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85768发布日期:2023-07-15 16:26阅读:60来源:国知局
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


背景技术:

1、在汽车技术领域,为了降低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需要将一部分废气返回到发动机气缸内,由于废气温度较高,因此在废气进入发动机系统之前,需要通过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对废气进行冷却。

2、冷媒通过进水接管进入通气管道之间,以与通气管道内的废气进行热交换,并通过出水接管流出废气再循环冷却器。但是,由于液体惯性的存在,冷媒具有保持原来运动方向不变的趋势,从而导致冷媒容易聚集在远离进水接管的端部聚集,而靠近进水接管处冷媒分布较少,并进一步导致进入靠近进水接管处的通气管道之间冷媒较少,如此,将导致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换热不均匀,特别是靠近进水接管处的通气管道内的废气的热量无法被快速带走,从而降低了换热芯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及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以解决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换热不均匀,特别是靠近进水接管处的通气管道内的废气的热量无法被快速带走,从而降低了换热芯体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2、一种储液器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气集流通道、多层气流通道层以及出气集流通道,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还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液集流通道、多层液流通道层以及出液集流通道,气流通道层和液流通道层交替层叠设置;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设有分流部,分流部设于进液集流通道和液流通道层的连通处,以使进液集流通道能够通过分流部连通多层液流通道层,并且,从靠近进液集流通道起始端至远离进液集流通道起始端的方向,分流部和多层液流通道层的连通面积呈减小的趋势。

3、在一实施例中,分流部设有多个分流孔,分流孔与液流通道层一一对应设置,并且,沿着冷媒在进液集流通道内的流动方向,多个分流孔的流通面积呈减小趋势。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通过改变每个分流孔的流通面积,即能实现便从靠近进液集流通道起始端至远离进液集流通道起始端的方向,分流部和多层液流通道层的连通面积呈减小的趋势。

4、在一实施例中,分流孔为长形孔,定义预设方向为冷媒在进液集流通道内的流动方向,分流孔的宽度方向与预设方向相同,分流孔的宽度均大于液流通道层沿着预设方向的宽度。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提高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整体的散热效果。

5、在一实施例中,沿着预设方向,多个分流孔的宽度不变,且分流孔的长度呈减小的趋势。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降低了多个分流孔的加工难度。

6、在一实施例中,沿着预设方向,多个分流孔的长度不变,且分流孔的宽度呈减小的趋势。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降低了多个分流孔的加工难度。

7、在一实施例中,分流部设有单个进水孔,定义预设方向为冷媒在进液集流通道内的流动方向,进水孔的宽度方向与预设方向相同,沿着预设方向,进水孔的长度呈减小的趋势。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使得分流部的结构更加简单。

8、在一实施例中,进水孔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多个气流通道层的沿着预设方向的最大间距。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提高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整体的散热效果。

9、在一实施例中,进水孔整体呈梯形,且沿着预设反向,进水孔的长度逐渐减小。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降低了进水孔加工难度。

10、在一实施例中,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包括壳体、进液接管和出液接管,壳体内设有换热腔,进液接管和出液接管分别固定连接于壳体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并连通换热腔,换热腔内设有换热芯体,气流通道层和液流通道层均设于换热芯体内,且换热芯体的两侧端面均与换热腔的内壁间隔设置,以分别与换热腔的内壁围设形成进液集流通道和出液集流通道。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便于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连接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的其他装置。

11、在一实施例中,分流部呈板状,分流部包括弯折成型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进液集流通道通过第一板体连通多层液流通道层,分流部通过第二板体搭接于换热芯体。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降低了分流部在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内的装配难度。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通过设置分流部,增大了进入靠近进液集流通道起始端处的液流通道层处冷媒的流量,且减小了进入远离集流通道起始端处的液流通道层处冷媒的流量,从而使得冷媒能够更加均匀地分布在各个液流通道层。又由于气流通道层和液流通道层交替层叠设置,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使得靠近集流通道起始端处的气流通道层内废气的热量能够及时被液流通道层内的冷媒带走,从而提高了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整体的散热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气集流通道、多层气流通道层(21)以及出气集流通道,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还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液集流通道(12)、多层液流通道层(22)以及出液集流通道(13),所述气流通道层(21)和所述液流通道层(22)交替层叠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5)设有多个分流孔(511),所述分流孔(511)与所述液流通道层(22)一一对应设置,并且,沿着冷媒在所述进液集流通道(12)内的流动方向,多个所述分流孔(511)的流通面积呈减小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孔(511)为长形孔,定义预设方向(8)为冷媒在所述进液集流通道(12)内的流动方向,所述分流孔(511)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预设方向(8)相同,所述分流孔(511)的宽度均大于所述液流通道层(22)沿着所述预设方向(8)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预设方向(8),多个所述分流孔(511)的宽度不变,且所述分流孔(511)的长度呈减小的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预设方向(8),多个所述分流孔(511)的长度不变,且所述分流孔(511)的宽度呈减小的趋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5)设有单个进水孔(512),定义预设方向(8)为冷媒在所述进液集流通道(12)内的流动方向,所述进水孔(512)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预设方向(8)相同,沿着所述预设方向(8),所述进水孔(512)的长度呈减小的趋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512)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多个所述气流通道层(21)的沿着所述预设方向(8)的最大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512)整体呈梯形,且沿着所述预设方向(8),所述进水孔(512)的长度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进液接管(3)和出液接管(4),所述壳体(1)内设有换热腔(11),所述进液接管(3)和所述出液接管(4)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1)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并连通所述换热腔(11),所述换热腔(11)内设有换热芯体(2),所述气流通道层(21)和所述液流通道层(22)均设于所述换热芯体(2)内,且所述换热芯体(2)的两侧端面均与所述换热腔(11)的内壁间隔设置,以分别与所述换热腔(11)的内壁围设形成所述进液集流通道(12)和所述出液集流通道(1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5)呈板状,所述分流部(5)包括弯折成型的第一板体(51)和第二板体(52),所述进液集流通道(12)通过所述第一板体(51)连通多层液流通道层(22),所述分流部(5)通过所述第二板体(52)搭接于所述换热芯体(2)。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气集流通道、多层气流通道层以及出气集流通道,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还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液集流通道、多层液流通道层以及出液集流通道,气流通道层和液流通道层交替层叠设置;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设有分流部,分流部设于进液集流通道和液流通道层的连通处,以使进液集流通道能够通过分流部连通多层液流通道层,并且,从靠近进液集流通道起始端至远离进液集流通道起始端的方向,分流部和多层液流通道层的连通面积呈减小的趋势。本申请提供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解决了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换热不均匀,特别是靠近进水接管处的通气管道内的废气的热量无法被快速带走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余芳芳,叶金杭,邵夏勇,王建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