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油嘴用阀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89415发布日期:2021-04-06 12:39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油嘴用阀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喷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油嘴用阀体。



背景技术:

喷油嘴为电喷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它的工作好坏将严重的影响发动机的性能。现有的喷油嘴一般通过电磁阀控制,主要包括电磁阀控制的针阀以及供针阀插设的阀座,阀座内设有供介质流通的主腔,阀座底部设置喷孔板,阀座对应喷孔板的一端设有出油孔,喷孔板上设有与出油孔相对的副腔,副腔上设有多个喷孔,当电磁线圈组件通电时,产生吸力,针阀被吸起,打开出油孔,燃油等介质经过主腔、出油孔、副腔后通过喷孔高速喷出,形成雾状,

例如专利号为cn211230679u的中国专利所示,阀座的出油孔将燃油至喷孔板再通过喷孔雾化时,其副腔(压薄区域)用于将出油孔流出的燃油通过副腔送至喷孔出排出,即副腔空间越小,燃油至喷孔排出的压力越大,雾化效率也越好,故现有的阀体还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雾化效果好的阀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一种喷油嘴用阀体,包括有阀座与喷孔板,所述阀座内设有主腔,所述阀座对应喷孔板的一端设有供喷孔板容置的容置腔,所述阀座设有将主腔与容置腔相导通的出油孔,所述喷孔板上设有若干个喷孔,所述喷孔板设置于容置腔内并与出油孔相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以出油孔为圆心开设有一副腔,所述副腔对应出油孔的一端设有增压板,所述喷孔均环绕设置在喷孔板对应副腔的外周,并偏离所述增压板,所述增压板上开设有至少一条将出油孔与副腔相导通的导流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容置腔内设置副腔,副腔内设置增压板,增压板上开设导流槽使出油孔与副腔相导通,从而使燃油在被增压板压缩后的副腔内形成极大的压力,通过导流槽在副腔内形成涡流,再通过喷孔板上的喷孔喷油,有利于燃油的雾化,使燃油燃烧更加充分。

上述的一种喷油嘴用阀体,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槽的数量为3。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槽选用3条时,导流槽等距分割增压板,便于形成涡流,结构更加合理。

上述的一种喷油嘴用阀体,可进一步设置为:喷孔均偏离所述导流槽的中线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孔不直接与导流槽中线导通,使燃油经过导流槽出油后,在副腔形成涡流后再容置喷孔出喷射,提高雾化效果。

上述的一种喷油嘴用阀体,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槽以出油孔为圆点径向等距分布在增压板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上述的一种喷油嘴用阀体,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孔的数量为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孔为6个时,能与导流槽相适配,提高喷油效率。

上述的一种喷油嘴用阀体,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增压板与容置腔处于同一水平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增压板与容置腔处于同一水平面,保证阀座的副腔压力稳定,提升喷射效果。

上述的一种喷油嘴用阀体,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槽深度与副腔深度一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导流槽深度与副腔深度一致,保证阀座的副腔压力稳定,提升喷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阀座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喷油嘴用阀体,包括有阀座1与喷孔板2,所述阀座1内设有主腔11,所述阀座1对应喷孔板2的一端设有供喷孔2板容置的容置腔12,所述阀座1设有将主腔11与容置腔12相导通的出油孔13,所述喷孔板2上设有6个喷孔21,所述喷孔板2设置于容置腔12内并与出油孔13相贴合,所述容置腔12以出油孔13为圆心开设有一副腔14,所述副腔14对应出油孔13的一端设有增压板15,所述喷孔21均环绕设置在喷孔板2对应副腔14的外周,并偏离所述增压板15,所述增压板15上开设有3条将出油孔13与副腔14相导通的导流槽151,所述导流槽151以出油孔13为圆点径向等距分布在增压板15上,所述喷孔21均偏离所述导流槽151的中线设置,所述增压板15与容置腔12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导流槽151深度与副腔14深度一致。

