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压缩机与发动机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76537发布日期:2021-09-08 02:48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压缩机与发动机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空气压缩机与发动机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发动机作为产生动力的机器,广泛应用于汽车、船只等需要动力的领域,而空气压缩机作为发动机的重要附件,起到控制制动、刹车鼓降温等作用,现有的空气压缩机与发动机连接结构存在一定缺陷,就比如;
3.现有的空气压缩机在发动机旁的安装固定不稳定,导致与发动机的连接处在车体遭遇颠簸时易脱落,导致空气压缩机不能正常工作,以及空气压缩机与发动机转速不匹配,导致空气压缩机的驱动受到限制,故而存在一定的缺陷。
4.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的连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与发动机的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安装固定不稳定以及转速不匹配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压缩机与发动机的连接结构,包括发动机、取力皮带轮、传动皮带、气泵支架和空气压缩机,所述发动机的飞轮外端固定安装有泵联轴器,且发动机的飞轮外端安装有取力皮带轮,所述取力皮带轮的外表面连接有传动皮带,且传动皮带的顶端与空气压缩机相连接,所述发动机的飞轮壳上安装有泵盘,且泵盘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油泵,并且油泵与泵联轴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泵盘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涨紧螺栓座,且涨紧螺栓座的顶端内侧连接有m12x50螺栓,并且m12x50螺栓的输出端连接有m12螺母,所述泵盘的上端安装有气泵支架,且气泵支架的顶端安装有空气压缩机。
7.优选的,所述泵联轴器与发动机飞轮为固定连接,且取力皮带轮通过泵联轴器与发动机构成转动结构。
8.优选的,所述传动皮带与取力皮带轮外表面相贴合,且空气压缩机轴端通过传动皮带与取力皮带轮构成转动结构。
9.优选的,所述泵盘与发动机飞轮外壳为固定连接,且泵盘与涨紧螺栓座为焊接连接。
10.优选的,所述m12x50螺栓贯通连接于涨紧螺栓座顶端,且m12x50螺栓输出端与m12螺母螺纹连接,并且m12x50螺栓和m12螺母关于涨紧螺栓座中心线对称设置为两组。
11.优选的,所述m12x50螺栓输出端与气泵支架底端相贴合,且气泵支架与泵盘为滑动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空气压缩机与发动机的连接结构;
13.1.设置有泵盘和气泵支架,通过将气泵支架固定在泵盘上,且气泵支架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同时泵盘外端固定安装有涨紧螺栓座,通过m12x50螺栓将气泵支架顶起,使得
气泵支架上端的空气压缩机位于足够高度,从而来涨紧传动皮带,气泵支架对空气压缩机进行稳定固定;
14.2.设置有取力皮带轮以及传动皮带,通过将取力皮带轮安装于发动机飞轮外端,使得取力皮带轮外端通过发动机飞轮进行稳定转动,传动皮带通过取力皮带轮的转动带动上端空气压缩机端部进行同步转动,使得两者转速相同,进行同速率的转动,增加传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右侧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爆炸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发动机;2、泵联轴器;3、取力皮带轮;4、传动皮带;5、油泵;6、泵盘;7、涨紧螺栓座;8、m12螺母;9、m12x50螺栓;10、气泵支架;11、空气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压缩机与发动机的连接结构,包括发动机1、泵联轴器2、取力皮带轮3、传动皮带4、油泵5、泵盘6、涨紧螺栓座7、m12螺母8、m12x50螺栓9、气泵支架10和空气压缩机11,发动机1的飞轮外端固定安装有泵联轴器2,且发动机1的飞轮外端安装有取力皮带轮3,取力皮带轮3的外表面连接有传动皮带4,且传动皮带4的顶端与空气压缩机11相连接,发动机1的飞轮壳上安装有泵盘6,且泵盘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油泵5,并且油泵5与泵联轴器2的输出端相连接,泵盘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涨紧螺栓座7,且涨紧螺栓座7的顶端内侧连接有m12x50螺栓9,并且m12x50螺栓9的输出端连接有m12螺母8,泵盘6的上端安装有气泵支架10,且气泵支架10的顶端安装有空气压缩机11;
22.泵联轴器2与发动机1飞轮为固定连接,且取力皮带轮3通过泵联轴器2与发动机1构成转动结构,传动皮带4与取力皮带轮3外表面相贴合,且空气压缩机11轴端通过传动皮带4与取力皮带轮3构成转动结构,通过取力皮带轮3以及传动皮带4对空气压缩机11进行稳定驱动;
