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颗粒捕捉器用支撑筒及其装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422287发布日期:2019-12-14 01:40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颗粒捕捉器用支撑筒及其装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柴油机颗粒捕捉器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颗粒捕捉器用支撑筒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柴油机尤其是柴油机动车尾气处理系统包括scr系统,doc系统和dpf系统。scr系统用于处理氮氧化物。doc系统用于处理一氧化碳和有机物。dpf系统用于处理碳烟颗粒物,scr系统、doc系统一般采用直流式载体涂覆催化剂,出现阻塞的可能性较低。dpf系统一般采用壁流式过滤器,dpf,dieselparticulatefilter,即柴油颗粒过滤器指安装在柴油车排气系统中、通过过滤来降低排气中颗粒物(pm)的装置,简称dpf;dpf能够有效地净化排气中70%——90%的颗粒,包括涂覆有催化剂的催化剂型壁流式过滤器和没有涂覆催化剂的非催化剂型壁流式过滤器,是净化柴油机颗粒物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之一,dpf一般为筒状结构,为更好的安装在排气管中,需要设计合适的支撑机构;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cn206144631u、名称为可拆卸dpf气体密封装置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记载了一种采用抱箍、支承环和t型垫片进行密封的结构,该装置结构复杂,不易装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装配的颗粒捕捉器用支撑筒及其装配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颗粒捕捉器用支撑筒,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连接法兰,所述第一筒体的前端沿周向设置第一外翻边,所述第一外翻边的内侧设置第一直筒体,所述第二筒体的尾端沿周向设置第二外翻边,所述第二外翻边的内侧设置第二直筒体,所述连接法兰包括法兰直筒体和置于法兰直筒体中部的第二环形凸起,由第二环形凸起将法兰直筒体分隔为法兰左直筒体和法兰右直筒体,所述法兰左直筒体的外径不小于所述第一直筒体的内径,所述法兰右直筒体的外径不小于所述第二直筒体的内径,装配时法兰左直筒体插入所述第一直筒体,法兰右筒体插入所述第二直筒体,第一外翻边、第二外翻边紧靠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第一直筒体上沿周向向外凸出设置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的内壁设置用于放置密封圈的第一环槽,所述法兰左直筒体插入所述第一直筒体内时,第一环槽内的密封圈置于法兰左直筒体与第一直筒体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二直筒体上沿周向向外凸出设置第三环形凸起,所述第三环形凸起的内壁设置用于放置密封圈的第三环槽,所述法兰右直筒体插入所述第二直筒体内时,第三环槽内的密封圈置于法兰右直筒体与第二直筒体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的内壁设置第二环槽,以减轻连接法兰的重量。

进一步,所述第一外翻边、第二外翻边倾斜设置,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包括前倾斜侧壁和后倾斜侧壁,所述前倾斜侧壁的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外翻边的倾斜角度互为补角,所述后倾斜侧壁的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二外翻边的倾斜角度互为补角,以使所述连接法兰与第一筒体、第二筒体插接配合时,第一外翻边紧贴所述前倾斜侧壁,第二外翻边紧贴所述后倾斜侧壁。

进一步,所述前倾斜侧壁与所述法兰左直筒体之间、所述后倾斜侧壁与所述法兰右直筒体之间设置弧形过渡部。

上述颗粒捕捉器用支撑筒的装配方法,包括:装配时法兰左直筒体插入第一直筒体且过盈配合,法兰右筒体插入第二直筒体且过盈配合,法兰左直筒体插入第一直筒体内时,第一环槽内的密封圈置于法兰左直筒体与第一直筒体之间,法兰右直筒体插入第二直筒体内时,第三环槽内的密封圈置于法兰右直筒体与第二直筒体之间,第一外翻边紧贴前倾斜侧壁,第二外翻边紧贴后倾斜侧壁。

发明的技术效果:(1)本发明的颗粒捕捉器用支撑筒,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连接法兰连接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连接法兰与第一筒体、第二筒体插接配合,结构简单,装配容易;(2)第一环槽、第三环槽内设置密封圈,对第一筒体与连接法兰、第二筒体与连接法兰之间进行密封;(3)前倾斜侧壁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外翻边的倾斜角度相同、后倾斜侧壁的倾斜角度与第二外翻边的倾斜角度相同,使得两两贴合时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颗粒捕捉器用支撑筒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筒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筒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连接法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连接法兰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第一筒体1,第一外翻边11,第一环形凸起12,第一环槽13,第一直筒体14,连接法兰2,第二环形凸起21,法兰左直筒体22,法兰右直筒体23,第二环槽24,后倾斜侧壁25,前倾斜侧壁26,弧形过渡部27,第二筒体3,第三环形凸起31,第二外翻边3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颗粒捕捉器用支撑筒,包括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3和连接法兰2,第一筒体1的前端沿周向设置第一外翻边11,第一外翻边11的内侧设置第一直筒体14,第一直筒体14上沿周向向外凸出设置第一环形凸起12,第一环形凸起12的内壁设置用于放置密封圈的第一环槽11,第二筒体3的尾端沿周向设置第二外翻边32,第二外翻边32的内侧设置第二直筒体,第二直筒体上沿周向向外凸出设置第三环形凸起31,第三环形凸起31的内壁设置用于放置密封圈的第三环槽。

