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下置式摩托车燃油泵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84819发布日期:2021-05-28 10:38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下置式摩托车燃油泵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下置式摩托车燃油泵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中的摩托车燃油泵支架总成只有泵芯进油口设置的初级滤网,过滤精度在60μm左右;摩托车喷油嘴前通常设置有高精度滤网(过滤精度37μm左右),以防止喷油嘴堵塞,但因喷油嘴前设置的高精度滤网面积比较小(1cm2左右),导致喷油嘴前的滤网容易堵塞,经常要拆除清洗或者更换,且此处更换清洗相对比较麻烦,成本较高;目前行业中下置式摩托车燃油泵支架总成通常采用钢球式压力调节器对供油管路压力进行调节控制,这种压力调节器通常会因为油泵电机碳刷磨损产生的颗粒、胶质粘附在压力调节器密封面及密封钢球表面上,对密封面造成影响,导致压力调节器停止工作下的保压性能差甚至不保压,且此类压力调节器因为结构原因存在压力调节不稳定,保压性偏低的设计缺陷,通常给摩托发动机造成启动困难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下置式摩托车燃油泵总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下置式摩托车燃油泵总成,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内设有主通道,所述主通道一端位于支架上安装有电喷燃油泵,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副通道,所述主通道与第二通道连通,所述支架内设有第一副通道,所述支架上位于第二副通道一端安装有射流堵盖用于隔绝第一副通道与第二副通道的连通,所述射流堵盖与第一副通道之间设有转换口,所述转换口处安装有压力调节器,所述压力调节器内设有膜片,所述第一副通道下端设有出口转换口,所述第二副通道与第一副通道通过出口转换口连通,所述第二副通道远离主通道一端与出口转换口连通,所述出口转换口处安装有精滤器,所述精滤器内设有滤芯,所述精滤器下方安装有出油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集成滤器功能,过滤精度达10μm,过滤面积100cm²,设计采用膜片式结构的压力调节器进行管路压力的调节,压力调节精准、稳定,且压力调节器设计在精滤器之后,进入压力调节器的燃油介质经精滤器过滤杂质后,杜绝了颗粒、胶质物等杂质对压力调节器性能的影响,支架由一个主通道经转换口、出口转换口同时串联第一副通道、第二副通道,通过射流堵盖隔绝第二副通道与第一副通道的连通,迫使油必须从主通道先连通第二副通道然后再经第二副通道以出口转换口连接第一副通道,采用迂回式供油管路设计来串联精滤器、压力调节器来实现供油管路杂质过滤、压力调节的功能,解决了因为产品空间结构限制导致无法实现精滤器、压力调节器顺序串联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力调节器通过固定罩盖固定在支架上,所述压力调节器与固定罩盖之间设有导流槽,所述固定罩盖上设有泄压缓冲降噪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了流体引导式设计,利用固定罩盖固定压力调节器的同时,设计了泄压缓冲降噪结构、引流槽,有效降低了产品工作时因高速流体冲击造成的噪音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上位于压力调节器下方安装有油位传感器,所述油位传感器上安装有浮子臂,所述浮子臂一端连接有油浮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集成油位传感器功能,能实时精准探测油箱燃油储油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上位于精滤器一侧设有卡簧,所述支架上位于电喷燃油泵一侧设有与卡簧配合的卡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总成产品整体装配采用单卡扣+卡簧式装配设计,方便后期保养拆解更换零部件,降低了保养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射流堵盖为对称设计,所述射流堵盖一端设有与第二副通道内壁相配合的配合端,所述射流堵盖上位于配合端中间段设有一圈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副通道内壁设有与凸起结构配合的凹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凹陷结构为过盈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射流堵盖两端结构与相配合的第二副通道结构相同,中间段凸起一圈用于密封和防脱的筋即凸起结构,射流堵盖采用对称式设计以提升射流堵盖的可装配性;与射流堵盖配合的第二副通道设有一圈凹陷的结构与一圈凸起的筋位刚好过盈配合,达到密封防脱的设计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迂回式供油管路设计来串联精滤器、压力调节器来实现供油管路杂质过滤、压力调节的功能,解决了因为产品空间结构限制导致无法实现精滤器、压力调节器顺序串联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