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错齿平底型中冷器紊流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54880发布日期:2020-08-07 17:43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错齿平底型中冷器紊流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错齿平底型中冷器紊流片,为汽车及工业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中冷器的换热元件-散热带、紊流片,属于紊流片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达到尽可能低的增压空气温度,在航空和汽车发动机中,普遍采用空冷中冷器,增压空气流过扁管,在扁管内可设置内部紊流片,在管子之间布置冷却空气的散热带。冷却芯子的零件由铝制成,并用硬钎焊连接起来,原普通波浪带折弯处是圆弧形状,圆弧与冷却管的平面相切处是它们的接触点,沿冷却管宽度方向,就延伸成直线,故普通的散热带与冷却管之间的接触实际是线性接触,散热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专利针对上述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使用方便的错齿平底型中冷器紊流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错齿平底型中冷器紊流片,其特征是:包括若干散热带,所述散热带为波浪形散热带,散热带上的弯曲底部为平面;相邻的散热带与散热带之间平行交错固定布置。交错设计布置可以为,即第一排与第三排一致,第二排与第四排一致,奇数是同一结构,偶数是同一结构,奇偶之间错开。

所述散热带与散热带之间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散热带气流方向设计为交错布置,增加扰流。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使用方便,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错齿平底型中冷器紊流片,本实用新型是在原普通散热带的基础上所派生的。原普通波浪带折弯处的圆弧形状改平底型,并将直纹形状改错齿结构,扩大了管子向散热带的导热面积,提高散热性能,加强元件之间的焊接强度,对于中冷器的总体抗振能力、稳定传热和使用寿命产生直接影响。

在管带式中冷器中,散热带参与换热的表面积约占整个中冷器的70%左右。为加强中冷器的散热性能,合理扩大散热带与冷却管的传热面积,从而增加整个中冷器的散热性能。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原普通波浪带折弯处的圆弧形状改平底型,同时在冷却管内增加紊流片。这样的散热带明显增加了冷却管向散热带导热的面积,加强元件之间的焊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最有益效果是:增加了各换热元件之间的传热面积,提高了中冷器的整体焊接强度、增加了中冷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原普通波浪散热带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平底型散热带简图。

图3是中冷器的芯子结构简图。

图4是原普通散热带散热示意简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平底型散热带散热示意简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错齿平底型中冷器紊流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散热带、2弯曲底部、3冷却管壁、4软钎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错齿平底型中冷器紊流片,包括若干散热带1,所述散热带1为波浪形散热带,散热带1上的弯曲底部2为平面;若干散热带1中,散热带1与散热带1之间平行固定布置,相邻的散热带1与散热带(1之间平行交错固定布置。且一个散热带1的弯曲部与另一个散热带1的弯曲部交错布置。散热带1与散热带1之间焊接固定连接。

图1和图2是结构简图比较。图4与图5是散热示意的比较,图4、图5中向下箭头均表示高温流体流向,向上箭头均表示低温流体流向,图4中,11为换热带,22为钎角,33为冷却管壁,44为软钎料;从这四个图中可以看出普通的散热带,其折弯处是圆弧形状,圆弧与冷却管的平面相切处是它们的接触点,沿冷却管宽度方向,就延伸成直线,故普通的散热带与冷却管之间的接触实际是线性接触。然而平底型的散热带1与冷却管(冷却管壁3)之间的接触就变成是平面接触,它的有效钎焊面积大概是普通散热带的2-3倍。同时也提高了冷却管上面的钎料(软钎料4)的利用率。这样钎焊好后的芯子整体强度比原结构要好的多,散热性能也较之前有很大的提高。图6是根据平底型散热带衍生出的错齿型结构紊流片,原理同平底型散热带。



技术特征:

1.一种错齿平底型中冷器紊流片,其特征是:包括若干散热带(1),所述散热带(1)为波浪形散热带,散热带(1)上的弯曲底部(2)为平面;相邻的散热带(1)与散热带(1)之间平行交错固定布置,呈规律梯形相互错开;所述散热带(1)与散热带(1)之间焊接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错齿平底型中冷器紊流片,包括若干散热带,所述散热带为波浪形散热带,散热带上的弯曲底部为平面;相邻的散热带与散热带之间平行交错固定布置。所述散热带与散热带之间焊接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使用方便,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错齿平底型中冷器紊流片,增加了各换热元件之间的传热面积,提高了中冷器的整体焊接强度、增加了中冷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陈科;雷金海;倪从金;李大春;周晓辉;高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威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6
技术公布日:2020.08.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