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双进汽结构的汽液全流螺杆动力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44483发布日期:2020-10-31 09:31阅读:81来源:国知局
带双进汽结构的汽液全流螺杆动力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是汽液全流螺杆动力机。



背景技术:

汽液全流螺杆动力机由机壳体、一对相互转动啮合的螺旋转子、轴机械密封装置、同步齿轮、轴承、低压端座、高压端座构成,相互啮合的螺旋转子安装在机壳体中,螺旋转子轴的同步齿轮、轴承和机械密封装置分别安装在低压端座和高压端座中,低压端座、高压端座与机壳体对接螺栓固定连接。在高压端座一侧的机壳体上设有进汽口,高压水蒸汽由进汽口进入机壳体,随着螺旋转子转动,再由低压座端的排汽口排出,将介质压力降低至设计所需参数;即高压水蒸汽由进汽口进入,推动螺旋转子转动,再由排汽口排出,整个过程是等熵焓降过程,将高压水蒸汽热源的能量转化动力输出。

汽液全流螺杆动力机是目前生产过程中代替减温减压装置,回收减温减压过程能量的关键设备,作用是将高温高压的蒸汽减温减压至生产工艺所需的温度和压力。

汽液全流螺杆动力机应用于代替减温减压装置时,经常存在汽液全流螺杆动力机流通蒸汽不足,进排汽压差小,匹配膨胀比小,影响能量回收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汽液全流螺杆动力机进汽不足,进排汽压差小、膨胀比小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使用灵活的带双进汽结构的汽液全流螺杆动力机,以提高汽液全流螺杆动力机蒸汽进汽能力,提高能量回收效率。

本发明带双进汽结构的汽液全流螺杆动力机,包括机壳体、一对相互转动啮合的螺旋转子、转子轴同步齿轮、转子轴轴承、转子轴机械密封装置、低压端座、高压端座、进汽管7、出汽管。一对相互啮合的螺旋转子、安装在机壳体中,转子轴同步齿轮设置在低压端座中,在低压端座和高压端座中分别设置转子轴轴承、转子轴机械密封装置,低压端座和高压端座与机壳体左右端对接螺栓固定连接,在高压端座上设有进汽管,在机壳体上设有出汽管,其特征是在机壳体上靠近高压端座端增设有辅助进汽管。高压水蒸汽由进汽管和辅助进汽管分别进入机壳体中,推动相互啮合的螺旋转子转动,再由出汽管排出,整个过程是等熵焓降过程,将高压水蒸汽热源能量转化动力输出。

本发明结构合理、制造简单,在机壳体上靠近高压端座端增设的辅助进汽管,可解补充调整汽液全流螺杆动力机高压水蒸汽进汽量,调整提高汽液全流螺杆动力机膨胀比,提高能量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带双进汽结构的汽液全流螺杆动力机,包括机壳体、一对相互转动啮合的螺旋转子、转子轴同步齿轮、转子轴轴承、转子轴机械密封装置、低压端座、高压端座、进汽管7、出汽管。一对相互啮合的螺旋转子、安装在机壳体中,转子轴同步齿轮设置在低压端座中,在低压端座和高压端座中分别设置转子轴轴承、转子轴机械密封装置,低压端座和高压端座与机壳体左右端对接螺栓固定连接,在高压端座2上设有进汽管21,在机壳体1上设有出汽管11,其特征是在机壳体1上靠近高压端座2端增设有辅助进汽管3;在辅助进汽管3上设有进汽控制阀门(附图上未示出该阀门);高压水蒸汽由进汽管21和辅助进汽管3分别进入机壳体1中,推动相互啮合的螺旋转子转动,再由出汽管11排出,将高压水蒸汽热源能量转化动力输出。



技术特征:

1.带双进汽结构的汽液全流螺杆动力机,包括机壳体、一对相互转动啮合的螺旋转子、转子轴同步齿轮、转子轴轴承、转子轴机械密封装置、低压端座、高压端座、进汽管7、出汽管,一对相互啮合的螺旋转子、安装在机壳体中,转子轴同步齿轮设置在低压端座中,在低压端座和高压端座中分别设置转子轴轴承、转子轴机械密封装置,低压端座和高压端座与机壳体左右端对接螺栓固定连接,在高压端座(2)上设有进汽管(21),在机壳体(1)上设有出汽管(11),其特征是在机壳体(1)上靠近高压端座(2)端设有辅助进汽管(3)及辅助进汽管阀门;高压水蒸汽由进汽管(21)和辅助进汽管(3)分别进入机壳体(1)中,推动相互啮合的螺旋转子转动,再由出汽管(11)排出。


技术总结
本发明带双进汽结构的汽液全流螺杆动力机,包括机壳体、一对相互转动啮合的螺旋转子、转子轴同步齿轮、转子轴轴承、转子轴机械密封装置、低压端座、高压端座,在高压端座(2)上设有进汽管(21),在机壳体(1)上设有出汽管(11),其特征是在机壳体(1)上靠近高压端座(2)端设有辅助进汽管(3)及辅助进汽管阀门;高压水蒸汽由进汽管(21)和辅助进汽管(3)分别进入机壳体(1)中,推动相互啮合的螺旋转子转动,再由出汽管排出。其制造简单,在机壳体上增设的辅助进汽管(3),可补充调整汽液全流螺杆动力机高压水蒸汽进汽量,调整提高汽液全流螺杆动力机膨胀比,提高能量回收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窦文强;臧祖玄;臧蕴棋;佟有德;黄旭;曲培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丹东克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07
技术公布日:2020.10.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