迂回式管路设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一种多功能下置式摩托车燃油泵总成,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内设有主通道2,所述主通道2一端位于支架1上安装有电喷燃油泵3,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副通道4,所述主通道2与第二通道4连通,所述支架1内设有第一副通道5,所述支架1上位于第二副通道4一端安装有射流堵盖6用于隔绝第一副通道5与第二副通道4的连通,所述射流堵盖6与第一副通道5之间设有转换口7,所述转换口7处安装有压力调节器8,所述压力调节器8内设有膜片801,所述第一副通道5下端设有出口转换口9,所述第二副通道4与第一副通道5通过出口转换口9连通,所述第二副通道4远离主通道2一端与出口转换口9连通,所述出口转换口9处安装有精滤器10,所述精滤器10内设有滤芯1001,所述精滤器10下方安装有出油嘴11,所述压力调节器8通过固定罩盖12固定在支架1上,所述压力调节器8与固定罩盖12之间设有导流槽13,所述固定罩盖12上设有泄压缓冲降噪结构1201,所述支架1上位于压力调节器8下方安装有油位传感器14,所述油位传感器14上安装有浮子臂15,所述浮子臂15一端连接有油浮子16,所述支架1上位于精滤器10一侧设有卡簧17,所述支架1上位于电喷燃油泵3一侧设有与卡簧17配合的卡扣18,所述射流堵盖6为对称设计,所述射流堵盖6一端设有与第二副通道4内壁相配合的配合端601,所述射流堵盖601上位于配合端中间段设有一圈凸起结构6011,所述第二副通道4内壁设有与凸起结构配合的凹陷结构401,所述凸起结构6011与凹陷结构401为过盈配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下置式摩托车燃油泵总成,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内设有主通道,所述主通道一端位于支架上安装有电喷燃油泵,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副通道,所述主通道与第二通道连通,所述支架内设有第一副通道,所述支架上位于第二副通道一端安装有射流堵盖用于隔绝第一副通道与第二副通道的连通,所述射流堵盖与第一副通道之间设有转换口,所述转换口处安装有压力调节器,所述压力调节器内设有膜片,所述第一副通道下端设有出口转换口,所述第二副通道与第一副通道通过出口转换口连通,所述第二副通道远离主通道一端与出口转换口连通,所述出口转换口处安装有精滤器,所述精滤器内设有滤芯,所述精滤器下方安装有出油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下置式摩托车燃油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器通过固定罩盖固定在支架上,所述压力调节器与固定罩盖之间设有导流槽,所述固定罩盖上设有泄压缓冲降噪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下置式摩托车燃油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位于压力调节器下方安装有油位传感器,所述油位传感器上安装有浮子臂,所述浮子臂一端连接有油浮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下置式摩托车燃油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位于精滤器一侧设有卡簧,所述支架上位于电喷燃油泵一侧设有与卡簧配合的卡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下置式摩托车燃油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堵盖为对称设计,所述射流堵盖一端设有与第二副通道内壁相配合的配合端,所述射流堵盖上位于配合端中间段设有一圈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副通道内壁设有与凸起结构配合的凹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凹陷结构为过盈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下置式摩托车燃油泵总成,包括支架,支架内设有主通道,主通道一端位于支架上安装有电喷燃油泵,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副通道,主通道与第二副通道连通,支架内设有第一副通道,支架上位于第二副通道一端安装有射流堵盖,射流堵盖与第一副通道之间设有转换口,转换口处安装有压力调节器,压力调节器内设有膜片,所述第一副通道下端设有出口转换口,第二副通道与第一副通道通过出口转换口连通,出口转换口处安装有精滤器;本实验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迂回式供油管路设计来串联精滤器、压力调节器来实现供油管路杂质过滤、压力调节的功能,解决了因为产品空间结构限制导致无法实现精滤器、压力调节器顺序串联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池长风;石少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仁谦汽车油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1
技术公布日:2021.05.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