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混式燃气发动机气缸盖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39725发布日期:2022-09-07 01:49阅读:61来源:国知局
内混式燃气发动机气缸盖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混式燃气发动机气缸盖导流装置,主要应用于内混式燃气发动机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对于燃气发动机,受限于燃气成分复杂、氢气含量高等原因,采用了燃气、空气分别从缸盖的一个进气阀进气、气缸内混合的进气方式,即内混式燃气发动机。因气门重叠角的设计,导致进气行程初期,高温废气能够与燃气、空气接触,造成早燃,引发回火。同时,燃气、空气只在进气行程中混合,且气缸内气流混乱,导致了两者混合不均匀、发动机做功不稳定、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兼顾可靠性及连接件布置,消除内混式燃气发动机缸内燃气、空气过早混合及混合不均匀,保障燃气发动机稳定高效运行的内混式燃气发动机气缸盖导流装置。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混式燃气发动机气缸盖导流装置,包括气缸盖,气缸盖上设置两进两排四个阀座孔,两进气阀座孔上分别设置进气阀座,两进气阀座和两进气阀座孔之间分别设置导流隔板,两进气阀分别从下至上依次穿过进气阀座、导流隔板和进气阀座孔,导流隔板设置为环形板结构,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圈其中一内侧面设置遮挡导流部分。
5.内混式气缸盖底部设置两进两排四个阀座孔,两个进气阀座孔其中一个连通缸盖内燃气,与燃气进气管对接,另一个连通空气进气道,与空气进气管对接。导流隔板主要是在两个进气阀开启的初期阻隔了大部分中间位置的进气量,中间位置是两种气体最先混合的位置。进气阀最初开启的时候,排气阀也开着,温度高背压大容易回火,导流隔板的设置使经过中间位置的进气量大幅度降低,排气门经过很短时间就关闭了,可以避免产生回火现象。
6.所述的两进气阀座孔内的导流隔板对称布置,两导流隔板的遮挡导流部分均位于靠近气缸盖中心一侧。
7.所述的遮挡导流部分与内圈设置为一体式机构,外圈设置为圆形,内圈设置为d形。
8.所述的遮挡导流部分在进气阀落座时与进气阀头部r角间隙设置为5mm~10mm。进气阀与进气阀座配合起到对缸内燃气的密封作用,气阀落座状态下,气阀头部r角位置与导流隔板非整圆位置留有适当间隙。
9.所述的导流隔板外周与进气阀座孔之间为间隙配合。采用间隙配合,便于安装。
10.所述的进气阀座外圈与进气阀座孔之间为过盈配合。起到密封作用。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通过在内混式燃气发动机气缸盖燃气、空气进气阀座孔内设置呈对称布置的导流
隔板,在保证燃气、空气进气充量的前提下,杜绝了进气冲程初始阶段燃气、空气过早混合引发的回火问题,同时,有利于之后进气行程中燃气、空气在气缸内的流动混合,杜绝了因燃气、空气混合不均匀造成的功率波动,实现了内混式燃气发动机安全高效运行。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图1中a向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图1中b向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气缸盖;2、导流隔板;2-1、内圈;2-2、外圈;2-3、遮挡导流部分;3、进气阀座;4、进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18.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混式燃气发动机气缸盖导流装置,包括气缸盖1,气缸盖1上设置两进两排四个阀座孔,两进气阀座孔上分别设置进气阀座3,两进气阀座3和两进气阀座孔之间分别设置导流隔板2,两进气阀4分别从下至上依次穿过进气阀座3、导流隔板2和进气阀座孔,导流隔板2设置为环形板结构,包括内圈2-1和外圈2-2,内圈2-1其中一内侧面设置遮挡导流部分2-3。两进气阀座孔内的导流隔板2对称布置,两导流隔板2的遮挡导流部分2-3均位于靠近气缸盖1中心一侧。遮挡导流部分2-3与内圈2-1设置为一体式机构,外圈2-2设置为圆形,内圈2-1设置为d形。遮挡导流部分2-3在进气阀4落座时与进气阀4头部r角间隙设置为5mm~10mm。进气阀4与进气阀座3配合起到对缸内燃气的密封作用,进气阀4落座状态下,进气阀4头部r角位置与导流隔板2非整圆位置留有适当间隙。导流隔板2的外圈2-2与进气阀座孔之间为间隙配合。进气阀座3外周与进气阀座孔之间为过盈配合。
19.当发动机运转时,两件进气阀4在配气机构的推动下同步上下运动。燃气、空气分别从燃气、空气进气道经燃气、空气进气阀进入燃烧室,在进入燃烧室之前两种气体完全隔离。进气行程初期,受导流隔板2的遮挡及导向作用,燃气、空气自两个进气阀4中间位置进入燃烧室的比例大幅减少,无法形成可燃混合气。之后的进气行程中,受导流隔板2的导向作用,两种气流在缸内形成相互流动,促进了混合气的形成。
20.在此作用下,避免了进气行程初始阶段进、排气门同时开启,即气门重叠角范围内高温废气引发的回火问题。同时,加速了之后进气行程中燃气、空气在气缸内的流动,保证了内混式燃气发动机对燃气的高效利用,杜绝了因燃气、空气混合不均匀造成的功率波动,从而保障内混式燃气发动机安全、高效运行。


技术特征:
1.一种内混式燃气发动机气缸盖导流装置,包括气缸盖(1),气缸盖(1)上设置两进两排四个阀座孔,两进气阀座孔上分别设置进气阀座(3),其特征在于:两进气阀座(3)和两进气阀座孔之间分别设置导流隔板(2),两进气阀(4)分别从下至上依次穿过进气阀座(3)、导流隔板(2)和进气阀座孔,导流隔板(2)设置为环形板结构,包括内圈(2-1)和外圈(2-2),内圈(2-1)其中一内侧面设置遮挡导流部分(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混式燃气发动机气缸盖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进气阀座孔内的导流隔板(2)对称布置,两导流隔板(2)的遮挡导流部分(2-3)均位于靠近气缸盖(1)中心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混式燃气发动机气缸盖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遮挡导流部分(2-3)与内圈(2-1)设置为一体式机构,外圈(2-2)设置为圆形,内圈(2-1)设置为d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混式燃气发动机气缸盖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遮挡导流部分(2-3)在进气阀(4)落座时与进气阀(4)头部r角间隙设置为5mm~1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混式燃气发动机气缸盖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流隔板(2)的外圈(2-2)与进气阀座孔之间为间隙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混式燃气发动机气缸盖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气阀座(3)外周与进气阀座孔之间为过盈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内混式燃气发动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混式燃气发动机气缸盖导流装置,包括气缸盖,气缸盖上设置两进两排四个阀座孔,两进气阀座孔上分别设置进气阀座,两进气阀座和两进气阀座孔之间分别设置导流隔板,两进气阀分别从下至上依次穿过进气阀座、导流隔板和进气阀座孔,导流隔板设置为环形板结构,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圈其中一内侧面设置遮挡导流部分。通过在内混式燃气发动机气缸盖燃气、空气进气阀座孔内设置导流隔板,在保证燃气、空气进气充量的前提下,杜绝了进气冲程初始阶段燃气、空气过早混合引发的回火问题,同时,有利于之后进气行程中燃气、空气在气缸内的流动混合,实现了内混式燃气发动机安全高效运行。全高效运行。全高效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赵芳 刘瑾 李圣强 曲晨 刘玉川 田兆晖 赵帅 刘延玺 张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淄博淄柴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9
技术公布日:2022/9/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