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透平机械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16450发布日期:2021-09-04 10:02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透平机械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透平机械领域,涉及透平机械辅助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透平机械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透平机械是重要的工业设备,在电力行业、石油化工、动力拖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透平机械的支撑包括轴承箱、轴承座、机壳、底座、基础等;轴承箱、轴承座、基础变化小;机壳、底座变化大;传统方法是机壳放置在底座的支腿上。如果支撑结构在转子工作频率附近有自振频率时,系统就会发生共振,系统振动的振幅大大增加,极易导致严重事故。传统方法是反复调整机壳以及底座的支腿,工作强度非常大、繁琐、而且会产生不必要的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透平机械的支撑结构,解决现有的透平机械与支撑结构之间容易发生系统共振的技术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一种用于透平机械的支撑结构,包括用于将机壳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
6.所述的第一支撑结构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一支撑座,第一支撑座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体,第一支撑体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台,第一支撑台用于支撑机壳的一侧;
7.所述的第二支撑结构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二支撑座,第二支撑座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体,第二支撑体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台,第二支撑台用于支撑机壳的另一侧;
8.所述的第一支撑体和/或第二支撑体上开设有一个以上的开放式空心腔。
9.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10.所述的第一支撑座和/或第二支撑座为一体式结构或者为两个独立的部分构成的分体式结构。
11.所述的第一支撑台和/或第二支撑台为一体式结构或者为两个独立的部分构成的分体式结构。
12.所述的第一支撑体和/或第二支撑体靠近第一支撑座和/或第二支撑座的下部设置有多个第一筋板。
13.所述的第一支撑体和/或第二支撑体靠近第一支撑台和/或第二支撑台的上部设置有多个第二筋板。
14.所述的第一支撑体和/或第二支撑体与第一支撑座和/或第二支撑座之间通过多个第一螺栓固定相连。
15.所述的第一支撑体和/或第二支撑体与第一支撑台和/或第二支撑台之间通过多个第二螺栓固定相连。
16.所述的第一支撑体和/或第二支撑体与第一支撑座和/或第二支撑座为一体式加
工成型结构或分体式加工成型结构。
17.所述的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采用相同的结构或不同的结构。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9.本实用新型巧妙地通过开放式空心状的支撑结构,达到防止透平机械系统共振的目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加工方便,安装方便,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支撑台是两个独立的部分示意图。
22.图3为支撑座是两个独立的部分示意图。
23.图4为支撑体的下部还设有多个第一筋板示意图。
24.图5为支撑结构的上部还设有多个第二筋板示意图。
25.图6为支撑体与支撑座之间通过第一螺栓连接示意图。
26.图7为支撑体与支撑台之间通过第二螺栓连接示意图。
27.图8为支撑体与支撑座为一体式加工成型结构示意图。
28.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