连接法兰2包括法兰直筒体和置于法兰直筒体中部的第二环形凸起21,由第二环形凸起21将法兰直筒体分隔为法兰左直筒体22和法兰右直筒体23,第二环形凸起21的内壁设置第二环槽24,以减轻连接法兰2的重量,法兰左直筒体22的外径不小于第一直筒体14的内径,法兰右直筒体23的外径不小于第二直筒体的内径,第一外翻边11、第二外翻边32倾斜设置,第二环形凸起21包括前倾斜侧壁26和后倾斜侧壁25,前倾斜侧壁26与法兰左直筒体22之间、后倾斜侧壁25与法兰右直筒体23之间设置弧形过渡部27;前倾斜侧壁26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外翻边11的倾斜角度互为补角(例如140º与40º),后倾斜侧壁25的倾斜角度与第二外翻边32的倾斜角度互为补角,装配时法兰左直筒体22插入第一直筒体14且过盈配合,法兰右筒体23插入第二直筒体且过盈配合,法兰左直筒体22插入第一直筒体14内时,第一环槽13内的密封圈置于法兰左直筒体22与第一直筒体14之间,法兰右直筒体23插入第二直筒体内时,第三环槽内的密封圈置于法兰右直筒体23与第二直筒体之间,第一外翻边11紧贴前倾斜侧壁26,第二外翻边31紧贴后倾斜侧壁25。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发明的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颗粒捕捉器用支撑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连接法兰,所述第一筒体的前端沿周向设置第一外翻边,所述第一外翻边的内侧设置第一直筒体,所述第二筒体的尾端沿周向设置第二外翻边,所述第二外翻边的内侧设置第二直筒体,所述连接法兰包括法兰直筒体和置于法兰直筒体中部的第二环形凸起,由第二环形凸起将法兰直筒体分隔为法兰左直筒体和法兰右直筒体,所述法兰左直筒体的外径不小于所述第一直筒体的内径,所述法兰右直筒体的外径不小于所述第二直筒体的内径,装配时法兰左直筒体插入所述第一直筒体,法兰右筒体插入所述第二直筒体,第一外翻边、第二外翻边紧靠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捕捉器用支撑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筒体上沿周向向外凸出设置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的内壁设置用于放置密封圈的第一环槽,所述法兰左直筒体插入所述第一直筒体内时,第一环槽内的密封圈置于法兰左直筒体与第一直筒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颗粒捕捉器用支撑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筒体上沿周向向外凸出设置第三环形凸起,所述第三环形凸起的内壁设置用于放置密封圈的第三环槽,所述法兰右直筒体插入所述第二直筒体内时,第三环槽内的密封圈置于法兰右直筒体与第二直筒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颗粒捕捉器用支撑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的内壁设置第二环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颗粒捕捉器用支撑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翻边、第二外翻边倾斜设置,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包括前倾斜侧壁和后倾斜侧壁,所述前倾斜侧壁的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外翻边的倾斜角度互为补角,所述后倾斜侧壁的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二外翻边的倾斜角度互为补角,以使所述连接法兰与第一筒体、第二筒体插接配合时,第一外翻边紧贴所述前倾斜侧壁,第二外翻边紧贴所述后倾斜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颗粒捕捉器用支撑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倾斜侧壁与所述法兰左直筒体之间、所述后倾斜侧壁与所述法兰右直筒体之间设置弧形过渡部。

7.一种权利要求5所述的颗粒捕捉器用支撑筒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时法兰左直筒体插入第一直筒体且过盈配合,法兰右筒体插入第二直筒体且过盈配合,法兰左直筒体插入第一直筒体内时,第一环槽内的密封圈置于法兰左直筒体与第一直筒体之间,法兰右直筒体插入第二直筒体内时,第三环槽内的密封圈置于法兰右直筒体与第二直筒体之间,第一外翻边紧贴前倾斜侧壁,第二外翻边紧贴后倾斜侧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颗粒捕捉器用支撑筒及其装配方法,该颗粒捕捉器用支撑筒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连接法兰,第一筒体的前端沿周向设置第一外翻边,第一外翻边的内侧设置第一直筒体,第二筒体的尾端沿周向设置第二外翻边,第二外翻边的内侧设置第二直筒体,连接法兰包括法兰直筒体和置于法兰直筒体中部的第二环形凸起,由第二环形凸起将法兰直筒体分隔为法兰左直筒体和法兰右直筒体,法兰左直筒体的外径不小于第一直筒体的内径,法兰右直筒体的外径不小于第二直筒体的内径,装配时法兰左直筒体插入第一直筒体,法兰右筒体插入第二直筒体,第一外翻边、第二外翻边紧靠第二环形凸起的两侧。

技术研发人员:潘金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良旭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7
技术公布日:2019.12.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