23.泵盘6与发动机1飞轮外壳为固定连接,且泵盘6与涨紧螺栓座7为焊接连接,m12x50螺栓9贯通连接于涨紧螺栓座7顶端,且m12x50螺栓9输出端与m12螺母8螺纹连接,并且m12x50螺栓9和m12螺母8关于涨紧螺栓座7中心线对称设置为两组,m12x50螺栓9输出端与气泵支架10底端相贴合,且气泵支架10与泵盘6为滑动连接,通过气泵支架10以及涨紧螺栓座7对空气压缩机11进行固定支撑。
24.工作原理:根据图1,首先将该装置放置在需要进行工作的位置,从发动机1飞轮上安装泵联轴器2,再接油泵5,取力皮带轮3比泵联轴器2直径大,也固定在发动机1飞轮上,取
力皮带轮3外端通过发动机1飞轮进行稳定转动,进而使得取力皮带轮3将带动传动皮带4进行转动,然后通过传动皮带4将动力传到气泵支架10上面的空气压缩机11外端,使得传动皮带4带动空气压缩机11端部进行同步转动,从而使空气压缩机11的转速与发动机1相同,增加传动效率,泵盘6是固定在发动机1飞轮壳上,用于油泵5与气泵支架10的固定,涨紧螺栓座7焊接在泵盘6上,m12x50螺栓9从下端贯通连接与涨紧螺栓座7,通过m12x50螺栓9输出端将气泵支架10向上顶,使得气泵支架10上端的空气压缩机11位于足够高度,从而来涨紧传动皮带4,使得传动皮带4在工作过程中不会打滑,涨紧后再用m12螺母8锁死m12x50螺栓9输出端,使得m12x50螺栓9不易松动,此时气泵支架10对空气压缩机11进行稳定固定,增加了整体的实用性。
25.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压缩机与发动机的连接结构,包括发动机(1)、取力皮带轮(3)、传动皮带(4)、气泵支架(10)和空气压缩机(1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1)的飞轮外端固定安装有泵联轴器(2),且发动机(1)的飞轮外端安装有取力皮带轮(3),所述取力皮带轮(3)的外表面连接有传动皮带(4),且传动皮带(4)的顶端与空气压缩机(11)相连接,所述发动机(1)的飞轮壳上安装有泵盘(6),且泵盘(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油泵(5),并且油泵(5)与泵联轴器(2)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泵盘(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涨紧螺栓座(7),且涨紧螺栓座(7)的顶端内侧连接有m12x50螺栓(9),并且m12x50螺栓(9)的输出端连接有m12螺母(8),所述泵盘(6)的上端安装有气泵支架(10),且气泵支架(10)的顶端安装有空气压缩机(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压缩机与发动机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联轴器(2)与发动机(1)飞轮为固定连接,且取力皮带轮(3)通过泵联轴器(2)与发动机(1)构成转动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压缩机与发动机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皮带(4)与取力皮带轮(3)外表面相贴合,且空气压缩机(11)轴端通过传动皮带(4)与取力皮带轮(3)构成转动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压缩机与发动机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盘(6)与发动机(1)飞轮外壳为固定连接,且泵盘(6)与涨紧螺栓座(7)为焊接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压缩机与发动机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m12x50螺栓(9)贯通连接于涨紧螺栓座(7)顶端,且m12x50螺栓(9)输出端与m12螺母(8)螺纹连接,并且m12x50螺栓(9)和m12螺母(8)关于涨紧螺栓座(7)中心线对称设置为两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压缩机与发动机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m12x50螺栓(9)输出端与气泵支架(10)底端相贴合,且气泵支架(10)与泵盘(6)为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压缩机与发动机的连接结构,包括发动机、取力皮带轮、传动皮带、气泵支架和空气压缩机,所述发动机的飞轮外端固定安装有泵联轴器,且发动机的飞轮外端安装有取力皮带轮,所述取力皮带轮的外表面连接有传动皮带,且传动皮带的顶端与空气压缩机相连接,所述发动机的飞轮壳上安装有泵盘,且泵盘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油泵。该空气压缩机与发动机的连接结构,设置有取力皮带轮以及传动皮带,通过将取力皮带轮安装于发动机飞轮外端,使得取力皮带轮外端通过发动机飞轮进行稳定转动,传动皮带通过取力皮带轮的转动带动上端空气压缩机端部进行同步转动,使得两者转速相同,进行同速率的转动,增加传动性。增加传动性。增加传动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波 臧纪朋 孙民 刘顺强 邢庆生 赵振虎 刘荣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肯石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1
技术公布日:2021/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