入燃烧室中进行二次燃烧。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进入到缸头罩1的机油空气混合气体通过进气口19进入冷凝室17,在活塞10上行,曲轴室11产生负压的作用下,油气在分割壁18的作用下,依次通过多个冷凝网2进行冷凝,冷凝后的油气变成油滴,油滴通过冷凝室17与机油回收室14之间的多个虹吸孔16进行回吸,使冷凝后的油滴进入到机油回收室14,机油回收室14内的机油在曲轴室11内负压的作用下,通过回油通道5→回机油管7→回气接头12→曲轴室11,与此同时,由冷凝室17冷凝后分离的气体,通过通气接头13→通气管8→空滤器9→燃烧室,进行燃烧掉。

与传统手持式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油气分离装置相比,本发明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油气分离装置分离可靠、有效控制废气单向排到空气中,确保了产品平稳性的工作等优点,彻底解决了手持式四冲程发动机配套的工具在作业时出现油气分离失效、烧机油、性能不稳、可靠性差等问题。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持式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油气分离装置,该装置包括缸头罩、多个冷凝网、油气回收装置,油气分离装置内部设有一个冷凝室和一个机油回收室,其中冷凝室内设有多个冷凝装置,油气依次通过多个冷凝装置进行冷凝,机油回收室置于冷凝室之下,通过虹吸孔与机油回收室相连,机油回收室再通过回油通道与缸体曲轴室的负压室相连,在负压及重力的作用下回收存留在机油回收室中的油,并回到机油室,分离后的气体排到空滤器,进入燃烧室中进行二次燃烧,本发明方案结构简单,油气分离可靠,彻底解决了手持式四冲程发动机润滑油油气分离失效、可靠性差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韦佳子;王见;李春凝;李清砺;李栋绪;邢书彬;张茂磊;冯超;姜文富;崔景国;邵逸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华盛农业药械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2
技术公布日:2019.10.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