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底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06138发布日期:2023-10-29 03:00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底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配件,尤其是涉及一种油底壳结构。


背景技术:

1、在汽车配件中,油底壳是曲轴箱的下半部,又称为下曲轴箱,作用是封闭曲轴箱作为贮油槽的外壳,防止杂质进入,并收集和储存由柴油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散去部分热量,防止润滑油氧化。

2、专利网公开号cn212614936u公开了一种油底壳结构,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上边沿的法兰面,法兰面的外端设置有内翻边,法兰面呈封闭环状结构并且法兰面上加工有多个螺栓安装孔,多个螺栓安装孔均匀设置在法兰面上,而加强板设置在法兰面的背面上,并且加强板由多段平面钢板构成,多段平面钢板依次贴装并焊接在法兰面的背面上形成与法兰面相同的环状结构,而相邻的平面钢板之间的间隙小于2mm。增加了油底壳法兰面的强度,避免法兰面出现变形造成机油泄漏。

3、以上装置通过设置加强板的方式来提高油底壳法兰面的强度,最终促使达到避免法兰面变形而造成机油泄漏的情况,但在油底壳进行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其外部基本上全部裸露在外部,当受到外部撞击时,除法兰面之外,其他部位同样存在变形、开裂的情况,单纯地增强法兰面而言,所提高的安全性能比较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油底壳结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油底壳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油底壳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壳体外部设置有防护机构。

4、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框,所述防护框设置于壳体外部,所述防护框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置于安装板底部并与安装板相匹配,所述定位板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长板,所述长板外部设置有移动板,所述长板贯穿移动板并与移动板滑动连接。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油底壳进行工作时,通过设置防护框来对油底壳的外部进行安全防护,以此在受到外部撞击时对油底壳进行保护,保护范围更大,且效果更好,同时由于防护框的框壁为格栅状,在对油底壳提供安全防护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其散热,充分保证了壳体的安全。

6、优选的,所述移动板前侧设置有框板,所述框板底部固定连接有条形板,所述防护框顶部设置有条形框,所述条形板延伸入条形框内部并与条形框相匹配,所述条形板与条形框通过螺栓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条形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条形框内部后,有利于快速装卸。

8、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和定位板上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分别在安装板和定位板上呈等间距分布。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和定位板上的安装孔相对应,有利于同步安装。

10、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缓冲组件,缓冲组价包括衔接板,所述衔接板固定连接于长板前侧,所述衔接板贯穿框板一侧壁并延伸入框板内部。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衔接板可对框板提供限位。

12、优选的,所述衔接板一侧固定连接有接触板,框板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簧片,所述第一簧片一端与接触板一侧固定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簧片可以对接触板提供缓冲的力。

14、优选的,所述条形框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防护框顶部延伸入凹槽内部,凹槽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贯穿防护框。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可以对防护框提供限位。

16、优选的,所述凹槽内部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簧片,所述第二簧片呈矩形状对称分布于防护框内外两侧,所述防护框内外两侧壁均与第二簧片固定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簧片可以对防护框提供缓冲。

18、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9、1、一种油底壳结构,通过防护机构的设计,在油底壳进行工作时,通过设置防护框来对油底壳的外部进行安全防护,以此在受到外部撞击时对油底壳进行保护,保护范围更大,且效果更好,同时由于防护框的框壁为格栅状,在对油底壳提供安全防护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其散热,充分保证了壳体的安全。

20、2、一种油底壳结构,通过缓冲组件的设计,当壳体的左右侧面出现撞击时,其内部的第一簧片跟随框板移动从而对接触板进行挤压,在挤压的过程中第一簧片提供弹力来进行缓冲,从而实现对侧面撞击时的缓冲防护功能,当出现前后方向的冲击力时,第二簧片受到挤压后对防护框提供反向推力,从而达到对防护框提供前后缓冲的目的,促使防护框在对壳体外部提供防护的同时,还能获得缓冲力。



技术特征:

1.一种油底壳结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所述壳体(1)外部设置有防护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34)前侧设置有框板(35),所述框板(35)底部固定连接有条形板(37),所述防护框(31)顶部设置有条形框(36),所述条形板(37)延伸入条形框(36)内部并与条形框(36)相匹配,所述条形板(37)与条形框(36)通过螺栓(3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和定位板(32)上均开设有安装孔(39),所述安装孔(39)分别在安装板(2)和定位板(32)上呈等间距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3)包括缓冲组件,缓冲组价包括衔接板(391),所述衔接板(391)固定连接于长板(33)前侧,所述衔接板(391)贯穿框板(35)一侧壁并延伸入框板(35)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板(391)一侧固定连接有接触板(392),框板(35)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簧片(393),所述第一簧片(393)一端与接触板(392)一侧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框(36)底部开设有凹槽(394),所述防护框(31)顶部延伸入凹槽(394)内部,凹槽(394)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395),所述限位杆(395)贯穿防护框(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94)内部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簧片(396),所述第二簧片(396)呈矩形状对称分布于防护框(31)内外两侧,所述防护框(31)内外两侧壁均与第二簧片(396)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油底壳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壳体外部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框,所述防护框设置于壳体外部,所述防护框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置于安装板底部并与安装板相匹配,所述定位板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长板,所述长板外部设置有移动板。通过防护机构的设计,在油底壳进行工作时,通过设置防护框来对油底壳的外部进行安全防护,以此在受到外部撞击时对油底壳进行保护,保护范围更大,且效果更好,同时由于防护框的框壁为格栅状,在对油底壳提供安全防护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其散热,充分保证了壳体的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郭勇,陶小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襄阳市昇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