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控制单缸柴油机燃油温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电控泵是单缸柴油机的燃油供给系统中最重要部件之一。电控泵在工作过程中,有大量的高温燃油没有通过冷却就经回油管回到电控泵的进油管内,因此,在环境温度高时,燃油温度高,造成发动机的功率下降,影响发动机试验过程中的准确性;同时,由于不能控制燃油温度,在环境温度低时,燃油温度低,试验过程中,造成发动机的功率虚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单缸柴油机燃油温度的装置,能有效地控制柴油机电控泵的燃油温度,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控制单缸柴油机燃油温度的装置,包括燃油温度冷却缸、燃油冷却管,所述燃油冷却管设置在燃油温度冷却缸内,所述燃油冷却管的两端从燃油温度冷却缸伸出,所述燃油冷却管的一端为冷却管进口、另一端为冷却管出口,所述冷却管进口与柴油机电控泵的回油阀连通,所述冷却管出油口与电控泵的进油管连通,所述燃油温度冷却缸内有冷却液,所述冷却液与流经冷却管的燃油进行热交换。
所述燃油冷却管呈螺旋状、波浪状或波折状,所述冷却液的液面可漫过燃油冷却管在竖直方向上的最高处。
所述冷却管出油口与电控泵的进油管之间的连通管路上设置燃油温度测量仪,所述燃油温度测量仪的容腔与冷却管出油口、电控泵的进油管连通,所述燃油温度测量仪设有燃油温度传感器,所述燃油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燃油温度测量仪的容腔内的燃油的温度。
所述燃油温度测量仪的容腔还与柴油机的总油箱连通。
所述燃油温度冷却缸设有冷却缸进口、冷却缸出口,所述冷却缸进口用于往燃油温度冷却缸内添加冷却液,所述冷却缸出口用于排走燃油温度冷却缸内的冷却液,所述冷却液进口与冷却液供给装置连通,所述冷却液出口与冷却液接收装置连通。
所述冷却液采用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单缸柴油机燃油温度的装置,其将排出的高温燃油冷却后再回到电控泵内,电控泵的燃油流经冷却管并与燃油温度冷却缸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以使燃油在流经燃油冷却管时能够被冷却;本装置通过设置燃油温度测量仪监测燃油温度,并通过控制燃油温度冷却缸内的冷却液的量来控制燃油温度,从而降低燃油温度对发动机的影响,有效地提高发动机试验过程中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控制单缸柴油机燃油温度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一种控制单缸柴油机燃油温度的装置,包括燃油温度冷却缸1、燃油冷却管2、燃油温度测量仪3。
燃油冷却管2设置在燃油温度冷却缸1内,燃油温度冷却缸1内有冷却液;燃油冷却管2呈螺旋状,其总圈数为八圈且沿水平轴方向上右旋,冷却液的液面可漫过燃油冷却管2在竖直方向上的最高处。其中,燃油冷却管2本实用新型采用水作为冷却液,具有成本低、冷却效果好的特点。
燃油冷却管2的两端分别从燃油温度冷却缸1的左右两侧伸出,其一端为冷却管进口21、另一端为冷却管出口22。冷却管进口21通过第一燃油回油管23与柴油机电控泵4的回油阀连通,冷却管出口22与电控泵4的进油管连通,流经冷却管的燃油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以使燃油在流经燃油冷却管2时能够被冷却。
燃油温度测量仪3设置在冷却管出口22与电控泵4的进油管之间的连通管路上,冷却管出口22通过第二燃油回油管24与燃油温度测量仪3的容腔连通,电控泵4的进油管通过燃油出油管31与燃油温度测量仪3的容腔连通,燃油经第二燃油回油管24进入到燃油温度测量仪3的容腔中,再经燃油出油管31进入到电控泵4中。另外,柴油机的总油箱通过燃油进油管32与燃油温度测量仪3的容腔连通,总油箱的燃油也进入到燃油温度测量仪3的容腔内。燃油温度测量仪3的顶部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燃油温度传感器33,其用于实时监测燃油温度测量仪3的容腔内的燃油的温度。
燃油温度冷却缸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冷却缸进口11、冷却缸出口12,冷却缸进口11用于往燃油温度冷却缸1内添加冷却液,冷却缸出口12用于排走燃油温度冷却缸1内的冷却液;冷却液进口与冷却液供给装置连通,冷却液出口与冷却液接收装置连通。作为优选,冷却液进口与冷却液供给装置之间的连通管路上可设置与控制器连接的第一开关,冷却液出口与冷却液接收装置之间的连通管路上可设置与控制器连接的第二开关,通过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分别控制冷却液进口与冷却液供给装置之间、冷却液出口与冷却液接收装置之间的连通/隔断。
发动机最佳的燃油温度在30-35℃,通过控制燃油温度冷却缸1内的冷却液的量来控制燃油温度。图中箭头指向为燃油的流向,当燃油温度测量仪3实时监测到燃油的温度高于35℃时,由控制器驱动第一开关打开以使冷却液进口与冷却液供给装置连通,往燃油温度冷却缸1内添加一定量的冷却液;当燃油温度测量仪3实时监测到燃油的温度低于30℃时,由控制器驱动第二开关打开以使冷却液出口与冷却液接收装置连通,排走燃油温度冷却缸1内一定量的冷却液。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换所限定,在未经创造性劳动所作的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控制单缸柴油机燃油温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油温度冷却缸、燃油冷却管,所述燃油冷却管设置在燃油温度冷却缸内,所述燃油冷却管的两端从燃油温度冷却缸伸出,所述燃油冷却管的一端为冷却管进口、另一端为冷却管出口,所述冷却管进口与柴油机电控泵的回油阀连通,所述冷却管出油口与电控泵的进油管连通,所述燃油温度冷却缸内有冷却液,所述冷却液与流经冷却管的燃油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单缸柴油机燃油温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冷却管呈螺旋状、波浪状或波折状,所述冷却液的液面可漫过燃油冷却管在竖直方向上的最高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单缸柴油机燃油温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出油口与电控泵的进油管之间的连通管路上设置燃油温度测量仪,所述燃油温度测量仪的容腔与冷却管出油口、电控泵的进油管连通,所述燃油温度测量仪设有燃油温度传感器,所述燃油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燃油温度测量仪的容腔内的燃油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控制单缸柴油机燃油温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温度测量仪的容腔还与柴油机的总油箱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单缸柴油机燃油温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温度冷却缸设有冷却缸进口、冷却缸出口,所述冷却缸进口用于往燃油温度冷却缸内添加冷却液,所述冷却缸出口用于排走燃油温度冷却缸内的冷却液,所述冷却液进口与冷却液供给装置连通,所述冷却液出口与冷却液接收装置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单缸柴油机燃油温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采用水。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单缸柴油机燃油温度的装置,包括燃油温度冷却缸、燃油冷却管,所述燃油冷却管设置在燃油温度冷却缸内,所述燃油冷却管的两端从燃油温度冷却缸伸出,所述燃油冷却管的一端为冷却管进口、另一端为冷却管出口,所述冷却管进口与柴油机电控泵的回油阀连通,所述冷却管出油口与电控泵的进油管连通,所述燃油温度冷却缸内有冷却液,所述冷却液与流经冷却管的燃油进行热交换。本实用新型其将排出的高温燃油冷却后再回到电控泵内,电控泵的燃油流经冷却管并与燃油温度冷却缸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以使燃油在流经燃油冷却管时能够被冷却,从而降低燃油温度对发动机的影响,有效地提高发动机试验过程中的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恒发;吕殿祥;蒙振波;岑镇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德力柴油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09
技术公布日:20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