底座,2

机壳,3

第一支撑结构,4

第二支撑结构,5

开放式空心腔,6

第一筋板,7

第二筋板,8

第一螺栓,9

第二螺栓;
29.301

第一支撑座,302

第一支撑体,303

第一支撑台;
30.401

第二支撑座,402

第二支撑体,403

第二支撑台。
31.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3.实施例:
34.本实施例给出一种用于透平机械的支撑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将机壳2固定在底座1上的第一支撑结构3和第二支撑结构4;
35.第一支撑结构3包括固定在底座1上的第一支撑座301,第一支撑座30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体302,第一支撑体302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台303,第一支撑台303用于支撑机壳2的一侧;
36.第二支撑结构4包括固定在底座1上的第二支撑座401,第二支撑座401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体402,第二支撑体402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台403,第二支撑台403用于支撑机壳2的另一侧;
37.第一支撑体302和/或第二支撑体402上开设有一个以上的开放式空心腔5。
38.本实施例中,带有开放式空心腔5的第一支撑体302和/或第二支撑体402能够达到防止透平机械系统共振的目的。
39.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支撑座301和/或第二支撑座401为一体式结构或者为两个独立的部分构成的分体式结构。第一支撑台303和/或第二支撑台403为一体式结构或者为两个独立的部分构成的分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
结构可以根据具体的透平机械大小来选择,分体式结构还能对消除透平机械的系统共振具有辅助作用。
40.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支撑体302和/或第二支撑体402靠近第一支撑座301和/或第二支撑座401的下部设置有多个第一筋板6。第一支撑体302和/或第二支撑体402靠近第一支撑台303和/或第二支撑台403的上部设置有多个第二筋板7。筋板可以改变支撑座的刚度,在满足机械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协同开放式空心腔5改善透平机械的系统共振。
41.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支撑体302和/或第二支撑体402与第一支撑座301和/或第二支撑座401之间通过多个第一螺栓8固定相连。第一支撑体302和/或第二支撑体402与第一支撑台303和/或第二支撑台403之间通过多个第二螺栓9固定相连。采用螺栓,方便安装和拆卸。
42.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如图8所示,第一支撑体302和/或第二支撑体402与第一支撑座301和/或第二支撑座401为一体式加工成型结构或分体式加工成型结构。选择不同的加工成型结构可以与开放式空心腔5协同配套,更好地改善透平机械的系统共振。
43.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一支撑结构3和第二支撑结构4采用相同的结构或不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结构或不同的结构要根据透平机械的具体结构来选择,采用不同的结构还能对消除透平机械的系统共振具有辅助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透平机械的支撑结构,包括用于将机壳(2)固定在底座(1)上的第一支撑结构(3)和第二支撑结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结构(3)包括固定在底座(1)上的第一支撑座(301),第一支撑座(30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体(302),第一支撑体(302)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台(303),第一支撑台(303)用于支撑机壳(2)的一侧;所述的第二支撑结构(4)包括固定在底座(1)上的第二支撑座(401),第二支撑座(401)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体(402),第二支撑体(402)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台(403),第二支撑台(403)用于支撑机壳(2)的另一侧;所述的第一支撑体(302)和/或第二支撑体(402)上开设有一个以上的开放式空心腔(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透平机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座(301)和/或第二支撑座(401)为一体式结构或者为两个独立的部分构成的分体式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透平机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台(303)和/或第二支撑台(403)为一体式结构或者为两个独立的部分构成的分体式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透平机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体(302)和/或第二支撑体(402)靠近第一支撑座(301)和/或第二支撑座(401)的下部设置有多个第一筋板(6)。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透平机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体(302)和/或第二支撑体(402)靠近第一支撑台(303)和/或第二支撑台(403)的上部设置有多个第二筋板(7)。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透平机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体(302)和/或第二支撑体(402)与第一支撑座(301)和/或第二支撑座(401)之间通过多个第一螺栓(8)固定相连。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透平机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体(302)和/或第二支撑体(402)与第一支撑台(303)和/或第二支撑台(403)之间通过多个第二螺栓(9)固定相连。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透平机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体(302)和/或第二支撑体(402)与第一支撑座(301)和/或第二支撑座(401)为一体式加工成型结构或分体式加工成型结构。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透平机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结构(3)和第二支撑结构(4)采用相同的结构或不同的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透平机械的支撑结构,包括用于将机壳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第一支撑结构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一支撑座,第一支撑座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体,第一支撑体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台,第一支撑台用于支撑机壳的一侧;第二支撑结构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二支撑座,第二支撑座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体,第二支撑体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台,第二支撑台用于支撑机壳的另一侧;第一支撑体和/或第二支撑体上开设有开放式空心腔。本实用新型巧妙地通过开放式空心状的支撑结构,达到防止透平机械系统共振的目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加工方便,安装方便,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


技术研发人员:周亚锋 张小龙 田满洲 张胜利 刘妮 姚艳 张立 乔社宁 赵鹏 张武帅 申振 马铁锋 李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9
技术公布日:2021/9/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