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工程机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冷却布置结构以及具有该冷却布置结构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1、目前装载机上安装的发动机都配备有散热器,用以对发动机进行散热。散热器多采用直驱吹风风扇。风扇的扇叶从中央轮毂(即中央固定盘)延伸出来,中央轮毂安装在风扇驱动轴上,风扇驱动轴的转动带动中央轮毂以及风扇扇叶旋转。但风扇由于中央固定盘的影响容易导致大量热风回流,导致散热器芯体过热。而为了满足散热需求,往往需要将散热器设计得尺寸偏大,增加制造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至少一个问题和/或其他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工程机械的冷却布置结构,其使得能够有利地避免热风回流并因而提高散热器的冷却效率,有利地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2、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冷却布置结构,包括散热器以及用于产生气流穿过散热器芯体的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模块包括同为吹风式风扇且位于散热器芯体的同一侧的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第一风扇的叶片直径比第二风扇的叶片直径大,第二风扇位于第一风扇和散热器芯体之间且沿气流方向定位在第一风扇的中央固定盘的下游位置,第一风扇通过中央固定盘固定在风扇驱动轴上,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尺寸、转速以及相对于散热器芯体的距离如此配置使得能够避免在第一风扇的中央固定盘的下游在散热器芯体中或附近出现热风回流。
3、有利地,第二风扇的叶片直径大于第一风扇的中央固定盘的直径。
4、有利地,第二风扇靠近第一风扇的中央固定盘定位。
5、有利地,第二风扇的转速高于第一风扇的转速。
6、有利地,所述风扇驱动轴为工程机械的发动机的输出轴。
7、有利地,第二风扇由电机驱动。
8、有利地,第二风扇通过支承框架安装定位。
9、有利地,第二风扇由与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辅助转轴带动转动,辅助转轴和发动机输出轴之间通过离合变速机构连接。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冷却布置结构。
11、有利地,所述工程机械为装载机。
12、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通过在第一风扇的中央固定盘处增加第二风扇设计,第二风扇在第一风扇旋转的同时也转动,由此可以加强第一风扇中央固定盘下游的空气扰动,增加背压,有效降低热风回流量,此外,第二风扇不但阻挡了热风回流,还增加了散热器芯体的通风量,提高散热器芯体的整体换热效率,从而降低散热器芯体的尺寸,降低制造成本。
1.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冷却布置结构,包括散热器以及用于产生气流穿过散热器芯体的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模块包括同为吹风式风扇且位于散热器芯体的同一侧的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第一风扇的叶片直径比第二风扇的叶片直径大,第二风扇位于第一风扇和散热器芯体之间且沿气流方向定位在第一风扇的中央固定盘的下游位置,第一风扇通过中央固定盘固定在风扇驱动轴上,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尺寸、转速以及相对于散热器芯体的距离如此配置使得能够避免在第一风扇的中央固定盘的下游在散热器芯体中或附近出现热风回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风扇的叶片直径大于第一风扇的中央固定盘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风扇靠近第一风扇的中央固定盘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风扇的转速高于第一风扇的转速。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驱动轴为工程机械的发动机的输出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风扇由电机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风扇通过支承框架安装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风扇由与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辅助转轴带动转动,辅助转轴和发动机输出轴之间通过离合变速机构连接。
9.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冷却布置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为装载机。