当燃油通过阀座1上的出油孔13进入到喷孔板2与阀座之间的间隙时,燃油将汇集在出油孔13内,再通过等距分布的3条导流槽151流向与6个喷孔21相对应的副腔14处,使燃油在被增压板15压缩后的副腔14形成极大的压力,进而在副腔14内形成涡流,最后通过喷孔板2上的喷孔21喷射至燃烧室,使燃油的彻底雾化,使燃油燃烧更加充分。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当导流槽数量为1时,喷孔数量将为2,此时喷孔的相对位置与导流槽垂直交错,燃油通过阀座1上的出油孔13进入到喷孔板2与阀座之间的间隙时,燃油将汇集在出油孔13内,再通过导流槽151流向与出副腔14处,使燃油在被增压板15压缩后的副腔14形成极大的压力,进而在副腔14内形成涡流,再通过设置在喷孔板2对应副腔14两侧的喷孔喷至燃烧室,使燃油的彻底雾化,使燃油燃烧更加充分。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当导流槽数量为2时,喷孔数量将为4,此时喷孔的相对位置对应导流槽2的两端,燃油通过阀座1上的出油孔13进入到喷孔板2与阀座之间的间隙时,燃油将汇集在出油孔13内,再通过导流槽151流向与出副腔14处,使燃油在被增压板15压缩后的副腔14形成极大的压力,进而在副腔14内形成涡流,再通过设置在喷孔板2对应副腔14两侧的4个喷孔喷至燃烧室,使燃油的彻底雾化,使燃油燃烧更加充分。

实施例4

如图7所示,当导流槽数量为4时,喷孔数量将为8,燃油通过阀座1上的出油孔13进入到喷孔板2与阀座之间的间隙时,燃油将汇集在出油孔13内,再通过导流槽151流向与出副腔14处,使燃油在被增压板15压缩后的副腔14形成极大的压力,进而在副腔14内形成涡流,再通过设置在喷孔板2对应副腔14两侧的8个喷孔喷至燃烧室,使燃油的彻底雾化,使燃油燃烧更加充分。

上述实施例中,其喷孔数量为导流槽数量的2倍,其效果是为保证副腔内能形成涡流,使燃油雾化彻底。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喷油嘴用阀体,包括有阀座与喷孔板,所述阀座内设有主腔,所述阀座对应喷孔板的一端设有供喷孔板容置的容置腔,所述阀座设有将主腔与容置腔相导通的出油孔,所述喷孔板上设有若干个喷孔,所述喷孔板设置于容置腔内并与出油孔相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以出油孔为圆心开设有一副腔,所述副腔对应出油孔的一端设有增压板,所述喷孔均环绕设置在喷孔板对应副腔的外周,并偏离所述增压板,所述增压板上开设有至少一条将出油孔与副腔相导通的导流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油嘴用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的数量为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油嘴用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孔均偏离所述导流槽的中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喷油嘴用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以出油孔为圆点径向等距分布在增压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喷油嘴用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孔的数量为6。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一项所述的一种喷油嘴用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板与容置腔处于同一水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一项所述的一种喷油嘴用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深度与副腔深度一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油嘴用阀体,包括有阀座与喷孔板,所述阀座内设有主腔,所述阀座对应喷孔板的一端设有供喷孔板容置的容置腔,所述阀座设有将主腔与容置腔相导通的出油孔,所述喷孔板上设有若干个喷孔,所述喷孔板设置于容置腔内并与出油孔相贴合,所述容置腔以出油孔为圆心开设有一副腔,所述副腔对应出油孔的一端设有增压板,所述喷孔均环绕设置在喷孔板对应副腔的外周,并偏离所述增压板,所述增压板上开设有至少一条将出油孔与副腔相导通的导流槽,使燃油在被增压板压缩后的副腔形成极大的压力,通过导流槽在副腔内形成涡流,有利于燃油的雾化,使燃油燃烧更加充分。

技术研发人员:郑红光;郑豪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瑞安市浩宇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2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