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车辆,尤其是指一种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1、在现有技术中,全地形车作为一种户外用车,其需要适应不同的场景及复杂的工况,这就对全地形车的发动机提出了较高的动力需求。此外,由于全地形车为了应对各种场景,其车身上设置了各类零部件,特别是动力总成的零部件较多,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等,而发动机工作的同时,其本身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且内部零件不紧凑。如何满足发电机的散热需求和结构紧凑性,且不占用全地形车的空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目前仍然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地形车,其可以提高车身零部件的结构紧凑性和冷却性。
2、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动力总成和行走组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发动机包括进气组件和连接至进气组件的节气组件,还包括与进气组件连接的增压组件;行走组件传动连接至发动机;发动机还包括中冷器,中冷器设置在节气组件和增压组件之间,中冷器在一个预设平面内延伸,发动机具有安装至全地形车的安装面,预设平面与安装面倾斜相交,预设平面与安装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80°且小于等于90°。
3、进一步地,中冷器的预设平面朝向全地形车的车头方向,预设平面与安装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85°。
4、进一步地,发动机还包括进气歧管和排气歧管,增压组件设置在进气歧管和排气歧管之间,增压组件包括压气机、涡轮机和中间体,压气机与涡轮机均设置在中间体上,压气机连通进气歧管,涡轮机连通排气歧管,涡轮机与排气歧管一体成型。
5、进一步地,增压组件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进气端设置在靠近压气机的位置,出气端设置在靠近涡轮机的位置,排气歧管设置在进气端和出气端之间并与出气端连通。
6、进一步地,发动机还包括气缸体,排气歧管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气缸盖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孔配合的第二连接孔,排气歧管通过紧固件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以连接至气缸盖上。
7、进一步地,排气歧管设置为第一材料,紧固件设置为第二材料。
8、进一步地,第一材料具有第一比热容,第二材料具有第二比热容,第一比热容与第二比热容不同。
9、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之间还设置有一个预设间隙,间隙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5mm。
10、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之间还设置有一个预设间隙,间隙大于等于3.5mm且小于等于4.5mm。
11、进一步地,排气歧管还设置有第三连接端,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之间还设置有一个预设间隙,间隙大于等于3.8mm且小于等于4.2mm。
12、本发明提供的全地形车可以在动力输出轴和传动轴之间设置缓冲机构,和/或传动轴和驱动桥之间设置缓冲机构,并且通过缓冲机构吸收发动机传递的震动和噪音,从而实现减震和降噪的效果。同时缓冲机构还可以降低传动轴、动力输出轴和/或驱动桥受到的冲击力,进而更好的保护全地形车的传动组件和动力组件,有利于提高全地形车的整体性能。
1.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还包括气缸体,所述排气歧管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气缸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配合的第二连接孔,所述排气歧管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以连接至所述气缸盖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